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伯牙善鼓琴复习资料

2020-01-25 来源:汇智旅游网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

曲。

附加题: 译文参考: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到哪里隐匿我的心声呢?”

一、文学常识

1、 节选自《列子 汤问》,题目是编者加的。“伯牙”是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他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2、列子,名御寇,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要作品有寓言故事《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

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二、重点字词。

1 志:意念,心情。 2峨峨:山高。 3洋洋:盛大的样子。

4所念:心中想到的。 5阴:山的背面。 6卒:通“猝”,突然。 7援:拿,拿过来。 8 穷:穷尽。

9 趣:旨趣,意旨。 10逃:逃避。

三、重点句子意思。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心中所想的,钟子期一定能够领会的到。

2、钟子期辄穷其趣。 钟子期就点明他的情趣。

3、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你所听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到的一样。 4、吾于何逃声哉?

我到哪里隐藏自己的声音呢? 四、主题思想。

本文描写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动人故事,反映了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五、写作特色。

本文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总领全文,再通过具体的情景围绕“善”字一一铺陈,结构自然紧凑,让人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特别是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让这种自然而美的感觉越发明显,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六、难点探究。

本文是如何围绕“知音”安排结构的? 1、“知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知音”表现在“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全文围绕这句话逐步展开。

2、“知音”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知音”表现在“伯牙所念,种子期必得之”,作者以这句话承接上下文。

3、由对“知音”的感慨(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抒发了作者对知音的渴求,突出文章主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