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宝坻区大唐庄镇休闲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
——历史文化
目录
天津宝坻区大唐庄镇休闲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 ...................................................................................................................... 1
天津市历史 .......................................................................................................................................................................... 2
古代 .............................................................................................................................................................................. 2 近代 .............................................................................................................................................................................. 3 现代 .............................................................................................................................................................................. 5 宝坻区历史 .......................................................................................................................................................................... 5 人文...................................................................................................................................................................................... 6
曲艺之乡 ...................................................................................................................................................................... 6 曲艺名人 ...................................................................................................................................................................... 8 设计段历史文化实物保留 ................................................................................................................................................ 13 可沿用的传统历史活动 .................................................................................................................................................... 13
天津市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中国第三大城市,由于临近渤海,让她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经过了几百年的洗礼,造就了现在的天津市还有富有曲艺细胞的天津人民。天津由十三个市辖区组成,宝坻区在天津市区的北部,及京津唐三角区的中部。
宝坻区是著名的“京东八县之一”。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民风淳朴,风光秀丽,素有“宝地”之称。宝坻区地理位置在东经117°8′至117°40′,北纬39°21′至39°50′之间,处于华北平原北部,临近渤海湾。全区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南北长65公里,东西宽24公里,平原高度在海拔 2.5—3米之间。宝坻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光、热、水条件较好,
1
雨量集中,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冷暖干湿差异明显。
宝坻宝地,上有川林,下有矿藏,河渠千转,肥田万顷。新的千年,宝坻蒸蒸日上,城市载体功能不断增强,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被众多投资者誉为投资兴业的“风水宝地”。为尽快融入国际市场,宝坻对自身重新审视后提出了“立足天津、依托北京、借助河北、服务东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战略构想,确立了“让世界人建设宝坻,促进资本快速集中”的发展理念。根据“大北京”规划和天津总体发展战略,宝坻将建成与国际大都市相协调,功能配套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区、现代商贸物流区、休闲旅游度假区、现代农业区和特色居住区,打造新世纪的锦绣宝地。
天津市历史
古代
四千多年前,天津所在的地方慢慢露出海底,形成冲积平原。现在天津处于的位置原来是海洋,黄河改道前由泥沙冲积形成,古黄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宁河县附近入海,西汉时期在黄骅县附近入海,北宋时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时黄河南移,夺淮入海,天津海岸线固定。汉武帝在武清设置盐官。
隋朝修建京杭运河后,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今金刚桥三岔河口),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
唐朝在芦台开辟了盐场,在宝坻设置盐仓。
2
北宋归辽国管辖,在武清设立了“榷盐院”,管理盐务。
南宋金国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在今天后宫附近已形成街道。是为天津最早的名称。
元朝改直沽寨为海津镇,这里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设立大直沽盐运使司,管理盐的产销。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
近代
清末开埠
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也成为李鸿章和袁世凯兴办洋务和发展北洋势力的主要基地。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列强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
3
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天津沦陷。
1901年,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城墙。
北洋政府(1912-1928)
民国初年,天津在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数以百计的下野官僚政客以及清朝遗老进入天津租界避难,并图谋复辟。其中包括民国总统黎元洪和前清废帝溥仪。
南京国民政府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
1930年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的天津市。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省辖市。
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天津又改为院辖市。
日本侵略军占领时期(1937-1945)
日军侵占时期,百姓苦不堪言。日本对天津基本上实行的是武力统治。日本军人对天津肆意烧杀抢掠,加上当时天津水灾,使天津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被抓走的“劳工”达5万人。由于天津曾于清朝大量开辟租界,所以日本侵略军占领初期,租界内还算比较安全。但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了,日本强行占领其他国家租借地之后天津再无宁日。
4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1948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了战略性决战,即“平津战役”。1949年1月15日凌晨5时,人民解放军东西突击集团在金汤桥上胜利会师。1月1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
现代
新中国成立(1949至今)
1949至1958年2月,天津是河北省境内中央直辖市。1958年2月天津划归河北。1967年1月恢复直辖市。
宝坻区历史
西汉置雍奴县。唐天宝元年(742)改称武清县。辽会同元年(938)割武清、潞、三河等县置香河县。金大定十二年(1172)分香河建县,取《诗经》中“如坻如京”之意(如坻如京:后来人们便以“坻京”一词来形容谷物堆积如小洲和高丘。形容此地的宝贝堆积如小洲和高丘),命名为宝坻县。承安三年(1198)升为盈州,泰和四年(1204)又废州为县。新中国成立前夕,即从1949年8月,宝坻区隶属于河北省天津专区,1958年6月,改属河北省唐山专区,同年11月与香河县合并,仍称宝坻县,1960年3月又改属河北省天津市,1962年6月,又分为宝坻、香河两县,1973年8月,宝坻县改属天津市;2001年撤县设区,为天津市辖宝坻区。
5
大唐庄在位于宝坻区最南端,镇政府驻地大唐庄村,距宝坻城区48公里,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相传,时有山东省青州府寿光县唐士英、唐士农兄弟俩随燕王扫北到此定居,形成村落后取名大唐庄,相沿至今。
人文
曲艺之乡
天津是全国出名的曲艺之乡,在这片土地上产生了丰富多样的曲艺品种,有很强的地域色。其中,天津时调、天津快板、京东大鼓、京韵大鼓、铁片大鼓、快板书等曲艺形式是在天津形成;而京剧、河北梆子、相声、评剧、评书、单弦、梅花大鼓、西河大鼓等是在天津兴盛和发展的。相声和京剧更是天津曲艺的重要代表。
天津时调:天津时调,中国天津曲种 。是天津曲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它用天津地方语的字音演唱,内容通俗易懂,腔调高亢爽朗,具有浓郁的天津乡土气息。其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二人以上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除少数曲目二人对唱外,多为一人独唱,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四胡、扬琴、笙。唱腔有靠山调、老鸳鸯调、喇哈调、怯五更调、悲秋调、落尺时调等。句式以7字句为主,有长短句相间;板式有慢板、中板、二六板和垛子板等。初为船夫、搬运工人、人力车夫等人的业余演唱,其曲调非常丰富,包含许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调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调。
天津快板:天津快板是由天津时调演变而来,句式灵活,几言皆可, 但要求上下句对仗,尾字押韵,可通篇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创造性地使用了“赋、比、兴”,风格粗犷、明快、幽默,其最高境界可用“平如无风湖面,爆如炸雷闪电,脆如珠落玉盘,美如酒醉心田。”中的“平、爆、脆、美”四个字来概括。伴奏乐器:竹板、大三弦和扬琴
6
等。是由群众自发创造并发展起来的。这种快板完全以天津方言来表演,在形式上采用了数来宝的数唱方式及快板书所用的节子板,同时配以天津时调中“数子”的曲调,用三弦伴奏,别具一格。天津快板风格粗纩、爽朗、明快、幽默,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风味。深受天津人的喜爱,也为其他省市群众所喜爱。
京东大鼓:京东大鼓流行于廊坊、承德、保定、唐山的部分地区。在不同时期和地方有过不司的称谓,先后有京东怯大鼓、 乐停调、平谷调大鼓、平谷调、乐亭调大鼓、四平调大鼓、乐亭大鼓(与流行于河北唐山一带的乐亭大鼓名同实异)、铁片大鼓、铁板大鼓、承德地方大鼓等十数个名称。其中尤其乐亭调大鼓在河北成名时间久长。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与刘宝全同时并起的艺人有张小轩、白云鹏。京韵大鼓在五四运动时期,曾出票友张云肪等人编写厂一些新曲目,由白云鹏、崔子明等人演唱。崔子明创滑稽大鼓,成为京韵大鼓的一个支派.唱腔以一板三眼的慢中板和有板无眼的紧板为主,必要时穿插一些一板一眼的板式,基本腔调有平腔、高腔、落腔、甩腔、起伏腔。起伏腔是“刘派”唱腔的主要创造,包括有各种长腔、悲腔、花腔。此外,京韵大鼓具有半说半唱的特色。韵白(包括在板眼节奏之内的韵白和没有板眼节奏的韵白)在演唱中也占重要的位置,与唱腔衔接自然。主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与四胡,有时佐以琵琶。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传统曲目有《单刀会》、《战长沙》、《博望坡》等数十段,以及由刘宝全、白云鹏等人整理的《长坂坡》、《白帝城》、《探晴雯》、《樊金定骂城》等数十段。
铁片大鼓:乐亭大鼓是北方较有代表性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广泛流传于冀东、京、
7
津及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演出时由一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另有人分持三弦等乐器伴奏。乐亭大鼓相传1850年前后由温荣创立于河北乐亭县,曾与评戏、唐山皮影并称\"冀东民间艺术的三朵花\"。自形成以来,名人辈出,流传较广,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底蕴。
快板书:曲艺曲种。由数来宝演变而成。因沿用数来宝的击节乐器两块大竹板儿(大板儿)和五块小竹板儿(节子板儿)而得名。大小竹板儿合称为“七块板儿”。 大家对快板书这种曲艺形式应该都不陌生。快板书引人入胜的故事,击节铿锵的演唱,火爆抓人的艺术效果,都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可能不知道,快板书如此好听好看,从“开山”到现只有有几十年的历史。而且,它绝对是天津“本地制造”。
曲艺名人
天津的曲艺精神散播在全市范围内,每一个市辖区里都有文明海外的曲艺界名人,当然宝坻区也不例外。
赵丽蓉:赵丽蓉(1928年3月11日 ~ 2000年7月17日),天津宝坻人,中国著名小品、评剧表演艺术家。
原籍西庄村(今属口东镇), 孩提时期在沈阳被抱上戏台演“彩娃子”(喜神),四、五岁便守在侧幕看戏;六岁登台演“童儿”。1937年“七七事变”后定居北平(今北京),拜马金贵为师并开始正式学戏,工青衣、花旦。此后在包头、大同、哈尔滨、沈阳、张家口等地“走南闯北”,1945年成为主角。北京解放前夕,赵丽蓉加入门头沟“青年剧社”。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与小白玉霜等同占华北戏院日夜分班演出。1952年参加总政解放实验评剧团后,一直与新凤霞合作,初演闺门旦,后演彩旦。她在《刘巧儿》中扮演大
8
婶、《花为媒》中扮演的阮妈、《杨三姐告状》中扮演的杨母等舞台形象均受观众赞誉。1953年到中国评剧院。1962年,赵丽蓉参加演出的评剧《花为媒》被搬上银幕,后来《杨三姐告状》也拍摄成电影。年过花甲的赵丽蓉最初登上春节晚会舞台表演小品是在1989年,此后一共参加了6届。《英雄母亲的一天》(1989年)、《爱谁谁》(1994年)、《如此包装》(1995年)、《打工奇遇》(1996年)等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赵丽蓉第一次在电视连续剧中扮演角色是在中央台摄制的电视剧《西游记》中,此后,她在影视片《苍生》中饰田大妈、《红楼梦》中饰刘姥姥。1991年,她凭《过年》中的“母亲”一角获该年度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以及同年的中国电影政府奖。1992年,她又获得了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四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大奖。赵丽蓉家中有六个姐妹,两个兄长。她的大姐与戏曲之家结亲后,对弟妹们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当最小的赵丽蓉出生时,家中已形成良好的戏曲氛围。她姐姐是很有名望的老艺人芙蓉花,哥哥是著名小生演员赵连喜。2000年7月17日早晨7时30分因肺癌在北京海淀区温泉家中溘然辞世,享年72岁
马季:马季(1934-2006),宝坻区黄庄乡人。中国新相声的代表人物,著名相声大师,表演艺术家。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继后的关键人物,他继承发展了候派风格,走出了自己的创作道路,为大多数相声后来者所遵循,为中国相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供献。马季原名马树槐。少年时在上海为学徒工。新中国建立后在北京新华书店工作,业于表演相声。1956年调中央广播说唱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曲协常务理事,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团长等职。是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相声演员。马季于2006年12月20日上午10:25在家中因心脏病,经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天通苑分院抢救无效逝世,享年72岁。曾出版相声选《登山英雄赞》,相声作品《打电话》、《画像》及《新桃花源记》等作品先后被拍成电影。
尚和玉: 尚和玉(1873~1957),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派武生创始人。原名尚壁,字和玉,为了保护嗓子,尚和玉长期独居,有人将他的名字倒置过来,称其为“玉和
9
尚”,有人还戏称他为“尚老道”,一般人都尊称他为“尚老将”。
宝坻区大套人。年幼时家境贫寒,他在家排行最小。7岁时开始和一梆子班学戏,工武生。久经磨炼之后,学得一身好功夫,而且唱工、做派俱佳,20岁左右就已在乡间故里有“活赵云”之称。不久便只身进京闯荡。当时的北京城是诗歌京剧名家荟萃之地。尚和玉进了玉成班,又经过一番摔打和起伏,在一出《收关胜》中饰演关胜一角,大获成功。他从三张桌子搭起的台子上一个“云里翻”稳稳落地,征服了全场。1900年庚子事变后,尚和玉回到天津发展,长达25年之久。此间往来北京、上海等地,红极一时。后从师于著名武生俞菊笙,即当时武生三大派之一的俞派。尚和玉得到了俞之内弟张玉贵、俞之姐夫张虎山二位老师的精心培养,艺路大开,后到津门及东北各地演出,崭露头角。他武功扎实深厚,身段、把子、架式、气度稳练大方,唱、念咬字真切有力。为人敦厚,演戏严肃认真,为同代杨小楼所推重。他的艺术风格是以粗犷豪壮、勇猛凝重著称,并有自己的创新。后来与杨小楼各自光大俞派艺术,并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杨派与尚派。尚和玉凭借一身绝技,在《四平山》中演活了李元霸,每次演出都会博得满堂喝彩。杨小楼对尚和玉精湛的技艺推崇备至,曾发誓不演李元霸的戏。
1926年,尚和玉应梅兰芳之邀,参加了梅剧团,与梅兰芳同台演出的剧目有《长坂坡》、《金山寺》、《凤还巢》和《太真外传》等,之后,尚和玉定居北京。在他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他曾同孙菊仙、余叔岩、杨小楼、翁偶虹、刘仲秋、钱宝森、言菊朋、陈德霖、周信芳、马连良、刘喜奎、王又宸、章遏云、奚啸伯等等著名演员同台演出。上演的剧目还有《晋阳宫》、《伐子都》、《定军山》等。尚和玉作为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作为一个流派的创始人,他十分注重新人的培养。早年尚和玉曾在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任教,20世纪30年代应邀到天津稽古社戏班任名誉社长、特邀教师,亲自主持子弟班的教学工作。培养了李元春、张春华、徐俊华、蔡宝华、刘武华等许多剧坛后起之秀。建国后,尚和玉在中国戏曲学校执教,又培养了一批武生人才。为了保护嗓子,尚和玉长期独居,有人将
10
他的名字倒置过来,称其为“玉和尚”,有人还戏称他为“尚老道”,一般人都尊称他为“尚老将”。尚派传人有韩长宝、朱小义、娄廷玉、傅德威、侯永奎和天津稽古社的蔡宝华等,他们在继承尚派的基础上分别有所发展。《四平山》是尚和玉最著名的代表作,《艳阳楼》、《铁笼山》、《挑滑车》等剧也是他艺术生涯中比较重要的剧目。1957年,尚和玉病故于北京。诞辰:1873年,同治十二年(癸酉)逝世:1957年,农历丁酉年。
董湘昆:董湘昆,男,京东大鼓演员、职工曲艺家,天津市宝坻区方家庄人。 从1952年开始在基层工会文工团以相声、曲艺剧、单弦、京东大鼓、清唱、河南坠子等形式进行演出。1953年参加天津广播电台业余广播曲艺组学习演唱。同年,他担任文化宫和平区工人俱乐部业余曲艺团团长。此后他到天津艺术学校戏剧班学习,毕业后演出话剧、曲艺剧,后来侧重于京东大鼓演出。
1954年拜刘文斌为师,专攻京东大鼓。他不仅在继承老一辈艺人的唱腔和表演风格方面成绩显著,而且又有所发展和创新。他嗓音宽厚、发音甜润、字眼清楚、乡土味浓,赶板、垛字、闪眼、落字、窍口灵巧。他的演唱朴实真挚,刚健稳重,充分表现了京东大鼓淳朴健康、豪放爽朗、顿挫分明、抑扬有度的艺术特点。为了使这一曲种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他还对唱腔不断进行加工和丰富。
二十多年来,在天津市历届职工业余文艺演出中,他的演出都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称赞。1956年董湘昆参加全国职工曲艺会演和全国会演、全国调演,《模范孙桂珍》、《白雪红心》、《送女上大学》获奖后出版唱片。1980年被推选为区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天津市曲协理事,同年加入中国曲艺家协会。1982年在从事舞台生活30周年纪念会上获天津市文化局和市总工会授予的“工人业余曲艺家”称号,并获得全国工会积极分子奖章。
刘小楼:刘小楼,哈尔滨市评剧院小生演员,生于1922年,祖籍河北宝坻县(天津
11
市宝坻区)。他出身评剧世家,7岁在天津随父刘宝山学戏,9岁登台,17岁正式应工小生,先后与桂宝芬、刘翠霞、李金顺、爱莲君、芙蓉花、小白玉霜、六岁红、鲜灵霞、鸿巧兰、李兰舫等同台。1949年同小白玉霜合作首演了评剧现代戏《兄妹开荒》,1950年参加哈尔滨市评剧团,同喜彩连、李子巍、郭砚芳等长期合作,1962年拜倪俊声为师。
刘小楼嗓音清脆、音域宽阔,演唱声情并茂,韵味浓郁,流畅动听,婉转抒情。他的唱腔板头扎实、吐字清晰、节奏稳健、变化自如,节奏处理灵活自如、含蓄大方,尤为难得的是其唱腔与女声同弦同调(即用正弦唱正调),最高音可达G调6音。
代表剧目有:《白蛇传》、《柳毅传书》、《唐山伯点秋香》、《杨乃武与小白菜》、《人面桃花》、《孔雀东南飞》等。其中《柳毅传书》中的“大丈夫威武不屈”、《白蛇传》中的“娘子把真情说一遍”、《人面桃花》中的“三春杨柳黄莺唱”等唱段为小生腔的经典。
刘小楼的弟子有:宁维学、李儒林、李云峰、高云成、徐玉民等。
刘小楼历任哈尔滨市评剧团副团长兼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常务理事等。
出生:1922年,农历壬戌年
逝世:2007年4月10日,农历丁亥年二月廿三日,5时
尚静波:笔 名:宁河、丁可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47 民 族:满族 天津宝坻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1968年赴呼市郊区插队务农,后历任呼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山丹》月刊编辑,呼和浩特文联专业作家、作家协会主席、文
12
联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斗二闲话》,《蓝太阳》、《黑枪》、《爱的复苏》,故事集《烽火大青山》,长篇纪实文学《学十人谈》等。短篇小说《斗二闲话》、《姑父》分别获内蒙古第二、四届索龙嘎二等奖,中篇小说《失重》获内蒙古改革题材文学一等奖,短篇小说集《爱的复苏》获全国满族文学评奖三等奖,《黑枪》获内蒙古五个一工程奖。
设计段历史文化实物保留
设计地块南侧与国道205相接的道路边缘,有五座抗日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碉堡,结合当地得天独厚的芦苇荡自然景观,让人联想到孙犁先生曾写的抗日题材小说《芦花荡》。
可沿用的传统历史活动
民间广场艺术生长、扎根于民间,为群众喜闻乐见,它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因此,天津独有的“皇会”在清朝盛极一代,至今尚有余响。
天津“皇会”,最初叫“娘娘会”,是为庆祝海神天后娘娘生日农历三月二十三而举办的迎神赛会。从清朝韧年以后,每年这一天到来时,虔诚信仰天后娘娘的农商官绅都要举办迎神赛会,以求驱灾赐福。这实际是一次民间表演技艺的会演。所有参加迎神会活动的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文艺节目的出节目。
“娘娘会”的会期为四天,第一天(三月十六日)“送驾”,把天后从天后宫接出来,送回娘家即闽粤会馆(后改在如意庵、千福寺),因为天后林默是福建人,意在让娘娘与父母团聚一次,颇富人情味儿。第二日(十八日)为“接驾“日,各会聚于闽粤会馆,接娘娘返回天后宫。第三、四日(二十、二十二日)为“巡香散福”。大会从天后宫出发,由
13
接香会抬着香锅,经过各大街道,接受善男信女的香火,意为天后散福给各家男女儿童。在这四天出会中,每天都有各会沿途表演节目,逞技献艺,浩浩荡荡,观者如堵。最后一日(二十三日)是天后寿诞之日,天后在宫中接受人间香火祝贺,大会也在天后宫表演最精彩节目。香客络绎不绝,观众摩肩接踵,从早到晚,通宵达旦,方才烛灭人散。
天津皇会从清初到清末兴盛了两百多年。但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以后,人心惶惶,市面冷落,一年一度的皇会不得不停下来。在1924年和1936年又举办过两次,以后就再未举办。
迎神的皇会虽然不举办了,但参加迎神赛会的民间文艺组织、节目、技艺以及銮驾、会旗、乐器还有不少保留至今。现在有些老人和青年还能表演那些传统的民间广场文艺节目。他们平时有暇就聚在街边、村头,练习、娱乐。天津南郊小镇葛沽,号称花会之乡,每年春节期间,这里仍保留着“跑辇“风俗,辇是船民接送海神娘娘的交通工具。十几道花会拥戴着八驾宝辇和两个宝亭从正月初二到十六,热闹半个月,到高潮时,通宵达旦,观者云集。
昔日以海神天后庆寿为目的皇会,变成了今日以娱民为目的的花会,他们在天津城区和村镇健康地活动着,发展着,给天津百姓奉献着欢乐。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