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会评选论文
2007杭州市
初中数学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教研组建设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教研组建设不仅需要构建和谐团队,还需要落实教学常规制度化和课堂教学问题课题化研究。并提出了具体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 教学常规制度化 课堂教学问题课题化 教研组建设
一、初中数学教研组建设的现状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了诸多方面的改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许多一
下子解决不了的课堂教学问题。
目前,大多数初中数学教研组没有建立学科特色的教学常规制度或者教学常规制度甚少,学校教学工作的落实仅凭教师的经验和教师的责任心。教师的教学常规和学校教学工作落实缺乏制度的引领和监控,课堂教学质量很难保障。教师有问题经常得不到支持和解决。
二、应对策略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因此教研组建设得好坏对一个学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教研组建设围绕教研组的职能开展的,构建相互关心,相互学习、共同研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团队。教学常规制度化有效监控并落实教学工作;课堂教学问题课题化研究促使教师共同探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学常规制度化
教学常规制度化是指通过不断健全教研组制度,并利用制度来监控教学的正常进行。 1.构建初中数学教研组的管理模式
教研组长要制定出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措施、确定各备课组的教学任务与要求,用制度引领和监控教师备课、上课等,使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具体的教研组管理模式如图一所示:
教研组管理模式
(1)建立教研组制度 (1)监控全组教学正常进行 (2)备课组每月汇报制 (2)培养青年教师 (3)展示课、汇报课 (3)确定每学期工作重点
措施 教研组长 职能 (4)磨课、讨论(教法) (4)营造学习、研究氛围 (5)每月一次学情分析 (5)传达并落实学校精神 (6)每学期听课2课/人 (6)关注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
中教学法考法
、竞赛
初一备课组 初二备课组 初三备课组
图一:教研组管理模式
教研组管理模式的补充说明:
根据学生年龄的特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各年级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关注的重点
① 初一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求教师课堂练习题在课堂上面批(学生做练习题时,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培养学生动手练习的习惯)。经常性、长期性指导学生, 如何认真听讲、完成作业、作业的订正、晚自修如何安排时间做课外练习等。
初一课堂教学设计突出四点:课堂教学梯度小一点、节奏快一点、趣味多一点、反馈及时点 初一学生参与的活动:《有理数的竞赛》、《优秀作业展示》《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比赛》 ② 初二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防止学生滑坡,做好补差工作
课堂教学设计突出:课堂教学梯度适中、难易结合、关注班级后30% 说明: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注重成绩好、中、差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 初二学生参与的活动:《解题规范比赛》 《数学小报》
③ 因为我校初三年级实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把全年级分成三个层次C、B、A 初三:抓住C层,竞赛班+提高班;提高B层,进行人“盯”人;关注A层,课堂教学能正常进行 课堂教学设计突出: C层——节奏快、容量大、有深度、常归纳、多类比
B层——落实双基
A层——课堂教学能正常进行、能完成A组作业 初三学生参与的活动:《月考分析》
2、建立教研组的相关制度
教研组的相关制度是为进一步落实学校教学工作服务的。它具体包括教师的第二次备课制度、教师课堂教学的常规制度、教师工作态度的评价制度、教师团队精神的评价制度以及备课组长每月汇报制度等。 (1)教师的第二次备课制度
在各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下,对每位教师提出第二次备课的要求如下:
a. 认真钻研教材和参考有关教辅材料,明确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本章节中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从学生实际出发,写好每堂课的教案。 b. 每课时教案中,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c.根据不同的课型,每节课都要重视和精选配备足够数量的变式训练题或综合复习题。 d.重视教学反思和教学后记的书写,以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第二次备课的监控措施:①各备课组在网上建立“修改后的课件”,只要打开初中数学教研组,就能检查第二次备课的情况;②备课组长每月检查一次。
(2) 教师课堂教学的常规制度
①教师上课要有激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广泛参与。力求做到“师生互
动、充满活力、符合规律、共同发展”。
②注重双基的落实,注重解题能力的提高。努力实现“概念清、公式明、计算熟、应用活”。
③课堂教学节奏要紧凑。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控制好教学的容量和密度。要给学生思考、理解、阅读、练习、讨论、实验、交流的机
会和时间,但切忌松松垮垮。
④教师讲授和板书中所用的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必须准确、规范。解题证题要准确熟练,详略适度。要重视数学思想方
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要根据分层教学的要求组织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 ⑤课堂练习10~15分钟,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及时反馈。
课堂教学常规的监控措施:经常走进课堂,及时发现问题,常与教师交流,集体备课时强调 (3)教师工作态度的评价制度 ①落实课堂10-15分的学生练习; ②上课不迟到,不拖堂;
③课堂教学必须站立,学生练习时巡视; ④积极参与备课组每周一次的流水批改试卷; ⑤作业进行第二次批改;
⑥课件进行第二次修改后,在上传网上,以便同组其余教师相互参考; (4)教师团队精神的评价制度
①备课组分配工作积极完成,不拈轻怕重; ②为备课组积极提供“金点子”; ③为备课组提供兄弟学校的试卷;
④杜绝单独行动,自己印资料或不经过讨论给自己班级的学生私自买资料; ⑤课件修改后,再上传校园网上,以便同组其余教师相互参考.; (5)备课组长每月汇报制度
各备课组长每月向教研组全体教师作一次汇报,汇报内容有:教学进度;集体备课的情况;每周一次的考试情况;学情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心得一篇。附《备课组长每月一次汇报单》如下: 备课组长每月一次汇报单
____月 年级________
一、 备课组长职责: 1. 每月检查一次本组教师的备课本、作业批改情况; 2. 每月组织两三次流水批改试卷,并记载各班成绩; 3. 每月进行一次学情分析,落实具体措施 二、备课组长填写:
(1)检查备课本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作业批改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卷流水批改情况:
试卷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组长______
3.开展特色教学
两年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和学法;研究新课标要求、研究中考方向和中考试题;教研组全体教师统一认识、同一行动、确定目标、分工合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三个“特色”做法,有效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
(1)构建资料库,制定有分层教学特色的初三数学“四轮复习”方法
围绕中考的要求,把初三第二学期的复习分为四个阶段,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而且学生的作业由初三备课组自备,练习题针对性和有效性会更高
分工准备“四轮复习”资料的具体操作:
①开学初,把初中内容分成6块,分别由6位教师负责准备,12月初上交备课组,相互交换检查,12月中旬第一轮复习用。
②从9月~12月准备第二轮的三项专项训练——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在2006年的资料库的基础上,融进2007全国初中数学
分类整编的中考试题,再把2006年题库中陈旧的题目删除 ③易错题收集——选自《课时训练》、平时试卷、《作业本》 ④回归课本——注重基础概念
(2)把握每一次月考和平时测试,注重试卷讲评的方法和技巧,每次试卷讲评都是一堂高质量的复习课
阅完试卷后,大家集中讨论每道题的解法,集思广益,会相互学更简便的解题方法,相互提醒试卷中要注意的地方,再去讲评试卷。每一次单元测验或考试后,会我们都要求每位老师填写试卷分析表,计算出本班各题的得分率,对于得分率比较的低的题目,分析找出原因,以便后面补上;另外,分析表还有一个用途,就是能够清楚看出学生哪些题是错的,以便教师给对给予单独辅导。(1)哪些是偏题怪题,在以后考试、作业中加以避免;(2)课上只对正确率低于80%的题目进行讲解,而其他题目根据老师的试卷分析纪录进行单独讲解或在小组内讲解(3)将那些错识率较高的题目,换些数字重新组卷,让那些成绩较低的同学补考。(4)提出下阶段的改进措施。
对学生要求:人人有一本规范的《错题本》,以便每次考前复习用。 (3)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
①在初一初二竞赛辅导的基础上,通过三次选拔赛,选出合适的竞赛选手 ②选手注意事项:
·请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旷课,有事情必须向辅导教师请假 ·认真完成《竞赛讲义》,每份讲义上交辅导教师批改
③确定参与2007-2008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教师的要求
·辅导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把讲义认真做好,尤其是典型题目请认真板书,注重思路和解法
·第二次的讲义由第一次辅导的教师辅导结束时发下去,强调学生在下次上课前必须完成(不会做的空着,上课时请认真做好笔记) ④分阶段辅导
第一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1月――初赛内容
第二阶段:冲刺(2008年开学~3月)选手停课辅导,教师答疑 第三阶段:决赛辅导(2008年3月~4月)
(二)课堂教学问题课题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研组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历史使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研组教师经常性、长期性共同研究题目,研究学习教学案例,探讨教学问题。教学问题课题研究的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问题课题化是指教研组针对教学过程中碰到的课堂教学问题进行长期性的、经常性的研究。具体指教研组教师共同研究、探讨、分析教学问题后,采用公开课的形式进行尝试;再集体研究分析;第二次上公开课;全组教师观摩、探讨后,在全组推广;一个月后交流。随着课堂教学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问题,我们按照下列步骤循环进行研究。
1.课堂教学问题课题化的开展
每学期开学初,我们学校要进行各学科为期一周的教学调研,各教研组针对各学科对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
论、学生座谈后,形成调研报告。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是怎样课题研究,尝试着解决的呢? ①公开课(尝试) 集体探讨、 集体探讨提出初步发现问题 产生新的 ②集体磨课 方案 分析问题 问题
全组教师观摩、全组教师一 再上公开课 探讨、推广 个月后交流 下面以上学期初中数学教研组的课题研究为例加以说明: 问题产生的背景
我教研组前两年在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发现一个新的问题:学生在10~15分钟的课堂练习时,仅仅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题目,而不会检查做好的题目,导致其正确率不高;同时,这也是学生考试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教研组全体教师通过研究、探讨、分析,发现学生不会自我检查题目。 问题的分析
学生学会自我检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1)促进学生自我检查题目意识的初步形成 (2)培养学生自我检查题目的习惯 (3)注重学生自我检查题目的方法积累 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第一步: 在周四教研活动时提出问题,全组教师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思考 ――――怎样促进学生自我检查题目意识的初步形成 第二步: 全组教师轮流发言,相互交流,达成初步的共识
第三步: 再指导初一、初二两位教师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备课,在各备课组试讲、交流 第四步: 下周四在微格教室展示这两节课
第五步: 结合这两节课,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自我检查题目意识的初步形成”,探讨的具体内容如下: ① 教师在备课时,如何有意识的关注这个问题(由授课教师讲述) ②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或教学习惯(习惯用语)有哪些改变? ③ 学生在做课堂练习题的有哪些变化? ④ 如果我上这节课,还需怎么做?
⑤ 如果我上这节课,我认为这样去做„„。 第六步:做得比较好的做法在全组推广;
说明:周四下午磨课时:初中数学教师围成一个圈,便于探讨、交流;同时,请一位教师记录; 后续:
在今后的教学中长期注重学生的自我检查的有否成效:
(1) 统计每次考试后学生因会做而做错的分值,观察变化趋势
(2) 一个月后,全组教师再把变化趋势作交流,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逐渐完善。 按照上面的程序对第2、3个问题进行研究。
2.制定详细的教研组计划保障教研活动的正常进行
教研组计划的特点: ①培养教师素养为主体;
②不断研究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载体;
③以学习、研究教学案例和青年教师上汇报课与教学能手上展示课为教研活动形式;
④ 通过教师写《课堂教学心得》以及《课堂教学心得》定期交流作为教师相互学习的内容; ⑤ 操作性较强;
⑥ 结合学校工作日历、区的教研计划。
三、策略实施效果
两年来,我校初中数学教研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教学常规制度的引领下,对教学问题经常性、长期性的研究,教师整体的业务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初中数学教研组在区、市享有较高的声誉。初中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统一认识、同一行动、确定目标、分工合作,师生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1. 2006年初中数学教研组有3位教师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的分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行为的转变》
的研究,并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评价》、《平面图形》的教学设计、《走近新型课堂》等多篇论文、教学心得发表。 2. 初中数学教研组多次承办市级、区级初中数学研讨活动并多次作《初中数学教研组建设》、《初三数学复习策略》、《围绕中考,
开展新的复习课上法》的报告和专题讲座。有2人承担市级公开课,多人承担区级公开课。 3. 初中数学教研组的资料库不断整编,不断更新,容量很大,比较完善。有《初中数学专项训练》、《初中数学模拟试卷》、《初中
数学竞赛试卷》《历年中考试题》,并在区里部分学校推广;《复习方法》、《教学心得》、《专题讲座》等数十篇。 4. 参加区《青年教师解题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有多位教师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5. 2007年中考,我校初三数学平均分首次突破100分,达104分,在全市名列前茅。
6. 近两年的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我校有两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五名获全国二等奖,多名获得全国三等奖。
四、结语和展望
初中数学教研组建设不仅需要构建和谐的团队,还需要落实教学常规制度化和课堂教学问题课题化研究。教学常规制度化和课堂教学问题课题化研究将有效推进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1】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林正范等《课程更新与教师行为的改变》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3】林正范,贾群生《学习与评价:教育评价促进学习的合理性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4 【4】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5】茅育青《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6】王秀玲等《碰撞与沟通》,新课程师资通识培训读本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7】贾群生《回归生活的中小学教育评价》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8】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 【9】周宏《课程改革与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 【10】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11】范国标《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