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沈从文《边城》对爱与美的描写

2021-08-14 来源:汇智旅游网
沈从文《边城》对爱与美的描写

沈从文《边城》对爱与美的描写

《边城》是沈从文的小说代表作,《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沈从文《边城》对爱与美的描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沈从文《边城》对爱与美的描写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家中,沈从文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作家。他用辛勤的笔,自然朴实的语言反映了故里湘西的生活,使湘西走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走向了世界。作者以独特的个人风格为人们提供了反映湘西人民生活的艺术作品――《边城》。他说:“我的作品稍稍异于同时代作家处,在一开始写作时,取材的侧重在写我的家乡,我生于斯长于斯的一条延长千里水路的沅水流域。”〔1〕p80作者怀着对家乡的深情,对乡亲的挚爱,写出了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清新绚丽,是一幅淳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是一曲爱与美的人生颂歌。

在表现爱与美方面,冰心写过《超人》,许地山写过《缀网劳蛛》,王统照写过《微笑》,而沈从文与此不同的是,虽然同样表现爱与美,但“我要表现的是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2〕p214。《边城》的故事非常简单,好像作者不是在着意讲述动听的故事,而是在精心描绘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不是在用绵密的针线编织波澜起伏的情节,而是在用绚丽多彩的画笔绘制淳美可爱的人生图景。《边城》是一首优美的诗,给读者以强烈的美感和艺术享受。

《边城》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在湘西酉水上游的边城茶峒,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同时暗暗爱上了碧溪摆渡老船夫的孙女翠翠,后来老大天保知道弟弟对翠翠爱得更深,就主动退让,借装货乘船离家,不幸丧身险滩。老二傩送寻索哥哥尸体未得,也一时无心耽恋爱情,远行桃源。不久老船夫溘然长逝,翠翠怀着对祖父的伤

悼和对情人的思念的双重感情继续摆渡。秋去冬来,塌了的白塔重建了,而傩送仍未有归期:“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3〕p267在故事里,作者以惊人的单纯和质朴的笔调把读者带进了山多篁竹,翠色逼人的景色里,这里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3〕p177多么像一个古老的童话。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充满爱与美的人生之赞颂:青年男女的性爱,父子祖孙的亲爱,人们相互之间的友爱,风俗风景的可爱……整个小山城,沉浸在爱的温馨中。

除了写爱,小说还给读者以强烈的美感。小说从以下几个方面描绘美:

(一)童贞美与性爱美。《边城》的主要人物是翠翠,作者笔下的翠翠,是个刚脱离儿童期的少女,她的一举一动还带着点童稚气。翠翠,像她的名字一样,恰是湛蓝的天空下刚长上青枝翠叶的嫩竹,美丽,纯洁,是一个天真无邪的稚态可掬的山区少女的形象。作者扣住人物特定的生活环境,写出她不同于一般少女的童贞美的表现及其形成条件。她与青山绿水做伴,在和风丽日里长大,心灵没有沾染一丝尘埃。她伶俐乖巧,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天真而不娇嫩,活泼而不轻佻。她与祖父(实际是外祖父)相依为命,形影不离,但没有半点娇生惯养。在翠翠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所要赞颂的优美自然的“人生形式\"的雏形状态。翠翠的童贞美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而她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性爱美,则更亲切感人。性爱美是童贞美的发展,这种发展,把人物的品性美升华到新的境界。作者用较多的篇幅,细腻的笔触,写出了翠翠性情的发展变化,发掘她处在青春萌动期和恋爱纠葛中的美的思想和情操。郭沫若在翻译《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文前有诗云:“少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4〕随着年龄的增长,翠翠的春心很自然地萌动了。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脸红了。时间在成长她,似乎在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负点儿责。她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述说关于新嫁娘的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还欢喜

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她有时仿佛孤独了一点,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甚至想得到很远,很多。而有时连自己也不知是想些什么,却因年龄自然而来的一件奇事,到月就来,也是她多了些思索,多了些梦。这是对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外形和内心细致入微的生动逼真的描写,洋溢着爱和美的柔情密意。

(二)感情美与心灵美。在描写性爱时,作者根据翠翠的年龄,性格特征,着重从她的内心世界发掘。这个十五岁的少女,青春萌动了,但没有了强烈追求的.欲望和行动。当她知道大老、二老在间接向她求爱时,马上唤起了她的回忆和想象,但情动于衷而不行于色。祖父向她提及,她娇嗔地把话题岔开,掩饰内心的真情。祖父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但当爷爷把船划动,她却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于是“两人都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3〕p199。爷爷知道翠翠问话的意思,心照不宣,不再点破。当两人送走了过渡的新嫁娘时,祖父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做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上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3〕p203作者把他灵巧的笔深入到人物的心灵深处,把一个生在山区长在水边的少女处在初恋乍爱之时沉浸在幸福激动之中,又感到羞涩拘束的神情姿态,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了。在这里,作者恰当地处理了人物动与静的关系,即着重描写翠翠静态的外表和动态的内心。翠翠生活在无拘无束的环境里,本性是活泼好动的,但当初恋成为她生活中的重要因素时,她变得文静了,思想的外向转为感情的内向,深思遐想代替了心直口快,腼腆娴静代替了轻举好动。为了真实的表现这种变化发展,作者用抒情的笔调,较多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让人物自己做感情的自我抒发,展示许多虚虚实实的幻美境界。如翠翠独自仰望深邃的星空,凝眸变幻的云彩,细致小巧的芦管或大葱梦中随傩送的恋歌轻轻的飘荡到对

山悬崖半腰去摘传情草(虚耳草)等等。这种虚实的结合、动静的统一,更突出了翠翠的感情美和心灵美。

(三)人性美与品性美。《边城》的主要情节是恋爱,但主意不在表现青年反对封建礼教,争取个性解放,婚姻自主,所以很少写恋爱过程和纠葛。小说着重表现的是围绕翠翠与天保,傩送的爱情所反映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相爱的关系,显示出看来平凡而实属崇高的美德,即表现一种充满爱与美的人情世态。为了充分表现人情世态,作者除了写翠翠纯真的性爱美和天保兄弟对爱情的挚诚又谦让的美德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边城人们的人情美,品性美。

边城人民性情粗犷豪放,爽直豁达,重感情,轻钱财,讲义气,是非分明,爱憎强烈。他们见义勇为,江水暴涨时,“不拘救人救物,都同样在一种愉快冒险行为中,做的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见及不能不为之喝彩\"〔3〕p181;他们仗义任侠,“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3〕p190 ;他们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说完了又反悔,同茶峒人平素品德不相称”〔3〕p203 。作者或概括介绍,或具体描写,把边城人民的这些高尚而富于地方特色的品德突出表现出来。同时,作者根据人物性格的差异,写出各人不同的特点来,如老船夫和船总,他们都具有长者的宽厚仁慈、鱼公好义等品质,但由于生活经历,社会地位,性格特征不一样,因而同类的品德,其表现也就不同。作为家长的仁厚来说,老船夫的表现是对孙女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船总的表现则是对儿子一举一动地严格要求;就慷慨好义来说,老船夫主要表现为待人的仁义,船总则主要表现为助人的侠义。

(四)风俗美与风景美。《边城》给读者以强烈的美的感受的还有风俗美和风景美。男女的恋爱嫁娶,节日的欢庆形式以及清悠秀丽的山水等等,都富有鲜明的湘西特色。风俗如“走车路”,“走马路”的找对象方式,迎亲的花轿,办丧事地绕棺,孩子的取名,元宵的爆竹烟火,端午的龙舟竞渡,中秋的月下对歌等等,都使人感到新奇别致,得到美的享受。沈从文笔下的风景也很有特色,如酉水两岸的村镇,碾坊,筒车,小溪流上的绳渡,水磨,茶峒的街道,码头。吊脚楼,

碧溪的小白塔,翠竹,乃至山区的雾霭风雷,作者就象一位国画大师或浓描,或淡写,都散发着边城山区的特有气息。

风俗的描写,端午节尤为出色。端午节是翠翠与二老见面的重要时机,也是表现湘西风俗人情的重要环节。那“又狭又长,两头高高翘起,全身画着朱红色长线”〔3〕p189的特制龙船,那用生牛皮蒙好绘有朱红色太极图的高脚鼓,那雄健的桨手和鼓手,那犹如“梁红玉老鹳河水战”的竞赛,那泅水能手追抓脖子上缠有红布的大雄鸭子,以及观众中那“额上用雄黄蘸酒画个王字”〔3〕p188的妇女、小孩等等。这一切,作者用传神之笔,做了绘声绘色的描写,画出了一幅湘西健美多姿的“龙舟竞渡”风俗画,我们仿佛被作者带到了酉水之畔,与那里的人民共同欢渡佳节,领略当地优美健康的风俗人情。

《边城》中的人情风俗画里包含的美和爱,和谐自然。他的语言和他描写的人物一样,自然朴实,散发着泥土气息;他的语言象他笔下的山溪、翠竹一样,清新秀丽,富有地方色彩。

总之,作者以清新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写出了湘西人民优美的心理素质,淳朴的社会风俗,新奇的山光水色,绘制出一幅边城这个特定地方的淳美的风土人情画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