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对话——高质量的师幼互动

2021-09-12 来源:汇智旅游网
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对话——高质量的师幼互动

应该说,教师与儿童的平等关系及其表现,是对话教育最直接、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与儿童的关系如何,教师是否具有对话意识和对话精神,是否与儿童保持一种对话的关系状态,都可以在教师与儿童的共同活动中、在教师对儿童的态度中表现出来,在教师对儿童的有意和无意的行为中表现出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儿童面前,教师永远都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儿童处于弱势地位。从对话的角度看,这往往会形成不利于对话的局面。

“教师与儿童之间是对话关系”这一命题,为我们描绘了教师与儿童之间在各种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依托、平等交往、相映成趣的美好景象。作为教师,如果真心把儿童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的话,他就会全心全意地爱他身边的儿童;如此,儿童也会感觉到教师的爱,他们与教师在一起是愉快的,自由的,不论在心智方面,还是在人格、情感等各方面,儿童都会得到较好的发展。反之,如果教师不是把儿童当作目的,而是当作通往目的的手段,那么他就不可能全心全意地去爱儿童。教师与儿童的关系不总是说服与被说服的关系,控制与服从的关系,更不是警察与罪犯的关系,也不是法官与犯人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关系。

从对话的角度讲,教师是儿童能够获得帮助、指导、合作的资源;儿童及其表现也是教师理解儿童、指导儿童、教育儿童的资源。儿童真实和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应该说是对教师的一种帮助,它可以使教师了解儿童之所想。而试图以道德、权威等来压制儿童,只能使儿童不良的行为、想法更加恶化。因为如果是那样的话,儿童只好把自己的想法暂时隐藏起来,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甚至会积蓄更加强烈的欲望,而行为表现则出现两面性,比如人前人后不一样,此时一样彼时另一样。因此,任何压抑儿童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望的做法,必定适得其反,是教师自己对教育资源的一种破坏。

我们过去把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种条件,或者认为它是一种“隐形课程”。这说明我们虽然认识到教师与儿童在活动中 的关系对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但还没有把它看作是教育教学活动本身的表现方式。“产生这种对师生关系的理解的关键原因是把知识教学看作教育的主要活动。”(金生?:《理解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P.126)“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学生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传授者,从而教师控制和操纵学生的学习活动,而

学生无非是利用教师获得知识,虽然其中存在着一定的人际交往,但作为精神整体的人的自觉的理解和沟通不存在,师生关系因而失去了‘教育意义’,只是作为教育必要的条件而存在。”(金生 ?:《理解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P.126)教育活动是一种对话过程,它表现于教师与儿童在活动中的对话关系。因此,教师与儿童的对话关系本身就是对话教育的体现。

教师与儿童的对话关系,是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儿童为中心”的一种批判。教师与儿童在活动中的关系是对话关系,主要是指在活动中他们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彼此投入,“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的狭隘的语言的谈话,而且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指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这种对话更多地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金生?:《理解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P.126)而且通过对话,教师与儿童在彼此激发中产生对彼此以及活动内容的新的理解和认识。而在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儿童为中心的关系中,虽然教师与儿童之间也进行着参与、交流、理解、分享等意义的相互作用,但那是以一方为中心的,彼此没有“敞亮”,更不可能相互激发、创新。

真诚地面对儿童,是教师与儿童实现对话的基础。真诚就是认真、诚恳、关切,不欺骗、不虚假——真诚地对待孩子的提问,真诚地对待孩子的“告状”,真诚地对待孩子的表达。我们发现,优秀幼儿教师与普通幼儿教师的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对待儿童的问题、行为的态度和方式不同,他们对儿童肯定的态度、关注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应该是值得其他幼儿教师学习的。我们一再强调,要“蹲下来”看儿童,实际上就是指要尊重儿童,真诚地对待儿童的精神情感世界。卢梭认为,儿童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在对话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对师幼对话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教师树立了师幼平等对话的观念后,我们重点探讨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引导技能,以期通过师幼之间的真诚对话,使教育活动生发出更丰富的意义。

我们尽量避免一般性的、心不在焉的指导方式和话语,使教师对孩子的指导能够切实引起孩子产生一定的感受。下面是一次纸工活动中师幼互动的一个片断:

一个孩子在活动中遇到了困难向老师求助:“老师,往下我不会了。” “老师,我知道,我知道,我来教他。”旁边一幼儿马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教师马上给予回应:“好啊,现在你都可以当小老师了,你帮帮他,看看你怎样当老师。”教师这一做法激起了幼儿间互帮互学的热情。

“老师,这是我做的。”“我的漂亮不漂亮?”幼儿争先恐后地向教师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没有急于对幼儿作品进行肯定、否定性评价,而是对每个幼儿的作品认真地加以对待: “你的手工不错。” “你折得很整齐。” “你贴得很紧。” ……

教师的话语让孩子们感受到他们受到了教师的尊重和重视,他们和教师的关系更近了。

教师的指导、引导能够使幼儿表达更丰富的想法,同时也能够使教师更了解幼儿。下面是一次谈话活动的片断:

为了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中一班开展了“我当值日生”的谈话活动。

“什么样的值日生是表现最好的值日生?”教师的问题引起了幼儿的阵阵讨论,教师用眼睛、用耳朵认真地“捕捉”幼儿的信息……

幼儿A:“老师,我做值日生,会早早地到幼儿园。” 老师:你早早地到园,晚上肯定会早点睡觉,是个乖孩子。

幼儿B:“老师,我做值日生,会把第二天穿的衣服准备好,一起床就马上穿好衣服到幼儿园。”

老师:这样有准备地做好自己的事,一定会当好值日生。 幼儿C:“老师,我做值日生会帮小朋友端饭、擦桌子。”

教师:知道自己吃饭该怎么做,又知道帮助别的小朋友,是个很棒的值日生。 ……

幼儿的每一次发言,教师都积极给予回应,没有批评,没有刻意的表扬,更多的是欣赏性话语。

“我们小朋友都说了自己做值日生的想法,那么该怎样实现自己的想法呢?”教师适时提出了

自己“进一步”的问题,幼儿又开始了七嘴八舌的讨论,最后,一致认为,要安排一个值日生表。教师顺着幼儿的想法,制作出了一张令幼儿满意的值日生表,面对这张表幼儿甜甜地笑了,老师也欣慰地笑了……

师幼对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首先要树立师幼对话的观念,就像瑞吉欧幼儿教师们所说的那样,“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够获得体验和切身感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