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考卷】2021届中考化学冲刺模拟测试卷三(含答案与解析)

2024-05-17 来源:汇智旅游网
2021届中考冲刺第三次模拟测试卷

化 学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计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西瓜榨汁 B. 菜刀生锈 C. 瓷碗破碎 D. 湿衣晾干

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 A. 二氧化碳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氧气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过滤泥水

B. 倾倒液体

C. 滴加药品

D. 点燃酒精灯

4.为唤起公众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国际上将每年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是

A.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B. 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任意排放 C. 水电解实验得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 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5.某同学从衡阳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发现从衡阳带来的密封饼干包装袋鼓起了。包装袋鼓起的原因是 A. 袋内饼干的体积变大 B. 袋内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大 C. 袋内气体分子个数增多 D. 袋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变大

6.在化学实验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非常重要。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7.古人用雌黄(化学式为As2S3)加水混合后涂在纸上来修改文字,成语“信口雌黄”就源出于此。雌黄中S的化合价是-2,则As的化合价为() A. +1 B. +3 C. +4 D. +2

8.合理膳食,健康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时是

A. 长期饮用纯净水有利身体健康 B. 霉变大米加工后供人食用

C. 使用铁锅炒菜可以补充铁元素,预防贫血 D.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可长期保存并可食用

9.化把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化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 CO(NH2)2 B. (NH4)2 HPO4 C. K2SO4 D. Ca(H2 PO4)2

10.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pH<7的溶液呈酸性,所以pH<7的雨水是酸雨 B.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C. Fe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腐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都易被腐蚀

D. 点燃氢气、一氧化碳或甲烷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纯度 11.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鉴别O2和N2 检验人体呼出气体中是否含CO2 除去CuO粉末中少量C粉 分离KCl和MnO2的混合物 主要实验操作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加入稀盐酸,过滤 取样,加水溶解、过滤、洗涤、蒸发 12.向一定质量的Zn(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ag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某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

B. 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AgNO3 C. 整个过程中Zn(NO3)2的质量不变 D 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Cu和单质Ag

13.图像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 图A是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汞得到氧化汞 B. 图B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 图C是两份等质量、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 图D是向等质量的Zn和Mg中分别滴加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二、简答题

14、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下列物质 A 氢气 B 干冰 C 固体氢氧化钠 D 碳酸氢钠, 请用合适物质的字母代号填空:

(1)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用作燃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用作食品发酵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如图所示的要求,用化学符号填空:

.

(1)_______;(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15.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但仍不建议直接饮用。因为中间经过管道、水箱等多个环节,容易被微生物、细菌、重金属污染,所以自来水一定要处理后才能饮用。

(1)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包括自来水)中含有铁、锰、铜、锌、钙等多种矿物质。这里的铁、锰、铜、锌、钙等是指_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___________。

(3)家庭中将自来水处理成能饮用的水的方法可以是_________。(任写一个)

(4)在自来水中加入洗涤剂可以除去衣物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作用。 16.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

(2)t3℃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

(3)将某温度下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写一种)

(4)在t3℃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17.2020年全球大面积爆发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预防新冠状病毒及疫情的扩散,消毒、杀菌很关键。酒精(C2H5OH)可用作消毒剂,也是一种常用的燃料。

(1)酒精是一种______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某同学配制了一瓶酒精消毒剂,经测定此消毒剂中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个数比为1:1,此消毒剂中酒精的质量分数为_____。

18.“化学列车”的五节车厢分别乘坐了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一种常见气体单质。“→”表示相邻车厢中物质从左至右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

(2)写出上述转化关系中的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旅客”能上车的条件是:与门两边车厢中的物质都能反应。“旅客”稀硫酸可以从______号门上车。 19、化学来源于生活。请用化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新房装修会产生有毒物质,为了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写一种即可)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写出符合“低碳”生活的措施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3)天气炎热,食物容易变质。为延长食品的保鲜期,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写一种即可) 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获得新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与化学实验有关的问题:

(1)利用课本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得到氧气的含量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一种即可)

(2)证明铜和铁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方法是:______。(写一种即可)

(3)在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中多处用到了玻璃棒,写出其中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三、实验题

21、下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的一种仪器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连接好仪器装置,在装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________;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理由是________,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该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4)装置B和C都能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C相对装置B的优点是____。

22、有位化学教师在实验室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该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生石灰样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小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 ① 实验操作 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壁。 实验现象 烧杯壁发热 实验结论 _____ 有Ca(OH)② 将①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_____。 溶液变红 2 ③

取②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_____ 无CaCO3 【交流讨论】

(1)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通过实验②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_______。

(2)小红同学提出实验③结论也不正确。他改进实验③,并通过实验证明生石灰样品中含有碳酸钙,他改进实验③的操作内容是_________。

(3)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CaO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请写出生成CaCO3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反思应用】

(1)生石灰要________保存。

(2)设计和分析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反应物的量和生成物等因素对实验结论的干扰。 (3)要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还需要学习更多化学知识才能解决。 23、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小红同学做了下表中的四个实验。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试管内试剂 NaOH溶液 MgCl2溶液 Na2CO3溶液 Ba(NO3)2溶液 加入硫酸后的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白色沉淀生成 (1)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试管③④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先加了一种试剂,再加稀硫酸,从而能说明试管①中也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试管②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试管②中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有MgCl2,即Mg2+和Cl-同时存在溶液中。 猜想2:试管②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无MgCl2。

老师提示SO42-会对Cl-的检验有干扰,需要先除去,小明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猜想提出了以下实验方案。[设计方案]

沉淀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老师评价该方案时指出:设计思路正确,但试剂选择有误,你认为应该将所选的试剂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

小明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猜想1正确,则步骤Ⅱ、步骤Ⅲ中必然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小明反思进行步骤Ⅲ时,加NaOH溶液采用了滴加的方式,但没有立即观察到任何现象,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3、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含量,取12.5g干燥的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滴加某浓度的稀盐酸滴加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鸡蛋壳中除CaCO3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试计算:

(1)产生CO2的质量为 g。 (2)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计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西瓜榨汁 B. 菜刀生锈 C. 瓷碗破碎 D. 湿衣晾干 【答案】B

【详解】A、西瓜榨汁只是西瓜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菜刀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物质---铁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

正确;

C、瓷碗破碎只是瓷碗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湿衣晾干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 A. 二氧化碳 【答案】B

【详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成份是氮气,故选:B。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氧气

A. 过滤泥水

B. 倾倒液体

C. 滴加药品

D. 点燃酒精灯

【答案】B

【详解】A、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未用玻璃棒进行引流,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细口瓶要紧挨着试管口,缓慢地倒,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图中操作错误,

不符合题意;

D、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以防发生火灾,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为唤起公众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国际上将每年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是

A.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B. 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任意排放 C. 水电解实验得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 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答案】A

【详解】A、在溶液中水、酒精、汽油等均可作溶剂,其中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某物质的溶液,不特别指明溶剂的话,溶剂就是水,故A正确;

B、工业废水不经过处理后就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该做法错误,不利于水资源保护,故B错误; C、在电解水时,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错误;

D、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缺乏,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3%,因此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D错误。 故选A。

5.某同学从衡阳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发现从衡阳带来的密封饼干包装袋鼓起了。包装袋鼓起的原因是 A. 袋内饼干的体积变大 B. 袋内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大 C. 袋内气体分子个数增多 D. 袋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变大 【答案】D

【详解】将方便面从衡阳带到西藏,西藏属于高原地区,气压低,故饼干包装袋内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而饼干的体积、气体分子的体积和个数不会变化。 故选D。

6.在化学实验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非常重要。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答案】A

【详解】A、浓硫酸溶液水放出大量的热量,故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产生白烟,不是白雾,故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错误;

D、氧化铁是红色的,故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故错误;故选A。

7.古人用雌黄(化学式为As2S3)加水混合后涂在纸上来修改文字,成语“信口雌黄”就源出于此。雌黄中S的化合价是-2,则As的化合价为() A. +1 B. +3 C. +4 D. +2 【答案】B

【详解】设As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2x+(-2)×3=0,x=+3。 故选B。

【点睛】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8.合理膳食,健康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时是 A. 长期饮用纯净水有利身体健康 B. 霉变大米加工后供人食用

C. 使用铁锅炒菜可以补充铁元素,预防贫血 D.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可长期保存并可食用 【答案】C

【详解】A、纯净水中不含矿物质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长期饮用不利于身体健康,不符合题意; B、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 C、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故使用铁锅炒菜可以补充铁元素,预防贫血,符合题意; D、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海鲜,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化把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化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 CO(NH2)2 B. (NH4)2 HPO4 C. K2SO4 D. Ca(H2 PO4)2 【答案】B

【详解】A、尿素中含氮元素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磷酸氢二铵中含氮、磷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C、硫酸钾中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D、磷酸二氢钙中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pH<7的溶液呈酸性,所以pH<7的雨水是酸雨 B.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C. Fe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腐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都易被腐蚀

D. 点燃氢气、一氧化碳或甲烷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纯度 【答案】D

【详解】A、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酸雨的pH小于7,但pH小于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故A错误;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 C、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不易被腐蚀,如金,故C错误;

D、氢气、一氧化碳或甲烷都是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纯度,故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A B 鉴别O2和N2 检验人体呼出气体中是否含CO2 。主要实验操作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C D A. A

除去CuO粉末中少量C粉 分离KCl和MnO2的混合物 加入稀盐酸,过滤 取样,加水溶解、过滤、洗涤、蒸发 B. B C. C D. D

【答案】C

【详解】A、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以鉴别,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二氧化碳,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加入稀盐酸,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与稀盐酸不反应,不但没有除去杂质,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D、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取样,加水溶解,过滤,可得二氧化锰,洗涤、蒸发可得氯化钾,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向一定质量的Zn(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ag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某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 B. 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AgNO3 C. 整个过程中Zn(NO3)2的质量不变 D 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Cu和单质Ag 【答案】D

【详解】由题意向一定质量的Zn(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ag铜粉,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铜>银可知,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某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和滤渣,可能出现以下情况:①铜粉量不足,硝酸银有剩余,得到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滤渣的成分为银;②铜粉与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硝酸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滤渣的成分为银;③铜粉有剩余,硝酸银完全反应,得到硝酸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滤渣的成分为银和铜。则有:

.A、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根据方程式可知每64份质量的铜参与反应可以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反应生成的银的质量大于反应消耗的铜的质量,无论出现上述分析中的哪种情况,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铜粉量不足,硝酸银有剩余,得到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AgNO3,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铜>银可知,铜、银均不与硝酸锌反应,因此整个过程中Zn(NO3)2的质量不变,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铜粉量不足,硝酸银有剩余,得到的滤渣的成分为银;当铜粉与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的滤渣的成分为银;当铜粉有剩余,硝酸银完全反应,得到的滤渣的成分为银和铜;因此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Ag,可能含有单质Cu,D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13.图像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 图A是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汞得到氧化汞 B. 图B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 图C是两份等质量、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 图D是向等质量的Zn和Mg中分别滴加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答案】C

【详解】A、在密闭容器里加热汞得到氧化汞,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容器中正确;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盐酸为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为碱性,pH大于7,所以溶液pH由小于7逐渐变为大于7,故B正确;

C、两份等质量、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最后产生的氧气总量应该相同,故C错误;

D、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锌中分别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至过量,开始时金属过量,稀盐酸完全反应,

物质总质量保持不变,故A

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当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则镁和锌全部参加反应,

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242

652

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可以看出,镁生成的氢气大于锌,故D正确。故选C。 二、简答题

14、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下列物质 A 氢气 B 干冰 C 固体氢氧化钠 D 碳酸氢钠, 请用合适物质的字母代号填空:

(1)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用作燃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用作食品发酵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 (2). A (3). B (4). D

【详解】(1)固体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氧气,故选C; (2)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选A; (3)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B;

(4)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二氧化碳气体,且碳酸氢钠、碳酸钠都能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发酵的食品松软可口,故选D。

14.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如图所示的要求,用化学符号填空:

(1)_______;(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答案】 (1). P (2). 3SO2 (3). Na+或Cl- (4). CuO(合理即可)

2【详解】(1)磷元素表示为P。 (2)3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3SO2。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先写数字后标性质,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可以不写。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构成氯化钠的一种离子表示为Na+或Cl-。

(4)化合价通常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故一种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可以表示为CuO。 15.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但仍不建议直接饮用。因为中间经过管道、水箱等多个环节,容易被微生物、细菌、重金属污染,所以自来水一定要处理后才能饮用。

(1)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包括自来水)中含有铁、锰、铜、锌、钙等多种矿物质。这里的铁、锰、铜、锌、钙等是指_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___________。

(3)家庭中将自来水处理成能饮用的水的方法可以是_________。(任写一个)

(4)在自来水中加入洗涤剂可以除去衣物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作用。 【答案】 (1). 元素 (2). 肥皂水 (3). 加热煮沸 (4). 乳化

【详解】(1)国家饮用水标准中的“铁、锰、铜、锌、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锰、铜、锌、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填:元素。

(2)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填:肥皂水。

(3)家庭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将自来水杀菌同时降低它的硬度来转化成能饮用的水,故填:加热煮沸。(4)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故填:乳化。

16.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2

(1)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

(2)t3℃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

(3)将某温度下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写一种)

(4)在t3℃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t2℃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 A (3). 增加C物质 (4). B>C>A

【详解】(1)由图可知,t2℃时,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故P点的意义是:t2℃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由图可知,t3℃时,溶解度:A>B>C,故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最大的是A; (3)将某温度下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增加C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4)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在t3℃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降温后,A、B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时,B的溶解度大于t3℃时C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故t1℃时,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3℃时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1℃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降温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 17.2020年全球大面积爆发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预防新冠状病毒及疫情的扩散,消毒、杀菌很关键。酒精(C2H5OH)可用作消毒剂,也是一种常用的燃料。

(1)酒精是一种______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某同学配制了一瓶酒精消毒剂,经测定此消毒剂中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个数比为1:1,此消毒剂中酒精的质量分数为_____。

【答案】 (1). 可再生 (2).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3). 71.9%

【详解】(1)酒精可由红薯、玉米等粮食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 (2)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点燃2CO2+3H2O;

(3)此消毒剂中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个数比为1:1,即:C2H5OH~H2O,则酒精与水的质量比为:46:18,故此消毒剂中酒精的质量分数为:

46100%≈71.9%。

46+1818.“化学列车”的五节车厢分别乘坐了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一种常见气体单质。“→”表示相邻车厢中物质从左至右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

(2)写出上述转化关系中的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旅客”能上车的条件是:与门两边车厢中的物质都能反应。“旅客”稀硫酸可以从______号门上车。 【答案】 (1). 氧气(或O2) (2). 2NaOH+CO2=Na2CO3+H2O(答案合理即可) (3). 3

【详解】(1)由于A是一种常见气体单质且能反应生成CO2,所以A是氧气,即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实现转化;故填:氧气(或O2)。

(2)1号门发生的反应可以是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O2点燃CO2;2号门发生

的反应可以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3号门发生的反应可以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以及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4号门发生的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只需写出其中一个反应填写到题目中即可,故填:2NaOH+CO2=Na2CO3+H2O(答案合理即可)。

(3)稀硫酸既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以及二氧化碳,又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可控3号门上车,故填:3。

19、化学来源于生活。请用化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新房装修会产生有毒物质,为了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写一种即可)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写出符合“低碳”生活的措施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3)天气炎热,食物容易变质。为延长食品的保鲜期,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写一种即可) 【答案】 (1). 用活性炭吸附有毒物质 (2). 骑自行车上学 (3). 放冰箱内储存

【详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有毒物质,故为了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可用活性炭吸附有毒物质;

(2)日常生活中符合“低碳”生活的措施很多,如骑自行车上学,纸张两面用等; (3)为延长食品的保鲜期,可以放冰箱储存,也可以放保鲜盒内储存。

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获得新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与化学实验有关的问题:

(1)利用课本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得到氧气的含量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一种即可)

(2)证明铜和铁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方法是:______。(写一种即可)

(3)在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中多处用到了玻璃棒,写出其中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答案】 (1). 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未完全耗尽(合理即可) (2). 把铁片放到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铁片上会有固体铜析出。 (3). 搅拌/引流/转移固体

【详解】(1)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未完全耗尽,导致测定的氧气含量小于1/5。

(2)把铁片放到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铁片上会有固体铜析出,铁可以置换出蓝色硫酸铜溶液里的铜元素,证明铁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3)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转移,都要用到玻璃棒,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在转移食盐固体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转移固体。 三、实验题

21、下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的一种仪器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连接好仪器装置,在装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________;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理由是________,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该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4)装置B和C都能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C相对装置B的优点是____。 【答案】 (1). 酒精灯(或试管、铁架台) (2). A (3). 2KClO3MnO2Δ2KCl+3O2 (4). 气

密性 (5). 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6). 正 (7).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解析】

【详解】(1)装置A中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试管;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MnO2Δ2KCl+3O2;

(3)连接好仪器,装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制取过程中,收集不到气体; 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理由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该正放在桌面上;

相对于装置B,装置C可通过注射器控制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22、有位化学教师在实验室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该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生石灰样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小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 ① ② 实验操作 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壁。 将①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_____。 实验现象 烧杯壁发热 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_____ 有Ca(OH)2 ③

取②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_____ 无CaCO3 【交流讨论】

(1)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通过实验②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_______。

(2)小红同学提出实验③结论也不正确。他改进实验③,并通过实验证明生石灰样品中含有碳酸钙,他改进实验③的操作内容是_________。

(3)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CaO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请写出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反思应用】

(1)生石灰要________保存。

(2)设计和分析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反应物的量和生成物等因素对实验结论的干扰。 (3)要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还需要学习更多化学知识才能解决。

(1). 有CaO (2). 无色酚酞试液 (3). 无气泡产生 (4). 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答案】

钙,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5). 取②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6).

CaOH2CO2CaCO3H2O (7). 密封

【解析】

【详解】实验探究:①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壁。,烧杯壁发热,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说明含CaO;

②实验结论为:有Ca(OH)2,实验现象为:溶液变红,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将①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含氢氧化钙;

③实验结论为无CaCO3,取②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稀盐酸,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无碳酸钙,说明实验现象为:无气泡产生;

交流讨论:(1)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通过实验②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也可能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

(2)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故滤渣中可能含有少许的氢氧化钙,滴加少量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无法产生气泡,可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故改进实验③的操作内容是:取②中的少许滤

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3)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生成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反思应用:(1)由以上分析可知,生石灰容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生石灰应密封保存。23、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小红同学做了下表中的四个实验。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试管内试剂 NaOH溶液 MgCl2溶液 Na2CO3溶液 Ba(NO3)2溶液 加入硫酸后的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白色沉淀生成 (1)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试管③④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先加了一种试剂,再加稀硫酸,从而能说明试管①中也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试管②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试管②中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有MgCl2,即Mg2+和Cl-同时存在溶液中。 猜想2:试管②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无MgCl2。

老师提示SO42-会对Cl-的检验有干扰,需要先除去,小明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猜想提出了以下实验方案。[设计方案]

沉淀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老师评价该方案时指出:设计思路正确,但试剂选择有误,你认为应该将所选的试剂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

小明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猜想1正确,则步骤Ⅱ、步骤Ⅲ中必然会观察到的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小明反思进行步骤Ⅲ时,加NaOH溶液采用了滴加的方式,但没有立即观察到任何现象,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2CO3+ H2SO4=Na2SO4+ H2O + CO2 (2)无色酚酞溶液 (3)BaSO4 (4)BaCl2 (5)Ba(NO3)2 (6)产生白色沉淀 (7)经过步骤1后溶液中有硝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解析】(1)试管③中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 H2SO4=Na2SO4+ H2O + CO2。

(2)小明同学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先加了一种试剂,再加稀硫酸,从而能说明试管①中也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无色酚酞溶液,因为无色酚酞遇碱变红,在中性、酸性溶液中显无色。 [设计方案]

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沉淀A是硫酸钡,化学式是BaSO4。

老师评价该方案时指出:设计思路正确,但试剂选择有误,加入氯化钡会引进氯离子,应该将所选的试剂BaCl2改成Ba(NO3)2。

小明按照修改后方案进行了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猜想1正确,Mg2+和Cl-同时存在溶液中,步骤Ⅱ中氯离子与阴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步骤Ⅲ中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则步骤Ⅱ、步骤Ⅲ中必然会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反思]小明反思进行步骤Ⅲ时,加NaOH溶液采用了滴加的方式,但没有立即观察到任何现象,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经过步骤1后溶液中有硝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五、计算题

23、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含量,取12.5g干燥的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滴加某浓度的稀盐酸滴加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鸡蛋壳中除CaCO3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试计算:

(1)产生CO2的质量为 g。 (2)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4.4(2)80%(3)7.3%

【详解】(1)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故填4.4。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根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纯HCl的质量为y。

CaCO3100x+2HCl=CaCl273y+H2O+CO244

4.4g100:44=x:4.4g x=10g 73:44=y:4.4g y=7.3g 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10g

×100%=80% 12.5g

答: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80%。 (3)由(2)可知,盐酸中纯HCl的质量为7.3g 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7.3g×100%=7.3% 100g答: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