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鹭、嫌、喙、黛、嵌、匣、嗜”8个字,会写“宜、鹤、嫌、朱、嵌、框、匣、哨、恩、韵”10个字,掌握“精巧、配合、身段”等18个词语。 3.学习理解词义的常见方法: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借助形旁、借助近义词、拆字法、联系已学知识、查字典。 4.理清文章脉络,并抓住文本语言感受白鹭的精巧和韵味无穷,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学习起小标题的常见方法,如“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时间/地方+主要事件”等等。
6.体会借物抒情、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的修辞手法。
7.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学习理解词义的常见方法: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借助形旁、借助近义词、拆字法、联系已学知识、查字典。 2.理清文章脉络,并抓住文本语言感受白鹭的精巧和韵味无穷,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3.学习起小标题的常见方法,如“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时间/地方+主要事件”等等。
教学难点:
1.体会借物抒情、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的修辞手法。 2.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授课日期:9月3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鹭、嫌、喙、黛、嵌、匣、嗜”8个字,会写“宜、鹤、嫌、朱、嵌、框、匣、哨、恩、韵”10个字,掌握“精巧、配合、身段”等18个词语。 3.学习理解词义的常见方法: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借助形旁、借助近义词、拆字法、联系已学知识、查字典。
4.梳理文章的结构脉络,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理解词义的常见方法: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借助形旁、借助近义词、拆字法、联系已学知识。
2.梳理文章的结构脉络,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诗情画意,导入课文
1.配乐出示白鹭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儿吗?(知道,你怎么知道的?不知道,聪明的你们,猜一猜。)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写的就是“白鹭”。(板书课题“白鹭”)
题目中的“鹭”是一个生字,要求我们会认会读,我想这难不倒你们,因为这是一个——形声字。(请同学们解释)你对白鹭有什么了解吗?(指名说)出示:一种水鸟,也叫鹭鸶。浑身羽毛洁白,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多生活在我国南方,天空中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2.引入描写白鹭的诗句。
美丽的白鹭时常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同学们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像一首诗。因此,郭沫若先生也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板书“郭沫若”“散文”) 3.了解作者郭沫若。
出示郭沫若照片。课前同学们对《白鹭》的作者郭沫若作了一定了解,谁来说说看?(请1-2名学生交流)出示郭沫若简介: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屈原》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设计意图:用精美的图片和优美的诗句带领学生感知白鹭的优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学情来看,孩子们长期生活在城市中,很多人对白鹭也很陌生,白鹭的图片和简介可以化解这种“距离感”。郭沫若是一代文豪,既然学到了,必然要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边读边标记自然段序号。(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字形、上下文、图片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2.检查效果,渗透理解词义的方法。 (1)嫌、喙、黛、嵌、匣、嗜
①带拼音,读生字:鹭、嫌、喙、黛、嵌、匣、嗜。
②去拼音,读生词:白鹭、嫌弃、长喙、粉黛、嵌入、镜匣、嗜好。 ③理解词义。(对应练习纸第三题) 长喙:“喙”是什么意思?(观察图片,白鹭浑身最明显的就是那只长长的嘴巴,而且嘴的颜色也是铁青的,我猜“喙”是嘴巴的意思。“长喙”指的就是鸟长长的嘴,本文指的是白鹭长长的嘴。)推测有理有据,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推测字义,好方法。(板书“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拓展了解“不容置喙”: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
粉黛:聪明的同学们,谁知道“黛”是什么意思?(从形旁“黑”知道“黛”表示的是黑色。)通过形旁来推测字义,有道理。(板书“借助形旁”)那“粉黛”又是什么意思呢?粉是指妇女化妆用的白粉,黛是指画眉用的青黑色的颜料,如成语“不施粉黛”,是指女子不化妆。“粉黛”还可以借指妇女,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是写杨贵妃回眸一笑风华
绝代,六宫内其他的女子都黯然失色。“粉墙黛瓦”听过吗?描写我们江南水乡民居特点的,雪白的墙壁,青黑的瓦片。解释文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的意思。
镜匣:同学们,你们见过“镜匣”吗?看这就是“镜匣”,出示图片。盛妇女梳妆用品的匣子,里面装有可以支起来的镜子。
嗜好:“嗜好”是什么意思?爱好,喜好。用近义词理解词义,不失为一个办法,“嗜好”的意思就是特殊爱好。(板书“借助近义词”)但是近义词之间,往往会存在细微的差别。“嗜好”是一个中性词,多指贬义,比如“不良嗜好”,“爱好”“喜好”多是褒义词。同学们以后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哦!
(2)蓑毛 清澄 铿锵
同学们,刚刚我们学习的都是两条蓝线里面的“认读字”,就相当于我们原来苏教版教材中绿色通道里的“二会字”。我们新的统编版教材中,还有一类字,叫“见面字”。什么是“见面字”呢?就是那些并不列入认读要求、只要求我们见一见面的字。PPT上的三个含有“见面字”的词语,谁来读一读?注意“澄”和“铿”是后鼻音。
谁来说说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呢?
蓑毛:像蓑衣一样的羽毛,通过刚刚的图片,我们可以猜出来。借助图片,活学活用,厉害!
清澄:“清澄”的意思呢?清澈澄明。拆字法理解,同学们理解生词的方法可真不少!(板书“拆字法”)
铿锵:意思就和“铿锵有力”差不多吧!联系已学知识,又来一个好方法。(板书“联系已学知识”)
(3)玻璃框(kuàng kuāng) 望哨(shào shāo)(对应练习纸第一题) 看看你能选出正确的读音吗?“框”只有一个读音,读“kuàng”,如框架、镜框、门框。“哨”只有一个读音,读“shào”,如口哨、哨声。
形近字组词:门(框 眶) 眼(框 眶) 竹(筐 框)
口(哨 稍) 树(哨 梢) (哨 稍)微(对应练习纸第二题) (4)流线(型 形)
到底是哪个呢?为什么是“型”呢?当我们自己无法确定的时候,我们可以请教无声的老师——字典。(板书“查字典”)
形 形状:方形、圆形、地形、形体、形象 型 类型:脸型、血型、小型、新型、流线型 (5)诗 散文诗
诗,大家接触过很多,无论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都意境优美,音韵和谐,情感真挚。你们知道什么是“散文诗”吗?猜一猜。
知识链接: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有散文的外观和内涵,给读者美和想象。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郭沫若觉得,白鹭和诗、和散文诗有什么关系?(“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来说,生字新词是进入阅读的一个障碍,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哪些词句学生可能会读错,哪些字词学生容易写错,哪些关键词学生可能不了解……做到了然于胸,然后根据学情展开
有针对性、有取舍的指导,把“识字学词”的环节教“活”,让“识字学词”不再是枯燥的、简单的认读,而是生动的、有效的获取语文素养的过程。同时对于新形式,如“见面字”,教师也需要加以适当说明。达成教学目标1、2、3,理解词义也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三、通读课文,理清文脉 1.再读课文,提出要求。
郭沫若先生眼中的白鹭竟是这么美!请同学们再次打开课本,自读课文,注意:(1)读准字音,不错读,不漏读,不回读,读顺每句话。(2)难读的句子,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3)边读边想想每段写了什么,哪几自然段可以归为一部分。
2.难读的句子,指导读。24
(1)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指名2-3名同学读,学生评价,总结:长句想读好,就要注意停顿。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指名再读。
(2)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再来一句长句。谁来试试看呢?指名2-3名同学读,评价:把握好停顿,读好长句就不是难事了。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指名再读。
(3)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指名2-3名同学读,学生评价,停顿得当: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和前两句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总结:相比较前两句,这一句中,短句较多,由8个小短句组成。要想读好短句,不仅要读准停顿,还要读出诗一般的韵律来。指名再读。
师总结:也正是长句、短句的变化、交替,使散文更具有韵律美,更富有诗一般的美感。
3.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
指名2-3名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4.边读边梳理文脉。
(1)开火车读课文,横着开火车,竖着开火车。其他同学思考:每段写了什么,哪几自然段可以归为一部分。
(2)边读边交流。谁来说说看,发现哪段写了什么就说哪一段,或者直接哪几段能归为一部分的也可以。
预设一:(对应练习纸第四大题)
2-5自然段,写的都是白鹭的外形。——2-5自然段是不是写的白鹭的外形呢?你来读给大家听一听?(生朗读)这几段写了外形的哪些方面?颜色和身段。
(板书:(2-5)颜色、身段的适宜)
预设二:
6-8自然段归到一起,课后第二题思考题把它们放在一起让我们思考,应该是一部分。——那是不是可以归为一部分,这三段又分别是写的什么呢?指名读。这三段又写了白鹭的什么呢?第六段,白鹭在干什么?(钓鱼)对的,也就是在觅食。第七段呢?(白鹭站在树顶望哨)第八段呢?(白鹭在低飞)无论是觅食,还是立于树顶望哨,亦或是低飞,每一幅画面都显得很优雅,富有韵致。(板书:(6-8)三幅画面韵味无穷)
预设三: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都是总写句,首尾呼应。——你来读读这两段。怎么呼应了呢?(第一段总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最后一段总写“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像这样的结构,是经典的“总分总”结构。(板书:(1)一首精巧的诗;总 分 总)
预设四:
9-10是通过反问强调白鹭是一首诗。——可以和哪一段合并为一部分?(11段)是的,因为这三段都在强调,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板书:(9-11)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默读课文,概括段意。
默读课文,梳理文章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总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具体从颜色、身段写白鹭的适宜; 第三部分(6-8),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的三幅画面韵味无穷; 第四部分(9-11),总写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是指学生在初读阶段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后,能比较顺畅地读完课文,达到朱熹所主张的“凡读书……须要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聚焦不同的文本内容,我们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通读,变着花样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走进文本,读懂文意,梳理文章脉络。达成教学目标4,突破本课教学难点。】 四、学习生字,分类指导
同学们,课后方格里的10个字,叫“会写字”。有些蓝线里面的“认读字”在这里又出现了,就是强调这些字还要求我们会写。就相当于我们原来苏教版课文中田字格里面的“四会字”。
1.出示“会写字”,交流如何记住字形。 宜、鹤、嫌、朱、嵌、框、匣、哨、恩、韵 2.指导书写:框 匣
(1)出示:框 匣。你发现了什么?
同:①这两个字里面都有区字框,②意思一个是框子、框架,一个是匣子、盒子的意思,有相同之处。
不同:框,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匣,半包围结构。
(2)笔顺注意:含有区字框的字或者部件,出示:上左下包围结构,先上后里再左下。
(3)教师范写。学生自由练习。书写反馈。 作业设计:
1.完成硬笔习字册。
2.复习生字词,并默写。
3.熟读课文,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1.白鹭 散文 框 匣 郭沫若
借助图片 联系上下文 借助形旁 借助近义词 拆字法 联系已学知识 查字典 总 (1)一首精巧的诗
(2-5)颜色、身段的适宜
分 (6-8)三幅画面韵味无穷
总 (9-11)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二课时(授课时间:9月5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文本语言感受白鹭的精巧和韵味无穷,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3.学习起小标题的常见方法,如“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时间/地方+主要事件”等等。
4.体会借物抒情、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的修辞手法。
5.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抓住文本语言感受白鹭的精巧和韵味无穷,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体会借物抒情、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的修辞手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欣赏了白鹭的美丽,我们知道了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这一节课让我们进一步走近白鹭,感受白鹭的精巧和韵味无穷。 二、走近白鹭,感悟精巧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可以加上适当的批注。
学生自由朗读,写批注。
2.白鹭的精巧体现在哪里呢?说来交流。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适宜。
什么叫“适宜”?(合适,合宜)哪些方面很适宜?(色素和身段)“色素”是什么意思?(颜色)“身段”呢?(身材)
(2)“色素的配合”体现在哪儿? “那雪白的蓑毛”“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结合配图体会。
雪白、铁色、青色,这三种颜色搭配在一起感觉怎么样?(不艳俗,也不单调,和谐,雅致)作者对白鹭的颜色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是工笔细描的手法。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你能用通俗的语言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白鹭的颜色再白一点就太白了,再稍微黑一点就有点黑了。)
再白一点也不行,再黑一点也不行,这就是颜色的——(适宜)。 白鹭颜色的配合的确是和谐而富有美感。 (3)“身段的大小”适宜在哪儿? “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白鹭的体型再大一点就太大了,再小点就嫌小了。) (4)这些文字写得如同诗一般优美,改编成诗读: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颜色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
一切都很适宜。 那雪白的蓑毛,
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
那铁色的长喙, 那青色的脚, 增之一分则嫌长, 减之一分则嫌短, 素之一忽则嫌白, 黛之一忽则嫌黑。
用诗的语言来读一读这首精巧的诗。配乐让3-4学生展示朗读。 3.体会对比衬托的修辞手法。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同学们读得真美,读出了诗的美感,也读出了白鹭的美感!这些语句已经写出了白鹭之美,课文为什么还要写白鹭和朱鹭、苍鹭呢?说说理由。
指名回答,师总结:郭沫若先生就是将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从而衬托出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适宜。这是对比衬托的修辞手法。(板书:对比衬托)(对应练习纸第四大题)
【设计意图:教师要教在学生的模糊处、一知半解处、似懂未懂处。这一部分“精致体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写其他鸟”都是学生学生比较朦胧的地方。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面前出现了一个如诗般的白鹭,让学生真正走近白鹭,看其形,悟其文,出之于口,入之于心。达成教学目标1、2,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命名画面,补白想象
1.自由交流,命名画面。(对应练习纸第四大题)
在郭沫若的眼里,白鹭不仅是一首精巧的诗,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6-8自然段,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拟标题。
谁想到好名字了?请写到黑板上。请学生自己来点评,教师相机点拨:名字要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最好具有美感,常见的命名方式有“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时间/地方+主要事件”。由此得出画面一的名字。
画面一:清田独钓图(清田:地点,比“水田”更有美感;独钓,动作,同时呼应文中“一只两只”,也更具有意境)(板书:清田独钓图)
用这样的方法,给第二、三幅画面命名。
画面二:清晨望哨/绝立图(清晨,时间;望哨/绝立,干什么)(板书:清晨望哨/绝立图)
画面三:黄昏低飞图(黄昏,时间;低飞,干什么)(板书:黄昏低飞图) 【设计意图:在给画面起名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章关键信息,揣摩文字细微差别,习得命名常见方法。达成教学目标3】 2.想象感悟,补白画面
你最喜欢哪幅画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看看哪些描写使得画面如此生动,从而吸引了你。在你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下做上记号。
(学生自读后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画面一:清田独钓图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水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面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1)出示水田、镜匣的图片,理解文中的比喻。
(2)体会“钓”字的闲静、悠然,拟人化的手法。抓“钓”与“捉”、“叼”、“捕”等字进行比较,
白鹭只会用长喙啄鱼、捕鱼,郭沫若先生却用“钓鱼”,为什么呢?
指名答,师总结:是的,白鹭是水鸟,能在水里捕食鱼虾。可是,作者不说白鹭“叼鱼”“捉鱼”“捕鱼”,而是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说它是在“钓鱼”,仿佛一两位白衣少年在垂钓,那么悠闲,充满情趣。
(3)整合文本,加深理解,感受画面。
谁来描绘一下这幅优美的《清田独钓图》?(清水田,清澈透亮,微波粼粼,一两只白鹭站着。绿水、白羽、铁喙、青腿,多么雅致!)
谁能联系上文中白鹭的外形描写,具体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 (“你看,在清水田里,有一只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怎嫌黑,它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4)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多美的一幅图画呀!让我们读出这些优美的文字。
悠闲的垂钓,悠然的田园生活,多么美妙,值得我们嵌在玻璃框里,嵌在心里,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刚刚,我们通过抓住关键词、想象补白画面,体会了《清田独钓图》的美好。现在同学们能用抓住关键词、想象补白画面的方法,来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你对《清晨望哨图》和《黄昏低飞图》的感受吗?可以说说某个词语带给你的独特感受,也可以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补充引导。 画面二:清晨望哨图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起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
(1)感受关键词:孤独地站立 绝顶 悠然
晴天的早晨,朝霞迷人。别的鸟忙着觅食、争鸣,而白鹭却孤独的站立在小
树的绝顶,仿佛看淡世俗、置身世外的高人。它看来像是不大安稳,似乎有些摇摇欲坠,而它却很悠然。一个“悠然”写出了白鹭的从容优雅。
指名读,谁来读出白鹭的悠然。 (2)想象:在瞭望什么
“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看,白鹭高雅脱俗,悠然自得地站立,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想。你们说,它在瞭望吗?请以“晴天的早晨,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地绝顶”为开头说说你的遐想。
(晴天的早晨,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地绝顶,静静地欣赏美丽的日出,回忆着曾经的快乐时光……)
(3)白鹭在望着风景,它在我们眼里也成了最美的一道风景,谁来用朗读来表现这美丽的风景。
(4)尝试背诵。 画面三:黄昏低飞图
黄昏的空中偶尔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想象:黄昏、低飞
夕阳西下,暮色渐浓,炊烟四起,晚景如画。黄昏中,悠然地看到白鹭低飞,那是乡村生活的一大乐事,这正是作者心境的体现啊!
读到这里,我想到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描绘的情景。你们能把这种“诗”的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2)这充满诗意的白鹭,与大自然和谐融为一体,合璧成一幅幅清新宜人的画面,让我们再次回眸,试着背一背这美好的画面。 3.体会写法,动静结合
同学们,你们看,课文前面2-5自然段描写白鹭外形的静态之美,后面6-8自然段描写白鹭钓鱼、望哨、低飞的动态画面,这一静一动的手法,就叫做“动静结合”,能和更加立体、多面的呈现白鹭的美。(板书:动静结合)
【设计意图:三幅画面,饱含浓郁的诗意,是无声的画,是心灵的诗,通过补白想象,学生沉醉在白鹭的韵味之中。读出了“悠然”,读出作者的心境,读出自己对白鹭的爱。最后理解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4.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四、品析首尾,总结全文 1.读懂首尾呼应。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指名读。这句话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呼应开头哪一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生交流,师总结: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处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白鹭美的本质。这样的写法叫做“首尾呼应”,可以使文章在结构上更加浑然一体,也可以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
2.同学们,让我们来回看全文。课文写白鹭的外形与低飞瞭望等活动,仅仅只是在介绍这种动物吗?
指名答,师总结:课文不仅仅只是写白鹭的外形和活动,更是抒发对白鹭的
喜爱和赞美之情。课文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白鹭、对美好事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种借描写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手法就叫“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3.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配乐朗读。(根据时间,机动: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4.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尝试说收喜欢的原因。 3.拓展阅读:郭沫若《石榴》。(选做) 板书设计:
1.白鹭 散文
郭沫若
清水独钓图 借物抒情 清晨望哨图 对比衬托 黄昏低飞图 动静结合
1. 白鹭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嗜好(sì) B 嫌疑(xán) C 玻璃框(kuàng) D 望哨(sào) ....
2. 选字填空。 【嫌 歉 赚 谦】( )弃 ( )钱 ( )虚 道( ) 【稍 梢 哨 捎】( )息 ( )带 望( ) 树( )
3.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便宜:A 价钱低 B不应得的利益 C 使得到了便宜 (1)这么大的西瓜以这么低的价钱卖给你,真是便宜你了。 ( ) ..(2)今天超市大促销,很多东西都很便宜。 ( ) ..(3)喜欢占便宜的人是不会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的。 ( ) ..
4.阅读与理解
猫
朋友刚回老家时,到处都是老鼠。成群的老鼠无恶不作,咬坏了所有能咬的东西,就连铁器锄头等咬不动的东西,都要留下几个牙印才解恨。睡到半夜,朋友常被老鼠弄醒,胆大包天的老鼠居然在他头上跳舞。第二天,朋友抱回了一只猫。这是只半大的公猫,瘦小,叫唤起来娇滴滴的,朋友怕猫被家里的狗欺负,把它的饭碗放在屋檐上。朋友只要一拿猫碗,猫就紧跟着他,一路撒欢地叫。猫顺着木桩,跳上屋檐吃饭,狗在屋檐下跳,猫一点儿也不担心,安静地吃着自己的饭。
刚来湖区的猫,对于抓鱼还没有经验,看着河沟里的大鱼小鱼,它就匍匐在沟边的草丛里,伺机下手,常常无功而返,好几次都不小心掉进水里。猫在几次落水后,学会了游泳,有时在水里跟着鱼群游,但猫
没练会扎猛子,追着追着鱼钻进水底,猫只能望水兴叹。
猫的神勇之力我见过。那天,我们打了一桶鱼,最大的一条鲤鱼最少也有六、七斤。我好装鱼的桶,去找盆的时候,一回身,就看见了猫偷走了那条大鲤鱼,奋力一拖就上了屋檐。我惊得张大嘴,要不是亲眼所见,我不会相信猫能带走比它身体重两倍的鱼,爬上屋顶。
冬季,渔民们开沟打鱼,成千上万的鱼都被捞走了。就算天气再暖和,也见不到鱼的身影了。农田里的作物也收上来了,只剩下光秃秃的田野一览无余。朋友的餐桌上很少看见鱼一类的菜肴了。
猫也有自食其力的时候,什么活物都往嘴里放。青蛙,蛤蟆,飞虫,蚂蚁等都成了它果腹的美食。有一次,傍晚,朋友远远地看见猫,费力地拖着一个重物,跑得很慢。等猫到了眼前,才看清是只花尾巴野鸡,已经被猫咬断了喉咙。猫放下猎物,冲主人表功,“喵喵”地叫。
有了这只猫,朋友家的餐桌上隔三差五地能见到野味了。狗肯定也抓过野味的,只是狗贪吃,自己忍不住先尝了鲜了。不像猫,想着主人餐桌上的寡淡,竭尽全力地拖回来。
就是善待一只猫,也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1. 作者写朋友家的猫的几件事?分别表现了猫的什么特点?
有关猫的事 在屋檐下吃饭 猫的特点 执着
2.下列对短文第二自然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只猫太淘气太任性了,居然跑到河里去抓鱼。
B 从“匍匐”和“伺机”等词语可以看出猫对于抓鱼一事很有耐心,很执着。 C 从“猫在几次落水后,学会了游泳”可以看出猫的聪明可爱。 D “望水兴叹”一词生动地写出了猫无奈的心情。
3. 短文写的是猫,为什么要两次提到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