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受到猛烈撞击时,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瞬间分解,产生大量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氦气 D.水蒸气
2.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变化有关,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高炉炼铁 B.干冰升华 C.食物变质 D.光合作用 3.下列常见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 A.黄瓜 B.鸡蛋 C.豆油 D.米饭
4.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A.金刚石
B.氧气 C.氯化氢
D.硫酸铜
5.益生菌能够维持皮肤上菌群平衡,它在酸性较弱的环境中利于生长.因此皮肤的酸碱度宜保持在( ) A.pH<0
B.4.5<pH<6.5 C.8<pH<10
D.pH>10
6.如图所示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 蒸发溶液 C. 称量固体质量 D. 测溶液的pH
7.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钒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 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8.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aNO3
B.K2SO4
C.NH4H2PO4
D.Ca3(PO4)2
9.婴儿“尿不湿”最关键的材料是聚丙烯酸钠,其吸水性是棉花、纸张 的数十倍.它是由丙烯酸(C3H4O2)与氢氧化钠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反应而制得.下列有关丙烯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其中氧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1 C.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第1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D.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10.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相同 C.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D.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 11.下列有关课外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熟石灰并研磨,可区分氯化铵和硫酸铵
B.在靠近蜡烛火焰的上方放一只冷碟子,一段时间后可收集到炭黑 C.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D.在制作叶脉书签时,一般选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H4+、H+、Cl﹣、NO3﹣
B.Cu2+、Na+、SO42﹣、OH﹣
C.K+、H+、Cl﹣、CO32﹣ D.Na+、H+、NO3﹣、OH﹣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 A.KNO3(NaCl):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C.CO2(HCl、水蒸气):依次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D.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氯化钙、过滤 14.如表物质符合图中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甲 Fe CaCO3 CuO NaCl B.B
C.C
乙 Cu Ca(OH)2 H2O NaNO3
D.D
丙 Ag CaCl2 O2 NaOH 转化关系图 1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2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A.甲的溶解度比乙、丙的大
B.t1℃时,甲、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溶液
D.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16.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3)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4)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配制5%的过氧化氢溶液600g,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 克,该配制过程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 、装瓶并贴上标签. 17.用如图装置可完成多个实验:
(1)实验一:探究燃烧条件:在B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二:模拟工业炼铁:若B处盛放氧化铁粉末.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喷灯加热,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自然》杂志刊载“绿色炼铁”技术.电解熔融的氧化铁得到铁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2O3(熔融)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18.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第3页(共26页)
4Fe+3O2↑,若电解160吨的氧化铁,能得到多少吨的铁?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1)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等.过度使用既造成能源危机,又导致环境污染.如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酸雨 B.温室效应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2)2015年冬季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据检测首要污染物为PM2.5.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或减少PM2.5措施错误的是 .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超过2.5微米的颗粒物 B.控制城市汽车数量
C.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D.冬季取暖用天然气替代燃煤
(3)目前,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图1是我国十二五计划前能源结构情况与十二五计划能源结构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变化是 .
(4)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
①途径一: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流程如图2.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有 ;
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B.该过程只有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过滤 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 ②途径二: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3所示:
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第4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如图1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 (填“1”或“2”).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2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装置内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二氧化氯(ClO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以粗盐为原料生产ClO2的工艺流程如图3:
该工艺主要包括:
①粗盐精制(设粗盐含杂质为CaCl2、MgCl2):试剂X是 (填化学式);操作A的名称是 ;加入适量HCl的目的是:既满足了电解时的微酸性,还能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请写出其中所发生的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电解微酸性NaCl溶液:请完成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NaCl+3 ③ClO2的制取(其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为提高经济效益,生产过程中除将H2与Cl2制成HCl充分利用外,还可循环使用的物质Y是 .(5)某些元素可以表现多种化合价,如氯元素.上述制备二氧化氯的过程中所涉及含氯物质如下,请标出表中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氯元素化合价 化学式
NaCl Cl2 ClO2 NaClO3 NaClO3+3H2↑.
第5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0.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C组成元素相同,C、D、E、F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和E的溶液均呈碱性,且E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E的化学式 ;C的化学式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由D生成C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1.某校甲、乙两兴趣小组进行硫酸铜溶液与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
甲组实验:先往试管中各加入2mL 10%的CuSO4溶液,再往试管中加入5mL 10%的NaOH溶液,观察到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乙组实验:先往试管中各加入2mL 10%的CuSO4溶液,再往试管中加入2滴10%的NaOH溶液,观察到试管中有浅绿色沉淀生成(与甲组的沉淀颜色差别较大).
【实验讨论】甲组实验中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那么乙组实验中浅绿色沉淀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可生成多种组成的碱式硫酸铜,(1)它们都是浅绿色固体.如Cu2(OH)2SO4、Cu3(OH)4SO4或Cu4(OH)6SO4,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58、356、454. (2)各种组成的碱式硫酸铜,受热均会分解. (3)SO2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稀溶液褪色.
(4)白色的无水CuSO4固体吸收水蒸气后变成变蓝色固体.
【实验探究】该小组对碱式硫酸铜产生了兴趣,想探究碱式硫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 【实验设计】取少量碱式硫酸铜加入试管中并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实验结束后,试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滴入稀硫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证明黑色固体是CuO;B中无水CuSO4变蓝色,证明有 生成;C中现象为 ,证明生成SO2;D中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生成O2.
第6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实验反思】
(1)当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时,只要控制CuSO4溶液的量一定,NaOH溶液 (填“过量”或“不足”)时就能生成浅绿色沉淀.
(2)若碱式硫酸铜Cu3(OH)4SO4可表示为:2Cu(OH)2•CuSO4,则Cu4(OH)6SO4还可表示为: . 【拓展延伸】
(1)当反应物相同,而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试另举一个例子: .
(2)当反应物相同,而 不同时,产物也可能不同.如常温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在光照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水在植物的叶子中发生光合作用生成氧气.
(3)为了确定所得浅绿色沉淀的组成,再进行后续实验,取8.9g碱式硫酸铜(假设化学式为:aCu(OH)
2•bCuSO4)放入试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了
0.9g水,通过计算确定所得浅绿色沉淀的化学式
为 .
第7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受到猛烈撞击时,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瞬间分解,产生大量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氦气 D.水蒸气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就能解决这一题目.
【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只要能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再能灵活运用,就能很轻松的解决此类问题 2.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变化有关,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高炉炼铁 B.干冰升华 C.食物变质 D.光合作用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高炉炼铁是利用利用还原剂把铁矿石还原得到铁,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干冰升华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固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C、食物变质不能再吃,说明已经变质,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等物质,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要熟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下列常见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 A.黄瓜 B.鸡蛋 C.豆油 D.米饭
第8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黄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B、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豆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D、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A.金刚石
B.氧气 C.氯化氢
D.硫酸铜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益生菌能够维持皮肤上菌群平衡,它在酸性较弱的环境中利于生长.因此皮肤的酸碱度宜保持在( ) A.pH<0
B.4.5<pH<6.5 C.8<pH<10
D.pH>10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进行解答.
第9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解答】解:pH为0﹣14之间的值,因为益生菌在弱酸性环境中易于生成,所以为了维持皮肤菌群平衡,皮肤的酸碱度宜显弱酸性,所以pH值略小于7.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如图所示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 蒸发溶液 C. 称量固体质量 D. 测溶液的pH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称量器-托盘天平;蒸发与蒸馏操作;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B、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C、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D、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就是使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具体测定方法是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并滴在放在干燥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的干燥pH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待测溶液的pH.
【解答】解:A、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故A操作错误;
B、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操作正确;
C、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故C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D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一道基础题.
7.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钒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 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第10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钒,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B.钒的原子核内有23个质子,而不是有23个中子,故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3,表示原子序数为2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故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8.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aNO3
B.K2SO4
C.NH4H2PO4
D.Ca3(PO4)2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Na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C、NH4H2PO4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D、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婴儿“尿不湿”最关键的材料是聚丙烯酸钠,其吸水性是棉花、纸张 的数十倍.它是由丙烯酸(C3H4O2)与氢氧化钠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反应而制得.下列有关丙烯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其中氧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1
第11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C.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D.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分子构成来分析.
【解答】解: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丙烯酸(C3H4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2=72,可见它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B.丙烯酸(C3H4O2)中氧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6×2):(1×4)=8:1,故错误; C.丙烯酸(C3H4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0%,故正确;
D.由丙烯酸(C3H4O2)的化学式可知,一个丙烯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以及根据化学式的相关计算,难度不大. 10.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相同 C.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D.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硫和磷燃烧的现象分析解答; B、根据铁燃烧的产物和铁锈的成分分析解答; C、根据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放出热量解答;
第12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D、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解答. 【解答】解:
A、硫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产生白烟,红磷在氧气中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白烟.故错;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生锈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故错; C、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放出热量,故错;
D、Ⅰ、Ⅱ两类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故对. 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应该从火焰、光、烟雾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下列有关课外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熟石灰并研磨,可区分氯化铵和硫酸铵
B.在靠近蜡烛火焰的上方放一只冷碟子,一段时间后可收集到炭黑 C.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D.在制作叶脉书签时,一般选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蜡烛燃烧实验;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铵态氮肥的检验;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A、根据铵态氮肥的检验解答; B、根据碳不完全燃烧的知识解答;
C、根据羊毛纤维为蛋白质类的纤维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解答; D、根据用树叶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解答.
【解答】解:A、氯化铵和硫酸铵都属于铵态氮肥,都能与熟石灰混合产生氨气,无法鉴别,错误; B、靠近蜡烛火焰的上方放一只冷碟子,由于蜡烛不能充分燃烧,要产生炭黑,一段时间后可收集到炭黑,正确;
C、羊毛纤维为蛋白质类的纤维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纤维没有,正确; D、生活中用树叶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正确. 故选A.
【点评】能够熟练的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并能够对所给的实验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H4+、H+、Cl﹣、NO3﹣
B.Cu2+、Na+、SO42﹣、OH﹣
第13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C.K+、H+、Cl﹣、CO32﹣ D.Na+、H+、NO3﹣、OH﹣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项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 A.KNO3(NaCl):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C.CO2(HCl、水蒸气):依次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D.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氯化钙、过滤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CO3能与适量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第14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如表物质符合图中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B.B
甲 Fe CaCO3 CuO NaCl C.C
D.D
乙 Cu Ca(OH)2 H2O NaNO3 丙 Ag CaCl2 O2 NaOH 转化关系图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为甲能生成乙,丙能生成甲,乙能生成丙;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解答】解: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银不能通过置换反应生成铁,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选项错误.
C、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符合图中转化关系,故选项正确.
D、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NaNO3与气体物质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丙的大
B.t1℃时,甲、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溶液
D.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第15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甲的溶解度比乙、丙的大是错误的,因为没有指明温度;t1℃时,甲、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得到溶液的质量=25g+50g=75g,不是100g溶液;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正确,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解答】解:A、甲的溶解度比乙、丙的大是错误的,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t1℃时,甲、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得到溶液的质量=25g+50g=75g,不是100g溶液;故选项错误;
D、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正确,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16.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装置是 D、E (填字母).
(3)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
(4)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配制5%的过氧化氢溶液600g,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 100 克,该配制过程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 混匀 、装瓶并贴上标签.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第16页(共26页)
K2MnO4+MnO2+O2↑ ,可选用的收集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进行分析;
(4)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E; (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KMnO4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4)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所以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过程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混匀、装瓶并贴上标签.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2KMnO4
K2MnO4+MnO2+O2↑,D、E;
=100g,该配制K2MnO4+MnO2+O2↑,
(3)CaCO3+2HCl=CaCl2+H2O+CO2↑,A; (4)100,混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7.用如图装置可完成多个实验:
(1)实验一:探究燃烧条件:在B处盛放木炭.
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Ⅰ与Ⅲ对比,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 ;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
(2)实验二:模拟工业炼铁:若B处盛放氧化铁粉末.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喷灯加热,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红色物质变成黑色 ,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
2+CO2=CaCO3↓+H2O .
第17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3)《自然》杂志刊载“绿色炼铁”技术.电解熔融的氧化铁得到铁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2O3(熔融)
4Fe+3O2↑,若电解160吨的氧化铁,能得到多少吨的铁?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回答;
(2)根据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物的性质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氧化铁的质量求出铁的质量.
【解答】解:(1)由实验可知,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实验二:模拟工业炼铁:若B处盛放氧化铁粉末.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喷灯加热,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所以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红色物质变成黑色,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
2+CO2=CaCO3↓+H2O.
(3)设生成的铁的质量x 2Fe2O3(熔融)
4Fe+3O2↑
320 224 160t x
解得:x=112t
Ca故答为:(1)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2)红色物质变成黑色,(OH)
2+CO2=CaCO3↓+H2O;(3)112
吨.
【点评】本题通过炼铁的装置考查了燃烧的条件、炼铁的原理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属于基础的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解答即可.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18.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化石燃料包括煤、 石油 和天然气等.过度使用既造成能源危机,又导致环境污染.如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 ABC (填字母序号,下同). A.酸雨 B.温室效应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第18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2)2015年冬季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据检测首要污染物为PM2.5.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或减少PM2.5措施错误的是 A .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超过2.5微米的颗粒物 B.控制城市汽车数量
C.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D.冬季取暖用天然气替代燃煤
(3)目前,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图1是我国十二五计划前能源结构情况与十二五计划能源结构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变化是 减少煤和石油的使用、增加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的使用 .
(4)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
①途径一: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流程如图2.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有 CD ;
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B.该过程只有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过滤 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 ②途径二: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3所示:
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6H2C2H4+4H2O .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碱的化学性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19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微观模型的类比;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根据煤燃烧的产物回答本题; (2)考虑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5微米的颗粒物;
(3)根据图中的数据,可推测:减少煤炭、石油的使用,增加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的使用; (4)①根据流程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
②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则可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将煤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还能产生大量的灰尘,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形成温室效应,生成的二氧化硫能形成酸雨,产生的大量灰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故答案为:石油;ABC;
故A说法错误;而“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PM2.5(2)因为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5微米的颗粒物,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冬季取暖用天然气替代燃煤”说法正确,故选A.
(3)我国目前与十二五计划能源结构变化的对比图,可推测:减少煤炭和石油的使用,增加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的使用.故填:减少煤和石油的使用、增加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的使用;
(4)①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能促进反应的进行;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钠溶液可来“捕捉”CO2;故该过程只有碳酸钙、氢氧化钠等都可以循环利用; 而含有二氧化碳含量低的气体排出,并没有“实现CO2零排放”;
在“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有CaO+H20=Ca(OH)2,Ca(OH)2+Na2C03=CaC03↓+2NaOH,所以分离CaC03和NaOH用过滤操作;
该过程化学反应有: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至少发生了4个. 故选CD.
②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故答案为:2CO2+6H2
C2H4+4H2O;
C2H4+4H2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识图时一定要仔细,要分析到方方面面,不要漏掉重要的信息.本题考查了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19.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第20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如图1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 2 (填“1”或“2”).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吸附色素和异味等 .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2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AB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装置内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二氧化氯(ClO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以粗盐为原料生产ClO2的工艺流程如图3:
该工艺主要包括:
①粗盐精制(设粗盐含杂质为CaCl2、MgCl2):试剂X是 Na2CO3 (填化学式);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加入适量HCl的目的是:既满足了电解时的微酸性,还能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请写出其中所发生的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Cl+NaOH=NaCl+H2O .
②电解微酸性NaCl溶液:请完成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NaCl+3 H2O NaClO3+3H2↑.
③ClO2的制取(其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为提高经济效益,生产过程中除将H2与Cl2制成HCl充分利用外,还可循环使用的物质Y是 NaCl . (5)某些元素可以表现多种化合价,如氯元素.上述制备二氧化氯的过程中所涉及含氯物质如下,请标出表中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氯元素化合价 化学式 NaCl Cl2 ClO2 NaClO3 【考点】电解水实验;溶质的质量分数;盐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第21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专题】物质的制备;化学式的计算;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等解答;
(3)根据水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溶液质量分数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4)①根据试剂X是为了除去氯化钙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操作A是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的操作、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解答;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③根据电解氯化钠生成氢氧化钠和粗盐水中加入氢氧化钠除去杂质解答;根据已知信息可得出Y为NaCl. (5)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化学式、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甲图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2,故填:2;
(2)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等.故填:吸附色素和异味等.
(3))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质量和分子种类,发生变化的是分子间隔. 故填:AB.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氯化钠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变小,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浓度会变大. 故填:变大.
(4)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操作A是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的操作、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故填:Na2CO3;过滤;HCl+NaOH=NaCl+H2O;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和数目均不改变,反应前: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反应后: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所以反应前的3个未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1个未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化学式为:H2O;故填:H2O;
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可知, ③由反应Ⅲ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物质Y是NaCl;故填:NaCl.
(5)钠元素显+1价,设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0,则x=﹣1价.
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Cl2属于单质,故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 设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y,y+(﹣2)×2=0,可得y=+4.
第22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z+(﹣2)×3=0,则z=+5价. 故答案为: 氯元素化合价 化学式 ﹣1 NaCl 0 Cl2 +4 ClO2 +5 NaClO3 【点评】本题以工业上用NaCl还原NaClO3生产ClO2的工艺流程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明确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发生的化学反应来解答,题目难度较大.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0.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C组成元素相同,C、D、E、F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和E的溶液均呈碱性,且E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E的化学式 Ca(OH)2 ;C的化学式 CO2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CaCO3↓+2NaOH,或Ca(OH)2+K2CO3+=CaCO3↓+2KOH .
(3)由D生成C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都显碱性,氢氧化钙可以用作改良酸性土壤; 碳酸钠、碳酸钾和氢氧化钙都能够和酸反应;
碳酸钠、碳酸钾都能够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解: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第23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都显碱性,氢氧化钙可以用作改良酸性土壤;
碳酸钠、碳酸钾和氢氧化钙都能够和酸反应,因此ABCDEF分别是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或碳酸钾、氢氧化钙和酸;
(1)E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化学式是Ca(OH)2;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2. 故填:Ca(OH)2;CO2.
(2)反应②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CaCa 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H)(OH)2+Na2CO3+=CaCO3↓+2NaOH,2+K2CO3+=CaCO3↓+2KOH.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或Ca(OH)2+K2CO3+=CaCO3↓+2KOH. (3)由碳酸钠或碳酸钾生成二氧化碳需要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 故填:复分解反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只有掌握了物质的性质,才能够对各种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 21.某校甲、乙两兴趣小组进行硫酸铜溶液与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
甲组实验:先往试管中各加入2mL 10%的CuSO4溶液,再往试管中加入5mL 10%的NaOH溶液,观察到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乙组实验:先往试管中各加入2mL 10%的CuSO4溶液,再往试管中加入2滴10%的NaOH溶液,观察到试管中有浅绿色沉淀生成(与甲组的沉淀颜色差别较大).
【实验讨论】甲组实验中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4═Na2SO4+Cu(OH)2↓ .
那么乙组实验中浅绿色沉淀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可生成多种组成的碱式硫酸铜,(1)它们都是浅绿色固体.如Cu2(OH)2SO4、Cu3(OH)4SO4或Cu4(OH)6SO4,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58、356、454. (2)各种组成的碱式硫酸铜,受热均会分解. (3)SO2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稀溶液褪色.
(4)白色的无水CuSO4固体吸收水蒸气后变成变蓝色固体.
【实验探究】该小组对碱式硫酸铜产生了兴趣,想探究碱式硫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 【实验设计】取少量碱式硫酸铜加入试管中并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第24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实验结束后,试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滴入稀硫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证明黑色固体是CuO;B中无水CuSO4变蓝色,证明有 水 生成;C中现象为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证明生成SO2;D中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生成O2. 【实验反思】
(1)当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时,只要控制CuSO4溶液的量一定,NaOH溶液 不足 (填“过量”或“不足”)时就能生成浅绿色沉淀.
(2)若碱式硫酸铜Cu3(OH)4SO4可表示为:2Cu(OH)2•CuSO4,则Cu4(OH)6SO4还可表示为: 3Cu(OH)2•CuSO4 . 【拓展延伸】
(1)当反应物相同,而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试另举一个例子: 碳燃烧时,氧气足量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
(2)当反应物相同,而 反应条件 不同时,产物也可能不同.如常温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在光照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水在植物的叶子中发生光合作用生成氧气.
(3)为了确定所得浅绿色沉淀的组成,再进行后续实验,取8.9g碱式硫酸铜(假设化学式为:aCu(OH)放入试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了2•bCuSO4)
4SO4 0.9g水,通过计算确定所得浅绿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Cu(3OH)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物质的组成,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判断实验现象; 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根据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物质的组成. 【解答】解:【实验讨论】
2NaOH+CuSO4═Na2SO4+Cu得到的蓝色沉淀一定是氢氧化铜,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H)
2↓.
第25页(共26页)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课外辅导中心
故填:2NaOH+CuSO4═Na2SO4+Cu(OH)2↓. 【实验设计】
B中无水CuSO4变蓝色,证明有有水生成;由于SO2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稀溶液褪色,所以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生成SO2. 故填: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反思】
(1)5mL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远远大于乙2滴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因此NaOH溶液不足时就能生成浅绿色沉淀,此实验利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故填:不足.
(2)因为碱式硫酸铜可表示为aCu(OH)2•bCuSO4,则Cu4(OH)6SO4还可表示为:3Cu(OH)2•CuSO4.故填:3Cu(OH)2•CuSO4. 【拓展延伸】
(1)当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例如碳燃烧时,氧气足量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故填:碳燃烧时,氧气足量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2)根据常温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在光照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水在植物的叶子中发生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可知当反应物相同,而反应条件不同时,产物也可能不同. 故填:反应条件;
(3)0.9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9g×则碱式硫酸铜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Cu2(OH)2SO4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Cu3(OH)4SO4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Cu4(OH)6SO4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0.1g, ×100%=1.12%, ×100%=0.78%, ×100%=1.12%, ×100%=1.32%,
根据计算的结果可知,所得浅绿色沉淀的化学式为Cu3(OH)4SO4. 故填:Cu3(OH)4SO4.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第26页(共2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