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
1. 与自身免疫耐受形成无关的机制是:
A. 克隆清除 B. 克隆不应答 C. Treg细胞的抑制作用 D. 抗独特型网络的作用 E. 补体系统功能不全 2. 最易诱导免疫耐受的抗原刺激途径是:
A. 口服 B. 皮下注射 C. 静脉注射 D. 肌肉注射 E. 腹腔注射 3. 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的区别在于:
A. 前者为人工诱导 B. 后者为人工诱导 C. 前者为抗原特异性 D. 后者为抗原特异性 E. 两者无差别
4. 哪一个分子与BCR交联后传递抑制性信号:
A.TCR B.FcμR C.FcγRⅡ-B D.CD19 E.CD21 5. 免疫耐受的定义是:
A. 非特异性免疫低反应 B. 机体对某种抗原特异的不反应性 C. 机体免疫系统受损伤 D. 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E. 机体免疫抑制的同义词 6. 对抗原致免疫耐受描述错误的是: A. 抗原剂量太高或太低都可导致免疫耐受 B. 单体抗原较其聚体容易导致免疫耐受
C.特殊抗原表位及抗原表位的变异均可导致免疫耐受 D.不易被Mφ处理提呈的抗原易致免疫耐受 E. 静脉注射单体抗原不易致免疫耐受
7. 对胸腺微环境内T细胞中枢耐受形成描述错误的是: A. 需发育至表达功能性抗原识别受体(TCR-CD3)阶段
B. TCR需与基质细胞表达的自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呈高亲和力结合 C. 通过阴性选择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致克隆消除 D. 可消除所有自身抗原应答的T细胞克隆 E.可显着减少生后的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8. 口服免疫原最不可能建立的是:
A. 局部胃肠黏膜免疫耐受 B.全身免疫耐受 C. 免疫分离 D.外周T细胞免疫耐受 E.外周B细胞免疫耐受 9. 导致机体对肿瘤免疫耐受的因素有:
A.肿瘤特异抗原及相关抗原密度低 B. 肿瘤细胞MHC分子表达下调或丢失 C. APC的B7、CD40下调 D.上列A和B两项 E.上列A、B和C三项 10. 皮下多次注射小剂量变应原可达脱敏目的是因为:
A.可诱导IFN-γ及TGF-β产生 B.抑制IgE型抗体的产生 C.促进IgG的产生 D.上列A和B两项 E.上列A、B和C三项 11. 关于B细胞形成的耐受,以下哪是正确的:
A. 需要低剂量TD抗原诱导 B. 诱导成功所需时间短 C. 耐受状态持续时间短 D. 需要低剂量TI抗原诱导 E. 容易形成耐受 12. 关于免疫耐受哪点是对的:
A.免疫耐受即免疫抑制 B.免疫耐受与非特异性免疫密切相关 C.对所有抗原均不产生应答 D.对特异性抗原产生不应答
E.耐受不具有抗原特异性
13. 关于T细胞形成免疫耐受,哪项是正确的
A.不容易诱导产生 B.耐受状态维持时间短 C.需低剂量TD抗原诱导 D.需低剂量TI抗原诱导 E.诱导成功所需时间长 14. 高剂量和低剂量TD抗原都可使之形成免疫耐受的细胞是
A.巨嗜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NK细胞 15. 关于免疫耐受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是由于射线照射或药物引起的 B. 对所有的抗原均不产生免疫应答 C. 成年动物较容易诱导形成免疫耐受 D. T细胞较B细胞容易形成免疫耐受 E. 抗原在体内消失后耐受性仍持续存在
16. 下列哪一项可能会导致机体对自身抗原耐受的丧失
A.持续暴露于低剂量的循环抗原 B. 非细胞性可溶性内源性抗原刺激 C. 在免疫系统分化期间暴露于内源性抗原 D. 同微生物抗原有交叉反应 E. 适宜的Treg细胞的抑制作用
17. 胚胎期易于诱导免疫耐受的原因是:
A.具有由母体获得的IgG抗体 B. 免疫系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C. 免疫系统处于异常活性状态 D. 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 E. 不存在克隆清除 18. 免疫抑制剂诱导的免疫不应答与免疫耐受的主要不同在于
A.仅有T细胞受到药物影响 B. 仅有B细胞受到药物影响
C. 药物诱导的不应答是抗原特异性的 D. 药物诱导的不应答是抗原非特异性的 E. 肝脏中的酶类参与药物对T细胞的影响 19. 对维持耐受状态最重要的是
A.耐受原的性质 B. 免疫系统的成熟度 C.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D. 耐受原在机体内持续存在 E. 佐剂的使用 20. 容易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注射途径为:
A.静脉﹥皮下、肌肉﹥腹腔 B.腹腔﹥皮下、肌肉﹥静脉
C.腹腔﹥静脉﹥皮下、肌肉 D.静脉﹥腹腔﹥皮下、肌肉 E.皮下、肌肉﹥腹腔﹥静脉 21. 解除免疫耐受的方法是:
A.注射大量耐受原 B.注射糖皮质激素 C.切除动物胸腺
D.注射与耐受原有共同抗原表位的抗原 E.以亚致死量X线照射动物 22. 母体在妊娠中使携带有父亲的MHC分子的胎儿不被排斥的原因是
A.母亲体内Th1细胞水平高 B.母亲体内Tc细胞水平高 C.胎盘形成的生理屏障 D.母体免疫系统不能识别有父亲的MHC的胎儿细胞 E.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3. 最易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是:
A.颗粒性抗原 B.可溶性抗原 C.大分子聚合状态抗原 D.小剂量注射细菌内毒素 E.马血清白蛋白加佐剂 24. 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克隆清除主要发生在:
A. 胸腺 B. 骨髓 C. 淋巴结 D. 脾脏 E.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25.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
A. 免疫耐受是对某一抗原物质上的所有决定簇都具有特异性
B. 耐受最易在成年期产生 C. 应用佐剂可增强免疫耐受效果
D. 免疫耐受可人为终止 E. 免疫耐受形成只与抗原的性质有关,与机体因素无关 26. 关于免疫耐受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免疫耐受也是一种免疫应答 B. 不同的抗原剂量可分别引起低、高带耐受 C. 小分子可溶性抗原较易诱导免疫耐受 D. 免疫耐受包括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 E. 免疫耐受的发生是免疫系统受到了损伤而引起 27. 下列哪一项不利于对自身抗原形成耐受
A. 持续性暴露于低剂量抗原 B. 具有合适的Treg细胞的活性 C. 口服自身抗原 D. 胸腺中正常的阴性选择 E. 自身抗原与微生物有交叉反应 28. 目前认为,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不包括:
A.T细胞克隆清除 B.T细胞克隆无能 C.Treg细胞的抑制作用 D.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缺乏MHC-Ⅱ类分子 E. 胸腺中正常的阳性选择 29. 关于免疫耐受不正确的是
A. 胎牛胎盘血管融合而无排斥的现象 B. 人类任何发育期免疫耐受诱导都容易形成 C. B细胞和T细胞均能诱导耐受 D. 胚胎期容易诱导免疫耐受且维持时间长 E. 成年期不容易诱导免疫耐受且维持时间短 30. 不属于免疫隔离部位:
A. 脑 B. 眼的前房 C.胎盘 D. 睾丸 E.骨髓 31. 关于免疫耐受描述错误的是:
A.具有免疫特异性,只对特定抗原不应答 B.一般情况下不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整体功能 C.不同于免疫缺陷 D.不同于药物引起的对免疫系统的普遍抑制 E.只能在中枢免疫器官内发生 32. 耐受原表位是指:
A. 能诱导免疫耐受的Ag所具有的表位 B.能诱导Treg细胞活化的Ag表位 C.能诱导Th细胞活化的Ag表位 D.能诱导Mφ活化的表位 E.能诱导B细胞活化的表位 33.中枢耐受是指:
A. 在中枢神经系统遇到Ag所形成的耐受
B.在胚胎期T与B细胞发育过程中遇自身Ag所形成的耐受 C.在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过程中遇自身Ag所形成的耐受 D.上列A与B二项 E.上列B与C二项 34.外周耐受是指:
A. 不成熟的T及B细胞在外周遇到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B.成熟的T及B细胞遇内源性Ag不产生正免疫应答 C.成熟的T及B细胞遇外源性Ag不产生正免疫应答 D. 上列A与B二项 E. 上列B与C二项 35.外周耐受机制不包括:
A. 克隆清除 B.免疫忽视 C.克隆无能及不活化 D.免疫隔离部位 E.免疫缺陷 36.中枢耐受的形成:
A.在胚胎期及出生后 B.在T与B细胞发育过程中
C.与抗原特异应答细胞克隆的消除有关 D.上列A、B和C三项 E.上列B、C二项
37.下列哪项与免疫忽视无关:
A. 自身抗原 B. 自身应答T细胞克隆 C. 自身应答B细胞克隆 D. 克隆消除 E. 以适宜量抗原刺激仍可致正免疫应答 38.免疫耐受最容易诱导成功的时期是:
A. 胚胎期 B. 幼年期 C. 成年期 D. 老年期 E. 以上均不正确 39. 与形成免疫耐受无关的是:
A. 抗原剂量 B. 佐剂 C. 免疫途径 D. 抗原表位 E. 机体免疫状态
二、不定项选择
1. 在阳性选择中,发生凋亡的胸腺细胞是:
A. 不能与pMHC有效结合的DP细胞 B. 与pMHC亲和力过高的DP细胞 C. 与pMHC有高亲和力的SP细胞 D. 不与pMHC发生结合的SP细胞 E. 胸腺淋巴样干细胞
三、名词解释 1. 免疫耐受 2. 中枢耐受 3. 外周耐受 4. 免疫隔离部位
四、简答与论述
1. 简述胸腺细胞在胸腺内的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及其意义。 2. 影响免疫耐受状态建立的因素。 3. 中枢免疫耐受形成的主要机制。 4. 外周免疫耐受形成的主要机制。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 EACCB 6. EDAEE 11. CDCBD 16. DDDDD 21. DCBAD 26. EEEBE 31. EBEEE 36.DDAB
二、不定项选择 1. A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