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2022-12-28 来源:汇智旅游网
解放军护理杂志 Nurs J Chin PLA · 29 · ·综 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余艳 。,崔焱 ,滕昭晖 ,王佩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呼吸内科,江苏苏州215021; 2.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 nary disease,COPD)的防治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 问题,该疾病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1]。据 流行病学调查[2 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的 患病率高达8.2 ,约有4000多万人罹患cOPD,每 年有数以百万的人死于该疾病,致残人数近千万, COPD已跃居我国疾病负担的首位 ]。社区COPD 患者每年平均住院(6.1O±2.61)次,每年住院时间平 均为(51.65±15.91)d,直接经济负担约占家庭平均 年收入的四分之一l_4]。由于COPD发病率与病死 率高、住院时间长、社会经济负担重,因此其防治已 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延续性护理的实施 使护理从医院延续至社区、家庭,使出院患者在恢复 期得到持续照护,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避免其因症 状加重再次住院,减少了疾病相关费用,是落实整体 护理、优质护理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国内外COPD 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实施 COPD的社区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延续性护理的概述 1.1 延续性护理的定义 1981年,美国宾夕法尼亚 护理学院为了有效降低医疗成本,进行了“为提早出 院的易感患者提供出院后家庭随访”的研究,强调随 着患者出院,治疗也应由医院转向家庭和社区,该项 研究是延续性护理的最早起源。不同学者对延续性 护理有不同的研究。2001年,Freeman等『5 构建了 6个维度的延续性护理概念模型,提出延续性护理 是患者所体验到的延续性,需要实现患者信息的延 续、跨机构服务的延续及团队合作的延续、卫生服务 需求灵活性的延续、纵向时间的延续、医护患关系或 者个人的延续。在此基础上,2003年Haggerty 等l6 进一步发展了延续性护理的概念,提出延续性 是指患者所接受到的一系列分离的卫生服务的连贯 性,以及与患者医疗需求、个人背景相协调的一致 【收稿日期】2014—05—27 【修回日期l 2015—05—07 I作者简介l余艳,硕士,副主任护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内科 护理及护理管理 【通信作者】崔焱,E—mail:cyan@njmu.edu.cn 性;延续性护理的两个核心要素是针对个体的卫生 服务和时间方面的延续,包含3种类型:(1)信息的 延续:在不同的医疗场所转诊过程中确保患者信息 的准确性、一致性、适用性;(2)护理服务的延续:对 患者变化的需求做出反应,保证其始终获得延续性 健康照护;(3)医护患关系的延续:患者接受不同的 健康照护者提供服务的同时始终保持忠诚和信任的 医护患关系_7]。2003年,美国老年协会对延续性护 理的定义是:通过计划、行动以确保患者在健康照护 场所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与持续性照护_8],涵盖 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包括制订出院计划与转诊、患 者在家庭或社区的不间断随访与指导 j。尽管没有 统一定义,但延续性护理强调了卫生服务的“协调、 连续和一致”Ll 。 1.2 国外延续性护理的模式 国外的延续性护理 是在以护士为核心的、多学科团队共同协作基础上 开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主要 包括基于社区和基于医院的两种模式。 社区模式指家庭医院(hospital at home)和日间 医院(day hospita1)。家庭医院指医护人员在患者家 里为其提供医院水平的医疗护理服务替代住院过 程,服务对象通常包括患有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患者 及尚未完全康复而出院回家的患者,尤其是慢性阻 塞性肺气肿、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fi x]。日间 医院源自英国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是以老年专科护 士为主导,协同医生、物理治疗师、营养师、社工等, 白天为出院后仍有高危住院风险的老年、慢性、疼痛 患者提供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康复护理服务。 医院模式是以医院为主导或下设护理机构协同 社区开展延续性护理,包括:(1)美国及澳大利亚的 老年人急性照护(acute care for elders,ACE)模式, 旨在防止身体功能下降,提高老年人及家属对出院的 准备。美国北卡罗琳娜大学开展的延续性护理项目 (ACE transitional program),由住院医生在多学科团 队的支持下对出院后10 d内的患者进行家访,帮助患 者从医院平稳过渡到家庭,顺利康复。澳大利亚实施 该模式的核心是:①专门为老年人设计无障碍环境;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年6月,32(11) ②每日举行跨学科团队会议;③在人院时就协同家属 制订出院准备计划;④以护士为主协调多学科专家制 心”,开展出院患者家访及电话访视服务,主要包括 产科、新生儿科、慢性病管理、临终关怀等内容,并提 订疾病指南,用于指导预防和康复护理[1引。(2)医患 合作(professional-patient partnership)模式,由护士、 社工、患者及其照顾者共同参与制订出院计划,通过 问卷调查评估出院需求,出院后的康复护理以视频形 式呈现。(3)延续性护理指导(care transitions coac~ hing)模式,由Coleman等[1 “ 提出,为确保照顾的延 供技术服务及康复指导 。另外,我国部分地区医 院对出院患者发放院外护理指导卡[2引,进行随访提 供康复指导;社区则以家庭病床为主要形式提供护 理技术服务,内容包括饮食、用药、功能训练、复诊时 机与指导、并发症防范及心理疏导方法等。 目前,我国在实施延续性护理中主要存在的问 续性,由高级临床专科护士(advanced practice 题是:延续性护理观念欠缺,需求与内涵不清晰;未 nurse,APN)作为过渡期“教练”指导患者及照顾者 掌握相关技能。该模式建立一套评估体系如个人健 康记录(personal health record)、药物协调性问卷 (medication reconciliation instrument)等。(4) APN延续性护理模式(APN transitional care rood— e1),由Naylor等口 于1989年所创,其特点是以 APN为主、多学科团队协作、在人院初为患者制订 全面的出院计划、出院后家庭访视及电话追踪的“过 渡期护理模式”,延续到出院后4~8周l_】 。 1.3 国内延续性护理的开展状况 由于我国人口 众多,医疗资源有限,再加上医疗保险的限制,使大 部分患者在出院时仍有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故对 延续性护理有着较高的需求。吴晓冰等[1 ]2011— 2012年对99名COPD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服务接 受程度及需求的调查显示,对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接 受情况:2O.2%的患者不愿接受,39.4 的患者部分 接受,4O.4 的患者完全接受;延续性护理服务需求 项目主要为生活照顾、专科护理服务、社区义工服务 及特色医疗服务;患者普遍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的卫生条件差、服务态度不好、医疗设备及技术落后 等。故推行延续性护理服务能够弥补医院治疗和社 区卫生服务之间的不足,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近几年,国内对延续性护理的研究,主要针对围 产期妇女、儿童、老年人及骨科术后、脑卒中等慢性 疾病患者 ]。目前,不同等级的综合性医院已建立 社区卫生服务联网和双向转诊路径,部分社区将高 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纳人社区工作的重点内 容之一。我国香港地区,由黄金月为主的护理团队 也进行了一系列延续性护理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成 效[19-2o ;台湾地区推行了出院后服务工作,协调运用 “整合性医疗团队资源”,确保患者在出院后不同医 疗机构转接的过程中得到完整且连续性的健康照 顾 妇;大陆地区的延续性护理研究及实践也有了初 步的发展。武汉同济医院于2006年开设免费护士 专家门诊及热线电话,为出院患者提供健康咨询;南 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别 于2005、2007年成立了“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服务中 完全落实常规出院指导;缺乏系统性、计划性与规范 性;仅由护士提供延续性护理,缺乏团队协助;相关 法规及双向转诊机制不完善;付费方式及补偿机制 不健全;社区资源欠缺,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 乏信心等。由于延续性护理的服务对象以老年、慢 性病及疾病恢复期较长的患者为主,其病程长、不可 治愈、对生活质量影响大等特点难免给家庭及社会 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故我国延续性护理的研究与 发展重点是改善现存问题,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自我 护理能力,控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生活 质量 化引。 2 CoPD延续性护理的实施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是近 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提高护理实践科学性和有 效性的方法,是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目前国外的 一些延续性护理较为成熟,均是在此基础上经过多 年的应用发展被证实对患者产生了实际的效果与积 极的作用l_2 。 在我国,因为缺乏对COPD患者长期、规范、全 程的管理,对其治疗大多局限在急性期住院期间,出 院后患者常呈“无人管”的真空状态l2 ,延续性护理 也相对比较薄弱。为了建立适合我国特色的cOPD 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模式,王少玲等_1叼在大量文献检 索的基础上,经过香港与广州的实地考察,结合两地 的临床实践经验、专家意见和患者需要,于2008年 建立了以循证为基础的COPD的4C护理模式,即 全面性、合作性、协调性、延续性。但在实际的实施 过程中,由于多专业团队的合作与支持有限,各地区 社区医疗、营养医疗、康复医疗等支持体系处于不同 的起步阶段或发展阶段,故不同程度影响了延续性 护理4C模式的推广与落实。香港地区从2O世纪 9O年代开始广泛开展对出院患者的延续性护理。 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在COPD延续性护理研究 项目(2OO8—2010年)中,报告I例典型案例实施护 理的内容:依据奥马哈系统(Omaha system)进行评 估,包括4个领域的健康问题如环境、生理、心理社 解放军护理杂志Nurs J Chin PLA June 2015,32(11) 会和健康相关行为口 ;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全 面及个体化护理服务,如咨询指导、治疗、个案管理、 况,焦虑、抑郁等心理,就诊情况及自我评价等,分值 越高代表患者的健康状况越差【3 。②COPD评估 测试量表(COPD assessment test,CAT),是近年来 监测等;患者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促成了高品质 的延续性护理;使用行动计划手册促进护患沟通,让 患者根据护士指引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疾病自我 管理并记录实施情况。 研制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测定问卷_4 ,用于评价 COPD对患者健康的影响程度,其简洁、可靠、易操 作等优点更加适合社区稳定期患者的自我监测与评 估。③一般健康状况调查问卷(36一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一36),用于评价生活质量,在室内 长50 m的道路上进行6 min步行距离(six—minutes 关丽婵等 对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 2007年住院的2768例COPD患者开展社区延续性护 理,基本步骤是:首先分析社区COPD患者的护理需 求;其次找出社区延续护理普遍存在且急需解决的问 walk distance,6MWD)测定,操作规程符合6 min 题;第3步制定肺康复的护理计划;第4步组织实施 护理计划;第5步评价COPD患者肺健康状况及延续 性护理效果。结果显示,社区延续性护理有利于解决 COPD稳定期的肺康复问题,有望提升COPD稳定期 患者的生活质量。李佳梅等 。。对2008年9月至2011 年3月住院的57例COPD患者的研究中,通过对相 关评价指标的观察发现,实施延续性护理有效减轻 了COPD患者的呼吸道症状、改善不良情绪,也明 显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 3 COPD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评价 有研究 指出,针对COPD患者开展的延续性 护理可以从临床、功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评 价其实施效果。 3.1功能指标 (1)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_3 。胡在 1977年提出的关于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 念,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特定活 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自我的把握与感受。 适用于COPD患者的有普适性量表,如一般自我效 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3 。王 才康等口 将其在中国人群中验证得到了较好的信 效度。特定疾病的量表,如COPD自我管理效能感 量表;特定行为量表,如班杜拉运动自我效能感量 表,2009年此表已在中国老年人群中得到了验证。 (2)自我护理能力量表(the exercise of sel ̄care a~ gency scale,EsCA):由Kearney等_3明设计用于评 估自我护理能力。2000年,Wang等。。。 将该量表翻 译成中文后在人群中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测定,内容 效度系数为1.O0,信度系数Cronbach 为0.86~ O.92,重测信度为0.91。(3)生活质量:①圣乔治呼吸 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是 1991年由Jones等 。 设计,问卷由患者本人完成, 通常分3个部分,即呼吸症状(symptoms),如咳嗽、 咳痰、喘息、呼吸困难等;活动能力(mobility),指可 引起呼吸困难或疾病影响而不能从事的活动;疾病 对日常生活影响(impacts),包括日常生活和工作状 步行距离试验标准草案_4 。④其他,如诺丁汉健康 调查问卷(Nottingham healthy profile,NHP)和西 雅图阻塞性肺疾病问卷(Seattle obstructive lung dis— ease questionnaire,SOL-DQ)_4 均可用于生活质量评 价。(4)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由Lawton和Brody于1969年制定, 分为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hysical self—maintenance scale,PSMS)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nstru— 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IADL),主要 用于评定日常生活能力_4引。(5)其他:焦虑量表、抑 郁量表等普适性及疾病特异性量表,主要评估患者 及照顾者的压力及负担 等。 3.2 临床指标肺功能、动脉血气是COPD住院患 者容易获取的临床疗效指标,对于延续性护理的观 察指标有: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ale,MRC)评价患者的 呼吸困难|4引,Borg量表(Borg scale)测定呼吸困难 指数I4引、发病次数,以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 dex,BMI)。BMI是评价患者营养状况的指标, BMI=体质量(kg)/身高(m )。近年来,曾伟光 等[4 对COPD患者的研究发现,BMI与深吸气量及 用力肺活量呈正相关。 3.3 经济效益指标 如门急诊就诊次数、再次住院 率、平均住院Et、直接医疗费用与间接医疗费用。国 外对于延续性护理的研究大多以再次住院率为首要 的评价指标,如有学者n 对239例充血性心力衰竭 患者的研究显示,APN延续性护理组的患者提高了 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降低了再住院率,总的医疗费用 节省了5000美元。 3.4社会效益指标 评价工具包括患者及家属对服 务的评价即满意度调查问卷 、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 意度调查问卷等。国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尚处于起 步阶段,由于涉及面广、需求量大,适合我国国情的延 续性护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与成熟,不仅需要借鉴国外 经验,还需结合国内各地的实际情况,以求进一步对 COPD延续性护理的服务内容、方式、服务对象、持续 · 32 -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年6月,32(11) 时间、服务者的准入资质、质量和效果评价体系以及 经费补偿机制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性护理;综述 doi:io.3969/j.issn.1008—9993.2015.11.009 across settings:The care transitions intervention[J].J Am Geriatr Soc,2004,52(11):1817一l825. [14]Coleman E A,Parry C,Chalmers S,et a1.The care tran— sitions intervention result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志码】A [J].Arch Intern Med,2006,166(17):1822—1828. [15]Naylor M D,Brooten D A,Campbell R L,et a1.Transi~ tional care of older adults hospitalized with heart failure: 【文章编号】1008~9993(2015)11-0029—05 【参考文献】 [1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COPD 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 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J Am Geriatr Soc, 2004,52(5):675-684. [16]单伟颖,李青,郭金玉.过渡期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 (2):31—42. [2]施焕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09-315。 -[31 Zhong N S,Wang C,Yao W Z,et a1.Prevalence of chron— 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A large,pop— ulation—based surve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7,176(8):753-760. [41张本,张嫒,刘衡川,等.成都市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 者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7,38(2):316-320. [5]Freeman G,Shepperd S,Robinson L,et a1.Continuity of Care[M].London:National Coordinating Centre for NHS Service Delivery and Organization(NCCSDO), 2001:25-30. [6]Haggerty J L,Reid R J,Freeman G K,et a1.Continuity of care a mu1tidiscip1inary review[J].BMJ,2003,327 (7425):1219—1221. [7]John W,Saults M D,Waleed A,et a1.Interpersonal conti— nuity of car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A critical review Fj].Ann Fam Med,2004,2(5):445—451. [8]Quinn C C,Port C L,Zimmerman S,et a1.Shortstay nursing home rehabilitation patients:Transitional care problems pose research challenges[J].J Am Geriatr Soc, 2008,56(10):1940-1945. [9]Coleman E A,Boult C E.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nsi— tional care for persons with complex care needs[J].J Am Geriatr Soc,2003,51(4):556-557. [101董玉静,尚少梅,么莉,等.国外延续性护理模式研究进 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20—23. [11]Leff B,Burton L,Mader S L,et a1.Hospital at home: Feasibility and outcomes of a program to provide hospi— tal-level care at home for acutely ill older patients[J]. Ann Intern Med,2005,143(11):798-808. [12]Steven R,Carolyn M,Laura L.Effects of a multicompo— nent intervention on functional outcomes and process of care in hospitalized older patients:A randomized con— trolled trial of acute care for elders(ACE)in a commu— nity hospital[J].J Am Geriatr Soc,2000,48(12):1572— 1581. [13]Coleman E A,Smith J D,Frank J C,et a1.Preparing pa— tients and caregivers to participate in care delivered 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84—286. [17]吴晓冰,李平东.住院COPD患者对延续性护理需求分析 及运行模式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1):94—95. -1183张红旭,殷洪涛,薛萍,等.我国延续性护理实施现状[J]. 护理研究,2013,27(I1B):3705—3706. [19]王少玲,黄金月,周家仪.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护 理的循证实践_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31—434. [201黄金月.出院后延续护理所需的护理剂量及能达到的成 效[J].中国护理管理,2006,6(增刊):156—158. [21]席淑华,赵继军,赵建华,等.成功大学附属医院出院准备 服务概况与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341—342. [22]毛惠娜,刘雪琴.出院病人延续护理服务模式的探讨[J]. 护理研究,2005,19(7B):1294—1295. ,123]洪翔,赵丽.院外护理指导卡的使用[J].山西护理杂志, 2000,14(3):138. [24]李萍,付伟.我国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及现状分析 [J].健康研究,2010,30(1):39—42. [25]侯淑肖.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MI 3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7—140. [26]黄金月.高级护理实践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4-87,104—110. [27]何权瀛,周新,谢灿茂,等.呼吸科医生对于COPD认知 和处理现状的断面调查[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9,8(2):117-121. [28]m少玲,符始艳,周家仪,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 延续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758—760. [29]关丽婵,陈美珠,赵娟娟,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延 续护理的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8):35,37. [3O]李佳梅,成守珍,张朝晖,等.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 (7):603-606. [31]Oermann M H,Floyd J A.Outcomes research:An essen— tial component of the advanced practice nurse role[J]. Clin Nurse Spec,2002,16(3):140—144. [3 2]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a unifying therapy of behavior change[J1.Psycho Rev,1977,84(2):191—215. [33]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cognitive view[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86:391. (下转第36页) · 36 ·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年6月,32(11) 1ies with a member with chronic pain:A mixed methods Behav Med,2008,36(1):70—80. study[J].J Clin Nurs,2012,21(23/24):3532—3545. [21]Li—Grining C P,Durlak J A.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 tion of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 programs:Informing [26]Brix C,Schleussner C,Fuller J,et a1.The need for psy— chosocial support and its determinants in a sample of pa— tients undergoing radio—onco1ogica1 treatment of cancer efforts to address risk and promote resilience[J].J Prev Interv Community,2014,42(4):243—247. [J].J Psychosom Res,2008,65(6):541—548. [27]Wenzel L B,Donnelly J P,Fowler J M,et a1.Resilience, reflec—tion,and residual stress in ovarian cancer survivor— [22]Loprinzi C E,Prasad K,Schroeder D R,et a1.Stress man— agement and resilience training(SMART)program to ship: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study[J].Psy chooncology,2002,11(2):142—153. decrease stress and enhance resilience among breast cancer survivors:A pilo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Clin Breast Cancer,2011,11(6):364—368. [28]Molina Y,Yi J C,Martinez—Gutierrez J,et a1.Resilience among patients across the cancer continuum:Diverse [23]Edward K.Chronic illness and wellbeing:Using nursing practice to foster resilience as resistance ̄J].Br J Nurs, 2013,22(13):741—746. perspectives[J].Clin J Oneol Nurs,2014,18(1):93—101. [293张爱华.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 [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2. [24]Werner E E,Smith R S.Overcoming the odds:High—risk [303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 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children from birth to adulthood[M].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2:35-148. [31]滕秀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评估与干预[D].北京:首都师 范大学,2008. [25]Wright L J,Zautra A J,Going S.Adaptation to early knee osteoarthritis:The role of risk,resilience,and dis— (本文编辑:沈园园) ease severity on pain and physical functioning[J].Ann (上接第32页) [343钱会娟,袁长蓉.慢性病自我效能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 展[J].护理研究,2010,24(9A):2266—2269. (6):522—525. [433佚名.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介[J].临床荟萃, 2009,24(14):1216. [352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 度研究[J].应用于心理学,2001,7(1):37—40. [36]Kearney B Y,Fleischer B J.Development of an instru— ment to measur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J].Res Nurs Health,1979,2(1):25-34. [44Ivan Walraven C,Oake N,Jennings A,et a1.The associa— tion between continuity of care and outcomes:A system— atic and critical review[J].J Eval Clin Pract,2010,16 (5):947—956. [37]Wang H H,Lafrey S C.Preliminary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instruments to measure self-care agency and [45]Celli B R,MacNee W,ATS/ERS task force.standard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PD: social support of women in Taiwan[J ̄.Kaohsiung J Med Sci,2000,16(9):459-467. A summary of the ATS/ERS position paper[J].Eur Re— spir J,2004,23(6):932—946. [38]Jones P W,Quirk F H,Baveystock C M,et a1.The 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J].Respir Med, 1991,85(Suppl B):25—31,33—37. [46]Martin K S.The Omaha System[M].St Louis:Elsevier Saunders,2005:23—57. [47]曾伟光,曾艳芳,邱桂凤,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 质指数与深吸气量、用力肺活量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 医学杂志,2011,27(16):2969—2971. [39]Jones P W,Harding G,Berry P,et a1.Development and first validation of the COPD assessment test[J].Eur Re— spir J,2009,34(3):648—654. [48]Naylor M,Brooten D,Campbell R,et a1.Transitional care of older adults hospitalized with heart failure:A random— [4O]柴晶晶,柳涛,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中文 版临床应用意义的评价[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 34(4):256—258. ized controlled trial[J].J Am Geriatr Soc,2004,52(5): 675—684. [41]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Statement.Guidelines for the [49]Capomolla S,Febo 0,Ceresa M,et a1.Costutility ratio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comparison between heart failure six-minute walk test[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2,166(1):11卜117. management delivered by day hospital and usual care[J]. J Am Coil Cardiol,2002,40(7):1259—1266. [423徐洁,马琛明,杨京华.不同性别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 者的生活质量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 (本文编辑:沈园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