徐州医学院
眼科学简明笔记
麻醉学院2009级3班 王 芷
眼科学 简明笔记 麻醉学院09级3班 王芷
第二章 眼科学基础
第一节 眼的组织解剖
视觉器官:眼球、眼眶、眼的附属器、视路、眼部相关血管和神经。 一、眼球 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近似球形,前为角膜,其余大部分为巩膜。正常前后径出生时约16mm,成年为24mm。 (一)眼球壁
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1、外层:主要为胶原纤维,角膜和巩膜组成的外壁,起到保护眼内组织、维持眼球形态的作用。 (1)角膜(前1/6)
横径11.5~12mm,垂直径10.5~11mm,中央部厚度约0.5~0.55mm,周边部厚度约1mm。组织学从前向后分为:
①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修复快且不留瘢痕; ②前弹力层:易损伤,不再生;
③基质层:损伤后修复会造成瘢痕;
④后弹力层:易再生,具有角膜-房水屏障功能、维持角膜的透明性; ⑤内皮细胞层:不修复。
生理特点:①透明性;②无血管;③感觉神经丰富。
生理功能:①眼的主要屈光介质,相当于43D的凸透镜;②防御功能。 (2)巩膜(后5/6) (3)角膜缘
角膜巩膜移行区,解剖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所在部位,临床上为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组织学上为角膜干细胞所在。 (4)前房角
是房水排出眼球的主要通道,可见一下结构Schwalbe线、小梁网和Schlemm管、巩膜窦、睫状带、虹膜根部。其中Schlemm管是围绕前房角一周的房水输出管道。
2、中层:为葡萄膜,又称色素膜,富含黑色素和血管。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1)虹膜 圆盘状膜,将眼球前部腔隙隔成前房与后房。中央圆孔为瞳孔,直径约 2.4~4mm。 由基质层和色素上皮层构成:瞳孔括约肌环形分布于基质层内,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司缩瞳作用;色素上皮层前层分化形成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司散瞳作用。 生理特点:①丰富的三叉神经纤维网,感觉敏锐;②组织血管丰富,炎症时以渗出为主。 生理功能:通过瞳孔缩小、放大,调节入眼光量,保证视网膜成像清晰。 (2)睫状体 主要由睫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前1/3称睫状冠,内表面有睫状突,为分泌房水部位。
生理功能:①形成房水;②睫状肌舒缩,调节晶状体。
房水的功能:①维持眼内组织代谢、提供必要营养,维持正常功能,并带走代谢废物;②维持、调节
眼内压,进而维持眼球结构完整性。 房水循环途径:①小梁网途径:睫状体→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和房水静脉→巩膜表面睫状前静脉→血循环;②葡萄膜巩膜途径;③虹膜表面隐窝吸收。 (3)脉络膜
生理特点及功能:①血供丰富,调节眼部温度;②含有丰富的黑色素,起眼球遮光和暗房的作用。 3、内层:为视网膜。 视网膜后极部有一无血管凹陷区,含有丰富的黄色素,解剖称中心凹,临床称黄斑,其中央有一小凹,
1
眼科学 简明笔记 麻醉学院09级3班 王芷
称黄斑中心凹(中心小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感的部位(中心凹处只有视锥细胞,且此处神经元传递呈单线连接)。 视盘,又称视乳头,黄斑鼻侧境界清楚的橙红色略呈椭圆形的盘状结构,为视网膜上视神经纤维汇集、向中枢传递传出眼球的部位,此处无光感受细胞,为生理盲点。
视盘的中央小凹陷区称视杯,外层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PRE,内层分化为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由外向内依次为:
①视锥、视杆细胞层:视锥细胞,司明视觉及色觉,密度从中心凹向周围逐渐减少,故色觉敏感度逐渐降低;视杆细胞,司暗视觉,分布由中央向四周,先增多后减少。
②外界膜;③外核层;④外丛状层;⑤内核层;⑥内丛状层;⑦神经节细胞层;⑧神经纤维层;⑨内界膜。
(二)眼球内容物 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与角膜一并称为眼的屈光介质。 1、房水:由睫状突产生,充满前房和后房,处于动态循环之中。 前房:角膜后面与虹膜和瞳孔区晶状体前面之间的眼球内腔。
后房:虹膜后面、睫状体内侧、晶状体悬韧带前面和晶状体前侧面的环形间隙。 2、晶状体:形如双凸透镜,由晶状体囊(受损形成白内障)和晶状体纤维组成。
晶状体纤维不断生成,将原先的纤维不断挤向中心、逐渐硬化而形成晶状体核,外层较新的纤维称作晶状体皮质 生理特点及功能:①无血管、神经,营养来自房水、玻璃体;②屈光介质的重要部分;③滤除部分UA,保护视网膜。
3、玻璃体:透明胶质体,前有玻璃体凹,容纳晶状体。
生理功能:①眼屈光介质;②对晶状体、视网膜等支持、减震、代谢作用。 二、眼眶及眼附属器 (一)眼眶 (二)眼睑
覆盖于眼球表面,分上睑和下睑,上下睑缘内侧端各有一乳突状突起,其上有一小孔,称泪点。由外向内分为:
①皮肤层:人体最柔薄的皮肤之一,易形成皱褶。
②皮下脂肪层:疏松结缔组织和少量脂肪,肾病和炎症时易出现水肿。 ③肌层:包括眼轮匝肌(面神经支配)和提上睑肌(动眼神经支配)。提上睑肌中部称Müller肌,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睑裂特别开大。
④睑板层:内有睑板腺,为全身最大的皮脂腺,开口于睑缘,分泌类脂质,参与泪膜的形成并对眼球表面起润滑作用。
⑤结膜层
生理功能:①保护眼球;②依赖瞬目运动使泪液湿润眼球表面;③清洁结膜囊内的灰尘及细菌。 (三)结膜 分睑结膜、球结膜、穹隆结膜,3部分形成一个以睑裂为开口的囊状间隙,称结膜囊。 1、睑结膜
2、球结膜:结膜最薄和最透明的部分。 3、穹隆结膜
组织学由不角化的鳞状上皮和杯状细胞组成,分上皮层和固有层。
结膜血管来自眼睑动脉弓和睫状前动脉,两者所致的充血分别称结膜充血和睫状充血。
(四)泪器 包括泪腺和泪道。
2
眼科学 简明笔记 麻醉学院09级3班 王芷
1、泪腺: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泪腺窝内,正常时从眼睑不能触及。
2、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泪膜:覆盖于眼球表面的一层液体,为眼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眼球前泪膜和角膜前泪膜。
生理作用:①湿润眼球表面,防止角膜结膜干燥、保持角膜光学特性;②供给角膜氧气;③冲洗、抵御眼球表面异物和微生物。 (五)眼外肌
4条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均起自总腱环。内、外直肌主要使眼球向肌肉收缩方向转动,上、下直肌除使眼球上、下转动外,还有内转内旋、内转外旋的作用。 2条斜肌:上斜肌、下斜肌。上斜肌起自总腱环旁蝶骨体的骨膜,主要使眼球内旋,还可下转、外转;下斜肌起自上颌骨板近泪窝处,主要使眼球外旋,还可上转、外转。
外直肌受第Ⅵ颅神经支配,上斜肌受第Ⅳ颅神经支配,其余眼外肌均受第Ⅲ颅神经支配。 三、视路
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
第七章 结膜病
第一节 总论
1、结膜大部分暴露于外界,易受外界因素的损伤。
2、结膜囊内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适合细菌生长。结膜炎是最常见的眼病。 3、分类: 按病原体——细菌性、衣原体性、病毒性、免疫相关性
按病程——超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
4、病因:外源性、内源性、领近组织炎症蔓延
①微生物感染:细菌、病毒、衣原体,偶见真菌、 寄生虫。 ②物理性损伤:紫外线、风沙、烟尘。 ③化学性损伤:药品、酸碱、有毒气体。
④免疫相关性疾病:如过敏性结膜炎、泡性结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⑤全身病所致:如肺结核、梅毒等。
5、临床表现:
症状:异物感、灼热感、发痒及流泪。波及角膜时出现畏光、流泪。 体征
①结膜充血和水肿——结膜炎最基本的体征。睑结膜充血为弥漫性,球结膜充血为鲜红色,可弥漫,也可局限于某一部位。
颜色 部位 血管形态 移动性 性质 滴1‰肾上腺素 结膜充血 鲜红 愈近穹窿部愈明显 树枝状或网状 可随球结膜移动 结膜后动脉充血 充血消失 暗红 愈近角膜缘充血愈明显 近角膜缘呈放射状排列 不随球结膜移动 睫状前动脉充血 充血不消失 睫状充血 临床意义 结膜炎 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 ②分泌物增多: 细菌性结膜炎呈浆液性、粘液性和脓性,病毒性结膜炎为水样或浆液性,过敏性结膜炎为粘稠丝状。
③结膜下出血。
④乳头增生:结膜表面的红色点状突起,针尖大小,为结膜上皮过度增生和多形核细胞浸润所致。 Φ>1mm为巨大乳头。
3
眼科学 简明笔记 麻醉学院09级3班 王芷
⑤滤泡形成:为结膜上皮下淋巴细胞聚集。
⑥睑结膜面膜形成
假膜与结膜组织结合疏松易剥离,多发于幼小儿童,常见于腺病毒性结膜炎、新生儿包涵体性结膜炎; 真膜与其下结膜组织结合牢固,见于白喉杆菌性结膜炎。 ⑦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常见于病毒性结膜炎。 6、诊断
(1)临床表现:症状及体征。
(2)实验室检查
①细胞学检查:结膜分泌物涂片及结膜刮片或印迹细胞学检查。
细菌感染:嗜中性粒细胞(多形核细胞)增多; 病毒感染:单核细胞尤淋巴细胞增多; 过敏性结膜炎:嗜酸和嗜碱性细胞增多;
沙眼或包涵体性结膜炎:胞浆内的包涵体。
②细菌学检查:分泌物涂片初步查找病原体,进一步作培养、分离及药物敏感试验。 ③病毒分离及其抗原测定。 7、治疗原则
去除致病原因;局部用药为主,防止扩散蔓延;必要时辅以全身治疗。 ①眼药水频繁滴眼:最基本的给药途径。 ②眼药膏涂眼
③冲洗结膜囊:生理盐水。急性结膜炎切忌热敷和包扎患眼。
④全身治疗:对于淋菌性或衣原体性结膜炎必须使用全身抗菌素。 8、预防
①隔离传染源,防止流行。 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③医务人员防止交叉感染,一眼患病要防止传染另眼。
④患者用过的器具及医疗器械必须消毒。
⑤做好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加强卫生宣教。
第二节 细菌性结膜炎
一、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为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流行性结膜炎,俗称 “红眼病”。多见于春秋季节,散发或流行于集体活动场所。 1、病因:肺炎球菌、koch-weeks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临床表现
①症状:流泪、异物感、灼热感;粘性分泌物。
②体征:结膜充血,以穹窿部及睑结膜最常见;有脓性分泌物,可伴随结膜下出血点。
③病程:潜伏期1-3天,急性发病,两眼同时或相隔1-2天发病,3-4天病情达高潮,2周左右痊愈。 3、治疗:本病有自限性。 ①眼药水频繁滴眼
②眼药膏涂眼
③冲洗结膜囊:生理盐水。切忌热敷和包扎患眼。
④全身治疗:对于伴有咽炎及中耳炎的患者应全身使用抗菌素。 二、淋菌性结膜炎
亦称脓漏性结膜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破坏性很大的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1、病因:淋病双球菌。 成人为自身感染,儿童通过接触传染。新生儿通过患有淋菌性阴道炎的母体产道直接传染。
4
眼科学 简明笔记 麻醉学院09级3班 王芷
2、临床表现:眼睑高度水肿,大量脓性分泌物。短期内可有角膜溃疡及穿孔。
(1)新生儿
①症状:在出生后2-3天内发病,双眼同时受累,畏光、流泪,眼睑高度红肿、发热、胀痛,病情凶险发展极快。
②体征:眼睑高度肿胀痉挛,睑、球结膜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量多,耳前淋巴结肿大、 压痛。角膜浸润、溃疡穿孔、 眼内炎,甚至并发其他部位化脓性炎症,预后较差。 (2)成人:
潜伏期10小时至2-3天,症状同新生儿,但相对较轻。 3、诊断
(1)病史及体征。
(2)实验室检查:结膜刮片或分泌物涂片可见双球菌。急性检出率90%以上。 4、治疗
(1)局部治疗
①冲洗结膜囊。
②局部以喹诺酮类眼药水及眼药膏。 ③伴有角膜炎时,积极治疗角膜炎症。 (2)全身治疗
大剂量广谱抗生素肌注或静滴。 5、预防
(1)严格隔离传染源,消毒用具避免传染、流行。 (2)医护人员配戴保护镜和口罩、手套。
(3)产前检查严格仔细,一旦发现淋病感染,应彻底治疗。
(4)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滴1%硝酸银眼水或抗生水眼水或眼膏。
第三节 衣原体性结膜炎
一、沙眼
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可致盲。
1、临床表现
(1)症状: 急性期——眼红、眼痛、异物感、及粘液脓性分泌物,伴耳前淋巴结肿大。 慢性期——可有异物感、粘液脓性分泌物。
(2)体征: ①睑、球结膜充血;②乳头增生;③滤泡形成;④疤痕形成;⑤角膜血管翳;⑥结膜刮片可见沙眼包涵体
1、诊断:在第(1)项的基础上,兼有其他三项之一者可诊断。
(1)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或滤泡形成,或两者兼有----活动性病变。 (2)角膜血管翳。
(3)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出现瘢痕。 (4)结膜刮片有沙眼包涵体。 2、沙眼的分期
一期:进行活动期,上睑结膜有活动性病灶,有角膜血管翳。 二期:退行期,上睑结膜疤痕形成,有少许活动性病灶。
三期:完全瘢痕期,上睑结膜活动性病灶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 3、治疗
(1)局部治疗 :0.1%利福平眼水,肽丁胺眼水,1%磺胺醋酰钠眼水点眼。
(2)全身治疗:急性期或严重沙眼,可口服磺胺类或大环类脂类抗菌素。
(3)手术治疗:急性期,滤泡增生较多时行滤泡 压榨术。出现并发症,如睑内翻倒睫、慢性泪囊炎可行
5
眼科学 简明笔记 麻醉学院09级3班 王芷
手术矫正,角膜混浊者可行角膜移植。
4、预防
(1)避免接触传染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日用品专用,定期消毒。
(3)加强对公共场所和服务行业的卫生监督管理。
第四节 病毒性结膜炎
一、流行性角结膜炎
1、特点:发病急,传染性强,可散发或流行发病。 2、病因:腺病毒。
3、临床表现:多为20~40岁的成人和儿童。
(1)症状:异物感、刺痒、疼痛、畏光、流泪、视力轻度减退,但多能恢复正常。分泌物为水样。 (2)体征
①眼睑水肿,睑、球结膜充血水肿剧。睑结膜及穹窿部结膜出现大量滤泡。
②发病1周左右时出现腺病毒性角膜炎:上皮下点状圆形(0.5~1.5mm)浸润,数个或数十个不等。视力减退,以后可恢复正常。 ③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 ④结膜刮片见单核细胞增多。
⑤儿童可有全身症状,发热、咽痛,且伴假膜形成。
4、病程:潜伏期5-7天,双眼先后发病。2-3周炎症消失。角膜混浊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5、诊断: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6、治疗:无特效药。局部抗病毒治疗为主,病情严重者应配合全身抗病毒治疗。 7、预防:对患者及其用具应严格隔离和消毒;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 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1、病因:肠道病毒70型。 2、临床表现
(1)症状:异物感、剧烈眼痛、畏光、流泪,水样分泌物。 (2)体征 ①眼睑水肿,睑、球结膜充血剧,可有大量滤泡增生。
②球结膜有点、片状出血。
③发病早期可有一过性细小点状上皮性角膜炎。
④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
⑤结膜刮片见单核细胞增多。
⑥可伴有发热和全身肌痛。
3、病程:潜伏期24小时,双眼同时发病。自限性, 病程持续10天左右。 4、诊断: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 5、治疗及预防:同流行性角结膜炎。
第五节 免疫性结膜炎
一、春季角结膜炎
为一种季节性,反复发作的免疫性结膜炎,又称为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1、病因:为一种免疫性疾病。过敏原可能为花粉、微生物抗原成分、污水、动物皮屑、羽毛等。 2、临床表现: (1)症状:奇痒
(2)体征
①睑结膜型——病变局限于上睑结膜,可见铺路石样乳头、粘胶状分泌物。涂片示嗜酸细胞增多。
6
眼科学 简明笔记 麻醉学院09级3班 王芷
②角膜缘型——角膜缘呈黄褐色或污红色增厚的胶状外观,尤上方角膜缘明显。 ③混合型——二型病变同时存在。 3、诊断
(1)好发于20岁以下青少年男性,呈季节性(多春夏季节)反复发作,多双眼发病。 (2)症状及体征。
(3)结膜分泌物中间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和散在的嗜酸性粒细胞结节。 4、治疗:目前尚无根治办法。该病有一定的自限性,数年可自行缓解。
(1)一般治疗:避开过敏源。
(2)药物治疗:滴用2%-4%色甘酸钠眼药水;在症状加重时,间歇冲击式使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发作间歇期不应滴激素,应注意激素的副作用(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白内障等),尤其是长期应用的患者。 二、泡性角结膜炎
1、病因:对微生物蛋白质的迟发型免疫反应。如结核杆菌、金黄色或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等。 2、临床表现:常见于营养不良,体质虚弱的儿童。 (1)症状:异物感、灼热感、畏光、流泪。
(2)体征
①泡疹结节:球结膜或角膜缘上呈灰红或灰白色结节及浸润灶,周围结膜局限性充血,表面易破溃形成溃疡。10~20天左右愈合。
②束状角膜炎: 角膜缘疱疹溃疡向角膜中央 区发展,形成带状混浊,正中有血管侵入。愈后留下角膜薄翳。
3、诊断:症状、体征;相关病史。 4、治疗:
(1)寻找并治疗诱因。
(2)局部滴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配合抗生素眼药水。 (3)全身补充维生素,增强体质,加强营养。
第六节 结膜变性疾病 一、翼状胬肉
1、病因:不明,可能与紫外线照射风尘刺激有关。 2、临床表现
(1)症状:多无。 (2)体征
①睑裂区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的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向角膜侵入。 ②可无或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③见于鼻侧和/或颞侧,单或双眼发病。 3、分期:静止期、进展期
4、治疗:手术——胬肉切除术+干细胞移植
第八章 角膜病
第一节 角膜炎总论
1、角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1)透明性:完整的角膜上皮和泪膜规则排列的胶原纤维束脱水状态、无血管。 (2)无血管:营养来源于房水、泪膜、角巩膜缘血管网。代谢所需氧80%来自空气。 (3)三叉神经:密布在上皮细胞层下形成上皮下神经丛 (4)防御和屈光功能
2、角膜病是我国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7
眼科学 简明笔记 麻醉学院09级3班 王芷
3、病因及分类
(1)感染源性: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棘阿米巴、梅毒螺旋体。
(2)内源性: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维生素缺乏、干燥综合症、神经麻痹、甲亢。 (3)局部蔓延:结膜炎、泪囊炎、眼内炎、巩膜炎、蜂窝织炎、睑板腺炎。 (4)理化因素:烧伤、冻伤、射线、酸碱烧伤、有机溶剂。 4、病理过程
(1)浸润期:充血、渗出、炎症细胞、角膜水肿、混浊、刺激征、视力下降。
(2)溃疡形成期:基质脱落、病灶水肿、角膜缺损、膨出或穿孔、刺激征、视力下降、失明。 (3)溃疡消退期:浸润减轻、水肿消退、缺损修复、新生血管长入、症状减轻。 (4)愈合期:上皮再生、瘢痕修复、瘢痕性混浊及虹膜粘连、症状减轻、并发症表现。 5、诊断
(1)病史:有无外伤史;病前是否有感冒发热史;局部及全身是否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 (2)临床表现 ①症状:疼痛、畏光、眼睑痉挛、视力下降。
②体征:睫状充血、角膜浸润混浊、角膜溃疡。严重的伴有虹膜睫状体反应。 (3)实验室检查: 病变部位刮片做病原体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 6、治疗
(1)治疗原则 ①去除病因,积极控制感染及炎症反应。
②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③预防及治疗并发症。
(2)具体措施 ①针对不同微生物的感染,选用相应敏感的眼药水及眼膏。 ②伴有虹膜睫状体炎者,用1%阿托品眼水散瞳。 ③感染性角膜炎应禁忌或慎用皮质类醇。
④全身治疗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及B族,增强局部及全身的抵抗力。 ⑤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⑥角膜移植术。
第二节 角膜炎症
一、细菌性角膜炎
1、病因
(1)致病菌:主要致病菌:肺炎双球菌、金葡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草绿色链球菌等。 (2)致病因素:外伤、异物剔除术后感染;配戴角膜接触镜;慢性泪囊炎;局部或全身疾病诱发感染。 2、临床表现
(1)症状: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视力下降。
(2)体征:眼睑红肿,球结膜混合性充血及水肿;角膜上可见浸润灶,继而形成溃疡;伴有虹膜睫状体炎。 (3)实验室检查:角膜刮片可查见相应病原体。
3、治疗
(1)急性期选用高浓度的抗生素眼药水频繁滴眼或球结膜下注射,晚间涂眼膏。 (2)出现虹膜睫状体炎者,应加强瞳。 (3)热敷。
(4)口服大量维生素C、B族。 二、真菌性角膜炎 1、病因
8
眼科学 简明笔记 麻醉学院09级3班 王芷
(1)致病真菌:镰刀菌属、念珠菌属、曲霉菌属、酵母菌。
(2)诱因:农作物外伤史;眼局部皮质类固醇和广谱抗生素的普遍使用;角膜接触镜的擦伤或角膜手术后。 2、临床表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与体征不相符。 (1)症状:眼痛、畏光、流泪及眼睑痉挛较轻。视力下降。 (2)体征
①溃疡灶呈灰白色,外观干燥、粗糙。 ②溃疡灶附近有“卫星灶”或“伪足”。
③角膜后有米粥样内皮斑和粘稠的前房积脓。 ④霉菌灶眼内炎。
⑤角膜溃疡刮片找到菌丝、孢子。 3、治疗
(1)选用抗霉菌眼水,全身应用抗霉菌疗。 (2)并发虹睫炎者,以1%阿托品眼水瞳。 (3)忌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4)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 (5)全身口服维生素类。 三、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1、病因
(1)病原体:单纯疱疹病毒I型。在幼儿期原发感染后,在三叉神经节内长期潜伏。
(2)诱因:感冒、发热、疲劳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局部或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 2、临床表现
(1)树枝状或地图状上皮性角膜炎
①症状:畏光、流泪、眼睑痉挛、视力下降。
②体征:睫状充血,角膜病灶呈树枝状或不规则地图状,荧光素染色阳性。角膜基质轻度水肿。病变区角膜知觉减退。
③临床转归:病程持续数周。治愈后不遗留瘢痕或少许薄翳,视力恢复正常。如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可形成角膜溃疡。 (2)盘状角膜炎
①症状:视力下降、异物感、畏光。
②体征:睫状充血,角膜中央或旁中央基质层出现盘状水肿,混浊层上皮基本完好。荧光染色阴性,后弹力层皱折,KP(+)。
③临床转归:该型预后良好。治愈后基质水肿消退可不遗留痕迹。反复发作者可残留圆形或环形混浊。 (3)坏死性角膜基质炎 ①临床特征:A反复树枝状角膜炎发作史。B角膜周边部或旁中央有致密的灰白色浸润灶,新生血管形成,基质融解、坏死。
②临床转归:预后差。可造成角膜孔。 3、治疗
(1)树枝状及地图状角膜炎 ①抗病毒眼水频繁滴眼,夜间涂抗病毒眼膏。 ②禁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③辅助治疗:适当滴用抗生素及胶原酶抑制剂,全身补充维生素类。 (2)盘状角膜基质炎
①抗病毒眼水及眼膏。
②皮质类固醇激素溶液点眼,以能控制炎症的最低浓度和最少滴眼次数为其治疗原则。
9
眼科学 简明笔记 麻醉学院09级3班 王芷
③免疫增强剂。
④合并色素膜炎者要充分散瞳,全身应用抗病毒药。 (3)坏死性角膜基质炎 ①药物治疗同树枝状角膜炎。 ②对于穿孔或濒临穿孔者,可行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细菌性、真菌性和病毒性角膜炎的鉴别
起病 诱因 症状与体征 溃疡形态特征 前房积脓 病原体检查 治疗反应 1、病因:维生素A缺乏。
(1)多见于婴幼儿:①腹泻及慢性消化道疾病;②人工喂养不当;③麻疹、肺炎等发热消耗性疾病引起。 (2)少数成年人由于不良饮食习惯,慢性酒精中毒也可导致本病。
2、临床表现:患儿消瘦,精神萎靡,皮肤干燥粗糙,哭声嘶哑,伴有腹泻或咳嗽。 (1)夜盲期。
(2)干燥前期:球结膜及角膜失去正常的光泽和弹性,色调污暗。角膜知觉显著减低。 (3)干燥期:在睑裂部球结膜上出现Bito斑。结膜、角膜干燥程度加剧。角膜知觉完全丧失。 (4)角膜软化期:角膜混浊,上皮脱落,基质溶解坏死合并继发感染。
3、治疗
原则:及时补充维生素A,预防并发症。
(1)全身方法:补充大量维生素A,改善饮食、不偏食。积极治疗全身疾病。
(2)局部方法:①局部滴用抗菌素眼水及眼膏;②维生素A油剂滴眼;③阿托品散瞳,防止虹膜粘连; ④人工液保护角膜及结膜。
第十章 晶状体病
晶状体的主要病变:透明度改变,形成白内障;位臵的改变,产生异位和脱位。
第一节 白内障
1、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
老年人晶状体核硬化、光学密度增加、皮质纤维放射纹理,均为生理性改变,不属于白内障。 2、分类
(1)按病因:年龄相关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后发性白内障。 (2)按发病时间:先天性、后天性白内障。
(3)按晶状体混浊形态:点状、冠状、板层内白内障。 (4)按晶状体混浊部位:皮质性、核性、囊膜下白内障。
(5)按晶状体混浊程度: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白内障。
3、症状:①视力障碍;②对比敏感度下降;③屈光增强、散光;④单眼复视或多视;⑤可有畏光、眩光;
10
细菌 急骤 外伤、异物 疼痛,睑痉挛,充血水肿剧烈 边缘模糊 多为黄绿色 刮片可见细菌 抗生素有效 病毒性 慢,单眼反复 感冒、抵抗力差 中等刺激,可睁眼,结膜反应轻 真菌 缓慢 植物性外伤 睁眼自如而病灶严重 不规则,表面粗糙、牙膏状,边缘略清除 粘稠,正中高、两侧低 瓜片可见菌丝 抗真菌有效 圆形,表面污秽不光滑,树枝或地图状,表面干净 稀、少,灰白色,随头位移动 分离可检测病毒 抗病毒有效 第三节 角膜软化症 眼科学 简明笔记 麻醉学院09级3班 王芷
⑥色觉敏感度下降;⑦视野缺损。
一、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
1、病因:环境、营养、代谢、遗传多种因素影响。
2、临床表现:常双眼患病、发病有先后且程度不一;眼前阴影;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单眼复视多视;畏光、眩光。 3、分类
(1)皮质性白内障:最常见
①初发期:皮质内空泡、水裂和板层分离;水裂从周边向中央逐渐扩大;楔形混浊最常见,在赤道部汇合形成轮辐状混浊。
②膨胀期/未熟期:视力明显减退;新月形阴影称虹膜投影,为本期特点。 ③成熟期:混浊加重,至全部混浊、虹膜投影消失。
④过熟期:晶状体液化,呈乳白色;核下沉后视力可突然提高;易发生脱位。 (2)核性白内障:发生早,进展慢 混浊多始于胎儿核;彻照法检查,瞳孔中央盘状阴影;核屈光力增加,可发生近视。
(3)后囊膜下白内障 后囊膜下浅层皮质棕黄色混浊,由许多致密小点组成,内有小空泡、结晶样颗粒,外观锅巴状;早期即出现明显视力障碍。
4、诊断:散大瞳孔后,检眼镜、裂隙灯检查晶状体。
5、治疗:无特效药;影响工作、生活时,考虑手术治疗(显微镜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二、先天性白内障
1、儿童期常见眼病,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
2、病因:遗传,病毒感染,药物和放射性,全身疾病。 3、临床表现:瞳孔区白色反射(白瞳征最常见的一种);单眼或双眼,多静止性,常合并其他眼病或异常。 4、诊断:主要根据晶状体混浊形态和部位,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5、治疗:目标是恢复视力、减少弱视和盲目。
①对视力影响不大者:不需治疗,定期随诊。
②明显影响视力者:手术治疗。
③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视力训练,防治弱视。 三、外伤性白内障
1、眼球钝挫伤、穿通伤和爆炸伤、电击伤等引起的晶状体混浊,多见于儿童、年轻人,常单眼发生。 四、代谢性白内障
1、代谢障碍引起的晶状体混浊。
2、糖尿病性白内障:为糖尿病并发症,分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五、后发性白内障
1、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吸收后形成的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2、儿童期白内障术后几乎均会发生。
第二节 晶状体异位和脱位
1、出生时晶状体就不在正常位臵,称异位;后天因素、疾病使晶状体位臵改变,称脱位。 2、病因:先天性悬韧带发育不全或松弛无力;外伤致悬韧带断裂;一些眼内病变、炎症。 3、临床表现:先天性异位多见于某些遗传病;外伤性脱位有眼部挫伤史或眼外其他损失体征。
①晶状体全脱位:悬韧带全部断裂。
②晶状体半脱位:马方综合征晶状体向上移位,Marchesani综合征和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晶状体向下。 4、诊断:病史、症状、裂隙灯检查。 5、治疗
11
眼科学 简明笔记 麻醉学院09级3班 王芷
①晶状体全脱位:脱入前房内、嵌于瞳孔区,立即手术;脱入玻璃体腔,无症状可随诊,有并发症需
取出晶状体;脱位于结膜下,手术取出。
②晶状体半脱位:晶状体透明、无症状和并发症,不必手术;屈光不正可试用镜片矫正;以上无效,考虑手术摘除晶状体。
第十一章 青光眼
第一节 总论
1、概念: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主要危险因素。 2、眼压与青光眼
(1)眼压IOP: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正常值10~21mmHg,均值16mmHg。生理功能: ①维持屈光介质的透明性;②维持眼内液的正常循环;③维持角膜正常的曲率;④使眼球成形。 (2)高眼压症:眼压虽已超出正常上限,但长期随访并不出现视神经、视野损害。
(3)正常眼压青光眼NTG:眼压虽在正常范围,却发生了典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与视野缺损。
(4)正常IOP不仅反映在眼压绝对值上,还有双眼对称、昼夜压力相对稳定等特点。正常人一般双眼差异不>5mmHg,24h波动范围不>8mmHg。
(5)生理性眼压的稳定性有赖于房水动态平衡。取决于:房水生成速率,房水流出阻力,上巩膜静脉压。 3、损伤机制:机械学说,缺血学说。
4、临床诊断
(1)眼压:①Goldmann眼压计:压平眼压测量,金标准。②Schiötz眼压计:压陷眼压测量。③非接触式眼压计:最常用。
(2)房角:手电筒、裂隙灯窄光带60°侧照、房角镜检查。
(3)视野:自动视野计。
(4)视盘:青光眼视盘改变是诊断的客观依据。手段有检眼镜检查、裂隙灯前臵镜检查、眼底照相。 5、分类:原发性(闭角型、开角型)、继发性、先天性。
第二节 原发性青光眼
中国人以闭角型青光眼居多。
一、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 (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特点:双侧性眼病;以眼压急剧升高、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病理改变为特征;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女性;常有远视;情绪激动、暗室停留时间过长、应用抗胆碱药物,均可使瞳孔散大、周边虹膜松弛,长时间阅读、疲劳、疼痛,均可诱发本病。 2、病因
(1)眼轴较短、角膜较小、前房浅、房角狭窄,且晶状体较厚等眼球局部解剖变异为公认主要发病因素。一旦周边虹膜与小梁网发生接触,房角立即关闭、眼压急剧升高,引起急性发作。 (2)瞳孔阻滞
(3)周边虹膜异常肥厚堆积 (4)睫状体前位
3、临床表现与病期
(1)临床前期:解剖基础+激发试验阳性
(2)先兆期:一过性或反复多次小发作,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发作时眼压常>40mmHg。 (3)急性发作期:
①症状:剧烈头痛、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严重减退,可伴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②体征:“三联征”——角膜后色素沉着、扇形虹膜萎缩、晶状体前囊下青光眼斑;其他如眼睑水肿、混合性充血、“虹视”、瞳孔散大、眼压常>50mmHg等。
12
眼科学 简明笔记 麻醉学院09级3班 王芷
(4)间歇期:小发作后自行缓解,房角重新开放。
(5)慢性期:急性大发作或反复小发作后,房角广泛粘连、小梁功能损害。 (6)绝对期:高眼压持续过久,眼组织严重破坏、视功能丧失无法挽回。 4、诊断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虹膜炎、急性结膜炎的鉴别
症 状 视 力 结膜充血 角 膜 前 房 瞳 孔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剧烈眼痛、头痛、恶心、呕吐 严重减退 混合性充血 高度水肿、色素性KP 极浅,房水轻度混浊 散大,垂直椭圆形 急性虹膜炎 轻度眼痛、畏光、流泪 不同程度下降 睫状充血、混合性 无水肿,灰白色KP 正常,房水混浊 缩小,常呈不规则形 急性结膜炎 异物感、分泌物 无下降 结膜充血 透明,无KP 正常 正常 正常 眼 压 升高 常降低 5、治疗:降低眼压,防止视神经损害及视野缺损。基本治疗原则:手术。 (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特点:房角缓慢关闭,粘连由点到面、逐步发展。
2、临床症状:隐蔽,眼轻度胀、痛,常至病程中晚期出现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和视力下降时就诊。 3、检查:眼压升高、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房角不同程度关闭。 4、诊断:眼压、视野、眼底、房角检查。 5、治疗:眼外引流术(滤过术)。 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 1、特点:高低眼压下,房角始终开放。
2、症状:更隐匿,不知不觉中产生、不知不觉中进展、不知不觉中失明。 3、检查:眼压升高、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房角开放。 4、诊断:眼压、视野、眼底、房角检查 5、治疗:药物、手术(ALT、小梁切除术)。
三、原发性青光眼的治疗:降低眼压、视神经保护。 1、常用降眼压药物 途径:
①增加房水流出:毛果芸香碱、前列腺素衍生物;
②抑制房水形成、降眼压:碳酸酐酶抑制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③减少眼内容积:高渗脱水剂。 (1)拟副交感神经药(缩瞳剂):毛果芸香碱。
(2)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噻吗洛尔。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病变、支气管哮喘者忌用。 (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地匹福林、酒石酸溴莫尼定。禁用于闭角型青光眼,严重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禁用。
(4)前列腺素衍生物:增加房水排出而不减少生成。
(5)碳酸酐酶酶抑制剂:乙酰唑胺。
(6)高渗剂:50%甘油、20%甘露醇。短期内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眼组织特别是玻璃体中水分进入血液。主要用于闭角型急性发作,糖尿病患者慎用甘油。
2、常用抗青光眼手术(IOP恢复正常后)
(1)解除瞳孔阻滞的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激光虹膜切开术,适用于发病机制为瞳孔阻滞、房角尚无广泛粘连的早期原发性闭角型和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2)解除小梁网阻塞的手术:房角切开术、小梁切开术、ALT。主要用于早期POAG。
13
眼科学 简明笔记 麻醉学院09级3班 王芷
(3)建立房水外引流通道的手术(滤过性手术):小梁切除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主要适用于POAG和有广泛粘连的闭角型青光眼。
(4)减少房水生成的手术:睫状体冷凝术、透热术、光凝术。主要用于绝对期青光眼。
第三节 继发性青光眼
1、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好发于中年男性,羊脂状角膜后KP,易复发。 2、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 3、眼外伤所致青光眼 4、晶状体源性青光眼
5、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
6、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难治性青光眼。
7、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恶性青光眼,多见于内眼手术后。 8、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继发青光眼:视网膜脱离手术。
第四节 先天性或发育性青光眼
胎儿发育过程中前房角发育异常,小梁网-Schlemm管系统不能发挥有效的房水引流功能而使眼压升高。
第十二章 葡萄膜疾病
葡萄膜病是常见致盲病,以炎症最为常见,其次为肿瘤。 第一节 总论
1、特点:多发于青壮年,易合并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反复。 2、病因:感染、自身免疫、创伤及理化损伤、免疫遗传。
3、分类:解剖位臵分类——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 一、前葡萄膜炎
1、最常见类型,包括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前部睫状体炎3种类型。 2、临床表现
(1)症状: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可有视力下降。 (2)体征
①睫状充血或混合性充血 ②角膜后沉着物KP:炎症细胞或色素沉积于角膜后表面。需要有角膜内皮损伤和炎症或色素同时存在。 ③前房闪辉:不一定代表有活动性炎症,也不是局部使用GCs的指征。
④前房细胞:主要为炎症细胞,是反映眼前段炎症的可靠指标,大量时可由前房积脓。 ⑤虹膜改变:虹膜后粘连,虹膜膨隆,虹膜前粘连,房角粘连,脱色素、萎缩、异色。 ⑥瞳孔改变:瞳孔闭锁,瞳孔膜闭。
⑦晶状体改变
⑧玻璃体及眼后段改变
3、并发症: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低眼压及眼球萎缩。
(一)急性前葡萄膜炎
1、临床表现:突发眼痛、眼红、畏光、流泪,睫状充血、尘状KP、明显前房闪辉、大量前房细胞,可伴有纤维蛋白渗出、前房积脓、瞳孔缩小、虹膜后粘连。 2、诊断:临床表现,病史,病原学检查。
3、鉴别诊断:急性结膜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引起前葡萄膜炎的全葡萄膜炎。
4、治疗:原则:①立即扩瞳、防止虹膜后粘连;②迅速抗炎、防止眼组织破坏和并发症。 (1)睫状肌麻痹剂:必需药物,常用后马托品,严重者可用阿托品。 (2)GCs滴眼剂;(3)NSAID;(4)病因治疗;(5)并发症治疗。 (二)慢性前葡萄膜炎
14
眼科学 简明笔记 麻醉学院09级3班 王芷
1、临床表现:常无睫状充血或轻微充血,KP尘状或羊脂状,可有结节、虹膜水肿、脱色素、萎缩、后粘连,易并发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
2、治疗:GCs、NSAID、睫状肌麻痹剂。 二、中间葡萄膜炎
1、特点:多发于40岁以下,常累及双眼,表现为慢性炎症过程。 2、临床表现
(1)症状:隐匿,轻者可无症状,重者视物模糊、暂时性近视。
(2)体征:玻璃体雪球状混浊、睫状体扁平部雪堤样改变、周边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及炎症病灶最为常见。 3、并发症:黄斑囊样水肿,并发性白内障,视网膜新生血管等。
4、诊断:典型的玻璃体雪球样混浊、雪堤样改变以及下方周边视网膜炎等,必要的眼底检查。 5、治疗:视力>0.5且无明显眼前段炎症者可不予治疗,<0.5且有明显活动性炎症者应积极治疗。 三、后葡萄膜炎
1、临床表现
(1)症状:眼前黑影、暗点、闪光、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
(2)体征:一般不出现眼前段改变,偶尔出现前房闪辉、房水中少量炎症细胞。 2、诊断:典型临床表现,FFA、ICGA等检查。
3、治疗:感染者抗感染,免疫所致者予以免疫抑制剂,GCs等。 四、全葡萄膜炎 主要有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Behcet病性葡萄膜炎等。 五、交感性眼炎
1、概念:发生于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称诱发眼,另一眼称为交感眼。 2、病因:外伤、手术造成眼内抗原暴露而激发自身免疫应答。
3、临床表现:多发生于2周~2个月内,一般隐匿,多为肉芽肿性炎症,表现以全葡萄膜炎多见。 4、诊断:病史有重要价值。
5、治疗:GCs、睫状肌麻痹剂、免疫抑制剂等。
第十九章 眼外伤
第一节 总论
单眼失明的首要原因,多为男性、儿童或青壮年。可致受伤眼失明或双眼失明(交感眼)。 1、分类
(1)致伤原因:机械性(钝挫伤、穿通伤、异物伤等),非机械性(热烧伤、化学伤、辐射伤、毒气伤等)。 (2)国际分类:开放性和闭合性:穿通伤、贯通伤、眼内异物、眼球破裂。 2、检查:全面询问病史、眼部检查、影像学检查。
3、处理:一旦外伤立即救治,术前不宜用睫状肌麻痹剂或抗生素。
第二节 钝挫伤
由机械性钝力引起,砖石、拳头、球类、跌撞、车祸、爆炸的冲击波为常见原因。 一、角膜挫伤
(一)角膜上皮擦伤:明显疼痛、畏光、流泪,伴视力减退。 (二)角膜基质层水肿、增厚及混浊,后弹力层皱褶 二、虹膜睫状体挫伤 (一)虹膜与瞳孔异常 1、临床表现
①虹膜瞳孔及瞳孔括约肌断裂,出现不规则裂口,或虹膜基质纵行裂口。 ②虹膜根部离断,瞳孔呈“D”字形,可有单眼复视。
15
眼科学 简明笔记 麻醉学院09级3班 王芷
③瞳孔括约肌受损,表现为外伤性瞳孔扩大,瞳孔不圆、光反射迟钝。
④可伴有调节麻痹、近视力障碍。
2、治疗:裂口无需特殊处理,虹膜根部离断需行缝合术,伴有调节麻痹时可眼镜矫正视力。 (二)前房积血
1、临床表现:多为虹膜血管破裂引起。多自行吸收,可继发青光眼。
2、治疗:卧床休息、半卧位,GCs滴眼5天,5天后散瞳,高眼压时降眼压,药物不能控制考虑手术。 (三)房角后退
1、临床表现:睫状肌环形纤维与纵行纤维分离,虹膜根部向后移位,前房角加宽、变深。可发生继发性青光眼,称房角后退性青光眼。
2、治疗:随诊,眼压持续升高应按POAG治疗,多需滤过手术。 (四)外伤性低眼压
1、临床表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前房变浅、视盘水肿等。 2、治疗:试用阿托品散瞳,口服泼尼松,无效手术。 三、晶状体挫伤
(一)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
1、悬韧带全部或部分断裂所致。 2、治疗:手术。
(二)挫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
四、玻璃体积血:晶睫状体、视网膜或脉络膜血管损伤所致。
五、脉络膜破裂:单一或多发,多位于后极部及视盘周围,呈弧形,凹面对向视盘。 六、视网膜震荡与挫伤:后极部一过性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变白、视力下降。 1、临床表现:色素上皮受损、屏障功能破坏、细胞外水肿使视网膜混浊、视力下降。 2、治疗:早期应用GCs。 七、视网膜裂孔与脱离
(一)外伤性黄斑裂孔:临床观察,一旦视网膜脱离应手术治疗。 (二)颞下象限锯齿缘离断:手术。
八、眼球破裂
1、常见部位:角巩膜缘
2、临床表现:眼压多降低,前房或玻璃体积血,球结膜出血、水肿,角膜变形,眼球运动受限,视力下降。 3、治疗:急诊初期缝合,术后应用抗生素和GCs,1~2周行玻璃体手术。 九、视神经撕脱:视力完全丧失,无有效疗法。
第三节 眼球穿通伤
1、临床表现
(1)角膜穿通伤:常见,分单纯性和复杂性;(2)角巩膜穿通伤;(3)巩膜穿通伤。 2、治疗原则
(1)初期缝合伤口,恢复眼球完整性;(2)防治感染等并发症;(3)必要时二期手术。 3、并发症处理
(1)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充分散瞳,大剂量抗生素和GCs。
(2)交感性眼炎:早期缝合,预防感染,一旦出现按葡萄膜炎治疗。 (3)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手术。
第四节 眼异物伤
1、常见,分眼球外异物和眼内异物。
2、临床表现:取决于异物的化学成分、部位、有无感染。 (1)不活泼的无菌异物:一般能耐受,轻微炎症。
16
眼科学 简明笔记 麻醉学院09级3班 王芷
(2)铜质沉着症:铜离子在后弹力层沉着,绿色房水颗粒、虹膜变绿、向日葵样白内障、棕红玻璃体混浊、条索形成,视网膜血管和黄斑区有金属斑。 (3)铁质沉着症:角膜基质铁锈色沉着、虹膜异色症、瞳孔扩大及反应迟钝、晶状体前棕色沉着、白内障、玻璃体混浊、周边视网膜色素增生、视网膜血管变窄、视盘色淡和萎缩。 3、诊断:外伤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 4、治疗:异物及早取出,处理并发症。
第五节 眼附属器外伤
(一)眼睑外伤 (二)眼眶外伤
第六节 酸碱化学伤
1、酸对蛋白质有凝固作用,碱能溶解脂肪和蛋白质,故碱烧伤后果更严重。 2、临床表现
(1)轻度:多由弱酸或弱碱引起,眼睑、结膜轻度充血水肿,角膜上皮点状脱落或水肿,无明显并发症,视力多不受影响。
(2)中度:强酸或稀释碱引起,眼睑水疱或糜烂,结膜水肿、小片缺血坏死,角膜明显混浊、水肿,上皮层脱落或形成白色凝固层,治愈后可遗留角膜翳,影响视力。
(3)重度:多由强碱引起,结膜广泛缺血性坏死、灰白色混浊,角膜全层灰白或白瓷色,角膜溃疡或穿孔,愈合后造成睑球粘连、假性翼状胬肉等,最终导致视功能丧失。 3、治疗
(1)急救:现场彻底冲洗眼部是最重要的一步,至少冲洗30分钟以上。
(2)后继治疗:早期抗生素抗感染,切除坏死组织、防止睑球粘连,应用胶原酶抑制剂、防止角膜穿孔,晚期针对并发症治疗。
第七节 其他类型眼外伤
一、眼部热烧伤及冻伤 二、辐射性眼损伤 三、眼电击伤
四、应激性眼损伤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