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小衔接课题结题

2023-08-11 来源:汇智旅游网


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评价行为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目前状况:

课程变化的要求不同过去。“二期课改”中小学的新教材内容多、信息量广,教学的要求明显不同于过去。过去“一期课改”建立了以提高素质为核心,二期课改进一步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行动口号,这种发展现的主要涵义是:学生的发展是指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重其智力的片面发展,是指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部学生同一个“模式”的发展,是指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在学校的当前发展。

小学教师对新教材存在不适应的情况。很多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实验教材有异议,例如新教材语文的识字量,阅读量,记诵量,这么大。第一课就让学生认字几十个,有大量的阅读,汉语拼音的教学也全然不同于一期课改的程序与思路,而且还不写字,教师感到忧虑,困惑。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满意,在评价上难免缺乏了正确和公正全面。幼儿园教师则保持着原来对儿童的评价,没有为大班儿童进入小学之后的变化做好准备,打好伏笔。

教育对象在从玩为主的幼儿园进入学习为主的小学,得到的评价有了很多的变化,小学生在初入学的时候,有部分学生不能适应,个别儿童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学习情绪,有些学生进入小学哭闹,逃学甚至厌学。

家长大部分都注重教师对子女的评价,他们往往对子女在幼儿园、小学两个不同的学校得到的评价进行对比。子女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的表现所得的评价,感觉差异很大,一

时间不能适应。

这些情况都告诉我们,对幼小衔接期间儿童的评价要进行研究,寻找更好、更全面、客观的评价方式也成了当务之急。目前,国内外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理念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对幼小衔接这个特殊过程中双方教师的评价行为的专题研究的文献资料不多,同类的研究项目较少,网络上能够查找到的条目极少,所以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广大的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期教师提供值得借鉴的价值。

二、概念的界定

教师评价行为概念:教师是处于幼小衔接期间的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评价行为是指这些教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各方面表现的全面评价。

三、 研究内容和过程

(一)实施幼小衔接评价研究的方法。

活动观察、专题交流、座谈问卷等 。

(二)幼儿园、小学低年级教师评价行为的比照分析

1、评价内容

(1)小学阶段评价内容有学习成就、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

学习成就,最显性的是学业检测,通常用于测量某项学习的具体效果的测验形式。一

般说来,它们对学生学过或完成的内容作出终结性评价。所谓成就,即代表某种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结果的水平。例如,学完数学课后,学生做完作业,这就是成就测验。这些成就测验的结果往往就是小学给予衔接期儿童的一种最显性、最直接的评价。

学习过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克服困难,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不多到不断认识了解事物的过程。因此,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努力是绝对重要的。小学教师注重学习过程之中的努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动机、学生形成良好的归因风格、把学习当作贯穿人一生的努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程度,成为教师评价的重要落点。

学习态度,也是小学教师对学生的主要评价内容。其中学生的责任意识、自觉、好学、认真仔细等非智力因素也将成为教师评价的最主要内容。

(2)幼儿园大班评价内容有生活能力、知识技能、参与态度等几个方面

生活能力,幼儿园儿童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如在午睡起床时评价自主穿衣的主动性和能力;在午餐时评价幼儿进餐的习惯和态度。

知识技能,涉及生活、运动、学习、游戏四大版块的知识和技能,如在早操时评价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动作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参与态度,幼儿园教师注重儿童对各类活动的态度。在活动区,在自然放松的情境中对幼儿展现出的多元智能进行观察、评价。

(3)双方评价内容的异同分析

在双方的评价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各有侧重,小学重成就与过程,相对集中在对学业成就的检测评价内容,而幼儿园重生活能力,对知识技能评价内容广泛;但是两者的评价也有类同,双方教师都注重态度,对态度评价的具体内容上根据各自的教学要求也有区别。

2、评价方式

(1)小学评价的方式

A散点式评价:课堂随机评价。教师随时随地都会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并且采用教室环境(学习园地)进行评价,在课堂上,班级活动中树立榜样等多中形式的评价。一个微笑,大拇指表示,尤其在小学英语学科中用肢体语言评价,跨越了语言界限,让衔接期儿童接触英语学科的时候,并不感到遥不可及,觉得有亲切感,避免了衔接中的学科陌生感。

B文本式评价:一般用于作业的书面评价。作业评价是教师用各种书面形式呈现的,有符号式的,比如勾和叉、五角星与三角形等;有文字式的,教师会写上几句简单的评价语言;有数字式的,百分制或者五分制;还有等级式的评价,如ABCD等级,甲乙丙丁等级,优良中差等级……

C反馈式评价:成长档案形式的评价,采用阶段式评价,一般都有多元的评价主体参与,共同记录衔接期儿童的学习行为。比如家作的家长签名,教师的要求,就是最显性的反馈式评价。

(2)幼儿园评价方式

A随机评价:教师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表现,随时作出评价。有的用语言、有的用肢体语言,如:点头、竖起大拇指等,或利用教室的环境来评价,把幼儿的作品放在班级主题环境中进行评价。

B文本评价:与主题活动相关的幼儿用书,类似于小学生的作业本,每次幼儿完成后,由教师进行评价,一般以文本式评价为主。而教师的评价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以鼓励为主,有五角星、打勾、小红旗、小红花、动物粘纸等。

C利用“成长档案”评价。一般采用终结性评价,学期结束,对幼儿作一次全面的评价。针对幼儿健康、运动、学习、游戏等各类指标作定量分析。

(3)评价方式的异同分析

双发教师都采用了随机评价方式,但是两者的评价频率是不同的,根据我们对刚入学不满两个月小学生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中发现,幼儿园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即时性评价行为大多是采用表扬方式,

61.5%的学生会经常得到教师的表扬,而小学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得到表扬的却只占总数的20.5%。本数据表示出,小学教师的课堂随机鼓励性评价明显低于幼儿园教师。产生这样的差异原因是教学要求不同产生的。幼儿园与小学双方因为教学要求的不同,评价的面也就不同。幼儿园注重儿童个性的发展、脱离家庭的初步独立能力,小学更注重的文化知识的习得。

文本评价的方式,幼儿园比小学更有童趣,更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

利用档案式评价的方式也不同,小学是阶段性的,小学的《成长期手册》定期与家长反馈。而幼儿园是终结性的评价。由此可见小学采用的阶段式评价能够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发展,更合理一些。

3、评价特点

(1)小学评价特点:

评价指向明确: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指向一般十分明确,比如数学学科的作业评价,做错题目的孩子得到的作业评价指向最明确,或者是粗心导致,或者是上课没有听懂导致,教师会采取交流,对于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语文学科中书写横平竖直、朗读不多字、不少字不顿读、说话要完整等等指向都十分的明确。

语言褒贬分明: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褒贬分明,在表达上一般会采取比较直白的语言。

重视责任意识: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尤其注重,对作业的完成要求很高,重视他们的责任意识养成,如果有学生达不到作业要求,教师将采取补救、批评、惩罚、家校联动等措施进行教育。

(2)幼儿园评价特点:

评价指向多元:

随着新课程理念在教师心目中确立,教师的评价不再把幼儿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重点取向,而更多地关注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多元取向的幼儿评价使幼儿较多地感受成功与

被肯定的喜悦,使幼儿更容易登上新台阶。

语言鼓励为主:即在幼儿真实的生活和情境中对幼儿实施评价,依托真实的生活情境开展评价,也能使幼儿更迅速地理解教师评价语言的含义,从而和教师展开有效的互动,多加鼓励,一般很少采用严厉批评。

重视参与态度:幼儿教师还常将现场笔录、录音、录象、幼儿档案等多种手段有机地结合。对幼儿参与学习的活动的态度比较重视,不是很关注学习成果。

(3)评价特点的对照分析

双方的评价指向不同,小学部分指向明确,幼儿园则广泛。语言评价也明显不同。重点不同,小学重视责任,幼儿园重视态度。我们的调查数据中发现,双方教师在学生不完成任务情况下的评价比较,幼儿园得到严厉批评的占7.7%,小学有41.0%频度将得到严厉批评。此项数据表明,小学的完成任务的责任意识评价要求明显高于幼儿园。这样的差异产生的原因是掌握双基要求原则:小学阶段按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的原则。幼儿园则没有掌握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的要求。

(三)值得肯定和需要改进的评价行为

1、幼儿园教师值得肯定和需要改进的评价行为

从前文可以看到,幼儿园教师在评价的内容、方式、特点中,值得肯定的方面也是比较多的。比如鼓励性的评价频度比较高,让儿童得到快乐体验;文本评价方式比较有趣、吸引儿童注意;重视参与的态度,积极推动儿童参与教学教学活动。

但是本方面教师的评价行为需要改进的内容也比较多。

(1) 责任意识的培养

在大班教育中,尤其要注重责任意识的培养。方便进入小学之后,树立完成家庭作业的责任感和主体意识。采用小岗位制度,责任到人的方法,培养教育大班幼儿完成自己的工作,具备初步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活动中,要求大班儿童能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到固定的地点,把自己看过的图书送回书架,并且保护好图书。

(2) 不滥用鼓励语言

鼓励语言的指向要明确,不滥用表扬。让大班幼儿有初步的是非观念,在感受鼓励和批评的过程中,懂得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对学习的态度、情感等有明确的指示和导向。

(3) 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大班幼儿要形成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进入小学后,小学以学为主的课堂纪律要求完全不同与幼儿园在玩中学的要求。大班后期,加强课堂纪律的要求,对遵守纪律的大班儿童进行鼓励,树立榜样,让儿童懂得,认真听课,遵守纪律是良好的表现。

2、小学低年级教师值得肯定和需要改进的评价行为

小学教师在评价的内容、方式、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方面的教师在评价上指向明确,能为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行为提供指向的目标,要求明确,是非分明;成长档案形式的评价,采用阶段式评价,多元的评价主体参与,家校互动参与儿童的教育;重视学业成就,注意每一个学生的连续发展。

小学低年级教师需要改进的评价行为如下

(1) 增加即时性评价中鼓励性评价量

因为小学的即时性鼓励评价频度明显低于幼儿园,所以在频度上小学教师要采用提升鼓励频度的方法,改进小学的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给予他们成就感,让学生更加喜欢小学的学习生活。

(2) 提升环境布置成为学生成长轨迹

幼儿园环境评价内容丰富多彩,环境优美,在小学部分提升为,使环境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轨迹变化。比如一位英语老师在教室里布置了一棵成长树,在这棵成长树的树叶上有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他们积累的表扬记号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串连起来就可以升级,树叶可以改为一朵盛开的鲜花;当然,鲜花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升级为一个果实。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通过不断的积累获得成功的硕果。每一个学生都在教室里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

(3) 评价语言艺术

小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加人性化,拉近和幼儿园的距离,让小学生感受到教师和蔼可亲,能够接近,利用低年级儿童的向师性、模仿性,感受小学生活的快乐。

(四)优化双方教师评价行为的行动策略

1、幼儿园教师的行动策略

(1)评价意识上要角色换位思考。

要以对方的角色来思考,想想在幼儿园,教育对象同样的表现在另一方将会得到怎样的评价,然后再思考自己应该用过渡的评价方式导向对方的评价着眼点,进行先导性的预设,比如感受到完成工作的表现将会得到怎样的评价,儿童进入小学之后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评价要求。

(2)评价方法上要交流学习策略

不定时的到小学进行听课、座谈、交流。在听课中,学习对方的评价方法,针对自己学校的教学要求,选择性地融汇到自己的课堂里。了解自己班级的儿童过去和现在的表现,有的放矢,进行评价,尽量做到评价合理公正。

2、小学低年级教师的行动策略

(1)评价意识上要鼓励表扬为主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对刚进入小学一个多月的儿童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92.2%小朋友选择了喜欢小学生活,因为小学丰富多彩的学科吸引了好动好奇的衔接期儿童。小学教师沿用幼儿园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能够保持他们对小学的热爱,也能保持对学习兴趣。

(2)评价主体上要争取家长支持。

在小学衔接期,十分需要家长的配合。因为二期课改教材对于农村衔接期儿童来言,是有难度的。努力争取家长的评价配合将对衔接儿童产生很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而言能减

轻学习的负担。

四、研究效果

通过我们的实践研究,教师的评价意识、方法、内容都进行了合理的调整,我们看到教育对象和教师以及家长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学生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明显对小学不陌生了,纪律意识、行为习惯也明显优于实验前的几届学生。一年级新生进入小学后,都能喜欢小学生活,对学业的压力也能够比较顺利地接受,过去有过激反应的新生,在实践后就没有发生了。

2、双方教师的变化

通过我们的研究,幼儿园衔接期教师评价在评价内容、模式等方面自发进行了改良,形成了一系列优化教师评价行为并且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年级新生的教师通过各级部门的专题理论培训,在意识上认识到了评价的重要性,自发改良评价方法。

3、家长的变化

改良之后,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子女的评价也更加全面,家长对子女的评价更为满意。

五、讨论与思考

在我们的研究当中,争取家长配合评价是有难度的,目前崇明地区的留守儿童比较多,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在学校就读的学生中有将近27%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家长在配合中因为距离、工作等缘故不能和教师随时进行联系。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农民,在家校互动中较被动,易溺爱孙辈,所以在这一类留守儿童的家校互动评价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在我们的研究中,只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但是忽略了学校管理对衔接期教师工作的评价管理模式、评价指标、评价内容的详细研究。

在衔接期间,对教师的评价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对教师的评价是学校管理者对这类特殊期间教师的工作能力、态度、方法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能过促进和督促这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良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认真搞好衔接期间的工作,尽量缩短衔接的时间。这些内容将有待于更多研究者参与研究。

参考文献: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王成全译 Linda Campbell著

《儿童发展评价的新趋势——真实评价》 潘月娟 2006年6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