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教学重点: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变化的量,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两种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观察1:(课件出示: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 1、仔细观察,并把表补充完整。 2、思考:(1)、表中有哪两种量?
(2)、周长(面积)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3)、它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规律相同吗?
3、师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观察2:课件出示: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师:请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1)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2)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小结: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二)、比较:
(课件出示以上三个表)
师:观察这三个表,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讨论) 如果给它们分类,你认为怎样分才合理?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比值相同,成正比例) 讨论:
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质量/千克 10 9 8 7 6
5
4
3
应付的钱数/元
30
27
24
21
18 15 12 9
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总结:(出示,齐读)
, 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值(也就是商)相同。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成正比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想一想
(1)、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边长/cm 面积/cm²
1 1
2 4
3 9
4 16
(2)、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 小明的年龄/岁 爸爸的年龄/岁 6 32 7 33 8 9 10 11 (1)把表填写完整。
(2)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师小结:
爸爸的年龄=小明的年龄+26。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在老师的小结中感受并总结正比例关系的特征) 2、练一练:
(1)、根据下表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应的数据,判断当底是6厘米时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方厘米 平行四边形的高/厘米
6 1
12 2
18 3
24 4
30 5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3)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
(4)圆柱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5)老师有10本书,借出的本数和剩余的本数。 3、找一找:
找一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并在小组内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