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策略

2024-08-18 来源:汇智旅游网
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策略

作者:党 黎

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9期

江苏铜山●党黎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高效地理课堂仍是目前地理教师重点研讨的课题。为减负增效,地理课堂教学需要从明确学习目标、学案导学、多媒体教学、精简教学内容、优化提问、学生参与教学、注重学后反思等诸多教学策略方面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效课堂;地理学习;学案

一、预先明确学习目标

预先向学生呈示学习目标,它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还包括学习的具体要求、重难点提示、学习过程要注意的问题等,必须有掌握的层次要求,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目标,就无所谓成功。有了目标能增强学习动机与学习的注意力,从而做到高屋建瓴,有的放矢。

当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并能把自己的学习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其学习成绩就会得到维持和提高,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学习目标。

比如《水循环》一节的学习目标是:了解水循环的概念,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类型和具体环节,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环节和意义是重点内容。在学习此节前展现此学习目标,可以从宏观上了解知识本节的知识结构(即水循环类型、环节、意义),知道把精力放在什么内容上面,通过什么途径掌握,做到心中有数。

二、学案导学贯穿整个课堂

多媒体教学如“闪电”般的电影播放模式、教师讲解的方法和设计的问题等,在上课紧张的时间里学生无法记录下来,在下课时都如同过眼烟云,没有留下任何供学生课后复习的凭证。所以,学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抓手”,应该用学案来组织一堂课的教学,学案上渗透着教师的教学意图,包括学生思考的问题、知识和技能总结、学习过程的安排等,都在学案中有所体现。实践证明,用好的学案导学,学生课前预习学案,上课使用学案,课后复习学案,效果都比不使用学案要高。

学案导学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基础自学、合作学习、当堂检测等几部分。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的学案可设计为:

1. 学习目标

理解自然带的含义,分析自然的分异规律和成因。

2. 基础自学

(1)陆地地表各区域的哪些要素组合不同?(2)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呈现从赤道向两极变化规律的自然带依次为什么,主要成因是什么?

3. 合作学习

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该图自然带分布特点是什么?

各地的自然带名称是什么?

4. 当堂检测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三、多媒体课件容量大,易于攻破难点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为辅助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的教学软件,具有直观形象、动感丰富、新颖有趣、交互便利、音乐优美、感染力强等诸多优点,因而能够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它能增加课堂容量,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增强情感体验。它能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智能的发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缩短学时,提高效率。

如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最难理解,传统教学需要好几节才能讲得清楚,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黄赤交角、太阳照射地球、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至少能节约三分之一的教学时间。再如在《等高线》一课中,讲到等高线的绘制和立体地形之间转换,山谷、山脊等一些特殊地理界线时,多媒体具有很强的图形展示能力,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同时也为教师节省了大量绘图的时间。

在减负令的大背景下对课堂进行有效教学,并不是要我们完全抛弃传统的课堂,而是要求我们对传统的课堂进行改进,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地调整和提升,使我们课堂更合理、更科学。

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学案和课件整合教学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更有效地为学生增效减负。

四、精讲精练

1. 精讲

即把教学的精力放在重点和难点上、常见的考点上,以减求加,与此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尽可以不顾或舍弃。训练重点落实了,授课任务就算完成了。这无疑对教师、对学生都可以说是一个大的解放,一次大的减轻负担。比如自然灾害和全球气候变化是鲁教版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的重点内容,教学时间主要用在这两节上,其他略讲。

能根据课堂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刻意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一节课时间内,不可能把一篇课文所包含的所有内容统统讲完。面面俱到、唯恐遗漏的教学,实际上是在涂万金油,与其说是教学的周到,不如说是教学的败笔。

2. 精练

即挑选基础性、综合性、学科性较强的题目进行练习。比如让学生先弄清洋流模式图,然后对照此图逐个回答三大洋的洋流流向、名称,以模式图来统领各大洋的洋流分布,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3. 讲练结合

即讲中有练,练中有讲。前者强调要对讲解的内容进行设问,引起学生思考;后者强调在练后要进行方法、规律的总结。

现在流行的教学强调师生互动,教师少讲,学生多说。无论是传统还是现在流行的教学都缺少一个必要的环节———课堂的训练。部分教师喜欢把训练的时间安排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致使学生课余大量的时间埋在大量的作业中不能自拔,教师课余的大量时间消耗在作业的批阅上、精神疲惫。学生和教师就在这样恶性的循环中失去了学与教的兴趣。殊不知,课堂才是最佳的训练时机。

五、优化提问质量

地理课堂知识以问题、案例呈现,有利于加深记忆、理解和应用。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作出评价。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

提问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的新理念。

六、重在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每节课的教学都要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如第一单元“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重点在于地理技能、方法的培养,如晨昏线判读、地方时和区时计算、光照图的判读等技能最为重要。

1. 图文转换,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可适时设计图文信息互换,有效培养学生能力。例如讲到“工业的区位因素”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个在城市中工业的布局图,回答各类工业在城市中的合理区位,并说明理由;再如讲到“混合农业”时,要求学生根据混合农业的农事活动时间表和土地利用状况图,说明混合农业的特点。

2. 分析案例,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对于难以理解的理论、规律、原理等,可以设计或呈现地理案例,通过分析案例,特别是相关地理时事分析,是全面有效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分析、综合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后,以此为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影响等,然后课堂上再逐一加以评价。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地震的要素、地震的破坏、地震与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关联性,而且对日本的自然、社会特征、如何防灾救灾等有了深刻认识。

七、学生参与教学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的获得仅仅靠教师的呈现、灌输,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位专家曾说:“听到的,我忘记了;看到的,我记住了;做过的,我理解了。”要让学生以最大的参与度参与教学,教师必须做到: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与情感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二是有效组织教学。教师精讲、点拨、评价等所占时间一般为三分之一,其余时间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如独立思考、互相讨论等。

八、注重学后反思

地理教师要注重错误纠正,并在以后的教学中重提学生以前犯过的错误,重点纠正。有过教学经验的地理教师,能预知学生会犯什么错误,因为一届又一届学生都会犯相同的错误。如写自然带名称时后面不加“带”,大气逆辐射易写成“逆反射”等。此外要有当堂检测,课堂上要向学生提供少量题目,检测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达到学习目标。这样既可以能预先提醒学生集中课堂的注意力,还能培养学生自我测验、自我矫正,自我补救和自我约束习惯。

总之,地理教师应多开展高效地理课堂的研究、研讨,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

(江苏省郑集中学城区校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