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之痰湿蕴肺证咳嗽反复发作,痰多,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 灰色,早晨或食后咳其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腕痞,呕恶食少,体倦,大 便时澹,舌苔白腻,脉濡滑.证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治法:燥湿化痰, 理气止咳.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哮病之寒包热哮证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 黄色,或黄口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罩黄, 舌边尖红,脉弦紧.证机: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治解表散寒, 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黃汤加减。
肺痈病机病位在肺,病机总属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络,血滞为瘀,而致痰热 与瘀血互结,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溃破外泄•病理表现为邪盛 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气耗之象.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在于血瘀,血瘀则热聚, 血败肉腐酿脓.
脚痹病因病机诊断依据泌11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悄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 删匚匕'脉痹阻.病位在心,肝脾肺肾,本虚标实:标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 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虚为气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诊断依据:①胸痹以 胸部闷痛为主症,患者多见膻中或心询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 腕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持续儿秒到儿十分钟,休息或用药可缓 解.②常伴心悸、气短、自汗,其则喘息不得卧,严重可见胸痛剧烈,持续不解,汗 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脉散乱或微细欲绝等危候,可发生猝死•③多见于中 年以上,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饮暴食或气候变化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 安静时发病者.
不寐之痰热扰心证心烦不寐,胸闷腕痞,泛恶暖气,伴口苦,头重,U眩,舌偏红,苔 黃腻,脉滑数•证机: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黃 连温胆汤加减.
厥证的病理转归①阴阳气血相失,进而阴阳离绝,发展为一厥不复之死证;②阴 阳气血失常,或为气血上逆,或为中气下陷,或气血痰浊内闭,气机逆乱而阴阳尚 未离绝,气复返则生,气不复返则死;③表现为各种证候之间的转化,如气厥和血 厥之实证常转化为气滞血瘀之证,失血致厥的血厥虚证,严重者转化为气随血脱 之脱证.
痢疾症状: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冻.治法热痢清之,寒痢温 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调 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方药:泌痢Z芍药汤加减;疫毒痢-口头翁汤合 芍药汤加减;寒湿痢-不换金正气散加减;阴虚痢-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a 寒痢-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
1 Z9
休息痢-连理汤加
湿邪在黄疸发病中的机制基本病机:①肝胆脾胃功能失调,湿浊内生,肝胆疏泄失 职,胆液不循常道而外溢,外溢肌肤则身黄,下渗膀胱则小便黃;②黃疸病理因素 有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瘀血六种,以湿邪为主.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病理表 现有湿热和寒湿两端. 阴黄和阳黄]£虹湿热所伤或过食甘肥酒热或素体胃热偏盛,湿热交蒸,黄色鲜 明,发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急黃为阳黄之重症, 疸色如金,病情急剧,兼见神昏发斑出血.阴建寒湿伤或素体脾胃虚寒或久病脾 阳受伤,寒湿瘀滞,黄色晦暗,发病缓病程长,常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迟或 细缓。
20. 阳黄湿重于热证的症状、治法和代表方(考过,非重点)
症状:身目俱黃,黄色不及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腕痞满,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腹胀或大便瀟垢,舌苔厚腻微黃,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一一1分 代表方: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一一2分
21. 鼓胀与水肿鉴别
鼓胀主要为肝、脾、肾受损,气、血、水互结于腹中,以腹部胀大为主, 四肢肿不其明显。晚期方伴肢体浮肿,每兼见面色青晦,面颈部有血痣赤缕, 胁下癥积坚硬,腹皮青筋显露等。水肿主要为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泛溢 肌肤。其浮肿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及肢体,或下肢先肿,后及全身, 每见面色觥口,腰酸倦怠等,水肿较其者亦可伴见腹水。
22. 内伤头痛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及其机制
脑为髓海,依赖于肝肾精血和脾胃精微物质的充养,故内伤头痛之病机多 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头痛因于肝者,或因肝 失疏泄,气郁化火,阳亢火升,上扰头窍而致;或因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而 致。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头痛因于肾者,多因房劳过度,或禀赋不足,使 肾精久亏,无以生髓,髓海空虚,发为头痛。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头窍有赖于精微物质的滋养。头痛因于脾者,或因脾虚化源不足,气血亏虚, 清阳不升,头窍失养而致头痛。
23. 根据头痛的部位来辨明相关经络(出小题)
太阳头痛,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头痛,在前额及眉棱骨处;少阳头 痛,在头两侧,并连及于耳:厥阴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U系。
24. 眩晕的病机(与哪些脏腑相关?机制如何?)
眩晕之病因诸多,但基本病理变化不外乎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或 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本病病位在于头窍, 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眩晕的病性以虚者居多,气虚血亏、髄海空虚、肝肾不足所导致的眩晕多 属虚证;
2/9
因痰浊中阻、瘀血阻络、肝阳上亢所导致的眩晕属实证。
25. 眩晕的治疗原则
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虚者当滋养肝肾,补益气血,填精生髓。实证当平 肝潜阳,清肝泻火,化痰行瘀。
26. 试述“无痰不作眩”和“无虚不作眩”(考过,非重点)
前者出于【丹溪心法】,由于过食肥甘,劳倦太过,伤于脾胃,脾失健 运,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成痰,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 清窍所致,证以眩晕而头痛如蒙为特征,属本虚标实证,并提出以治痰为先的 方法。
后者出于【景岳全书】,由于先天不足,久病伤肾,气血亏虚,房劳亏 虚,以及老年肾亏等原因造成体内精气血的亏虚,以致髓海不充,清窍失养而 形成的眩晕病,证以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为特点,属虚证,故提出治以补 虚为主。
27. 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考过,非重点)
闭证属实,因邪气内闭清窍所致,症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 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脱证属虚,乃为五脏真阳散脱,阴阳即将离决之候, 临床可见神志昏愦无知、U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 遗、鼻息低微等。此外,还有阴竭阳亡之分,并可相互关联。闭证常见于骤 起,脱证则由闭证恶变转化而成。并可见内闭外脱之候。
2&中风的治疗原则
中经络以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中脏腑闭证,治当息风清火,豁 痰开窍,通腑泄热;脱证急宜救阴回阳固脱;对内闭外脱之证,则须醒神开窍 与扶正固脱兼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兼夹,当扶正祛邪,标本兼 顾,平肝熄风,化痰祛瘀与滋养肝肾,益气养血并用。
29.消渴病日久可并发多种病症,试简述其病机
病机:阴津亏虚,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消渴病日久则易病变,一是 阴损及阳,阴阳俱虚,其中以肾阳虚及脾阳虚较为多见;二是病久入络,血脉 瘀滞。
30. 肺、脾、肾三脏在水肿病的发病机制
水肿发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 利。其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病理因素为风邪、水湿、疮毒、瘀 血。
肺主一身之气,有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风邪犯肺,肺失 宣降,不能通调水道,风水相搏发为水肿;
脾主运化,有布散水精的功能。外感水湿,脾阳被困,或饮食劳倦损及脾 气,以致脾失转运,水湿内停,乃成水肿;
肾主水,水液的输化有赖于肾阳的蒸化、开阖作用。久病劳欲,损及肾 脏,则肾失蒸
3/9
化,开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则为水肿。
31. 试述阴水与阳水的鉴别
阳水病位在肺脾,病机是肺失宣降通调,脾失运化而致。病因多为风邪, 疮毒,水湿。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肿多由面U开始,自上而下延及全 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常兼有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 结。属表,实,热证,一般病程较短。
阴水病位在脾肾,病机是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所致。病因多为饮食劳倦, 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发病较缓,肿多由下肢足踝开始,自下而上 延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多兼有神疲气怯、小便少、大 便澹薄,属里,虚,寒证。病程较长。
阳水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正气渐衰,脾肾阳虚,或因失治误治,损伤脾 胃,阳水可转化为阴水。反之,阴水复感外邪,或饮食不洁,使肿势加剧,呈 现阳水的证候,而成本虚标实之证。
32. 咳血与吐血如何鉴别
咳血与吐血血液均经口出,但两者截然不同。
咳血是血由肺来,经气道随咳嗽而出,血色多为鲜红,常混有痰液,咳血 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状,大量咳血后,可见痰中带血数天,大便一 般不呈黑色。
吐血是血自胃中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 多有胃腕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便多呈黑色。
32.六种淋证均有小便频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
(1) 热淋,起病多急骤,小便赤热,瘦时灼痛,或伴有发热,腰痛拒按, 治法清热
利湿通淋。方药:八正散;
(2) 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 或腰腹绞
痛难忍,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代表方:石韦散;
(3) 血淋,为溺血而痛。膏淋证见小便浑浊如米泪水或滑腻如膏脂,治 法:清热通
淋,凉血止血。代表方:小蓟饮子。
(4) 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治法:理气疏 导,通
淋利尿。代表方:沉香散。
(5) 膏淋,见小便浑浊如米泪水或滑腻如膏脂,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泄 浊。代表
方:程氏苹解分清饮。
(6) 劳淋,小便不其赤涩,溺痛不其,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 发,治法:
补脾益肾。代表方:无比山药丸。
33. 淋证与滬闭鉴别
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之症状,但淋证尿频而尿痛,且每日排尿总 量多为正常,«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尿量少于正常,严重时其至无尿。«闭复 感湿热,常可并发淋
4/9
证,而淋证日久不愈,亦可发展成«闭。
34. 瘵闭的治疗原则
以“腑以通为用”为原则,但通利之法,乂因证候虚实之不同而异。实证 者宜清邪热,利气机,散瘀结:虚证者宜补脾肾,助气化,滥用通利小便之 法。对于水蓄膀胱之急症,应配合针灸、取嚏、探吐、导尿等法急通小便。
35. 试述血证的病机
血证的共同病机可以归结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 类。在火热之中,乂有实火和虚火之分,外感风热燥火,湿热内蕴,肝郁化火 等,均属实火,而阴虚火旺之火,则属虚火。气虚之中,乂有仅见气虚,和气 损及阳,阳气亦虚之别。
从证候的虚实来说,由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所致者属于虚证,山气血亢盛 所致者属于实证。在有的悄况下,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既是引起出血的病例 因素,乂是出血所导致的结果。
36. 试述狭义痰饮的证治
狭义痰饮是指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 属饮停胃肠。主要包括2个证型,如下
(1) 脾阳虚弱证
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腕腹喜温畏冷,泛吐清水痰涎,饮 入易吐,口渴不欲饮水,头晕U眩,心悸气短,食少,大便或澹,形体逐渐消 瘦,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
治法:温脾化饮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
(2) 饮留胃肠证
心下坚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或水走肠间,沥沥 有声,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舌苔腻,色口或黃,脉沉弦或伏。
治法:攻下逐饮
代表法: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苗黃丸加减
37. 消渴的辨证要点:
5/9
(1) 辩病位:消渴病的“三多”症状往往同时存在,根拯其程度的轻重不 同,有
上、中、下三消之分,及肺燥、胃热、肾虚之别。通常对肺燥为主,多 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中消; 以肾虚为主,多尿证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
(2) 辩标本:本病以阴虚为主,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常因病程长短 及病悄轻
重的不同,而阴虚和燥热之表现各有侧重。一般初病多以燥热为主, 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则以阴虚为主,进而山于阴损及阳,导致 阴阳俱虚。
(3) 辩本证与并发症:多饮、多食、多尿和乏力、消瘦为消渴病本病的基 本临床表
现,而易发生诸多并发症为本病的另一特点。本症与并发症的关系, 一般以本症为主,并发症为次。多数患者,先见本症,随病情的发展而出现并 发症。但亦有少数患者与此相反,如少数中老年患者,“三多”及消瘦的本症 不明显,常因痈疽、眼疾、心脑病证等为线索,最后确诊为本病。
38•试述消渴的证治分型、治法和代表方
上消 肺热津伤证-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中消 气阴亏虚证-益气健脾,脾失健运-七味白术散 下消 肾阴亏虚证-滋阴固肾-六味地黃丸
阴阳两虚证-滋阴温阳,补肾固涩-金匮肾气丸
40. 痹症的治疗原则
(1) 痹证以风、寒、湿、热、痰、瘀痹阻气血为基本病机,其治疗应已祛 邪通络为
基本原则,根拯邪气的偏盛,分别予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 痰,行瘀,兼顾”宣痹通络“。
(2) 还宜重视养血活血,即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寒宜结 合温阳补
火;治湿宜结合健脾益气。久痹正虚者,应重视扶正,补肝肾、益气 血是常用之法。
41. 痹症的临床分型及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P467 <1)风湿
寒痹:行
疼痛游走不定,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一一防风汤加减 疼痛剧烈,遇寒则其,
痹,痛痹,得热则缓;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一乌头汤加 着痹。
行痹: 痛痹: 减
着痹:
疼痛,重着肿胀麻木,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一慧议仁汤
(2)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一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 42. 简述呕吐食滞内停证的临床表现、治法及主方。
呕吐酸腐,腕腹胀满,暧气厌食,大便或瀟或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6/9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主方:保和丸加减 组成:山楂、神曲、莱»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
43.1.郁证?试述梅核气/脏躁的病机治法代表方
郁证是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悄抑郁,情绪不胸部满门,胸胁胀痛, 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物阻的一类疾病.梅核气是因悄志所伤,肝失调达,则肝 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余咽喉;或因肝病乘脾,以致肝郁脾滞,运化失司,津液不得 输布,积聚成痰,痰气互结于咽喉.主症:自觉咽喉中常有异感,如有物梗,咯之不 出,祥之不下,无痛,不碍饮食.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导滞,散结除痰,半夏厚朴汤 主之.脏躁:与体质有关,如素多抑郁,忧愁思虑,积久伤心,劳倦伤脾,心脾受伤, 化源不足,脏阴更亏,或因病后伤阴,或因产后亡血,使精血内亏,五脏失于濡养, 五质之火内动上扰心神,以致脏躁.精神不撮,或情志恍惚,悄绪抑郁波动,心中烦 乱,睡眠不安•治法:甘润缓急,养心益脾,甘麦大枣汤.
名解:
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M 则喘息不能平卧。
脚痹: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鼓胀:鼓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 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故名鼓胀。
中风: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 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 状。
痢疾:痢疾是以大便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为主症。是夏秋季 节常见的传染病。
郁证: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宇,胸部满闷,胁 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 肺痈 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 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其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 一种病证。 真心痛:真心痛是胸痹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病证,其特点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 疼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其至危及生命。 喘证:喘即气喘、喘息。喘证是以呼吸困难,其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 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病:瘻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痹症: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组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 节肌肉等
7/9
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不屈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 病。 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悄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
瘙闭:瘾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为捱: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缓者 称为闭。 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属饮邪支撑胸肺。 痰饮: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症。
关格:是以脾肾虚衰,气化不利,浊邪壅塞三焦,而致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 临床特征的危重病证。
痿证:痿证是指肢体筋脉松弛 种病症。
泄泻: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 的病症。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 般惊惕不安,其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 多呈发作性,每因悄志波动或劳累
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 健忘、眩晕、耳鸣等症。
粪质稀澹或顽固不化,祺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 软弱无力 不能随意运动 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
黄疸:以U黄、身黃、小便黃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11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 要特征。
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症。分而言之,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 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 气分,是为腑病。
眩晕: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其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 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水肿;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其至全身 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肺瘠:肺捞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 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腹痛:指胃腕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多由脏腑气机 不利经脉失养所致。
真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重症,其特点为起病急骤,多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 痛,持续不解,阵发加重,手足逆冷致肘膝其至呕吐如喷、肢厥、抽搐、恶 寒、发热、全身不适,浮脉为其特征。
感H: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 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8/9
咳嗽:是指肺气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 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 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鼻fi:鼻腔出血,是败血症中最常见的一种。
便秘:是指由大肠传导时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 质干结,排除艰难。或粪便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症。 洁净府:净府是指膀胱,洁净府即利小便之意。
淋还: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漓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症。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 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是便秘的一种,指由胃热过盛,脾阴不足,胃强脾弱,脾功能为胃热所 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肠液干燥所致大便干燥便秘不下的病症。
脾约: 腹部膨隆,暧气或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扣之如股。
约束, 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 气厳:
水肿: 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推食:为泄泻的一种,指泻下完谷不化。 吐酸:指胃中酸水上泛,乂称泛酸
虚劳:乂称劳虚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 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血症: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 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
战汗: 上要出现于急性热病过程中,表现为突然恶寒战栗,全身汗出,发热, 烦躁不口渴, 安,为邪正交争的征象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 中风: 的
病
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
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