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班沙水游戏

2023-07-25 来源:汇智旅游网
中班沙水游戏

中一班 胡艳

材料准备:

1、挖宝区:已经埋好的夹子、小汽车、积木等;图示一张。

2、建构区:各种沙雕作品图示。辅助材料:树枝、积木、盒子、小房子等。 3、沙漏、铲子等玩沙工具

重点观察:

1、是否能自觉遵守已有的游戏规则,对老师提出的新规则是否认可并遵守? 2、幼儿是否能运用老师提供的模具进行玩沙,是否有成功的体验? 3、活动所提供的辅助物是否能促进幼儿玩沙时的想象、建构,拓展幼儿玩沙的情节?

玩沙游戏中的老师和孩子:

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拿着一样的玩沙工具,在同一个沙池里玩着一样的玩沙游戏。

老师:一个沙池,一堆玩沙工具,简便、安全系数高使它成为老师喜欢组织的一种游戏。孩子在游戏,老师在一旁看,看什么?老师心中没有目标,很迷茫。

思考:

思考一:小、中、大班孩子的玩沙特点有什么不同?玩沙对孩子有哪些价值? 思考二:所有游戏中教师的角色都是以观察者、材料提供者、游戏支持者的角色进入,那玩沙游戏中老师到底观察什么?提供哪些不同的材料?如何支持孩子游戏?

我的想法和做法:

结合今天的游戏案例,说说我的几个做法: 一、规则——成为孩子游戏的保障。

本次活动开始之前,我让幼儿商量决定游戏的规则。因为中班幼儿心理上还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尽管他们已经知道了一些玩沙的规则,如:不扬沙,不把沙子弄到自己和同伴身上,正确地取放小工具等。但是由于孩子的

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比较欠缺,因此在玩沙过程中有时还是会出现知和行相脱节的现象。因此这些规则需要老师在每一次活动前去不断重复提醒,静静地等待。规则是游戏顺利进行的基础。

不破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是本次活动中老师新增的一条规则。这是基于对中班孩子年龄特点及玩沙游戏的功能的思考。我想将沙水游戏本身所具备的建构艺术美带给孩子,以此提高中班幼儿沙水游戏中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建构能力,发挥玩沙游戏的最大功能。中班幼儿往往满足于玩沙的过程,却没有意识去保存作品,如在我们平时的玩沙游戏时,常会看见孩子刚才还在压“美丽的鱼”,一会儿的功夫“鱼”,又是一片“沙地”了。因此,不破坏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也应该成为中班幼儿玩沙游戏的一条重要规则。为了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这条规则的重要性,在活动结束时,组织幼儿观摩同伴的作品,感受玩沙的成功,从而使这条规则慢慢成为孩子游戏的需要。

二、辅助材料——激活孩子游戏的灵感。

我园的玩沙区和玩水区毗邻而居,因此水、瓶子是我们在玩沙游戏中常用的一些辅助材料。小班幼儿比较满足于挖挖、舀舀、倒倒等几个大动作的重复,缺乏清晰的搭建意识;大班后期幼儿开始一些小组间的合作,开始出现清晰地搭建意识,沙水作品建构的精细与美观也逐渐增强;而中班初期的幼儿,开始有一些搭建的意识,却缺乏相关的经验,不满足于简单的动作重复。开始喜欢一些诸如堆山、挖河、找宝等游戏,同时他们会自然而然的把结构游戏中的经验迁移到玩沙游戏中来。因此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找宝材料,如:孩子们喜欢的小汽车、积木、珠子、小饰品等,用这些孩子生活中喜欢的物品引发孩子进行些有目的的探索。而那些建构材料:如房子、树枝、围墙、积木等半成品,是为了让幼儿在玩沙游戏中更好的进行建构,激发幼儿建构的兴趣,激活幼儿的创作灵感,以更好地体验游戏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材料是不说话的老师,将孩子们玩沙赋予了一定的情景,,孩子们的建构能力、交往能力、想象力、初步的合作能力得到发展。玩沙游戏的价值得到了拓展。

三、教师参与——推动孩子游戏的发展。

游戏是孩子们意愿性活动,如果老师以观察者自居,则游戏如同放养;如果老师以指导者自居,则主宰了孩子的游戏。因此,在游戏中,我顺应孩子游戏的

构思,协助孩子推进游戏的进程,让孩子在实现自己游戏意愿的同时有所发展。本次游戏中,老师介入孩子的游戏一共有以下几次。第一次,藏宝区的介入。当老师发现孩子将所有宝贝都找到后,老师及时介入,让孩子玩藏宝、找宝的游戏,使每个孩子成为找宝区的真正主人。第二次,建构城的介入。当老师发现一个孩子在玩模具沙雕游戏时,因为沙子的干湿、多少、倒扣的速度等原因多次未能成功想要放弃时,老师用示范、一起合作、鼓励其单独做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模具沙雕的成功感,保护孩子模具沙雕的兴趣。第三次,出现新作品时介入。当发现孩子们的作品初具规模时,老师及时介入,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并询问他们还有什么需要,以满足孩子创作的需求。还有几次介入是因为规则出现破坏,当孩子因扬沙而发生争吵寻求帮助时,老师再次提醒孩子玩沙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并帮助孩子解决矛盾,使其能继续游戏。整个过程中我努力以最多的观察、最大的耐心、最少的干预、最及时的介入满足孩子的需要,推动孩子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