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少先队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2022-02-25 来源:汇智旅游网
少先队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吴 剀

少先队教育科研的意义和特点

一、少先队教育科研的意义

少先队教育科研是我国基础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少先队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中的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探寻解决问题的经验及规律的一种科研实践活动。

随着时代的前进,少先队教育总是面临着新问题的挑战。如“双休日”的实行、社区教育的兴起、电脑网络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推行、“非典”引发的影响、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贯彻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少先队教育科研去解决;解决了这些问题,就会推动少先队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发展。 少先队教育科研是提高辅导员素质的大课堂。通过科研实践,辅导员将提高理论修养,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支边实践边研究的“科研型”辅导员队伍将加速形成,为少先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的基础和保证。 二、学校少先队教育科研的特点

应用性研究是第一个特点。应用性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研究的问题是少先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的结果重在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少先队工作发展。应用性研究一般来说要研究解决问题的“内容和要求”、“途径和方法”、“经验和规律”,不是纯理论的研究。

辅导员是研究的主力军是第二个特点。辅导员是少先队教育的实践者,

他们最了解少先队员,最懂得少先队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开展少先队教育科研的应用性研究,他们有得无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做“科研型”辅导员是很多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他们蕴藏着极大的科研积极性。把辅导员做为科研的主力军,是学校少先队教育科研的根本保证。

科研与少先队日常工作相结合是第三个特点。科研总是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创新的投入一定数量的教育措施,这些措施也总是要落实到少先队组织(大中小队及其它组织)、队日活动和教育基地的建设中去,不这样做就失去了少先队科研的特点!要善于把研究方案与工作计划结合起来,把方案实施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把收获科研成果与总结评估工作结合起来,为开展科研创设必要的时间和空间,不这样做科研就没有出路!

总之,认识科研的意义,以提高科研的自觉性;把握科研的特点,为自己从事的研究准确定位。这二者,对开展少先队教育科研是至关重要的。

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教育科研的课题研究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准备阶段是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是课题研究的奠基工程。有的人说,做好了准备阶段的工作就等于完成了一半的课题研究。少先队工作的教育科研起步较晚,辅导员又缺少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因此做好课题研究准备阶段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准备阶段中,应精心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选择研究课题

少先队工作的教育科研,与学校科研一样,也是通过课题研究进行的。 选择课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要“有价值”,即研究的问题是少先队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比较重大的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研究结果能够推动少先队

工作理论或实践的发展。二是要“有新意”,教育科研贵在创新,创新可以从多角度思考,或研究的问题是别人没有涉及的新问题,或研究的指导思想有新的理念,或解决问题有新的途径与方法,或研究结果总结出新经验发现了新规律等。三是要“可操作”,即便于辅导员和队员参与实施,便于利用少先队组织、少先队活动、少先队教育基地积极开展研究工作,使课题研究既能具体的运作,又能具有鲜明的少先队特色(有“队味”。) 选择研究课题有多种思路,例如: ——从上级发布的科研课题指南中选择;

——从研究新形势发现新问题中选择(如《假日小队》就是在“双休日”这个新形势下提出的研究课题);

——从本校或本地区少先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中选择;

——从本校或本地区的特有环境(城市、农村、山区、草原、水乡)或特有教育资源(革命根据地、新经济开发区、先进社区、乡贤文化)的实际中选择; ——从本地区承担的总课题中选择子课题 ……

选择课题切忌不顾条件(时间、人力、科研基础),贪大求全,否则或不能完成研究任务,或只能得到一些肤浅的材料。要注重从实际出发,缩小研究的范围,集中研究的内容,切入点要“小”一些,“实”一些,“新”一些,这样才有可能做到“小中见大,点上开花”,从而收获理想的科研成果。 二、查阅有关文献

这里说的有关文献即与已经确定的研究课题有关的资料。它包括有关的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少先队学》、《少先队工作方法论》的有关章节)、有关的经验(如《辅导员》杂志中的有关篇目)和有关的科研报告等。

查阅有关文献的目的是:从理论上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理性认识和水平,为课题研究确定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了解前人已做的工作,借鉴已有的经验,发现尚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开拓研究者的思路,避免重复别人的老路,明确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查阅有关文献,从时间上可采用“倒查法”,即先查近期的文献,后查远期的文献;从水平上要多查那些学术性强、影响力大、质量较高的文献;从内容上还应注意搜集代表不同观点、得出不同结论、甚至相互矛盾的文献,以利研究者互相比较,开拓思路。

查阅有关文献,要边思考边记录些摘要,然后写一篇《关于××问题的文献综述》。写综述可按“顺时法”,先写远期的文献,后写近期的文献,但重点是近期的。写综述时,不必要也不可能把查阅过的全部文献写进来,要挑选那些与课题研究最相关的、最有代表性的资料写入综述中来。写综述时,重点是“述”,即客观地、如实地记述查阅过的资料,不应加杂笔者的主观评价和见解;如果有必要表达笔者的看法,可在综述的最后做简要的分析与点评。 三、做点调查研究

为了了解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少先队员的现实状况,为了给课题研究找准基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做点调查研究,是准备阶段中重要的一项工作。

调查的内容是由课题研究的目的决定的。如研究的目的是“培养队员的自主精神与能力”,调查的内容就是“队员自主精神与能力的现状”;如研究的目的是“培养队员交往能力”,调查的内容就是“队员交往能力的现状”…… 调查的方法,一般可用“问卷调查”。辅导员应经过认真研讨、反复修改、精心设计一份问卷,以保证队员的问卷与调查目的的一致性。调查过程要规范、严密,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调查对象要有一定数量,一般不能少

于100人。

对收回的问卷要做数据统计与分析,经过研讨后,写一篇《关于××问题的调查报告》。报告可包含四部分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结果与分析;对课题研究的建议。

为了验证和充实调查的结果,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通过开小型调查会、典型队员的个别访谈等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

通过上述调查,不仅可以了解队员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找准基点,而且从问卷中获得的数据,还是课题研究的“前测结果”。待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再用这份问卷调查这批队员,所获得的数据即是课题研究的“后测结果”。比较“前测”与“后测”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检验课题研究的实践效果。 四、进行课题论证

课题论证,就是对选定的研究课题是否有价值,是否有创新,是否有可行性,进行具体的科学的分析、讨论和审定。

上面所说的选择课题、查阅文献、调查研究,就是研究者对课题的自我论证。但是,仅有自我论证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效益,还应通过召开论证会的方法,进行正式的课题论证。

论证会前,课题研究的负责人要写一篇《关于××课题研究的论证报告》,其主要内容是:

——课题提出的背景(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外该问题研究的状况);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遵循的原则; ——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难点、创新点; ——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概述);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论证会上,要聘请少先队工作的专家、本地区教育科研部门的研究人员、本地区师范院校的教师、知名的优秀的少先队辅导员等57人参与论证,并虚心听取他们的评析与建议。

论证会的一般议程是:介绍参与论证的专家、研究人员、教师等;课题负责人作论证报告;参与论证人员提出问题,课题组成员回答;参与论证人员每人发表论证意见(会后每人提交一份简要的书面材料);主持人作总结。

论证会后,课题组成员要认真研讨论证会上获得的信息,力求在原有的论证报告的基础上,提高理论认识,开拓研究思路,调整和充实研究设想。这样,就为填写《课题研究申报表》与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是课题研究的设计蓝图,是实施研究活动的重要依据,是统一参与研究者们的思想与行动的指导文件。

研究方案与论证报告有联系也有区别:论证报告的侧重点是对研究课题进行价值、创新、可行性分析,并提出研究的基本思路,重在理论阐述;研究方案的侧重点则是对研究活动的具体设计,重在具体规划,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例如在制定研究方案时,要着重思考“采取哪些教育行动(重点措施)才有可能达到研究的目的(重点是反应在少先队员身上的变化与发展)”,从而提出课题研究的假说——对解决问题的尝试性答案——使之成为课题研究的焦点,教育行动的来源。

研究方案的制定,最好由参与研究的主要成员集体研讨,写出初稿后再经过讨论和修改,最后再定稿,使制定方案是个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培训队伍的过

程。

研究方案一般应包含下列内容: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队员中存在的问题(用调查研究中获得的材料); ——该问题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用查阅文献中获得的材料);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二) 课题界定、研究目的与假说

——对课题中关键词的解说,限定本项研究的范围;

——研究的目的(重点是队员的变化与发展,解决问题的经验与规律); ——研究的假说(用准确而简要的文字表述,可用“如果……就会……”的句式表达,“如果”后写拟投入的教育行动,“就会”后写队员身上的变化与发展)。

(三)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指导本项研究最主要的理论观点,并做简要的阐述; ——提出本项研究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四)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内容可列出二三项,或分解出两三个子课题,注意要少而精,不宜过多。 ——方法要写得具体,如:研究对象是哪些中队,总计多少人;研究周期的起止时间,准备、实施、总结阶段怎样安排;拟采用哪些科研方法,哪种方法是主要的;拟投入的教育行动(概述);收集教育效果的方法等。 (五) 预期成果

可包含《研究报告》,经验总结与论文若干篇(篇目可以具体化),以及校

本教材、调研工具、活动纪实、教育案例、学生作品等文字音像资料。 (六) 组织与管理

——课题组组长、组员和聘请的顾问之人名单,他们的职务及在课题研究中的任务;

——建立必要的学习制定,研究活动制度、工作检查制度,规定成果收集和资料保管的方法,以及研究经费的来源及使用等。 六、培训研究队伍

为了课题研究能够有序有效的进行,培训参与研究的人员是十分必要的。 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熟悉《研究方案》的内容、学会要使用的科研方法、研讨教育措施的操作、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等。 总之,课题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只有认真地细致地规范地做好上述的六方面工作,课题研究才可以进入实施阶段,才能够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而有成效的进行,并获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经过充分的规范的准备工作以后,课题研究就该进入实施阶段了。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是把已经制定的《研究方案》落到实处的阶段,是执行预想的教育行动(研究措施)获得教育效果的阶段,是开展研究工作最具体最富创造性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是否落实,是否有效,是否有创新,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成败得失,因此它是课题研究最务实的阶段。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一、按学期制定执行计划

少先队工作的课题研究主要是在学校里进行的,按学期制定执行计划,便于

把研究工作纳入全校工作中去,便于让研究工作按“单元式”地推进(一个学期一个单元),使研究工作的节奏与学校工作同步。

有了《研究方案》为什么还要制定执行计划呢?这是因为方案中虽然已经规划了研究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但是每个学期的任务具体是什么,研究措施究竟要怎样具体操作,方案中不可能也不必要写得十分具体,都需要在执行计划中加以细化,使它更具可操作性。

制定执行计划,不必要对研究作理论阐述,(《论证报告》及《研究方案》中已写过),而是要把本学期的研究工作“实打实”地具体化,以便研究者实际操作。执行计划一般含以下内容: (一) 本学期的研究任务

它是从《研究方案》总任务中分解出来的具体任务,是经过努力后一个学期可以完成的具体任务。

例如浙江省上虞市开发区中小学《乡贤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少先队教育模式研究》,方案中设想,通过“知乡贤——赞乡贤——学乡贤”的模式,达到教育的总目标。具体到第一个学期(单元),就应该围绕并限定在“知乡贤”上把研究任务具体化,并写入执行计划。 (二) 本学期的教育措施

在《研究方案》中,虽然已经设计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但那是针对研究全过程的,也不可能细化到“拿起来就操作”的水平。因此,在执行计划中就应写明:本学期要投入哪几项教育措施,每项措施要通过哪些途径(渠道)进行,每项措施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如队日活动的主题、名称、过程、方法;阵地建设的名称、内容、方法、制度等)。

(三) 收集教育效果的方法(详见下文) (四) 积累哪些研究资料(详见下文)

执行计划是对一学期研究工作的具体安排,是写给自己用的,写具体写细致是根本要求。

二、围绕教育措施开展研究活动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有些辅导员常常发问:我有了研究课题,可是怎样进行研究呢?其实,在课题研究准备阶段中的选题、文献查阅、调查、论证、制定方案,都是在进行研究!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围绕拟投入的教育措施开展研究活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为这是课题研究的焦点,是验证研究假说的关键部位。那么怎样围绕教育措施开展研究活动呢? (一)实施前,围绕教育措施的精心设计进行研究

例如要开展一次队日活动,就可以围绕这次队日活动的教育目的、主题、过程、方法进行研究;围绕怎样体现队员的主体性进行研究;围绕队日的创新性进行研究;围绕增强教育的实效性进行研究等。 (二)实施中,围绕教育措施的周密组织进行研究

例如某中队拟开展一项经常性教育活动——红领巾新闻发布会(每天用五六分钟,中队全体队员轮流做新闻发布员,每天由一人发布国际、国内新闻各一条,并由5名评委评分记录在案)。经过研究,他们的组织工作是:第一周第二周由中队委员会选择的5名发布员和5名评委做“示范演示”,引起队员兴趣;第三周第四周由自愿报名的10名队员做发布员;从第五周开始,全体队员按学号的顺序轮流做发布员。他们的工作,从“引发兴趣、示范演示”开始,然后“逐步铺开,走向经常”,组织得十分周密,这就是研究的结果。 (三)实施后,围绕教育措施的反馈信息进行研究

首先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如队员对教育活动的反应(喜欢这样的活动吗?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建议?);校内教师和家长的反应(这样的活动有意义吗?还有哪些建议?)

其次要分析得来的反馈信息,找出得失,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工作的设想。 围绕教育措施开展研究活动,可以是辅导员的个体研究,如学习相关理论和经验,反复思考提出创新设想。做点调查,向有经验者咨询等。也可以是辅导员的群体研究,如3至5人的小型研讨会,活动过程的相互观摩,相关经验的互相交流等。

三、及时收集教育效果

在教育科研中,用什么来证明教育理念的科学和教育方法的有效呢?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其重点是反应在队员身上的变化和发展!这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在少先队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开展活动,忽视收集效果”的不良倾向,我们要在少先队工作教育科研中,彻底扭转这种不良倾向,做到“既重视耕耘,更重视收获”。 收集教育效果有多种方法:

例如,设计一份能检测出教育效果的调查问卷,对少先队员做一次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做统计分析,可获得一些“量化”的教育效果。这是教育科研中十分重要的东西!也可以通过“情境观察法”(创设真实的特定的情境,观察每个队员在此情境中的表现,记录和分析观察来的材料,检测教育的效果),获得一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资料。

又如,注意观察、记录、分析那些发生在大、中、小队里的“典型事件”,用队员在事件中的优异表现,证明教育的效果。也可以把注意的焦点放在队员中“典型人物”的身上,观察、记录、分析他们的变化和发展,用个别实例来证明

教育的效果。

再如,及时收集那些能够反映教育效果的队员作品(日记、作文、科技小制作、工艺美术品……),进行作品分析,从中发现教育的效果。

收集教育效果要做到“及时”,否则时过境迁就很难获得具体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因此,本文在“按学期制定执行计划”里提出,执行计划中,应包含“收集教育效果的方法”。如果能够在每项教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教育效果,每学期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取反映教育效果的材料,就会有利于“边实践边研究边改进”的课题研究之发展,并为课题研究总结阶段的工作,做了比较扎实的准备。 四、积极收获研究的阶段成果

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是指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带有局部性的研究成果。如准备阶段中形成的《文献综述》、《调查报告》和《论证报告》等;又如实施阶段中辅导员撰写的优秀的“教育案例”、“重要活动的纪实”、“某方面工作的经验总结”、“教育论文”等。

为什么要积极收获研究的阶段成果呢?其原因之一是,倡导辅导员在研究工作中,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从而深化研究工作,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其原因之二是,局部性的阶段成果是全局性的最终成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收获到一定数量有价值的阶段成果,最终成果才能形成。 怎样收获研究的阶段成果呢?

首先,参与课题研究的所有人员,都要树立教育科研的“成果意识”,要为解决教育中的某个问题而研究,也就是说要为收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的科研成果而研究。

其次,课题研究的领导者,要为此建立必要的制度,激励辅导员为此而努力。

如每学期末或每学年末,举办“阶段成果交流会”、“阶段成果优秀作品评选”、“阶段成果小型展览会”等,并对成绩优异者,给予精神奖励与适当的物质奖励;也可以把这方面的表现,列为考核评估辅导员的重要内容。很多学校的实践经验表明,这些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五、认真积累和管理研究的资料

研究资料的积累和管理,对课题研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研究资料不仅对研究过程的实施有记实作用和指导作用,而且是对研究总结阶段不可或缺的材料,是课题研究收获最终成果的重要依据。 因此,要特别关注下列资料的积累和管理:

——与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理论、经验,以及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现状; ——记录本项研究进程的重要文字材料(如《研究方案》、每学期执行计划和工作小结、重要教育活动纪实、重要研讨会议的记录等);

——反映教育成果的各类材料(如调查、测验、观察所使用的工具和获得的数据,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的纪实,反映教育效果的学生作品,家长对课题研究的反馈信息,媒体对课题研究的报道与评论等);

——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如《文献综述》、《调查报告》、《论证报告》,辅导员撰写的教育案例、教育随笔、经验总结、教育论文,校内外合作编写的“校本教材”等);

——记录研究过程的照片、录音、录像等音像资料。

为了做好资料工作,课题组应委派至少一人为资料员,负责资料的收集、分类 归档、日常管理等工作。管理的目的,重在便利使用,重在为研究工作服务。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一些资料贮存在“校园网”内,以便辅导员和教师便捷使用。

六、进行课题研究的中期检查

“中期”是指研究全过程的当中时期。如某校的一项课题研究,全程为3年,即6个学期(第一学期为准备阶段,第二至第五学期为实施阶段,第六学期为总结阶段),那么中期检查最好在第三学期末进行。

检查的目的是,用《研究方案》中规定的时间和工作内容评价研究进展的状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后半程的研究工作,提出改进或调整的方向和措施。 首先,课题组要进行“自我检查”,检查前半程的研究工作进度是否达到了《研究方案》的要求;哪些工作做得比较好,是什么原因,有什么经验;哪些工作做得比较差,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教训;前半程取得了哪些阶段成果;后半程工作的努力方向是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具体措施为哪些等。自我检查可通过查阅资料、小型座谈、集体研讨等方式进行,最后用以上检查的结果,撰写《××课题研究前半程工作总结》。

然后,迎接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检查”。课题组要向领导汇报《前半程工作总结》,提供一些可查阅的资料(含阶段成果),还可以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教育活动,认真听取领导提出的意见。

经过中期检查,后半程的研究工作方向就更明确了,措施就更具体了。 总之,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是最务实的阶段,做好这个阶段的工作,就为进入总结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是研究过程的最后阶段,是收获科研成果的阶段,也是把本项科

研成果应用和推广的启动阶段。总结阶段的特点是需要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即对研究的过程与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从而收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的研究成果。因此,总结阶段的研究工作,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价值和水平,是课题研究的“冲刺”阶段,其主要工作是: 一、检测教育效果

这里谈的教育效果,不是某个队日活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反馈信息,而是整个课题研究所获得的总体的实际效果,即《研究方案》中提出的教育总目标达到的程度。它是评价一项课题研究成败得失的最主要的论据。

检测的内容,就是《研究方案》中教育总目标里提出的具体要求。例如,总目标中提出的是“培养队员做人做事的良好行为习惯共8条”,检测的内容就是这8条行为习惯养成的状况,评价它们达到的程度。

检测的策略是,把“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与“典型分析”三者结合起来,从而获得实事求是的结论。“定性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之分析,主要是解决研究对象“有没有”或“是不是”的问题。它是要通过对获得的各种材料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而得来的。“定量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量”的方面之分析,主要是解决“有多少”的问题。它是要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通过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而得出的结论。“典型分析”是对研究对象中的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进行描述和分析,并以它做为对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充实、完善。三种分析方法的结合使用,是检测教育效果的最优化选择。

这里还要着重说说“定量分析”。马克思讲过:“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拉法格:《马克思回忆录》)目前,少先队工作的课题研究缺乏的正是“定量分析”,我们在这方面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获得一定数量的真实可靠的数据,是进行定量分析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用调查法、观

察法获得一些数据(已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一文中讲过),也可以用测验的方法。用测验的方法,最好选用国内公认的测验工具(含试题、测法、评分标准等),因为这样的工具是经过长期实验而总结出来的,是有权威性的,其测验结果也是被人承认的。这样的工具可根据研究的需要,到本省本市教育科研部门或师范院校去查找,最好请他们来人主持和操作测验,以保证课题测验的规范性。有些时候,我们找不到适用的测验工具,只能由课题组自己编制,但是,编制后不要马上使用,要先征询三四名有关专家的意见,在小范围内预测,经过修订后再正式使用。

有了数据,还要对数据做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方法,在许多教育科研的书籍中都有专门的介绍,只要我们肯于学习,并利用电脑作辅助工具,定量分析是可以做到的。 二、进行全面总结

全面总结就是回顾研究的全过程,利用研究中获得的全部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与思考,从而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发现教育的规律。 课题研究的总结,要围绕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

——本项研究达到了《研究方案》中提出的教育目的吗?用什么来说明达到与否和达到的程度呢?

——本项研究提出的假说得到验证了吗?假说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变为“真说”,怎样用文字表述更科学更准确呢?

——本项研究所采取的教育措施,从理论上讲科学性在哪里?从实践上讲实效性在哪里?

——本项研究总结出什么经验?发现了什么规律?得出了哪些结论?有哪些创新? ——本项研究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是否规范?有哪些得与失呢? ——该课题研究,还有哪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总结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例如,查阅、整理、分析研究过程中积累的资料,利用资料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不这样做,就等于对资料的浪费)。又如,特别关注哪些成功的事例与失败的事例,通过二者的鲜明的对比,获得感悟与启发,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教育中带规律性的东西(不这样做,就很难对问题有本质的认识)。再如,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研讨会,每次只研讨一两个问题,请与会者广开思路,各抒已见,展开不同见解的交锋,获得对问题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不这样做,就不能集思广益,把总结变成几个人的事)。 在进行全面总结时,要特别倡导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成绩就是成绩,是缺憾就是缺憾。说成绩应恰如其分,不可随意夸大,更不能弄虚作假;对不足或问题,不可遮遮掩掩,文过饰非,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这就是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尚的科研道德。总之,要特别防止教育科研中的不正之风。 三、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一项课题研究的结题总报告,是该课题的研究成果最集中的代表,是上级科研主管部门为课题研究成果作鉴定的主要依据。因此,课题研究组要投入很大的精力,撰写好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一般应包含下列内容: (一)研究概况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研究的设想(简要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什么,计划怎样进行研究。是《研究方案》的高度概括与浓缩,不必要具体重复方案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简要叙述研究的过程,如研究的开始时间,以谁为研究对象总计多少人,采取的主要教育措施,研究于何时结束等)。 (二)实际效果

——主要说明教育目的是否达到与达到的程度(用定性、定量、典型分析的方法,说明发生在队员身上的变化和发展,要写得具体、充实、有说服力);

——还可以说明发生在辅导员身上、学校办学上的变化和发展。 (三)研究结论

这部分是研究报告的核心部分,是理论色彩最强的一部分,主要的写法不是事实叙述,而是对结论的解说和论证。

结论可分几点来写(有几点写几点,一般以3至5点为宜),每一个结论要用简要准确的文字、肯定的句式鲜明的表述出来,然后再从理论上加以解说和论证。有的时候也需要要用研究过程中的事实作论据,但事实不应具体的展开叙述,而应概括的简要的说明。 在所有的结论中,有的侧重于经验的总结(操作性比较强),有的侧重于规律的发现(理论性比较强),这是允许的,是学校少先队科研的性质(应用性研究)所决定的。 (四)问题讨论

这部分写研究工作中的不足(含研究方法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这部分可分几点来写,要写得简明扼要。

全文最后,应附“参考文献目录”、“课题组成名单”及“本文的主笔人”。

撰写研究报告是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课题组可先组成一个“3人写作组”,请他们研讨研究报告的框架和各部分要写的具体内容,接着3人各起草一部分,最后由一人统稿加工而完成初稿。初稿经过几次讨论和修改,研究报告就完成了。 四、鉴定研究成果

我们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它的价值如何,有没有创新性,有没有应用性,研究的方法是否规范,都需要请有关专家作鉴定。

请哪些专家作鉴定,一般先由研究组提出名单,报省(市)主管科研部门(少先队工作学会)批准后再决定。专家应有高级职称,5至7人为宜,最好包含少先队工作、学校教育、儿童心理、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专家。

鉴定可采用“通讯鉴定”或“会议鉴定”的方法进行。

通讯鉴定,就是把研究成果的主件(《研究报告》)及若干附件(精选的经验总结、论文、校本教材等)寄给鉴定的专家,请他们在约定的时间内,把书面鉴定结果寄回来。 会议鉴定,就是请选定的专家出席成果鉴定会。会上由课题组负责人作报告(主要内容是《研究报告》),请专家们提问、课题组成员作答,专家们逐个发表对成果的鉴定意见,并在会后写出鉴定结果来。会下还可以搞一些辅助活动,如课题研究的小型展览,队员活动的展示,参观阵地建议的现场等。

课题组要对专家们的鉴定虚心听取,认真研讨,在此基础上写出“自我鉴定”,并把它与专家们的鉴定、本项课题的研究成果,一并上报省(市)主管科研部门——少先队工作学会。

五、提出推广策略

少先队工作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研究少先队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推动少先队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发展。如果我们把辛辛苦苦得来的研究成果束之高阁,自我欣赏,那就远离了科研的根本目的,成果也就失去了光彩。因此,一项课题取得成果以后,研究者必须思考它的传播和应用,提出可行的推广策略。

经验表明,“积极宣传、广为传播,先内后外,逐步扩展”是可行的推广策略。可以通过现场演示,经验介绍、媒体宣传等方式,传播研究的成果,使少先队工作的同行们了解、认同,为同行们提供应用成果的资料。在推广使用成果的时候,先在本校内、本地区,然后再扩展开去。传播与推广工作,研究者自己要主动去做,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最后一项工作,也是研究者科研素质的一种表现;少先队工作的领导部门更要主动去做,要为成果的传播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还要为成果的推广做必要的组织工作,让成果的使用是一个“验证、充实、创新、发展”的过程,从而推动少先队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发展。

总之,课题研究总结阶段的工作也是相当繁重的,要做好上述各方面工作,是要花费力气和心血的,不过当我们捧出经过奋斗而诞生的研究成果时,我们也会体尝到教育科研的无穷乐趣!

课题研究的几种方法

教育科研讲究规范的使用科研方法,如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总结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等。考虑到少先队课题研究的需要,下面简要地介绍几种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20世纪八十年代被引进到我国来,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行动研究是在自然的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的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的特点是:研究的问题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是实践者本人;研究过程与日常教育工作相结合;研究结果重在解决问题。这些特点表明,行动研究最适合教育科研的应用性研究,是少先队课题研究最常用的最主要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是:确定问题;文献探讨;制定计划;实施行动;反思修正;提出报告。

对少先队课题研究来说,值得注意的是:

(一)“行动”即课题研究中为解决问题而投入的教育措施。行动应具有科学性(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具体性(辅导员可以操作,队员便于参与)、创新性(是少先队教育中有创造性的新办法)系列性(不是单个的行动,而是一组有序的行动)。在行动研究中,“行动”是课题研究的核心,要围绕精心设计行动和周密实施行动而开展研究和实践活动。

正像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的名言:“没有离开研究的行动,也没有离开行动的研究。”

(二)“反思修正”是行动研究的特色,它要求的是:及时收集行动的反馈信息,及时对行动进行反思,及时对计划和行动作出修正与调整,使课题研究成为行动与反思之间的持续互动的过程。这种“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边调整”的模式,既是行动研究的真谛,又是教育实际工作的客观规律!这里的关键是,及时收集行动的反馈信息,特别是来自少先队员的反馈信息,因为它是引起反思的材料,作出修正与调整的依据。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教育科研中最基本的方法。它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科学地获取特定对象的全部或部分材料,对获取的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概括出带规律性的结论,提出教育对策的一种方法。

准确地了解现状,科学地提出对策,是调查法的特有功能。课题研究前与后的对比调查,又是检验教育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调查法是少先队课题研究中不可不用的方法。 调查法的操作程序是: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内容,选定调查的对象,确定调查的方式(如问卷、访谈、开调查会等)并做好准备工作;实施调查;统计分析调查资料,撰写报告。 少先队课题研究来说,值得注意的是: (一)科学地选定调查的对象

首先要根据调查目的选定调查对象。如调查目的是了解少先队小干部的思想与工作现状,调查对象就是少先队大、中、小队长。如调查目的是了解中年级少先队员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的对象就是三、四年级少先队员。

其次调查对象应有一定的数量,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例如:调查某个中队队员某方面的现状,调查对象应是该中队全体队员;调查高年级少先队员某方面现状,调查对象最

好不少于100人(如高年级全体队员不足100人,调查对象应是高年级全体队员);调查全校少先队员某方面现状,则应根据全校队员的总数而定,理想的数量可参见下表:

全校队员人数 300 500 800 1000 1500 2000

如上表第4行,全校队员1000人称为“总体”,调查对象278人称为“样本”,调查就是要通过“样本”的调查结果,分析研究“总体”的现状。因此,“样本”太小,不能说明问题。怎样确定“样本”的人选呢?在科研中应该用“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或“团体抽样”等方法,具体方法在有关科研方法的专著中多有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 (二)规范地设计调查问卷

一张调查问卷,通常包括下面几个部分:

——标题(如“六年级队员观看电视的调查”、“关于少先队小干部工作的调查”); ——前言(简要说明这次调查的目的,回答问卷的要求和方法,消除调查对象顾虑,对完成问卷表达谢意等);

——问卷题目(这是问卷的主体部分)。

调查对象人数 169 217 260 278 306 322 问卷题目一般分两种类型:一是开放性问题,二是封闭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答案,调查对象可以畅所欲言,详细阐述,其优点是可以了解一些比较深层次的情况,其缺点是不便于定量分析,分析起来费时费力。

封闭性问题有拟出的几种答案供调查对象选择。其优点是易答、省时, 便于统计,有利定量分析;其缺点是了解的情况不易深入,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待分析。

一张问卷题目的顺序要合理安排,应先易后难,事实性问题放在前面,费思考问题放在后面,封闭性问题放在前面,开放性问题放在最后面。问卷设计后,最好先征询几位专家的意见,修改后先在小范围内试测,经过再修改后正式使用。 三、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是指对一个学生、一位教师、一个班级、一所学校或一个事件进行较详尽较深入研究,以积累教育经验和探求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的特点是:研究对象的单一性(本文讨论的是少先队员中的个体);被选对象的典型性(代表某种类型的队员);研究过程与结果的精细性(比以群体为对象的研究精细得多,是以群体为对象的研究之重要补充);研究过程的教育性(不仅重视教育诊断,更加重视教育的干与,落实因材施教和差异教育的理念,促进个体的发展)。

个案研究的操作程序是:立案(选定研究对象,数量不宜过多,一个中队1~3人为宜);诊断(对研究对象的现状、成因、潜能、发展预想做全面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可填入《个案诊断表》);计划(含总计划与学期执行计划,研究周期1~2年为宜);实施(把计划落在实处,关键是要有“最适合这一个队员的教育措施”,并坚持记录《个案记录表》);总结(检测教育效果,反思研究过程,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撰写研究报告)。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一)不要让队员本人知道自己是被研究对象(也不要其家长知道),以保证研究的客

观真实性。

(二)要通过多种方法认真做好诊断工作。准确的诊断是选择教育对策的前提条件。 (三)选择教育对策要广开思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教育方法应是“最适合这一个队员的有效方法”,注重方法的针对性、独创性和持续性。

(四)《个案记录表》主要记录辅导员和家长投入的教育措施、学生和家长对教育措施的反馈信息;记实要客观真实,不带主观色彩;记录的是事实事例,不必要做理论阐述,事实分析和主观评价;记录应简明,不必要在表达方法上做文章;记录要讲究及时和持续,每周至少要记录一次。

(五)要把队员的主体性、辅导员的创造性、家长的积极性结合起来,这是开展个案研究的最关键问题。

总之,教育科研并不神秘,只要我们增强了科研意识,学习了科研方法,进行了课题研究,我们就能在科研实践中提高科研能力,培养自己成为“科研型”少先队辅导员,把“科研兴队”的口号扎扎实实地落在实处。

附一:个案诊断表 附二:个案记录表

个案诊断表

研究者:

一、个人基本情况 姓名 班级 发品德 学习 性别 出生日期

班队工作 展 身体 概心理 况 爱好 其

它 二、家庭基本情况 父名 母名 文化程度 作 期望 家教 方式 工 住址 居住条件 家教 其 它 三、与研究相关的现状分析 现 状 成因 潜能 预想

个案记录表

记录者:

教 育 措 施 反 馈 信 息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