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考研《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2020-12-10 来源:汇智旅游网


第一章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趋势

1、学校体育目标多元化 2、学校体育价值观趋向化

2、学校课余运动训练逐步加强 4、学校体育手段的科学化、多样化

特征

1、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 2、发展不平衡性特征

2、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

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的途径有哪些

1、留学生的派出 2、英美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学校 3、外来学者来中国讲学

中国体育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初建阶段 曲折发展阶段 文化灾难阶段 改革开放新时期

简述“身体教育”、通过运动进行教育、“运动教育”之间的主要区别

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身心(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发展上,“身体教育”重视身体发展,“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注重身心健全发展。而“运动教育”注重身心健全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二是在内容上,即体育手段的选择,“身体教育”以体操为主,“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和“运动教育”都是以经济运动为主。

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地位、功能、

学校体育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信念,如:公平、法律、规则、纪律、尊重、合作、民主、竞争等:

2:~能有效的营造一个特殊的德育环境,使学生的道德信念通过体育活动得到强化,并内化学生的具体道德行为。

3:~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如:勇敢、顽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困难的忍受力等。

4:~还能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责任感和荣誉感。

学校体育与智育

1、智育定义

2、学校体育为智力开发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是一种增强智力的手段

3、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组织结构功能;而且能使人的感知能力(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注意力、想象力、思考力及反应能力等智力活动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完善智力活动能力。

4、人的智力发展不是学校阶段所能完成的,而是要依靠终身努力、不断进取

学校体育与美育

学校体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各部分的骨骼和肌肉都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动作美、姿态美、仪态美、心灵美,以及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美的形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能够获得以美育身心的良好效果。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

1在体育领城,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对象、内容、手段、活动空间、组织形式、管理体制等方面。从本质上来说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都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2一般来说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

3学校体育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体育的基础

4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5社会体育既是学校体育的延续,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指挥棒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必须以学校体育为基础才会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学校体育需要竞技运动的内容和形式.竞技运动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形式。

处理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必须立足于如下认识:学校体育是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的基础和保障。运动训练实践证明,要想达到竞技运动的高水平,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选好苗子,进行长期系统的训练,才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学校体育的功能

一:健身功能:

1:促进身体生长发育,提高机能水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于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全面提高体能具有重要作用。体育锻炼能有效促进儿童少年呼吸系统的发育,提高功能水平。

2: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与基本互动能力的定义

3: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外界环境主要包括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学校体育应该培养学生不断地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二:教育功能

1:促进个体社会化。定义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范的习惯

(2),培养学生具有竞争精神和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

1:社会需要,主要是指社会对学校体育的要求

2: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3:学校体育的功能,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中的健身功能和教育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发展

为什么要把“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作为目前学校体育的目标(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掌握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培养终身体育能力):

把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作为目前学校体育目标是因为:1:青少年儿状况童正处于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所以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2:学校体育本质上是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与健康生活的、技能和方法的教育过程、所以要加强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能:3:现代社会中,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以及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4:由于现代科技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生产

生活逐步实现自动化,机械化,身体活动日益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要培养终身体育能力。

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途径: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这两条基本途径来具体贯彻实施的,学校体育的这两条途径也是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和环节,其担负着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作用。

要求: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2:以系统论为指导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校体育整体收益的获得。1、学校体育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学校体育要与健康驾驭、卫生保健工作相结合

3: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和科学研究。

4: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开展学校体育工作,需要良好的物质条件

第三章 体育教学过程

体育教学过程与其他教学过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共同点:

1:都要遵循认识过程规律,学生学习体育与月息其他课程一样,要经历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过程

2:都是有师生双边共同活动构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3:都要符合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不同点:

1: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实践活动

2: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负荷

3:教学组织的多变性

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1:适应社会发展规律

2: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4:生理和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5: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在体育教学中人际交往的形式及其原则:

在体育课中要经常组织教学比赛、游戏练习、保护帮助、小组活动等,教师要用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换信息,学生之间相互交往非常频繁,形式多样,在体育极爱学中的主要人际交往形式有两大类:一类是语言类交往,教师或者同伴用语言形式发出指令。例如:快 传球 投篮等。另一类是非语言类,及身体语言或者肢体语言类交往。例如:眼神,手势等。

尊重性原则 合作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 互动性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人际交往的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交往内涵,有效把握教学过程本质

2:改进师生间交往的方向和维度,实现由单维向多维改变

(1):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2):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以课堂为主要渠道

(3):教学交往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3:改善师生间的交往方式,实现由专制型向民主型转变

4:增进师生间的交往的时空频度,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

导向性 层次性 系统性 灵活性 可操作性 可测性

怎样贯彻身体全面发展原则

身体全面发展原则的定义

教学要求:

1:体育教学内容安排要注意均衡性

2:注意体育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3:注意体育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体育教学中应该怎样贯彻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

定义

教学要求:

1:合理的运动负荷要坚持 健康第一的思想

2:在体育课的学习中,要保证合理的运动负荷,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3: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4:合理的运动负荷应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第四章

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

健身性 教育性 实践性 综合性

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要求

1: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要服从教育的要求,并应随着社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要求而不断变化

2: 应符合逻辑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并且具有科学性。

3: 应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所变化因为各学段教学目标是不完全相同的。

4: 应为体育教学实践服务,分类的正确与否要在实践中不断体验。

5: 应与体育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相互贯通,并使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育教学目标很好的对应,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

常用的体育教学分类及其优缺点

1:依据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分类

优点:不受运动项目限制,便于组合内容及发展学生各种基本活动能力

缺点:与运动项目脱节,不利于对运动项目技术的学习

2:依据身体素质分类

优点: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缺点:许多运动项目是多种素质的综合,分类不够准确,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文化特性体现不足

3:依据运动项目分类

优点:与运动竞技项目一致,有利于竞技运动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缺点:教师运动技术、技能上有较高的要求,部分体育教师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4:综合分类:

优点:能够反映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有助于保持运动项目的系统性和身体锻炼的实效性

5:依据体育功能分类

优点: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

缺点:缺少具体教学内容和考试标准

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

社会需要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和目标 教学对象的特点 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要求:

1: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原则

2:科学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4: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5: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的原则

创编体育教学内容的形式:

1:利用动作教育模式来创编体育教学内容(少年)

实施教学的具体条件

2:通过游戏化创编……()

3:结合体育原理和知识……(高年级)

4:融入体育文化,……(高中和大学)

5:采用生活化、实用化等形式,……

6:改造运动项目,……

7: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内容,发展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8:以运动处方的形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水平目标:(是指导教学设计、课堂实施、的基本依据,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性。)

水平一(1、2)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

水平二(3、4)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

水平三(5、6)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

水平四(初中)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

水平五(高中)提高一两项运动的技战术水平

水平六(发展性阶段水平)组织和参加小型体育比赛

教材内容编写的原则及要求

原则::教育性 健康性 趣味性 发展性

要求:1:编写教材要依据五个学习领域的内容,精选与学生身心健康紧密相关的教材内容

2:教材要多样化和具有开放性,要突出重点,不求面面俱到,教材内容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在继承优秀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吸收现代体育文化

4: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有利于学生掌握安全运动的方法。

5:教材内容应处理好各水平阶段的纵向衔接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避免重复,以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

第五章 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1:依据师生双边活动来分类:把体育教学方法分为教授法和学习法

2:依据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来源,把体育教学方法分为语言法、直观法、练习法

3:依据教学目标:把体育教学方法分为传授与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方法,发展学生体能的方法,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法

4:依据体育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分为:以语言传递为主、以直接感知为主、以身体练习为主、以比赛活动为主、以探究性活动为主

5:考虑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应用教学方法的方便和实用,分为:学习指导法、动作练习法和一般教育法三大类

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趋势

1:体育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现代视听教学设备在体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广泛应用

2:体育教学方法的个性化:重视个性化是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要激发学生个性发展

3:体育教学方法的开放性: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所呈现的开放性特点表现在:吸收现代化的教育理论,贯彻现代教育思想、观念,重视知识的更新,不断的与其他学科进行交流和借鉴,杨百家之长等方面。

分类说明体育教学中的学习指导法

体育教学中的学习指导法是指教师早知道下学生学习的方法,主要包括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分解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

语言法:是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各种语言形式和实际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能有重要意义,他一方面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实现师生互动、另一方面又可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观法:定义

常用的 直观法有:动作示范、教具和模型的演示、视频影像、条件诱导与限制等。

1:动作示范 是以具体动作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师范要求:1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2 示范要正确、熟练并具有感染力

3 示范的方向要有利于学生观察 4 示范要与讲解相结合

完整法:定义:

完整法的优点是能是学生完整的掌握动作,不至于破坏动作的结构和产生动作脱节。其缺点是不易于较快的掌无技术动作中较为复杂的要素和环节。完整法一般适用于动作技术较简单,或以基本掌握了的技术动作,或动作技术复杂却又无法进行分解教学的动作,以及对动作分解教学后又接连起来完整掌握时。

注意事项:

1:对于较简单的动作示范后可完整进行练习

2:对于较复杂的动作教学为降低教学难度。可以:

突出教学重点 简化动作要求 采用各种辅助和诱导性练习

分解法:定义:

形式:单纯分解 递进分解 顺进分解

注意事项:

1:对动作分解时,要考虑其内部联系,使部分的划分不致改变动作的结构

2:是学生明白所学的每一部分在完整动作中的位置及作用,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对教材

的整体感

3:分解教学时间不宜过长,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产生的原因:学生因素 教师组织教法因素 教学外部环境与条件因素

针对上述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教师要分别采用乡音的方法进行预防和纠正,如:运用分解法解决复杂技术问题,通过诱导性练习以及转移性练习等手段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加强基本技术的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绳提素质等。

分类说明体育教学中的动作练习法

重复 变换 持续 间歇 游戏 比赛 循环

重复法:定义

重复发的特点是练习的条件相对固定并反复进行练习,且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没有严格规定。重复发的主要作用是有利于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掌握和巩固动作技术,提高运动负荷量,发展体能,培养意志品质。因此,重复法通常在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和发展各种身体素质时采用。分为 :单一重复练习 连续 间歇

注意事项:

1:根据锻炼时的实际情况,选择重复练习的内容和时机

2:根据发展体能的任务和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确定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强度、间歇时间

3:尽量选择简单而又是小的货已基本掌握的练习手段,以保证练习的准确性,提高练习效果。

4:是学生明确发展体能的目的和意义,激发锻炼动机,克服单纯从兴趣出发与枯燥感,并要采取灵活的调整措施,调节课堂的气氛

变换法:定义

变换的条件通常有动作的内容、形式、组合结构、运动负荷的表面数据以及环境、设备等。例如,越野跑、沙滩跑,听音乐节奏地跑跳练习等。变换发的特点是练习条件的的变换,因此,他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各器官系统间的协调能力、对环境和负荷的适应能力,以及练习的积极性和运动技术水平,变换法有连续变换和间歇变换两种形式

注意事项:

1:要根据特定的需要选择和安排变换的条件

2:对变换的条件和内容要作出明确的要求和限定

3:对于发展学生体能时,要是运动负荷符合练习的要求以及学生的承受能力

4:运用变换练习时,应注意对正确的动作的干扰,防止动作错误的产生

持续法:定义:

持续法的特点是练习时间相对较长,一次练习的量较大,强队相对稳定.因此,运用持续法可是学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得到稳步的提高,持续法多用于周期性项目中发展一般耐力以及球类项目的教学.

注意事项:

1:因人而异,控制好负荷强度 2:加强医务监督

3:加强思想教育 4:培养学生自练、自控能力

间歇法:定义

间歇法由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的重复次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和间歇式的休息方式等五大要素构成

特点是每次练习时有间歇,但必须控制间歇的时间和休息方式,即机体还没有恢复就要进行练习且要采用积极性休息方式。因此就,间歇法能有效的提高练习者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注意事项:

1: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间歇法五个因素的参数

2:根据学生的时间安排、调节、和控制间歇时间

3:间歇时应采用慢跑、走步、放松等积极性的休息

4:由于间歇法对机体的影响较大,所以应注意总负荷和局部负荷的安排和控制

游戏法:是在体育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游戏法的主要特点是有竞争和娱乐性,且有一定的规则限定。因此,游戏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发展体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注意事项:

1:应按教学的意图和计划来组织游戏者的活动

2:严格遵守游戏规则,赢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应不失时机的利用游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要注意通过游戏内容、规则、时间、以及组织游戏和场地器材等其他间接途径控制和调节运动负荷

比赛法:是在比赛情景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案

比赛法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竞争因素,直接培养,提高所学内容的应用能力和运动参与意识,参加者投入竞争,情绪高涨,身心高度紧张,能促使参加者最大限度的便显出机体的技能能力。

注意事项:

1:应根据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条件,正确灵活地运用各种比赛形式和方法,并注意在比赛过程中,切实贯彻教学要求。

2:要注意明确比赛规则,在比赛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公正的评定。

循环法:

循环法既是一种练习方法,又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能有效地增加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同时循环法采用的联系大都是学生基本掌握的、简单易行的,并具有一定针对性,所以,循环法大多用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机体技能能力,也可以用来巩固提高某项主要教材的学习。

注意事项:

1:应根据练习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选择练习作业点练习的数量和强度、练习手段以及循环练习的方式

2:各作业点选用的练习手段应简便易行,要尽可能使各组联系手段的安排对身体各部位以及发展各素质具有不同的影响

3:各练习作业点的顺序应尽可能使难易程度及负荷大小不同的练习交替进行或渐进安排

4:由于循环练习的总负荷积累较大,应从最小负荷开始 练习过程中在逐步扩大

体育教学中的一般教育法

说服法 榜样法 评比法 表扬法 批评法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1:根据体育课教学目标与任务来选择教学方法

2: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性质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

4:根据教学条件选择体育教学方法

不同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的特点及运用

运动技能就其特点可分为闭式和开式;闭式技能的特点是:完成动作时,基本上不引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动作,在动作结构上多数与周期性重复动作,完成动作的反馈信息只来自于本体感受器。开式技能的特点是:完成动作时,往往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动作,在动作结构上表现出多样性和非周期性特征,完成动作的反馈信息有多种分析其参与工作,并综合反馈信息。其中以视觉分析器起主要作用。

闭式技能类动作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教学指导时主要运用完整法和重复法,首先多以完整法来解决单个动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随之多以重复法为主提高动作的结构性和连贯性。闭式技能学习时多以自身本体感受性为主,学生容易产生枯燥和疲劳感,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积极性。

开式技能类动作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教学指导时主要运用直观法、语言法、完整法、

来确立动作表象,对于较复杂的单个动作可根据动作结构特点适当采用分解法来重点学习技术难点和纠正错误但分解时间不宜过长,要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利用外环境的调整和变化以及比赛和对抗的形式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和应用能力。

动作技能形成各阶段的教学方法的应用:

1: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教学方法的运用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主要运用语言法与直观法,是学生明确动作学习的任务与意义,简历完整的动作表象及一般概念,通过完整法和常识性的练习,初步建立动作的基本结构,在学生具有完整动作的基础上,注意各方法的运用,另外还运用预防和纠正错误法,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多余动作

2:改进与提高阶段教学方法的运用

为了促使学生尽早的建立完整动作的动作定型,通常以完整法为主,以加深对完整动作的体验,为了更好地揭示动作的规律性,分析掌握动作技术的过程,使动作概念进一步具体化,应运用讲解示范等方法,为了提高动作技能的适应性,应适当采用变换练习的方法,改变练习的条件,练习的环境,动作的组合,并注意运用竞赛法等时

3: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教学方法的运用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可以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运用重复练习法和变换练习法,并注意在完整练习中进一步巩固与改进技术细节。

讲解、示范主要是提示,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动作完成情况,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的能力。

发展力量素质类教材教学方法的运用:

1:发展力量素质的方式和方法:

(1)、负重抗阻练习:可以运用一些带有重量的器械如杠铃、哑铃、沙袋等器械

(2)、对抗性练习:如双人顶、推、拉等练习,依靠对抗双方以暂短的静力作用发展素质。

(3)、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可是身体处于不同姿势进行练习,可直接发展所需要的肌肉力量

(4)、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联系:如沙地和草地跑、跳练习等

(5)、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如引体向上、倒立推起、纵跳、攀登等

2:发展力量素质方式和方法应注意的事项

(1)、普通学生以发展一般力量为主,部分身体条件较好的学生可发展力量耐力及力量型爆发力。中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应避免大强度练习,可以做些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

(2)、全面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避免过度刺激某一部位的肌肉是力量素质协调发展。

(3)、在中学高年级用最大力量可以有效的发展的发展绝对力量,采取中等、多次的

负荷则有利于发展速度力量。

发展速度素质类教材教学方法的运用:

1: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

(1)、 教师可采用不同的信号,让学生即可做出各种反应的练习.

(2)、发展动作速度一般常用游戏和比赛法,如:限时进行投篮比赛等

(3)、发展位移速度可以广泛运用各种快速跑,冲刺跑,下坡跑的练习,也可以组织一些接力跑的游戏或追逐游戏等

2:发展速度素质素质方式和方法应注意的事项:

(1)、发展速度素质应在学生体力充沛、精神饱满的时候进行练习,避免在精神恍惚,身体疲劳的情况下练习。

(2)、中小学生是发展速度素质最佳时期,但必须在全面发展各项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速度素质

(3)、应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和游戏法、比赛法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情绪,力求在自然、主动的条件下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

发展耐力类教材教学方法的运用

1:发展耐力素质的方式和方法

发展耐力素质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如各种形式的长跑,长距离竞走、游泳、滑冰、跳绳等,或长时间重复做每一周期性运动,如排球运动中的多次滚动练习,或反复做客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坚持较长时间的抗小阻力练习。

2:发展耐力素质方式和方法应注意的事项

(1)、掌握好练习的时间,控制好练习的强度。耐力素质练习应首先从加量开始,逐步加大强度

(2)、中学生应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以提高学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在中学高年级可适当进行无氧耐力练习

(3)、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教育。结合耐力练习向学生进行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等优秀心理品质的教育

运用体育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1:运用体育教学方法要树立整体优化的观点

2:运用体育教学方法要坚持启发性

3:运用体育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

4:运用体育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

第六章 体育课教学的组织和管理

体育课组织教学阶段划分的依据:

1:课堂组织教学的需要

2学生集体工作能力的变化

体育课组织教学的阶段特征:

讲一节体育课划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有着它的特殊作用,并体现不同特征。

1:准备部分:准备部分的内容按其性质,可分为组织教学所必需的教学常规、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2:基本部分:的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所示的学习内容和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情况所选用的具有乡土特色的教材内容,同时,根据课的教材内容的性质和学生特点,选择安排必要的辅助练习,诱导练习和体能练习内容。

3:结束部分:的内容主要采用各种放松性手段进行练习后的整理活动,使学生放松身心,促使恢复到安静状态。

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个别教学:

这种教学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但由于其效率低,难以适应教育普及的需要,同时,完全让学生自主,以致学习内容的系统性无法维系不利于自主性不强的学生发展,缺乏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班级教学:1 行政班 2 男女分班 3按兴趣爱好分班

经济实用,能在时间和精力都比较经济的条件下,较全面的实现教学任务,有利于推进和普及教育

分组教学: 随机分组 同质分组 异质分组 友情分组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既保留了班级教学的长处,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区别对待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指导

影响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选择的因素:

教师数量 体育场地器材 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 学生个体差异

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在改革与探索中的趋势:

1:班级教学仍是体育课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当今,班级教学组织形式本身也在不断的改革,自我完善和更新

第一、 表现为缩小班级规模,趋向小班化

第二、 学生组合方式有所变化,出现了班级教学组织形式的各种变式来适应学生的差异

第三、 开始注重个别化教学。

2:以分组教学来适应学生差异

由于分组教学克服了“整齐划一”的特点,可以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它已成为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选择的一个主要趋势

3: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应用

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既有优点,也有不足,因为我们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态度应该是灵活的,能实现教学目标的组织形式都可以综合运用

体育课场地器材布置的基本要求

1:确保安全、卫生 2:因地制宜 3: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体育课教学队伍的合理安排与调动的意义

不仅能严密教学组织,而且有利于师生的课堂交流,为学生学习创造条件,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体育课常用的队形

1:四列横队队形:有利于教师的组织与管理,便与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适合集体学习。(各类操,韵律活动,武术)

2:四路纵队:同上(在整队或迎面接力)

3:双排对面站立:便与示范讲解,(主要适用于学生人多,需要详细讲解或侧面示范市采用)

4:八字形:有利于统观全体学生,掌握学生的情况,也便于学生观察老师的示范而且在安全方面也有防范效能(投掷类)

5:弧线形:便于师生交流,使更多的学生有好的观察角度,看清示范和听清讲解,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活动(跳高)

6:圆形:能够使学生之间产生直接的对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和活动兴趣,提高竞争力。(专门性练习和游戏性练习)

7:便与相互观察,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但不适用于另作和进行左右方向有变化的动作练习

8:散点式:这种队形节省集合时间,学生很自然的围在教师周围,听讲解、看示范,无形中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具有亲和力,但要收放有度,避免学生坏习惯的养成

体育课教学队伍安排与调动的基本要求

1:教学队伍的调动必须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为前提

2:把握时机合理调动队伍

3:教学队伍安排与调动要防止盲目追求形式

4:队伍安排与调动要符合安全的原则

体育课运动负荷是否适宜从哪些方面考虑

1:学生集体能够承受,具有可接受性

2:能够促进学生各种能力产生定向变化

3:运动负荷的安排节奏符合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并能保证课与课之间的衔接

合理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安排运动负荷

2:根据体育课的类型安排运动负荷

3:根据体育课教材的性质安排运动负荷

4:根据季节气候及场地条件安排运动负荷

调控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方法

1:改变身体运动要素 2:改变练习的顺序和组合

3: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 4:改变练习的限制条件

5:改变课的组织教法安排

制定和执行体育课堂纪律的注意事项:

1:体育课堂纪律应符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

2:不断进行体育课堂纪律教育,规范学生行为

3:执行体育课堂常规应公平一贯

4:执行体育课堂常规应尽量采用积极的强化方式

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课堂氛围

1:当代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提高,他们渴望受到尊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深入教师心中,在每一个细节上体现

3:在教学方法的设计重要运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从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入手,

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氛围,让学生愉快、主动的学习

4:教师要把激励渗透到课堂

体育课突发事件的类型、应变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来自学生方面的突发事件与应变措施

1:学生突然题注奇特的问题 ,使教师一时无从回答:

应变措施:1 坦诚相告,如不知道确实请况,不知道如何处理就告诉学生不知如何处理 2 暂时回避,可告诉学生课后再一起讨论

2:学生突然的新要求:

应变措施:1 要求合理又有条件解决的要求,要尽量解决,若无条件解决,教师要诚恳讲明原因 2 不合理的要求,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教师要加以正面引导教育,积极开导和转化

3:学生之间过激行为:

应变措施:1 教师要严肃的进行批评教育,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平息事态

2 先平息学生的情绪,问明原因,课后妥善处理

3 立即让那个当事人退出练习场地,脱离当时险境

二:来自教师的突发事件与应变措施

体育课教学中由于课前思想准备不足,或者本次课的内容不太熟悉,对技术生疏,以及自身身体能力方面等原因导致讲解错误,示范失误。

应对学生坦率说明动作错误,并重新示范一次,还可以接集体向错误原因的示范,然后重复动作要领,既可以消除第一次示范错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加深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

三:非人为的突发事件与应变措施

1:体育器材设备损坏

由于年限过长或者平时维护保养不当,或者其他原因往往发生器才突然损坏现象

保持冷静,安抚学生,调整课堂气氛是学生情绪稳定,迅速作出判断,撤离练习场地,改变联系方式,及时处理损坏器械,以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

:外界环境干扰的应变措施

体育课教学中来之外界环境的干扰,主要有场地上其他班级上课的干扰,校园内外噪声干扰以及气候变化等

教师可主动让学生改变站位方向,或者采用做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当在教学过程中突然遇到下大雨,刮风或下冰雹时,教师要让学生有序的离开操场

突发事件处理的注意事项

1:沉着冷静面对突发事件,果断采取处置策略

2:宽严适度,掌握分寸

3:因势利导,善于把突出问题转化成课堂资源

第七章 体育教学设计

如何理解教学设计的作用:

1:学习和利用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可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效果和效率

2:有利于可的整体构建

3:体育教学设计还起到了沟通体育教学理论和体育教学实践的作用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如何确定体育课的教学策略

1:明确体育课的类型(不同的体育课有不同的类型,而且有不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因此,设计教学策略首先必须明确 )

2:设计教学顺序:(教学顺序式教学过程的前后次序,主要包括:①体育课内容呈现顺序②教师活动顺序③学生活动顺序三个方面是同步进行的必须予以整体设计)

3:选择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

4: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环境)

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1: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应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2: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3: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4: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具有可行性

体育教学策略的类型

1:主题教学策略: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教学,以学生主动将偶只是和技能为主线,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2:分层教学策略:是充分考虑学生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分成不同层次进行练习,是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主动发展

3:多媒体教学:是通过多媒体对体育内容进行演示,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视觉效果

4:问题教学策略:是依据学生的体育基础,技能水平和认知能力,对体育教学内容和

目标进行问题是学习的教学策略

5:反思性教学策略:指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教学策略

第八章 体育课的备课与说课

第九章 体育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评价的特点:

1:体育教学评价受先天差异影响较大

2:体育学习评价视角的多样性

3:体育教学评价的即时性

4:客观因素对体育教学评价结果的影响

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

诊断 激励 调控 导向

体育教学评价的流程

1:确立体育教学评价的依据

2:确立体育教学评价的主体和客体

3:制定体育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4:收集体育教学评价的信息

5:整理判断体育教学评价的结果

6:体育教学评价过程的监督

学生体育评价的类型

1:诊断性评价:是指教学活动开始前,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作出判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作出的测定性评价。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进行,作用是:确定学生学习的准备成都,安排学生进入适当的学习群体。

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目标得以实现而作出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改进完善教学过程。通常在教学过程和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

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作出的一次性评价。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注重的是教学的结果。

简述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区别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区别在于所要达到的预期效用,以及用来收集评价数据的

测试内容试图达到的概括水平不同。终结性评价简便易行,能做出准确判断,但终结性评价对学习反馈具有滞后性,对学习进程的激励促进,提高学习效果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面有局限性。过程性评价不易操作,难以准确评定学生学习结果,但过程性评价对教学的反馈,修正作用方面就有终结性评价难以替代的作用。而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些评价内容需要在“过程”中给予评价,如果都放在学期末评价则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因此,体育学习评价环节的改善,有赖于我们对过程性评价的重视和有效运用。

比较绝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绝对性评价是用目标参照测试,对学生成绩作出评定。即以预先制定的目标为评价基准,将评价对象与之比较,确定评价目标是否达到目标基准绝对位置的评价。目标参照性测试通常是依据教学目标或课程标准来测量学生学习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要求。绝对评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

相对性评价是用常模参照性测试对学生学习成绩作出评定。即在群体建立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评价对象逐一与基准加以比较以判断每一个评价对象的相对优势。有利于在学生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不足之处是在于基准会随群体的不同而变化,评价标准未必能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因而,在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方面有局限性。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平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有利于比较充分地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缺点是只是使评价对象自身状况进行比较,既不是按照一定客观标准作出评价,亦无评价对象间的相互衡量,容易导致信度降低,学生自我满足,因此,常与绝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结合使用。

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基本要求

1:评价内容体系要全面,具有可选择性

2:学习评价内容与教学内容统一

3:评价方法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进步发展

4: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第十章 课外体育运动

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

1:全校性课外体育活动 2:团体性课外体育活动 3:个人体育锻炼

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

1: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具有法定性与自愿性

2: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具有多样性

3: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具有灵活性

学校大型体育活动策划的注意事项:

重在调动学生参与 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 科学安排注重细节

简述课外体育活动实施的制度安排及跟踪管理的办法

1:确立制度和制度规范 2:明确职责和工作范围 3:落实开展体育活动的措施

跟踪管理办法:

1:活动信息的收集 2:活动状态报告 3:活动进程控制

第十一章 体育教师

教师社会角色的转体育变

1:从体育技能的传授者向学生健康的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2:从单纯的体育教学者向学校与社会的沟通着的转变

3:从教材计划的机械执行者向开拓创新者转变

4:从教学指挥者向参与者、合作者转变

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

1: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特殊性2:教育职责和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3:体育技能多样化与个性的统一 4:自身榜样的教育性

5:体育教师社会角色的延展性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2:宽厚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

3: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 4: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5:科研与创新能力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7:参与社会活动能力

体育教师的职责

1:贯彻各校教育、体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各种教育教学文件

3: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搞好课外体育工作

4: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5: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能力

6:体育教师是体育后备人才的启蒙者和培养着

7:全面参与,促进学校体育全面发展

8:协助社会体育工作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1:适应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深化改革的要求

3:专业化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有效手段

4:专业化是提升体育教师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

体育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途径

1:自学 2:在职培训 3:提高学历层次 4:加强科学研究

第十二章 学校体育管理

学校体育法制化管理的意义

法制化管理是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法律史最基本、最具有权威性的手段学校体育担负着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国家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

1:依法治校是学校体育管理的基础

依法治校是依法执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校是全面贯彻党的政策方针,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2:加强政府职能,依法管理学校: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要加强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依法保障学校体育工作个主体的权力

学校体育内容的管理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学校体育的宏观管理:

1:各级行政部门的学校体育卫生管理 2:课程计划管理

3:体育师资管理 4:学校体育经费及器材设施管理

学校体育的微观管理

1: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管理

2:体育课教学管理

(1)、组织体育课教学(2)、控制体育课教学(3)、监督体育课教学

3:课外体育活动管理 4: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管理

(1)、要选择合理的体育运动项目

(2)、要建立训练竞赛管理体制

(3)、要制定训练竞赛计划

5:学生体质与健康管理 6:体育场地设施管理

7:体育信息资料、档案管理 8:学校体育宣传和科研工作的管理

学校体育管理方法:

1:法律方法 2:行政管理方法

3:宣传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目标管理方法 6:检查评估方法

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特点及其类型

特点:内容确定性 地点多发性 形式多样性 主体特定性 后果严重性

类型:

1:因学校过错导致学生受到伤害

2:因受害人自己过错受到伤害

3:因第三人过错导致学生伤害

4:因正常的体育风险导致学生伤害

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事后处理程序

1:积极救助,及时报告 2:合情合法,协商解决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简述学校体育的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原则

明确了学校体育宫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是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要求学校体育工作应当坚持皮基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

阐述学校体育工作实施系统的构成及其要素

学校体育不(系、室、组)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机构,其主要的职责有: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本校体育工作计划和有关规章制度,提出学校体育工作发展建议;是定体育课程建设规则;多事体育教学任务;组织课外群体活动;开展课余训练竞赛工作,加强场馆器材建设与管理;制订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做好学校体育的宣传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