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

2023-11-03 来源:汇智旅游网
名词解释

【闲适派散文】

这是指带着某种近现代知识分子“士大夫”气质的散文家所写的散文。他们的散文在传统继承了明清小品和人现代周作人、林语堂等散文作家的传统。他们的散文表现在“性灵”“情趣”,其风格突出地表现为“冲淡”与“闲适”。以汪曾祺、张中行为代表。

【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指1980年代中期出现的,它指在文学创作中作家越来越多地把现实社会的变革同我们民族的历史,民族的命运,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起来,用现代意识对传统文化进行关照,他们或对民族文化的劣根性予以犀利的批判,或者对民族优秀传统予以弘扬,其目的在于重新挖掘民族文化的生命内核,寻找民族文化的精神,以寻求建设现代化的思想追求,实现民族文化的重建,它是对民族灵魂的发现和重筑。代表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的《小鲍庄》,阿城的《棋王》等。

【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文学现象。它的出现直接起因于上山下乡,主要描述了知青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刘心武的《班主任》是“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代表作有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韩少功的《月兰》等。

【反思文学】

20世纪80年,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代表作有张贤亮的《灵与肉》,谌容的《人到中年》等。

【反思小说】

1979-1981年初,一股被人们称作“反思文学”的潮流应运而生。把人们的思绪和认识引向建国十七年的社会生活,从更加广阔和深远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对“左”倾思潮的泛滥求本溯源。反思文学既是“伤痕文学”的演变和延伸,又是补充和发展。二者比较“反思文学”更具清醒的反“左”意识。 【《爸爸爸》】

是韩少功的重要作品, 也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中篇小说通过塑造丙崽这个艺术形象,把人物作为文化符号的载体,以批判的立场对整个文化进行了反思和深省。不停留在表面的伤痕、而站在更高的层次对人性作无情的剖析,对迫害者和被迫害者都能够找出共通的心理黑暗,抓到人性共通的问题,发人深省。

【改革文学】

随着改革开放大政方针的确立,新时期的文学迅速对新的时代课题作出反映,作家们以自觉的社会参与意识,表现出了改革春潮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心理情感的有力撞击以及改革突破重重阻力艰难行进的社会状况,对改革的进程作了及时、迅捷、持续的反映和描写。向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掘进,力图整体地全息地摄取这个变化的大时代。代表作家有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等。

【意识流小说】

是用意识流作为主要的表现方法写的小说,它不按因果编织故事、安排情节、只是侧重描写外部世界的事件在人物心灵中的投影,抒写人物由心灵发出的广元联想和思绪,所以又有人把它叫做“心态小说”或“心理现实小说”代表作家王蒙,《春之声》《蝴蝶》《夜的眼》等。

【归来诗人】

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有艾青、公刘,“七月诗人”绿原、牛汉“九叶诗人”蔡其矫等。

先锋小说:

是指 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批作家以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方法为主进行的文学创作,代表性作家作品有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魏明伦的《潘金莲》等;这些新异乃至怪异的“先锋实验”之作,以独特的审美方式和艺术构造,带给人们崭新的审美感受,展露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巨大艺术能量,对人们艺术观念的革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朦胧诗】

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而得名;它具有注重个人情感世界及内心世界冲突的抒写,更多的带着诗人主题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界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采用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变现。代表性诗人和作品有,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顾城的《一代人》等。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主义小说是批评家对某种创作倾向的概括。1989年《钟山》杂志主动倡导并提出这个名称,其卷首语中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关注着普通人的繁琐、严峻、无奈的生活状况,摈弃典型化手法,往往采用零度写作法,将叙述的情感控制在零度以内,呈现出生过的原生态。代表作家有:刘震云《一地鸡毛》、方方《风景》、池莉《烦恼人生》《太阳出世》等。

【新历史小说】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事件与手法二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结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

【“新生代”诗人】: 80年代中期,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发生了新的转移,加上“朦胧诗”的讨论和新潮诗歌长时间地吸引了人们的主注意,一些“归来”诗人的创作渐趋沉寂,与此同时,推动新潮诗歌的一批青年诗人的后期创作,也更加热衷于艺术实验,迷恋抽象观念,因而也愈来愈远离现实生活和读者的感性经验。加上其中的一些骨干力量先后脱离国内诗坛,或转向其他题材的文学写作,“朦胧诗”的创作和讨论的浪潮也开始消歇,在这期间,从新潮诗歌内部孕育生成的一股新的更年轻的创作力量,开始登上诗坛,他们被称之为“新生代”诗人。

【第四次文代会】1979年10月30-11月16日󰀀召开于北京,邓小平祝辞,中心论题是研究

如何进一步解放文艺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的历史性转折的完成,也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新诗潮】新时期诗歌的一种潮流。70年代末80年代初活跃于诗坛,其实做被称为“朦胧诗”。新诗潮源于一代青年在文革中痛苦迷惘的经历、思考和情感。在新的历史更替时期,他们由于思想上的探索与追求,大胆借鉴西方象征派,超现实主义,尤其是一下那个派等现代时诗的表现艺术,探以心的诗艺表达复杂的情感与个性,在表现手法上主要有一下特点:思想倾向上注重主管抒情,追求自我价值,具有现代意识,体现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忧患意识和理想主义倾向;以上表现上注重写意,不主张直接表达思想感情而是多用暗示获得某种象征效果,尤其主义用新奇的意象来含蓄曲折的表达思想情感,因此诗作内涵大多丰富多义,带有某种朦胧色调。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江河等。

【新边塞诗】八十年代前期,我国西部出现的一个影响巨大的诗歌流派。在新时期以来出现的所有诗歌流派中,这是一个有理论、有实绩的,具有真正流派意义的诗歌流派,这类诗歌充分的写出了西北边疆的地域特色,大量反映除了西北边疆的生活和民俗民风。塑造出了西部边疆开拓者。建设者的英雄形象,歌颂一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进去精神。他们的诗歌,在风格上继承了我国盛唐边塞诗派雄浑苍凉的风格特色,而比唐代的边塞诗更具有“色”“气”“劲”“野”的新的 时代精神。具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鲜明艺术特色。代表诗人;杨牧、周涛,章德益

【切面试结构探索剧】 一种较心的戏剧结构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戏剧着力展示一系列精心选择的生活片段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和人物性格的各一个侧面。以人物或事物来作为各个场面、生活片段的联结物。由传统的线性情节转到生活场面的描绘上来。这种结构也有人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

【随想录】是巴金对人生对社会的艰苦探索的真是记录,是巴金新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是一部情透纸背,力诱纸背,热透纸背的写真话的大书,写出了老作家的心理历程。包括五集《探索集》《真话集》《无题集》《病中集》《随想录》

【女性主义小说】

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的女性性别特征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新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女性散文】

这派散文家也被称为“心灵曝光派”。她们主张深掘人性奥秘,抒写自我生命的体验。坚持主观向内的问题自性。认为人的“内宇宙”是无比广阔,丰富、美丽的。这类散文的特点是具有“自我性”“向内性”“表现性”。题材上、内容上,多以爱情、婚姻、友谊、怀人、家庭等为主。代表作家唐敏、叶梦等。

【荒诞小说】

它是指新时期以来,我国一些作家受西方荒诞小说题材的幻想性、主题的哲理性、手法的荒诞性、语言的反复性的影响而创作的一种小说类型。这种小说在情节上连贯、形象上相对完整、语言明白晓畅,更接近我国古代的志怪传奇小说。代表作品有宗璞《我是谁》、谌容的《减去十岁》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等

【文化散文】

这类散文也称“学者散文”“智慧散文”。他们认为博大的文化氛围和深刻的哲理意蕴是散文高品位的重要标志。以季羡林、余秋雨、杨绛等为代表,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很大,创作实绩也很佳,是当今散文文坛的一股强劲的力量。

【间离效果】

这种方式主要是用一个戏剧与观众之间的中介来破除观众的“舞台幻觉“。即将观众引入剧中与演员直接交流对话,又时时把观众拉出戏外,引导观众对台上的一切进行思考和评价,改变观众过去那种被动接受的地位。

【宏观报告文学】

是相对微观报告文学而言的,在题材上它以些问题、写事件为主,注重描写大事件的全局,突出事物现象的描写。艺术上由“小说化”“散文化”的报告文学向“学术化”、“思辨型”的报告文学转变,由文学的情感型转向科学的理智型。这类作品强调信息量的反思的元素,往往超过甚至取代了文学的审美元素。;存在着非文学化,非艺术化的倾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