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混凝土轨枕作业方案
一、需换枕条件:
1、轨枕达到失效标准。
2、钢轨接头长期板结、空吊、泛白等造成轨枕底部失去摩擦阻力。
3、其他原因需要更换的。
二、作业前:
(一)现场调查工作量。包括需更换轨枕数量、型号、位置及周边环境。
(二)编制作业方案。以“平行作业、无缝衔接、能用机械不用人工”为原则,结合现场实际编制机械配合人工作业的实施方案。
(三)召开预想会。包括人员分工、技术标准、风险研判、安全质量卡控措施等,本次作业分为人工组和机械组,人工组作业人员2人、机械组作业人员1人。
(四)准备工机具、材料。包括XⅡ轨枕2根、石碴3m³、50型挖掘机1台(改造)、锂电扳手2台、液压起拨器3台、内燃捣固镐5台、撬棍4根、钢叉4把、备用扣件10套、轨距尺2把、轨温计2块、弦绳1副、防护备品4套等。
(五)给点前准备。人员携带工料具前往作业现场并进行点前准备。包括石碴装袋并放置在需换枕位置前后路肩,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作业人员、工料具、机械到位待
命。
三、作业中(25分钟):
下达给点命令后,按照《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规定设置作业防护,先组织人工组与机械组平行作业,待安装扣件后所有作业人员共同完成剩余作业内容。
(一)人工组(2人):
1、松卸扣件(松卸换枕前后各六根轨枕扣件,打压机并抽出需换轨枕上的大胶垫,抬起高度不得大于50mm,拆下的联接零件集中存放)。
需用时3分钟。
安全控制措施:防止电动扳手打滑伤人,防止撤出大胶垫和调高垫板时压伤手指,人与挖掘机保持安全距离。
2、倒运石碴(将准备好的石碴搬运至需换枕左、右两侧道心)。
需用时4分钟。
安全控制措施:搬运石碴时注意脚下踩稳,防止滑倒、摔伤,与挖掘机保持安全距离。
3、整平底碴(与抽出、穿入旧枕同步进行,人工辅助清出多余石碴、弃土)
需用时3分钟。
安全控制措施:人与人、人与挖掘机保持安全距离,防止伤人。
4、安装扣件(在穿入的新轨枕承轨槽内放置胶垫,待轨枕吊起、调整好位置后,安装并复紧扣件)
需用时3分钟。
技术标准:整正胶垫,弹条扣件的弹条前额下部靠贴轨距挡板(离缝不大于1mm)、弹条扣件扭矩达到80-140N·m;扣板、轨距挡板位置正确,作用良好。
安全控制措施:严禁将脚放在吊起轨枕下方,防止扎伤,与挖掘机保持安全距离。
(二)机械组(1人、1机):
1、开挖边坡(开挖需更换轨枕两头石碴边坡)。
需用时1分钟。(纯人工11分钟)
技术标准:将枕木头两侧石碴开挖至枕木底以下,便于抽、穿枕木作业。
安全控制措施:人与挖掘机保持安全距离,防止伤人。
2、开挖枕盒(开挖需跟换轨枕前后3孔石碴,人工辅助清出影响轨枕翻动、出入石碴)。
需用时7分钟。(纯人工20分钟)
技术标准:枕底以下清挖厚度不得小于200mm,不足200mm特殊地段应清至路基面,道床无外高内低现象。
安全控制措施:人与挖掘机保持安全距离,防止伤人。
3、抽出旧枕(将轨枕放倒呈侧面向上,将制作的工具夹子一头固定在挖掘机挖爪上,另一头与轨枕相连且卡子一端套在螺杆上、一端勾在枕底预锚孔内拉出旧枕,此工具方便挂、摘且防脱。将旧轨枕防止指定位置)。
需用时3分钟。(纯人工10分钟)
注:XⅡ轨枕长2.5m*重273kg/根。
安全控制措施:机械与枕木连接牢固,拉动前后方向不得站人。
4、穿入新枕(将轨枕放倒呈侧面向上,将制作的工具夹子一头固定在挖掘机挖爪上,另一头与轨枕相连且卡子一端套在螺杆上、一端勾在枕底预锚孔内拉进新枕,并将轨枕立放后,用制作的工具卡子卡在轨枕中心底部用挖掘机吊起,轨底靠贴承轨槽大胶垫,人工用撬棍微调轨枕位置后安装扣件)
需用时3分钟。(纯人工10分钟)
技术标准:枕木间距540mm且误差、偏斜度不超20mm。
安全控制措施:严禁将脚放在吊起轨枕下方,防止扎伤,与挖掘机保持安全距离。
(三)回填、捣固(利用挖掘机将石碴边坡收拢后离场,3名作业人员人工边回填边捣固)
需用时5分钟。
技术标准:串实枕底石碴,捣固范围应达到钢轨两侧各450mm,插入砟面深度250mm~300mm,插入轨枕底以下深度不少于100mm,回填石碴至道床饱满,线路外观基本成型。
安全控制措施:人与人、与挖掘机保持安全距离。
(四)整修、回检(3名作业人员检查几何尺寸及联接零件状态并对病害进行整修)
需用时4分钟。
技术标准:起道作业顺坡率不大于2.0‰,几何尺寸不超作业验收标准,轨距+2/-2mm、水平4mm、高低4mm、轨向(直线)4mm、三角坑4mm。
安全控制措施:作业人员保持安全距离。
(五)开通线路(人员、料具下道,撤除防护,车站销记)
需用时2分钟。
安全控制措施:人员、料具全部下道,线路满足正常开通条件。连续抽换两根及以下轨枕不需要限速。
四、作业后:
1、回收材料、工具。
2、返回工区。
3、料具入库、登记。
4、召开总结会。内容包括:(1)本次作业完成情况。(2)分析作业中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业等方面存在的不足。(3)制定整改措施。(4)通过现场实施与方案对比,从点前准备、人员分工、作业衔接、人机配合等方面对方案进行优化,不断完善作业组织并提升作业效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