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南诏在何方?

2024-05-24 来源:汇智旅游网
南诏是唐代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唐初,居于洱海之南的蒙舍诏逐步发展起来。公元649年,其首领细奴逻以巍山(今云南巍山)为首府,建大蒙国。至皮逻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统一洱海地区,并迁都于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太和村),正式建立南诏。南诏政权先后延续了二百余年,历传十三王。其全盛时期,辖有今云南全部、四川南部、贵州西部、广西西部等地。公元902年,被其贵族郑买嗣所灭。

隋唐之际,洱海地区分布着众多少数民族部落,称为“诏”。所谓“诏”,是当时的少数民族语言,既有部落的意思,又有首领的含义。其较大者,有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石桥诏、石和诏、白崖诏、剑川诏等。这些少数民族部落以乌蛮为主,兼及部分白蛮,社会经济已较发达,势力大体相当,各守其地,互不臣服,在洱海地区形成一种胶着状态。

唐初,分布在洱海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部落经过相互兼并,最后形成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大的部落,称为“六诏”。其中,蒙巂诏在今巍山县北及漾鼻县地,越析诏在今宾川县地,浪穹诏在今洱源县地,邆赕诏在今洱源县邓川,施浪诏在今洱源青索,蒙舍诏在今巍山县地。因其位于诸诏之南,蒙舍诏又称“南诏”。

蒙舍诏始祖舍龙原居于哀牢山,为避仇家而迁往巍山蒙舍川。其地为乌蛮所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部落因之逐渐发展起来。至细奴逻,社会经济长足进步,人口日益增多,成为洱海南边势力较强的部落。细奴逻又通过战争和“和亲”的方式,威逼蒙巂,兼并白国,把蒙舍诏的边界推到了洱海之滨。公元649年,细奴逻以巍山作为首府,建大蒙国,走上了统一洱海地区的道路。

细奴逻成为洱海南边最大的部落首领之后,出于牵制吐蕃的需要,唐王朝任命其为巍州刺史,大力加以扶持。经过逻盛炎、炎阁、盛逻皮三代的发展,至皮逻阁,最终统一洱海地区,迁都太和城,建立了南诏国。其后,趁滇东爨氏诸部内乱,阁逻凤、阁逻凤父子又兼并爨部,建拓东城(今云南昆明),正式对滇东地区实行统治。公元762年,阁逻凤征服寻传(今云南德宏至缅甸北部)地区。公元794年,异牟寻击败吐蕃,收复剑川、鹤庆等地。前后经历七代,南诏最后统一了云南,建立起了强大的南诏帝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