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北的地质灾害

2021-03-22 来源:汇智旅游网
湖北的地质灾害

所谓地质灾害是指包括⾃然因素或者⼈为活动引发的危害⼈民⽣命和财产安全的⼭体崩塌、滑坡、泥⽯流、地⾯塌陷、地裂缝、地⾯沉降等与地质作⽤有关的灾害。⽽湖北的地质灾害地域分布明显,其中崩塌、滑坡、泥⽯流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区,尤以长江、汉江及其⽀流沿岸最为严重;岩溶地⾯塌陷、采空区地⾯沉陷则主要聚集于鄂东南、鄂中地区,主要分布在武汉、黄⽯、⼤冶、阳新、鄂州、咸宁、应城等地。湖北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段)共5657处,分布在68个县(市、区)内。

1、极易发⽣地质灾害有17县(市、区):

主要分布在三峡库区、鄂西南⼭区和鄂东南部分地区。有巴东县、秭归县、兴⼭县、夷陵区、长阳县、五峰县、远安县、恩施市、建始县、利川市、咸丰县、来风县、宣恩县、鹤峰县、黄⽯市、⼤冶市、阳新县 地质灾害易发指数≥10。

⾯积44006平⽅公⾥,地质灾害约占全省80%以上。⽬前发育崩塌699处,滑坡3060处,泥⽯流61条,岩溶地⾯塌陷902处,采空地⾯沉陷48处。其中三峡库区和鄂西南⼭区因⼈为和⾃然因素诱发的崩塌、滑坡、泥⽯流、地⾯塌(沉)陷灾害均极易发⽣,鄂东南丘陵区则以采矿引发的地⾯塌(沉)陷、泥⽯流灾害为主。

2、易发⽣地质灾害有23县(市、区):

主要分布在鄂西北⼭区和鄂东南、鄂东北部分地区,以及江汉平原西缘⼭前地带。有⼗堰市、郧西县、郧县、丹江⼝市、⽵溪县、⽵⼭县、房县、神农架林区、⾕城县、保康县、南漳县、宜昌市、宜都市、松滋市、鄂州市、武汉市、咸安区、⾚壁市、崇阳县、通⼭县、通城县、罗⽥县、英⼭县

地质灾害易发指数≥5。

⾯积56501平⽅公⾥,地质灾害约占全省的15%以上。⽬前发育崩塌115处,滑坡562处,泥⽯流11条,岩溶地⾯塌陷90处,采空地⾯沉陷23处。其中鄂西北⼭区容易发⽣因⼈为和⾃然因素诱发的较⼤的崩塌、滑坡、泥⽯流灾害;鄂东南南部地区(崇阳县、通⼭县、通城县)和鄂东北英⼭、罗⽥地区容易发⽣因⾃然因素诱发的⼩规模滑坡、泥⽯流灾害;鄂东南北部地区则以采矿及抽排地下⽔引发的地⾯塌(沉)陷灾害为主;江汉平原西缘⼭前地带(宜昌市、宜都市、松滋市)容易发⽣因⼈为因素诱发的崩塌、滑坡、地⾯塌(沉)陷灾害。

3、较易发⽣地质灾害有18县(市、区):

主要分布在鄂中地区和鄂东南、鄂东北部分地区。有蔡甸区、江夏区、襄樊市、宜城市、当阳市、荆门市、钟祥市、京⼭县、曾都区、⼴⽔市、⼤悟县、应城市、⿇城市、浠⽔县、蕲春县、武⽳市、黄梅县、嘉鱼县 地质灾害易发指数≥3。

⾯积42683平⽅公⾥,地质灾害约占全省的3%。⽬前发育崩塌6处,滑坡47处,岩溶地⾯塌陷8处,采空区地⾯沉陷11处。其中鄂中地区较容易发⽣因采掘地下固体矿产诱发的崩塌、滑坡和⼤型采空地⾯沉陷灾害;鄂东南北部蔡甸区、江夏区、嘉鱼县较容易发⽣因开采地下⽔⽽诱发的岩溶地⾯塌陷灾害;鄂东北⼤别⼭区和桐柏⼭区较容易发⽣因⾃然因素诱发的⼩规模滑坡灾害,其中黄梅县还容易发⽣地⾯塌(沉)陷灾害。另外鄂北襄樊市也较容易发⽣⼩规模的崩塌、滑坡灾害。

4、⼀般不易发⽣地质灾害有23县(市、区):

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鄂北岗地和鄂东北中部地区。有黄陂区、新洲区、⽼河⼝市、襄阳区、枣阳市、枝江市、沙洋县、荆州市、公安县、⽯⾸市、监利县、洪湖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孝南区、安陆市、孝昌县、云梦县、汉川市、黄州区、红安县、团风县 地质灾害易发指数<3。

⾯积427101平⽅公⾥。⽬前仅发育滑坡14处,主要分布在枝江市境内。附:湖北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地段主要有:⑴三峡库区巴东~新滩滑坡段;⑵秭归杨林桥镇西崩塌、滑坡段;

⑶兴⼭⽔⽉寺~夷陵樟村坪崩塌、泥⽯流段;⑷恩施屯堡滑坡段;

⑸清江隔河岩⽔库区滑坡段;⑹建始磺⼚坪~长梁⼦崩塌段;⑺鹤峰下坪滑坡段;

⑻宜都松⽊坪~松滋刘家场滑坡、崩塌段;⑼⼤冶还地桥~⼤箕铺岩溶塌陷、泥⽯流段;⑽黄龙滩~⼗堰~⽩浪滑坡段;⑾黄龙滩⽔库区滑坡段;

⑿远安盐池河~夷陵交战垭崩塌段;⒀罗⽥平湖滑坡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