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 图书馆论坛 Librarv Tribune Dec.2006 Vo1.26 No.6 第26卷第6期 《黄庭坚至集》综考 陈志平 ,陈 莉 (1.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2.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510275) [摘 要]通过考证,指出并纠正《黄庭坚全集》中存在的大量错讹之处,以期有益于黄庭坚文集的整理工作。 [关键词]黄庭坚全集;考证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167(2006)06—0365—02 四JI【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的《黄庭坚全集》(以下简称《全 画为明帝师.书为右军法。……山谷云:‘王侍中学钟繇绝近,真 行皆好,如此书乃可临学。’‘雨凉不’下一字不晓,诸家作‘悉’, 集》,分为《正集》、《外集》、《别集》、《续集》、《补遗》),为整理 黄庭坚文集做了大量的工作 然而黄庭坚文集的整理工作千头万 绪。十分繁杂,并非几个人短时间内就可一蹴而就。本文旨在通过 后有‘悉佳 字,不尔。”今检《淳化阁帖》“晋侍中王虞书”,确 有“雨凉不’’三字。因此,此处王侍中乃王虞,无可置疑。 五、黄庭坚兄黄大临(字元明)有女名姻,后嫁李通儒之子李 考证,指出并纠正《黄庭坚全集》中存在的大量错讹之处,以期有 益于黄庭坚文集的整理工作。以下分条述之。 一悖。黄庭坚《承议郎李子平墓志铭》云:“大夫君之子悼,妻庭 坚之兄女,以婚姻故来乞铭。”… 据《墓志铭》,“大夫君”指李 通儒,李子平第四子。李氏为安陆人。黄庭坚书此帖时,侄女婚事 尚未成办。黄庭坚《中玉知县书》:“伯氏已解越州,今在扬州,嫁 一、黄庭坚交游中有高彦修(即高羽)、高德修二人,皆为 “左藏库使”。前者为黔中守,代曹伯达者;后者为融州都监。山谷 《与王泸州书》云:“前守曹供备已解官去,新守高羽左藏,旦之弟 也。”… 《全集》标点为: “新守高羽,左藏旦之弟也。”不确。 《答泸卅【安抚王补之}{》云:“黔中守高彦修,清慎不扰,少时常应 数举,自保州都监得此差遣。”… 又一杂简云:“高使君汁夔州留 五日,施州留三日,亦须到黔江矣。 …。 此“高使君”显系高彦 女,乃入都谋湖南一县也。”…” 黄元明解越州在建中靖国元年 (1101)。嫁女亦在本年。南宋曾宏父刻《凤墅帖・前帖》卷十一所 收黄庭坚《近贤帖》云:“四娘安州李通儒朝散家亲事,犹未得到 楚州书也。”(此帖《全集》失载)可知“四娘”即“黄姻”。《宜州 乙酉家乘》所记“元明得李磁州及女姻”书 32333中的“李磁州” 修 《全集・人名索引》误作高德修,且将高羽、彦修与高彦修分作 三人。《与成之秘校帖》云:“所雇人甚醇实可喜,但公济来,云 ‘却已雇得两融人’ 又得高左藏一人来。” 1]2z63黄庭坚在宜州与高 德修的书信中屡及于公济。此处“高左藏”应为高德修无疑,而 当即李・悼。《人名索引》于此皆不察。 六、黄庭坚有女名睦,后嫁舒城李去华文伯。黄子耕《山谷年 谱》卷六云:“文伯,字去华,先生之婿,李囊德索之子。”岳珂 《宝真斋法书赞》卷十四录一佚简云:“女子六月初已归李德素家。” 从简中“家弟知命欲将小子及乳母,附一苏坚宣义船至荆南”,可 知山谷嫁女在绍圣二年(1095)。山谷《答徐甥师川》云:“亦寄数 篇杂语与三十三娘之婿李文伯。” l 32029又《乙酉家乘》云:“知李 倩、女睦家音问。” ]2333《与嗣深节推十九弟》云:“三十三已同 去华归一月矣。”… 而《人名索引》将李文伯、李倩分作二人, 且“去华”失载。 七、《全集・人名索引》有“居君宜”,实为“君宜”之误。《全 集》转抄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中《君宜帖》,易名为《与德 舆帖》。今按:黄庭坚《君宜帖》,现藏故宫博物院。《古书画过眼 要录》释文有误。[313o2现校释如下:“昨夕赴君宜家饮,为诸子虐 酒,大醉不能语,今日头犹岑岑未醒。净人颇能道吾友过顾之洋, 感愧感愧。经昔万福,今早不须吃粥,便告过此同一钵{赞饭,仍携 新斫七弦来一洗病耳,如何如何?德舆贤友足下。东坡诸书一借 ” 《古书画过眼要录》将“昨夕”误作“昨叉”,多出一“居”字, “过此”误作“通此”,另外“弦”、“如何”、“下”、等字以空格代 蒋。《全集》沿袭错误之外,还将“饿”误作“寺”。又按:“君宜” 可能即王君宜,时为戎州试官。黄庭坚破酒戒在元符二年(1099) 《人名索引》 作高彦修。 二 章友直(10o5—1062)为北宋篆书名家,字伯益,闽人, 北宋名臣章得象族人。王安石《建安章君墓志铭》 对章友直生 平有较为详细的记载,黄庭坚《跋翟公巽所藏石刻》云:“陈留有 王寿卿,得阳冰笔意,非章友直、陈唏、毕仲苟、文勋所能管摄 也。” 11767又山谷曾将“章”误作“张”。《跋张伯益帖》云:“张伯 益作篆字,殊有不凡处。”… 章友直、张伯益实为同一人。《宣和 书谱》、《皇宋书录》、《图绘宝鉴》皆云:“章友直,字伯益。”今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名画《步辇图》卷后有一则题记署为“章伯益”, “张”实为“章”之误。《全集》不察,误作二人。 三、元桔三年(1088),黄庭坚《题太学试院》记述23人中有 一“君成”,《全集》在校注中写道:“君成:原作‘君时’。据《续 资治通鉴长编》改。君成。晁端友字。”今按:晁端友,字君成, 为晁补之父。据黄庭坚《晁君成墓志铭》,知其卒于元丰七年,不 可能于元桔三年在太学中出现。“君成”为何人待考。另外,《全 集》将“履中”误作李复。按:“履中”应为宋匪躬,宋敏求子, 元桔二年f_二-月庚子为秘书省正字,以文彦博荐。参阅孔凡礼《苏 轼年谱》“元柏三年”条。 四、黄庭坚《跋法帖》云:“王侍中学钟繇绝近,真行皆妙, 前后,《君宜帖》宜作于此间。其书风与同作于戎州的《苦笋赋》、 如此抒乃可临学。”[。] 此一“王侍中”乃王虞,《人名索引》误作 《小子相孀书帖》相同。 八、《全集》将圆通法秀、圆通玑二人相混。《文献》2o02年7 月第3期《黄庭坚禅林交游考略》曾对此进行 详细辨正。该文认 365 王献之 按:姜夔《绛帖平》卷五于“晋侍中王虞书”条下云; “王世将从王敦之命为平南将军,故晋人多称为王平南,没赠侍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l2月 图书馆论坛 Library Tribune De0.20o6 第26卷第6期 V01.26 No.6 为圆通玑、翠岩玑与保宁玑为同一人,无疑十分正确。但指出《补 南禅师遗命,令住山缘,十有二年。于法席正盛时毅然谢事,居西 园,以晦名其堂。”黄庭坚在《黄龙心禅师塔铭》中云:“闻虽在僧 次,常勤俗学,众中推其多能。”… ’晦堂禅师文章书画皆善。 十七、《全集》转录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中《华严小 遗》卷七的《答人简》中提到的“圆信道人”指法云法秀则误。按 《答人简》云:“王环中时得望履舄否?圆信道人诸山之冠也。”[】J2255 王环中乃江南人,山谷书简中屡及之。“诸山”肯定不在东京,而应 在江南。庐山有四大禅院:开先、栖贤、归宗、圆通。保宁玑即住 圆通禅院。黄庭坚有《渔家傲》词,序云:“江宁江口阻风,戏效宝 宁通禅师作古《渔家傲》。王环中云:‘庐山中人颇欲得之。’试思 索,始记四篇。”… 很明显,“宝宁通禅师”即保宁玑。该文又称 “东京法云寺法秀,御赐圆通禅师号,黄集中称‘圆通’,指的就是 疏》 J2 ,释文有误。今按:黄庭坚《华严小疏》有墨迹传世,现 藏上海博物馆。《全集》将“事”误作“寺”。“口上人”应为“巽 上人”。叉“……抽顾颂时念弥陀三五声。追荐东村李胡子,生天 西山里。孟八郎强健,……”似应断作:“……‘抽顾颂’,时念弥 陀三五声,追荐东村李胡子生天。西山里孟八郎强健,……”《林 间录》卷下释“抽顾颂”云;“云门大师有时顾视僧曰:‘鉴’;僧 他。”又按 此说法不确。黄庭坚《孙知微画玩珠龙铭》中提及“成 都大圣慈寺圆通和尚”… 显然既不是法秀,也不是保(宝)宁玑。 拟对之。则日:‘咦’。后学录其语为偈曰:‘顾鉴颂’。德山圆明禅 《全集》同样将此一“圆通和尚”与圆通法秀相混。 九、嘉州石洞僧道臻,黄庭坚有时称之为“石洞“。《答僧从 之》云:“石洞来。审动静为慰。……堂榜漫书去,不识可意 否?”[1 32017“石洞”即道臻。又《答王于厚》云:“须‘至乐’、‘豹 隐’二榜,匆匆书不能工。漫往石洞,忽告行,奉书草草,千万珍 重。”[I]1761此两处《人名索引》失载,而后者标点有误,应为:“须 ‘至乐’、‘豹隐’二榜,匆匆,书不能工.漫往 百洞忽告行,奉 书草草,千万珍重。” 十、“道林”乃地名,《全集》误作人名。黄庭坚《跋翟公巽所 藏石刻》云:“道林《岳麓寺诗》,字势豪逸,真复奇崛,所恨功巧 太深耳o"[1 3765《全集》将“道林”误作“道林琳公”。道林《岳麓 寺诗》石刻乃沈传师所书。“道林岳麓寺”在湖南长沙。 十一、在纯,杨岐方会之孙,开法于嘉州青城山之方广院。黄 庭坚称其为“在纯”、“纯翁”、“纯公”、“纯”、“纯上座”、“纯老”、 “纯禅师”、“方广”等。《全集》误作三人。另外“方广”时作地名 时作人名,《全集》不察。如《与范长老》: “纯老,方广甚安 佚。”“]2o51显指方广院;“方广得书否,此公孤洁不入俗。”则指 人。…“ 又《请纯公开堂疏》中“承天宝座”即“承天戾老”。《人 名索引》亦误作二人。 十二、“宝胜”指人,而《全集》误作书名。山谷《答清长老》 云:“所论《宝胜》,大概如此,但渠比今日成都诸老犹知有此事, 故少扶持之耳。”… 此处“宝胜”乃“宝胜甫长老”,住东林昭觉 寺。山谷又称其“宝胜老人”,并有《颂》云:“易拔苍龙角,难参 宝胜禅。”… 十三、傅翕(497—569),简称“傅大土”,婺州义乌(今浙江 义乌)人。一生未出家,而以居土身份修行佛道,后住松山双林 寺,世称“双林”或“双林大士”。《人名索引》将“傅大士”、“双 林”、“双林大士”误作三人。 十四、黄集中有两个“宝月大师”:一位是智悟禅师法嗣慧云, 住圣寿院;另一位是长沙僧,曾刻lilt帖》(亦称《长沙法帖》)。 flat帖》刻于庆历年间。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云:“庆历间。刘 丞相沆知潭州,亦令僧希白摹刻于州廨,为谭本。”《全集》将此二 人混为一团。 十五、“兴上座”、“兴上人”与“智兴”本为一人,即“太和 释”,《全集》误作三人;“清上人”、“清长老”皆指“惟清道人”, 《全集》分作三人;“景齐”即“法轮齐公”,《全集》误作二人; “觉范道人”、“觉范”即“范上座”,《全集》误作二人;“广僧”即 ‘案广”,《全集》误作二人;“晓贤”、“贤师”、“贤公座主”为一 人,《全集》误作三人。 十六、黄庭坚有《跋西园草书》一文。按:“西园”即黄龙晦 堂禅师 《全集》不察。《罗潮野录》卷三云: 黄龙庵主者,初承 366 师,云门之高弟也,删去‘顾’字,谓之‘抽顾颁’。”“西山”指 豫章西山;“孟八郎”乃山谷自况。山谷《答清长老》云:“山谷乃 是盂宗八耶?”[1 J ̄027“盂宗八”应即“孟八郎”。《豫章先生遗文》 卷十一《与陈允之》云:“余与鱼洞陈允之对棋,以三纸书对楼于 四间,而允之败,遂以楼子施五通堂僧清巽。嘉允之能藏机愿施, 即书字遗之。纸穷文未竟,故复增施两纸,冀允之解此意,并以楼 屋旁馀舍施清巽,所谓一客不烦两主人也。绍圣五年五月乙卯,涪 翁书。”此遗文《全集》不知何故失载。“清巽”可能即“巽上人”。 又按:山谷于绍圣四(1097)年八月二十六日读韦昭《博弈论》 后,感慨不已,自誓以后不复弈棋。后却又犯之。 十八、《全集・补遗》卷十一据《辛丑消夏记》录黄庭坚《书几 帖》。按:此帖墨迹今藏上海博物馆。《全集》校释有误。“口口口” 应为“一二子”。且从此处另起一段;“遇而乙事发”应为“遇事而 发”;“捣衣石”应为“捣帛石”;“八不得”应为“人不得”。又按: “麻沙本”《类编增广黄先生大全文集》卷四十九《为王子均书金漆 板》云:“士大夫胸中不时时以古今浇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则 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 省略号之前这段文字与《书 几帖》前半段完全相同。由此可知帖中“一二予”有可能包括王子 均。《书几帖》书于元符二年(1099)左右。 十九、《全集・补遗》卷八录黄庭坚一佚简,简中提到“李守” 并及“议役法”一事。|1] 《全集》不知“李守”何指。南宋曾宏 父所刻《风墅帖-前帖》卷十一《政慈惠帖》云:“庭坚叩头。闻 口口口政慈惠,想颇相欢。比数有樽酒以赏江山之胜否?议役书 不至,妨人作乐耶。累日前遣虞候王富尝记,必已彻几下,自冬 至来,雪寒乃不异北方,想府下亦必尔,即日尊候伺似,无缘修 敬,惟有驰情。庭坚叩头上。”(此帖《全集》不载)可与此简相 发明。两简皆提到“冬雪”及“议役法”,必为后先所作。按: “李守”即李献父.山谷《政慈惠帖》就是给他的信。李献父,名 琮。江宁人。《宋史》三百三十三有传。据《本传》:“役法初行, 琮处画尽理,旁近民相率挝登阐鼓,愿视以为则。”叉参考《与李 献父知府书》之一云:“某再拜。伏承使节当还朝,计且参台省之 论,以慰远近之望。如役法剩钱不得过一分,法意甚美,使议法 者每及此。何患不皆为良法耶?闻希达当以六月交印,不肖比候 宣城迓吏。往往得附舟尾江上从容耳。”【1)1773此书作于绍圣元年 (1094)六月之前,时李琮仍在洪州。《本传》云:“历相、洪、潞 三州。”《北宋经抚年表》卷四云:“相州李琮知洪州.改潞。按: 当在熊本后。……六年五月丙戌,待制江宁熊本再知洪州,九月 辛亥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三十四记云:“后叉白相州改 潞州。在六年六月二十八日。”可知李献父知洪州在元桔六年 (1091)九月之后至绍圣元年(1094)。《续资治通鉴长编》不及洪 (下转第350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12月 图书馆论坛 Del3,2006 ̄ 第26卷第6期 Library Tribune V n1.26 No.6 个良好开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岭南文化史上产生了 [9]范哗.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1230. 深远的影响。 [10][11]范哗.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1231. [注释] [12]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2587. ① 绮忘》“话语美”著录“《谥法》三卷。刘熙撰”,叉在“礼类” [13]陈元集:一卷[M]//隋书・经籍志:注释. 注释中说:“粱有《谥法》三卷,后汉安南太守刘熙注,亡。”疑 [14]陈寿.三国志・吴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l192. 《隋志》著录与注释重复 [15]陈寿.三国志・吴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1191一 l192. [参考文献] 一 [16]马端l临.文献通考・经籍考[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1]屈大均.世说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5:321. 1985:220. (2]章荣芳,黄森章.南越国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7]陈寿.三国志・吴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I191. 1995:300. [18]陈寿.三国志・吴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1254. [3]范哗.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245. [19]陈 寿.三国志・吴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1248. [4]范哗.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2460. [2O]陈寿.三国志・吴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1022. (5]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2462. [21]魏徵.经籍志【M]//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 [6]魏徵.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961. [22]章钰,等.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 [7]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1230. 1982:8. [8]陈乃良.封中史话[M].广州:广东地图出版社,1998:94. [23]郭辈.粤大记: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668. the Produc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Their Books in LingNan QIAO Hao—qin (Guangdong LingNan profession technology college。Guangzhou 510663,China) Abstract:From Qin—Hart Dynasty,LingNan has become a part of the union China.The Confucianism Wag produced.Between the East Han and the West Han Dynasty,there come out two famous Confucian schorlars who were the father Chen Qin and the¥on Chen Yuan.1'IIev ifnished Spr/ng and Autumn of Chen shi and Xun Gu two books. In the late of I-lan—San Guo Dynasty,the Confucianism was prosperous in LingNan.There come out not only socials of studying confueinaist such a8 Shi Bian and Yu Fan。but also many eonfucinaist’8 books. In short,it has lay a foundation to studying LingNan culture and developing of the literatur- ism. Keywords:LingNan;Confucianism;localy literature [作者简介]乔好勤(1942一),男,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 (收稿日期]2OO6一i0—16 (上接第366页) 与《续集》卷一《与潘邻老》第一首重出。《补遗》卷一《吊死心 州,当为误记。李琮在洪州时与黄庭坚有交往,黄庭坚曾向他借 禅师偈》即《正集》卷二十三《为黄龙心禅师烧香颂三首》之一。 船。 《全集》皆未注明。 二十、《全集》收文每有重出之误。如《补遗》卷十一收“杂 [参考文献] 论”一则:“余尝为嗣直碾建溪,因念其椽烦破睡之方,为之甲乙。 [I]黄庭坚.黄庭坚全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呕酸寒胃,令人失睡。亦未足与议也。”… 。 此文实为《正集》 [2]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九十六) [M].上海;海人民出版 卷十二之《煎茶赋》中一段。此文又见录于明吴桢所刻《清鉴堂 社,1974. 帖》卷六。三处文字略有出入。《别集》卷七之《题也足轩》实为 [3]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M].长沙:南美术出版社,1987. 《正集》卷五《题也足轩》之序文。《正集》卷二十七《书小宗香》 [4]黄庭坚.类编增广黄先生大全文集[M].南宋麻沙本. Synthetic Research o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Huang Tin ̄ian CHEN Zhi—ping ,CHEN Li (1.The Faculty of Arts of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na;2.Library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 Abstract:The backbone ofthethesisis,withtextual research,to point out and remedy a great deal of ell'Orsinthe CollectedWorks ofHuangTingjina.Hopeful- ly be beneficila to style Huang Ti ian’s works. Keywords:the Collected Works of Huang Tingjina;textual research [作者简介]陈志平(1973一),男,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讲师,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书画艺术及相关理论研 究。 [收稿日期]2006—03—14 3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