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的应用

2024-06-28 来源:汇智旅游网
·教学实践·浅谈 “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的应用湖北省枣阳市琚湾镇第一中学  杜立荣 彭厚云 李玉生摘 要: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一般都会自发地萌生反思行为。然而教学设计的技术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于教学时没有发挥出我们所预想的效果。在实施教学时,每一堂成功的课,其教学过程都与预期的设计有很大差异。也就是说,很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自觉地部分地或完全放弃了原设计方案,而凭自己的经验和当时的情境来进行教学。关键词:教育技术 教学控制 教学媒体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7-05-0185任何一门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一般都会自发地萌生反思行为。研究主体的反思行为可能源于这门学科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不清晰或学科结构不稳定或学科历经沧桑而未见长足发展或应用性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软弱无力等等。研究主体以一种批判的态度来重新审视所研究学科的性质、研究范围、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基本框架以及学科发展的动力与趋势等问题的反思行为在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方面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因此对教育技术实践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做为教学一线的教师面对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更应该应用好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们享受更多的网上资源和远程教学资源。对于那些偏远地区的农村老教师,我们要采取传帮带的途径,教会他们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学会多媒体的应用技术,从而达到师生共赢的效果。一、对教育技术的反思唯媒体技术论的思想仍处于主流地位长期以来,人们心目中媒体技术一直是教育技术的代名词。尽管自教育技术这门学科被引入国内以来,许多有识之士都声称媒体理论并不是教育技术理论的全部也不是核心,但多来年的教育技术的发展除了给人们带来了教学媒体的花样翻新以及似乎成了有别于其它兄弟学科的唯一标志的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之外,教育技术并未带来其它方面的改变,更未对更新人们的教学观念起到应有的重要作用。至今甚至仍有人凡涉及教育技术言必称计算机,似乎教育技术离开了IT技术便不成其为教育技术了。这种在在理论上讲不通的假设在一些人观念中已经根深蒂固。二、教育技术在实际现代教学中的特点教学设计的技术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于教学时没有发挥出我们所预想的作用时常有教师反映,在备课时无法彻底地将教学设计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对教学的设计,所使用的只是其中的部分原理和概念,而且我们也发现,在实施教学时,每一堂成功的课,其教学过程都与预期的设计有很大差异。也就是说,很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自觉地部分地或完全放弃了原设计方案,而凭自己的经验和当时的情景来教学。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教师的授课根本无法完全符合备课时的设计方案。原因在于,设计是静态的而教学则是动态的。教师是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事先确定了一个静态的教学情境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设计的。但教学本身却是动态的。因为学生是活动的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学生为教学过程注入了太多的不可预期的动态因素。原来设计的很好的一堂课,可能由于一个疑难问题的讨论而使进度延长或改变活动内容或改变教学策略等等。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之一便是教学控制,教学控制的主要任务便是使动态的教学符合静态的设计。可问题在于目前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并没有为教师控制教学提供多少帮助,反而增加了将静态设计转化为动态教学的难度。三、教育技术在实际现代教学中的误区教育技术理论在实践中表现得软弱无力的最终根源是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的错位!目前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的逻辑是:心理学或教育学或其它什么理论基础学科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教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等等,因此,我们便基于这种观念推论出应该如何设计教学、如何设计媒体以及它们的实施与评价。这种从理论到理论的推衍是那么顺理成章,以至于无人怀疑它的合理性。它也使人们相信,集人类智慧于一身的教育技术学作为一种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工具应该是屡试不爽的。那么为什么教育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却出现严重的不适应呢?作者在这里提出这样一个大胆的假设:教育技术理论及实践研究的逻辑起点错位了。教学媒体丰富的同时,媒体在教学中的利用率极低近年来,虽然各种教学媒体,尤其是计算机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能被教师拿来用于在教学中有效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极少。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似乎已经接受并习惯了这样一种假设:只要我们利用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和技术手段,以优秀教师的宝贵经验或某种学习理论为依托,就能够设计开发出完全有效的教学媒体。至于媒体的有效性的验证似乎没必要去做,更没必要将其包含在被研究的范围之内。严重的是,忽视对媒体实际应用的研究,实际上是放弃了从媒体应用中发现教育技术理论发展的生长点的机会,致使媒体理论也没有成为一种完全的彻底的理论。这种理论中缺少有关媒体的使用条件、适用的目标、可能产生的预期和非预期的学习结果、媒体适用于解决哪类教学问题同时又会在什么条件下造成哪些新的问题等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作为理论研究的主体,我们不能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思考的责任统统地推给一线教师。写作本文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批判,而在于剖砖引玉。行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能真正的把教育技术应有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参考文献:[1]王策三主编(1998),《教学实验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石鸥著(1998),《教学别论》,湖南教育出版社[3]张祖忻等编著(1992),《教学设计》,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作者简介:杜立荣,湖北省枣阳市琚湾镇第一中学教师;女,42岁,一级教师,大学文化程度;李玉生,男,43岁,湖北省枣阳市琚湾镇中心学校教育管理员、教研员,一级教师,大学文化程度;彭厚云,女,40岁,湖北省枣阳市琚湾镇蔡阳中心小学少先大队辅导员,一级教师,大学文化程度·1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