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背景下的“书画同源”
2020-04-06
来源:汇智旅游网
第24卷第2期 2011年4月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VoI_24 No.2 Apr.2011 理学背景下的“书画同源” 金鹏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文化传播系,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书画同源”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重要美学命题之一,它的提出不仅给中国绘画创作和书法创作开创了一个“互渗, 融合”的审美情境,尤其是为文人画审美趣味的最终形成做出了不可抹杀的理论贡献。而且也为绘画理论和书法理论的整合和 创新开拓了新的契机。本文立足传统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理学思想,阐述了作者对“书画同源”理论观察的新视角。 关键词:“书画同源”;“理一分殊”;“内圣外王”;“月印yy)l1”;文人画 中国分类号:Jl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61(2011)O2—0l12—02 在中国美术史中“诗画同源”与“书画同源”已不 这样志趣高洁的文人必定与黑暗腐朽的封建统 是新的命题,历代鸿儒巨子多是在比较它们的艺术 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等维度方面穷经皓首、探赜索 隐,颐情于典坟。但注重研究这两个命题产生及演进 过程的人并不多,而笔者要做的,就是要从宋明理学 着手,分析这两个历时弥久的命题产生的哲学文脉 历程和时代的必然性。 谈起“诗画同源”与“书画同源”这两个美学命 治格格不入,所以文人们的性格则是“外儒内道”,即 使是曾经位极人臣的苏轼,也曾与禅宗高僧过从甚 密。理学大师周敦颐的《爱莲说》,更以“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莲,花之君子者也。”比附具有高尚德性的“君 子”,并以此高标“超尘出世,”不流于世俗社会的个 性。在心灵上高蹈尘世之外的士人们,无力改变既倾 的黑暗现实,不得不转向内心的存养功夫,修身养 性,志趣迥然,从追求“外王”转向孟子极力倡导的 “内圣”。 题,熟悉中国美学史的人一定不会陌生,它们是打通 我们融会文艺美学思想之枢机,只有了解它们之间 的关系,才能算了解中国艺术思想之精髓,两者的确 立,都要归功于文人艺术的产生,没有文人艺术走上 北宋就是这样一个社会,自其诞生以来,国力一 直积弱,面对北方强大的契丹人和女真人,北宋政府 历史前台,就不会产生这两个美学命题。中国的文人 士大夫阶层,历来是儒、道、释兼修,尤擅儒、道,反映 没有汉唐那种“匈奴未破,何以为家”的豪气,也没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胆识,只能一 在人生哲学上,他们一方面展示“仁、义、礼、智、信” 五德兼具,追求“内圣外王”的道德信念,积极人世, 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政治追求,正如《论语・述而》云:“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兼修黄老之术,崇尚“无为 而无不为”的社会政治,正如《老子・第十九章》日: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这样一个人便可 味妥协、屈服,签下“澶渊之盟,”从此走人万劫不复 的历史深渊。北宋之后,南宋政府南迁,偏安江左一 隅,正如诗人林升歌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 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从历史 的角度看,宋朝似东晋般的萎靡不振,其灭亡是迟早 的。而从艺术角度来看,社会政治的腐朽,使文人们 逐渐对社会失去信心,黑暗的官场政治,又使文人们 难以晋身,捐躯报国,这样文人们开始远离政治,从 庙堂走向书斋,抚琴动操,挥墨泼墨,以高洁的道德 信仰对抗黑暗的现实,获得内心的安宁,这正是所谓 以保持“玄同”般的心境,以实现他们“治大国,若烹 小鲜”的政治愿望。在他们心里,理想的社会是“邻国 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此外他 们追求绝对自由的心灵境界,像庄子般“天地与我并 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以求邀游于“乌何有之乡”。 收稿日期:2011一O2—2l “国家不幸诗家幸”,在客观上,文人走向艺术,文人 作者简介:金鹏(1981一),男,河南郑州人,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文化传播系助教,文学硕士。 一ll2一 的道德修养也融人到了中国的艺术之中,从而与中 国艺术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再也无法分开 了。这是文人艺术产生的社会原因。 宋代重文的时代风气,儒学复兴的文化背景,浓 郁的人文文化范围,造成宋代文人理性精神的空前 高涨。在这一时期内,占统治性地位的官方哲学是程 朱理学。理学以儒学为主干,又历史性地兼容了释、 道的精华义理,具有广阔的哲学内涵、深邃的理想伟 力与精致的思辨色彩。理学的滥觞,萌发自中唐时韩 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其目的是力排佛老,复兴儒 学之道统。到了宋代,理学思想开始大行其道,“宋初 三先生”孙复、胡瑗、石介,对五代以来封建社会纲常 名教遭到破坏与蔑视痛心疾首,力倡“以仁义礼乐为 学,”成为理学之先驱。接下来,周敦颐、张载、二程、 朱熹、陆九渊相继出现,以各自不同的视角来关注宇 宙本体、道德伦理、市井人生,对“理”有着不同的阐 释,对理学作为一门思辨哲学的产生、发展造成了巨 大的影响,推动着理学思想的广泛化和精致化进 程。在这里,笔者主要谈的是程朱理学,因为他们对 当时以及后来中国封建思想的影响最大,成为自两 宋至近代中国的官方哲学,它从宇宙论、本体论的角 度,论证了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存在。朱熹认为:“宇宙 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 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具张之为三纲,其 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l1]一 言以蔽之,“理”就是类似于柏拉图的“理念”和黑格 尔的“绝对精神”这样一种经验存在的精神实体,是 宇宙的最高主宰,而在人间又是以“三纲五常”封建 名教的形式存在的。“天理又是仁义礼智之总名。”l2】 因此,要顺天道行事,必要遵守纲常名教的洪规,要 “克已复礼,”到了朱熹那里,则演进成了“《书》日: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圣贤千 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这样,他通过 托古改制式的方法,将“理”改造成为人们心目中不 可逾越的道德律令,要贯彻圣贤树立的道统,必须遵 守封建伦理,要“明天理,灭人欲。”作为名教的维护 者,朱熹认为“纲常千万年磨灭不得。”” 这又是与董 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振聋发聩的呼喊何其相似 呵! 程朱理学提出理是宇宙本体,具体事物之理不 过是本体之理在具体事物中的体现而已。程朱理学 是以“理一分殊”来说明宇宙本体之理与宇宙万物的 内在联系的。“理一分殊”中的“理一”即宇宙本体之 理,就是“太极”。“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 太 极是最高最善的理,是绝对真理和终极目标,同时还 是造化万物的根源。“分殊”则指的是本体之理在具 体事物中的显现。朱熹用本体之理“太极”将纷繁复 杂的事物统一起来了,本体之理由于所寄其中的事 物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理散为万殊。万物的 本体是“太极”,“万物各有一太极。”个别事物是“太 极”的分殊式显现,而“太极”则是个别事物的总的原 则。“太极”与万物的关系,恰似太极“如月在天”,而 一月之光华则“散在江湖”,随处可见,如“月印万 川。” “理一分殊”的思想,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强 调纲常名教与普通人性的关系。这是其道德层面的 理解,而换个视角,“理一分殊”是否也对“诗画关系” 与“书画关系”有启蒙作用呢?我们先看一下书画关 系是如何体现理学“理一分殊”原则的。 书画之关系最早见于扬雄的《法言・问神》中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可视 为书画关系讨论的滥觞。到了唐代,张彦远的《历代 名画记・论画六法》认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 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 工画者多善书。”关于书画用笔的相通性,张彦远认 为:“……其后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 用笔同法。……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 陆,后无来者,授笔法于张旭,此又知书画用笔同 矣。”16]最后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 总结说:“是故知书,画异名而同体也。”应该看到,扬 雄与张彦远对书画关系的认识,对宋代的文人艺术 家充分开掘二者互通的艺术精神,做出了开创性的 理论贡献。 到了北宋,书画关系的认识开始自觉。郭熙在 《林泉高致》中写道:“人之学画,无异学书,”并从书 画艺术创作实践出发,看到“善书者往往善画,盖其 腕转用笔之不滞也,此正与论画用笔同。”l 郭熙的 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文人士大夫阶层对艺术精 神互通性的看法,正如石涛在《画语录・氤氲章》云: “笔与墨会,是为氤氲;氤氲不分,是为混沌。”所谓氤 氲者,乃指天地间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缠绵交密的状 态。《易・系辞下》日:“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由此可 见,笔与墨作为媒介的中国书画艺术,目的是描绘 “氤氲”,即阴阳二气,而《易・系辞上》又日:“一阴一 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即描绘阴阳二 气的形而上的层次是见出“道”。(下转第150页) 一11 3— 妥运行机制,造成企业管理的混乱和元序。 (5)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结构设置问题。 企业核心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房地产开发企业大都存在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 的问题,没有通过对组织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来实现 资源价值和组织绩效的最大化。经营模式和盈利模 式单一,这些缺陷尽管在目前市场巨大的需求和高 额的利润空间支撑下能够得到掩饰,但从长期来看, 会为企业发展埋下隐患、种下危机。 【1】夏建甑.论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危机管理【J】.商业时 代,2005,(12):l6—17. [2】李胜强.浅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危机管理[J J.茂名学院 学报,2005,(2):61—63. 【3】盛光明,周会.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研究【J】.北京理工 大学学报,2005,(8):48—49. 中国加入WTO之后,房地产开发企业也将面临 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竞争的Et益加剧,使得企业面 对的危机进一步加大,针对这些现状,开展本课题研 究,努力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分析现状,为积极构建 [4】章磊.房地产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对策【J】.经济 师,2005,(4):162. [5】冯辛酉.对企业危机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 J.经济问 题,2o05,(5):38—40. (上接第1 13页)“道”也是我国古代哲学中形而上 的、先验的最高层次的精神本体,与“理”的范畴大体 一之”,一言中的。清代以降,艺术创作潮流由积极师古 倒向消极泥古,不思进取,文人画的创作手法僵化, 众多条条框框造成了艺术家思想上枷锁重重,创作 思想都高标“墨戏”、“聊写胸中逸气耳”,实际上只流 于形式,思想方面已流于虚伪化,尤其以“四王为 致。朱熹也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 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气也,生 物之具也。”18】一言以蔽之,以朱熹的角度看,笔墨之 作无论是书是画,其目的均是为了写“气”见“道”, “道”即“理”,因此书画都是通过艺术的方式掌握 甚。”但即使这样,还是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文人画家 和画论家,郑燮言“山谷写字如画竹,东坡画竹如写 “理”,显现“理”,使“理”以艺术化的、生动的方式呈 现出来。二者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只不过是“太极” (总的“理”)在两种艺术方式的“分殊”而已,正如刘 字”,进一步肯定了书画在创作上的紧密关系。戴熙 在《习若斋画絮》中云:“作书如作画者得墨法,作画 如作书者得笔法。落笔如作草隶而适肖物象日画。故 作字日写,画亦日写也。”这样,画竹也称“写竹”,增 强了绘画的文人审美情趣,肯定了书画技法的一致 性。到了近代,海上画派之领袖吴昌硕深研石鼓文书 勰所言:“人文之元,肇自太极。”(《文心雕龙・原 道》)然而人文之各门类只是太极的不同分殊形式而 已。 到了南宋,书画关系已开始有了定案。赵希鹄在 法(石鼓文是周秦时代刻在石鼓上的文字,介于籀文 与小篆之间,是一种难学的字体)。于是,吴昌硕练就 一《洞天清禄》中云:“故古人如孙太古,今人如米元章, 善书必能画,善画必能书,书画其实一事耳。”“一事” 之定论,宣告书画关系的理论走向成熟。此后诸家大 致都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只不过就书画的创作特 点的相似性上各抒己见。元代巨擘赵孟烦出身于世 宦,为元初文人画派之领袖,他开创了元代简率尚 意、以书入画的新的画风,为文人画发展史上的里程 碑式的人物。在文人画创作方面,他在《秀石疏林图 手石鼓文,参以草书笔法,用笔朴茂苍劲,古气盘 旋,自成一家,这也是以书入画而获得成功的典型范 例之一。 参考文献: [1】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七十・读大纪[M】.北京:商务印 书馆.1936. 卷》中指出:“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 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他将书画的创作技法 做比较,见出二者的相通点,是别出机杼的,他自己 [2]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1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四lM】.北京:中华书局,1986. [5】朱熹.朱子语类・卷四十【M].北京:中华书局,】986. [6]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M].北京:人民 美术出版社,1963.6. 也是在创作实践中亲自躬行自己的理论,据称赵孟 瓶“作石用笔轻拂,如飞白状。” 可谓是书画一律的 虔诚信徒。明人王绂在《书画传习录》中言:“画竹法: 干如篆,枝如草,叶如真,节如隶。”从创作技法的艺 术细节详细阐明了书画本出一源之关系。董其昌在 [8】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答黄道夫[Mj.北京:商 务印书馆,1936. 【9】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下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 社.1957.284. 《容台集》中也认为“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 一l5().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