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六英
来源:《卷宗》2020年第22期
摘 要:我国制造业存在着技能人才缺乏的问题,在借鉴国外的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的基础上,应加强公共教育行政部门,大学,职业培训等,一般企业教育体系和就业者组成的复合培训体系,对教育和指导领域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分配,来解决对市场经济中质量和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对策
在“中国生产到2025年”的创新发展战略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制造业正逐步从低水平发展向高水平发展过度,但是,在向高质量发展过渡的过程中缺乏高质量的技术人员,来突破中国工业中的局限性,这个局限性严重影响了我国制造业的核心技能。*總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有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必须有一个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因此,为了促进制造业的转化和更新,需要更好的解决高技能人才的文化和发展以及制造业增加的问题。 1 制造业技能人才现状分析
根据数据,技能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各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要找到适合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先进的技能人才比较困难。在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初级工人与中级工人和高级工人的比例为15:35:50,在市场规律的影响下,上海和南京等公司开始高价聘请高技能人才,他们的工资每年可达数亿美元。在东北,旧工业基地帮助塑造和发展了中国零排放的制造业,但在旧制造业工业基地和信息技术传统制造业复兴的新时代,包括技能人才在不同的年龄退休,还有各种原因流失,各类人才的匮乏,也成为东北制造业结构升级和企业技术更新的一个严重的瓶颈。
2 技能人才短缺原因分析 2.1 传统观念的制约
由于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现有员工的影响,制造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者,另一类是被管理者,而更笼统的术语是经理和雇员,管理者是经理,被管理者是工人,技能人才被分到了工人那一类。按照传统观念,受教育的要比没有受到或受到教育较少的工人的社会地位更高。除了传统观念的影响之外,也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的父母在培养孩子时,更多的是期待孩子通过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只有那些名落孙山或者成绩特别差的孩子因为无奈才有可能被送往技工类院校就读,而
大部分家长并不会将孩子送往技工类院校,成为一名技术工人,因此从教育源头来讲,使得后备技能人才供给不足。
2.2 技能型人才薪资福利水平偏低
除了观念中的不认可,技能,福利,医疗保健,住房和退休的实际工资也与其他行业或工作有所不同,他们的工资和福利的平均增长也低于其他工作,整体正处于中下游阶段,由于其较低的人工成本,使备用技能人才的送达过程复杂化,更加挫伤了他们追求个人技能增长与技艺创新的主观能动性。
2.3 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制造公司的技术都基于“师带徒的培训制度”的基本原则,全国职业能力培养未形成规模与科学化的体系,这就使得具备相应专业知识能力的技能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其二,虽然我国最近几年也宣布了技能人才薪资的改进,但其也是在少数企业中看见,大多数制造公司尚未开发出完整的技能人才培训机制,包括激励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这些问题同样造成了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不能被更快更多地培养出来,面临产业转型和发展的时代环境。通过创新和改善工业制造业的发展环境,他们可以快速发展并适应于这一行业的增长模式。但是如何培养、激励并留住技能人才成为制造企业无法忽视的重大课题。 3 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对策
3.1 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契合度主要措施
1)顶层设计更优化。建立地方和地区职业教育联合会议制度,协调和促进职业教育的改变与发展,并根据制造行业和“就业”目标提供职业培训。同时,教育部门和经济部门按供求关系列在专业系统中,专业和工业教育之间的“两层”距离。此外,有必要建立一种适应教育和培训质量的财政投资体系,并逐年增加其份额,如设立市级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制造行业的人才引进,项目学科建设等 事项。
2)产教更融合。加强职业院校“亲产业”的专业建设,建立专业调整机制,实行专业调整“正负面清单”,重点扶持制造业中的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纺织鞋服等产业发展紧缺人才的培养和专业群的建设,并对高职院校增加与制造业发展的紧缺人才所对应专业建设,给一次性专业建设补助。
3)发展合作办学模式。学校和制造公司共同投资进行具有中等规模能力的中学投资或特殊教育。“从学校到工厂”,“从工厂到学校”的实施等,扩大委托培训的范围和培训程序,如恒
安集团和泉州黎明职业大学机电学院合作开办“恒安班”,这种订制式培养模式值得推广和学习。
3.2 提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制造业并不表示“脏,乱,差”,也不表示“高科技产品含量高,产品性能高”。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产能的过渡需要很多步骤,这一阶段需要一大批懂技术、能钻研、敢创新,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队伍,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从一开始就需要高技能来维持制造业的生存,”知识不如技术,“获取技能的价值不仅是院士的功绩”,也是“拥有超过三百六十条线的卓越文凭”,通过政府的各种公告,教育,领导,每个人都会成为天才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每个人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职业有分工,地位无高下,技能人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理应受到应有的尊重,其次,建议在制造业企业组织工会和其他团体中,让组织中能够有效实施技能人才的份额不断增加,技能人才鼓励参与确定公司治理以及改善和维持社会地位。 3.3 加大职业培训与产业需求融合度主要措施
1)建立制造业技能人才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面对经济增长的演变和工业创新的进步,劳动力结构不断变化,制造业人力资源的一般状况以及供求信息定期发布,特别是,中心区域制造业中的要求技能人才需要继续进行,包括培训,工作和人际关系的目标,创建一个用于智能供需的集成服务平台。如人才网站系统、才情检测系统、求职系统等。 2)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整合来自政府,学校,企业等的各种资源,创建学校企业家社区,并开放供公众使用的教育材料和培训设施。开放式教育创新技术培训行业基金会为制造业员工提供技术培训,高级技术项目,技术开发和其他服务的培训。
3)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大力宣传和推广“工匠精神”,提高对制造业技能人才的认知,并改进技能人才培训的方式,评估标准和使用招标系统。在各级和各个层次上推广许多高级人才和成功企业家的模板,并对其进行执行与评估,雇用和验证测试有关的技能人才政策。创建一个将技能,人才,薪水与技术技能培训联系起来的系统,并提高技能,人才等关键职位和关键流程中关键工序设立“首席技师”“金牌工人”,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充分发挥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 4 结语
技能人才培养非一蹴而就之事,其重要性及深远意义对于制造型企业不言而喻,高技能人才的持续培养与输送需要从关键问题着手、从观念上改变,从制度上落实,在培养实践中探索出符合本企业自身发展的独特道路。
参考文献
[1]曾瑜,蒋雨珈,李蓉.中国建设“世界制造业强国”背景下的制造业技能人才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05):208-217.
[2]唐伶.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06):30-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