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研究不够
近年来,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理论研究不多,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工作部门在研究国有资产管理时,其关注点都放在经营性国有资产上,几乎没有涉及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分类,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应该包括的环节和内容、财政预算与行政单位资产的形成、管理的关系等都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问题。
(二)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
一些单位基础管理薄弱,没有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制度也不认真执行,造成财产购置随意性大,重复购置较多,交接不办手续,账实不符,家底不清,存在虚账和账外资产现象。
(三)资产配置混乱
房产、公务车等国有资产在各部门、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配置不公平的现象十分突出。
(四)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许多单位存在大量闲置资产,大大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资产使用效率不高一方面使有限的资源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浪费宝贵的财政资金;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一些单位中存在的奢侈之风。
(五)资产流失问题比较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发生在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在购置环节,由于决策失误、经验不足等原因,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在资产使用环节,一些单位管理不善,损坏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在资产处置环节,资产流失的渠道更为复杂,如低价出售、无偿出借、收入不入账等。
(六)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缺乏管理
如一些单位不申报审批就将办公用房、土地、设备等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国有资产难以实现保值增值。转为经营性的国有资产未实现有偿使用,导致经营性短期行为,资产消耗得不到补偿,非正常投资或提前报废严重,甚至成为单位的“小金库”。
一、加强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加强理论研究
进一步加强行政单位资产管理的理论研究,发现并解决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道路。目前须重点研究行政资产的分类与特征界定,行政资产管理体制与模式的选择,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行政资产产权的归属定位等方面的。
(二)理顺管理体制
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按照与我国政治体制相适应,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原则,进一步理顺由财政部门统一领导、国资部门统一管理、国有资产使用部门和单位分工负责的行政资产管理体制。
(三)加强制度建设
从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各个环节全面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约束随意性,堵住资产流失的漏洞。
(四)开展清产核资
通过清产核资,摸清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家底,一方面可以为深入开展行政单位资产管理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可以科学分配预算,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基础数据。
(五)加强资产配置管理
一是财政部门要发挥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优势,加强资产购置的预算管理,对超标准配备资产的,坚决不列入预算;二是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在资产购建中进一步推广与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六)加强资产使用管理
一是建立资产使用管理责任制,抓好行政单位常规性、基础性的账卡管理、实物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做好固定资产账卡和低值易耗品备查登记,从根本上解决账实不符、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等问题,以确保资产的完整性;二是把盘活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作为加强资产管理、缓解收支矛盾的重要措施。
(七)加强资产处置管理
规范资产处置程序,加大闲置资产调剂力度应做到:一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工作;二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过程中采取公开交易、公平竞争的办法,凡大宗闲置或更新资产由财政、国资部门实行统一收缴、统一调剂、统一报废、统一拍卖,打破部门利益界限,加大闲置资产的调剂力度;三是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废、报损的审批;四是建立资产调剂机制;五是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严格其审批和收益收缴行为。
(八)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构建一整套行政单位资产基础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资产使用的评估和监督体系,完整反映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存量和增量动态,加强对资产使用效率的监督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