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甘肃省静宁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选

2020-02-27 来源:汇智旅游网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试题(卷)

物理

一、选择题(1-7小题为单选题,每题4分;8—13小题题为多选题,全对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共52分)

1.甲、乙两位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说“它是

静止的”,这两个人的说法( ) A.在任何情况下都对

B.对于各自所选定的参考系都对 C.总有一个人讲错了

D.对于选定的同一个参考系都对

2.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 B.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 C.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D.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也一定增大

3. 如图1所示,A和B两物块的接触面是水平的,A与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固定斜面匀速下

滑,在下滑过程中B的受力个数为( )

图1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4. 如图2所示,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

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xAB∶xBC等于( )

图2

A.1∶1 B.1∶2 C.1∶3 D.1∶4

5.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F1、F2、F3,关于它们的合力F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大小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F≤F1+F2+F3 B.F至少比F1、F2、F3中的某一个大

C.若F1∶F2∶F3=3∶6∶8,只要适当调整它们之间的夹角,一定能使合力为零 D.若F1∶F2∶F3=3∶6∶2,只要适当调整它们之间的夹角,一定能使合力为零 6.一个从地面上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是5s,两次经过一个较

高点B的时间间隔是3s,则AB之间的距离是(g=10m/s2 )( ) A 80m B20m C40m D 初速度未知,无法确定

7.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用一水平推力F=kt(k为常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

平整墙面上,如图4所示,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是图中的哪一个( )

图4

8. 如图5所示,小车运动时,看到摆球悬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并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5

A.小车可能向右加速运动,加速度为gsin θ B.小车可能向右减速运动,加速度为gtan θ C.小车可能向左加速运动,加速度为gtan θ D.小车可能向左减速运动,加速度为gtan θ

9. 如图6所示,A、B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

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sin θ B.B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

C.A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 gsin θ

D.弹簧有收缩的趋势, B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

10. 如图7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

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7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 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

5

m/s 2

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 D.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11.如图8所示,A、B两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其间用一根轻弹簧相连,弹簧的长度大于

原长。若再用一个从零开始缓慢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物体B,直到A即将移动,此过程中,地面对B的摩擦力F1和对A的摩擦力F2的变化情况是( )

[]

图8

A.F1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 B.F1先不变后变大再变小 C.F2先变大后不变 D.F2先不变后变大

12.如图9所示,一小球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一切摩擦,如果把竖直挡板由竖直位

置缓慢绕O点转至水平位置,则此过程中球对挡板的压力F1和球对斜面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 )

图9

A.F1先增大后减小, B.F1先减小后增大, C.F2一直减小 D.F1和F2都一直增大

13.如图10所示,用轻绳吊一个重为G的小球,欲施一力F使小球在图示位置平衡(θ<3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0

A.力F最小值为Gsin θ

B.若力F与绳拉力大小相等,力F方向与竖直方向必成θ角 C.若力F与G大小相等,力F方向与竖直方向可能成θ角 D.若力F与G大小相等,力F方向与竖直方向可能成2θ角 二、实验题(14题为8分;15题为7分,共计15分)

14.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11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

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图11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2分)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2分) A.理想实验法 C.控制变量法

(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

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

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B.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

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

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2分)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如图12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B为砝码

及砝码盘,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相连,计时器接50 Hz交流电。小车A的质量为m1,砝码及砝码盘B的质量为m2。

图1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2分)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 C.本实验m2应远大于m1

1

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图象

m1

(2) 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象,可能

是图13中的图线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2分)

图13

(3) 如图14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中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标出,相邻计数点间

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分)

图14

三、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

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本题共4小题,共计43分)

16.(8分)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第1 s内位移为6 m,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 s内位移

为2 m,求:

(1) 在整个减速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大小; (2) 整个减速过程共用的时间。

17.(10分) 甲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 m/s的速度与甲车平行

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开始以0.5 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

(1) 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2) 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18.(12分)如图15所示,轻绳AD跨过固定的水平横梁BC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M1的

物体,∠ACB=30°;图乙中轻杆HG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G通过细绳EG拉住,EG与水平方向也成30°,轻杆的G点用细绳GF拉住一个质量为M2的物体,求:

图15

(1) 轻绳AC段的张力FTAC与细绳EG的张力FTEG之比; (2) 轻杆BC对C端的支持力; (3) 轻杆HG对G端的支持力。

19.(13分)如图16所示,可看作质点的小物块放在长木板正中间,已知长木板质量为M=4kg,

长度为L=2m,小物块质量为m=1kg,长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两物体皆静止。现在用一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于小物块上,发现只有当F超过2.5N时,才能让两物体间产生相对滑动。设两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重力加速度g=10m/s2,试求:

(1)小物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一开始力F就作用在长木板上,且F=12N,则小物块经过多长时间从长木板上掉下?

图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