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喜爱音乐的白鲸》教材解读

2023-05-24 来源:汇智旅游网

  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作者提出“球形”阅读教学的观点。他认为文章内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字、词、句、段都是相互联系着的,都是围绕一个主旨──“球心”而存在的,其结构都是一个“圆”。“球形”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发掘这一主旨,找出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进而体现这一“圆”。仔细研究这段话,不难发现,笔者其实所指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师要具备研究文本的能力,要善于发现文章的聚焦所在。

  《喜爱音乐的白鲸》一课,从开始的选择到今天的上课,一共已经修改了六稿了。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白鲸遇险情况之危险”、理解“转危为安,奇迹产生的根本原因”,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主线随着一次次的教材研读而越来越清晰。也就是说,在预设时,我始终意识到要牢牢抓住“球心”,努力做到教学的“向心力”。

  语文教学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的集合体。语文知识中的字、词、句、篇、是一个集合体;语文能力中的听、说、读、写、思维、理解、表达也是一个集合体。在课堂上,我主要通过朗读体会、谈话感悟、小组合作讨论、小练笔情景再现等形式展开教学,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下面就其中最深刻的几点教学反思

  关于朗读教学:扎实有效,寻求变化

  应该说这节课中,文本的朗读是充分的扎实的,主要包括朗读整篇课文或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朗读。从数量上分析,其中自由朗读四次,集体朗读五次,个别朗读的次数更是充分。从质量上分析,我给了每个学生较为充分的时间接触文本,从而有助于他们整体感知文本,并产生对文本的独特认知。在各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学生朗读的增量体现较为明显。尤其是朗读天气寒冷的句子时,我指导学生抓住“转眼、冰雪的世界、刚···又”等重点词句进行朗读表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气氛渲染得较好。在朗读白鲸得救的语句时,学生前后两次的情感变化有了一定的变化。第一次朗读仅仅是带着一种喜悦、惊喜的感情,而再次朗读时,学生的情感明显有了较为深层次的理解,在配乐朗读时,语音语调中多了一份感动。看得出,学生也已经走进文本,走近白鲸了。

  但是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我也发现自己在朗读指导、学生朗读表现形式的预设上较为单一。从“感受灾难的危险”到“体会人们抢救的紧急”,我基本是采用抓重点词,请学生个别朗读,集体朗读三步操作的。虽然学生仍然读得很认真,但是,我从他们乖巧的表现中感到朗读热情的递减。我自己也感到指导的乏味及雷同。课堂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自我个性展示的舞台,但是今天的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较为被动的服从学习状态,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体现不明显。究其主要原因,正是我的朗读教学预设单一,齐读、个别读的朗读内容不够凝练所造成的。

  备课要先备足学生,我所面对的是一群刚从低年级过渡到中年级的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仍显得那样重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之一。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课文,关键的段落、语句要不要读?该不该反复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答案我想是肯定的。那么寻求多种既凝练、有吸引力又能够尽可能的让全体参与的课堂朗读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喜爱音乐的白鲸》一文的其中一个朗读教学环节,我进行了新的预设。这一次我将原本通过朗读感悟的语句进行了重新提炼,改变了朗读的形式,力求有所变化。

  环节一:

  原本预设:

  在请学生找出人们争分夺秒抢救白鲸的词语后,我请学生边汇报边用朗读表现人们的紧急。

  症结所在:

  这已经是第二次采取这样的方式汇报朗读了,学生对这种雷同的形式已经开始产生疲劳了。更重要的是,学生汇报是零碎的、单句的,我请学生的朗读也是孤立的。而此时,文本带给学生的是一系列紧密联系的人物活动,单独去体会就会减弱文本所要表现的急切的力度。

  修改措施:

  1.  请学生汇报找出的表现人们争分夺秒的词语。

  2.  小组合作朗读再现当时人们紧张的场面。先请学生自由准备,再进行汇报朗读比赛。评出最优小组。

  修改意图: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动,但是却给了学生自由创造发挥的空间,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去体验急切感悟急切。同时,比赛的形式对学生来说更具挑战性。而此时,四人小组连贯的朗读,也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文本的本来意图。

  关于训练设计:紧扣文本,体现梯度

  有效的训练能够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既要紧扣文本,又不能有太明显的训练痕迹。训练注重体现教师指导的过程,学生掌握的过程。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主要以下两个训练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用“一···立刻或马上”再现紧急场面的句式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我抓的这两个点的训练便是这两个要求的最好体现。第一个训练,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词语,请他们依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概括。第二个训练是借助了文本中的句式“一···立刻或马上”再现当时情景,进行拓展,这一设计一方面有效而自然地利用文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训练点除了找到恰当的切入口之外,因材而设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这样的预设就存在着很大的弊病,那就是训练缺少梯度,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这种一刀切的训练形式极有可能造成学生或吃不饱或够不着的现象发生。事实证明,第一个环节,学生明显感到难度偏大,因为概括主要内容这是在现学段从未出现过的。而第二个训练环节,学生的差异较大,有的写了好几句,有的学生却连起码的审题都还不会。面对这些现象的产生,我做了以下的调整:

  环节一:

  1.  出示词语,请学生朗读。

  2.  请学生用是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3.  教师指导:把刚才同学们说得句子连在一起,就是课文讲的故事了。能干的同学试着说一说。

  修改意图:

  先让学生用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降低了学生训练的难度,符合三年级上半学期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能力。学生容易达到要求,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适时地指导,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课文主要内容,如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或许仅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完整概括,但至少所有的学生都有了一种初步的概括意识。

  环节二:

  1.分层设计练笔。

  请再现课文中的人物,选择几个写一写:

  *猎人一        ,                           。

  村民一       ,                           。

  市长一       ,                           。

  船员一       ,                           。

  如果你的想像力够丰富,你一定能想到其它的人或物进行描写!

             一,       ,                           。

  一,       ,                           。

  2.请写不同人物的同学连贯汇报,再次感受情况的紧急。

  修改意图:

  这样的调整,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练笔,还能启发学生除了文本之外进行大胆的创作。最后的连贯汇报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再次渲染,有助于氛围的再次创设,为后面的感悟朗读做好充分地铺垫。

  关于课堂整体预设:追求平实,期盼创新

  教了十年的语文了,却越来越发现语文课的难以把握,尤其是一堂课越琢磨越研读越觉得无从下手。新教材要求我们有那么多的知识要求掌握,那么多的目标要求达成,短短三十五分钟要做的太多太多。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只能要求自己不断向课堂要效率,选择重点难点进行统筹安排、因文制宜确定教学方法。《喜爱音乐的白鲸》这一课是选学课文,一个课时必须完成教学,因此,我将重点难点放在了“究竟谁救了白鲸”这个问题的研究上,其它段落就做适当地略处理。通过体会“白鲸遇险情况之危急”从而理解“转危为安,产生奇迹的根本原因”,最终得到情感的升华。在课堂整体预设时,我始终引导着学生学习文本,通过文本思考,读懂理解故事。课堂中,创设了两个情境:其一是“如果你是这群被困的白鲸,你害怕什么?”通过师生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当时情况的可怕。其二是通过“争分夺秒的情境再现”表现人们抢救白鲸的急切心里,感受人们对白鲸的关爱。这两个环节的情境创设,较好地帮助了学生体会文本的中心,平实而有效。在课堂中少了很多为了创设而创设的情境,少了只是“看上去热闹”的教学环节,真正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

  追求平实、真实、落实的课堂教学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想达到的,也是我平时日常教学所追求的。这些年来,自我感觉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对于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力似乎处于一种瓶颈的阶段。追求平实,却少了创新的灵感。如何有效将两者融为一体,在平实中期盼创新,在创新中落实基础,这正是我今后要努力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