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五年级数学导学案

2022-09-15 来源:汇智旅游网
小学五年级五(2)班数学导学案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 教材P43-45 执教: 教导处签章: 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进 一步认识它们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底面积的含义,统一公式的推导。

难点:对长方体、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一.课前复习。

1、观察教材P43页长方体积正方体的主题图。 2、思考、填空。

(1)长方体的体的体积是由( )、( )和( )决定的。 (2)正方体的体积是由( )决定的。

(3)长方体的体积=( ) (4)正方体的体积=( ) 二.导入新课。

1、探究长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自学要求:1.观察教材P43页长方体图,我能发现:长×宽就是长方体底面的( )。所以长方体的底面的面积叫做( ) 面积。2.因为长方体的体积=×高,所以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另一 修改意见

方法,即长方体的体的体积=( )面积×高,如果用字母表示底面积,那么=( )。

3.合作交流,指名展示订正。

2、探究正方形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1) 将准备的正方体模型,用手摸一摸它的底面,仔细观察思考完。 填空。

1、正方体积面的面积叫( )面积,正方体的底面积和它的( )长有关。

2、我能发现正方体的统一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我能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

长方体(正方体)的( )=底面积×高,用字母可以写:( )= 三、当堂训练。 1、必做题。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dm,它的体积是:53=5×3=15dm3 ( )。 (2)0.43=0.4×0.4×0.4 ( )

2、一个长方形长18米,宽10米,高5米,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3、棱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体体积是多少?表面积是多少?

2、选做题:一个正方体体积是4.096立方分米,底面积是2.56平方分米,棱长是多少分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么表示?

反馈:

小学五年级五(2)班数学导学案

课 题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材P46-49页

执教: 教导处签章: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名数的改写。 3、能准确运用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能正确进行体积单位间的名数改定。 一.课前复习。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 )分米、( )毫米等,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即1米=( )分米,1分米=( )厘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 )平方厘米,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即1平方米=( )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计算下面各题。

(1)一块长方体泡沫长4.2米,宽3.6米,厚0.4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棱长是3.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立分米? 二.导入新课。

1、自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想一想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它的体积是( )。

(2)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那么1分米=( )厘米,如果把它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那么它的体积为10×( )×( )= ( )立方厘米。

(3)通过计算我能推导出1立方米=( )立方厘米。 (4)独立完成P46页表中的填空。

(5)我能发现,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时率是( )。 (6)小组合作交流,指名展示订正。 2、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1)自学例3。

(1)3.83是多少立方分米。 (2)尝试练习:2400cm3是多少立方分米? 想:1m3=( )dm3 想:( )cm3=1dm3 3.8m3 有3.8个( )dm3 2400cm3有( )个dm3 3.8m3=( )dm3 2400cm3( )dm3 思考:怎样把高组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三、当堂训练。

213dm3=( )m3 2.1dm3=( )m3 50dm3=( )m3 17.6m3=( )dm3 完成P48页第3题。 四.课堂小结

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要注意看清是由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以便确定方法;另外还要注意相连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反馈:

五、课后反思 课 题

容积和容积的单位

教材P50-55页 课 型 新授课 执 教

上课时间 审 核

课 时 1课时

主 备 人

年 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会计算容积。

1、理解容积的含义,知道容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理解容积和体积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教 学 重 难 点

1、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的观念,知道1升=1000毫升,1

毫升=1立方毫升。

2、理解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学法指导

合作交流、探究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口答: (1)什么是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 3、计算下面各题。

(1)一个长方体的衣柜,长18公分,宽5公分米,高22分米,这个衣柜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修改意见

(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8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合多少立方米?

二.导入新课。 1、探究容积的概念。

(1)提问:大家常见的鱼缸,里面放满水,在这里,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 )。

(2)组内交流。说说自己见过的容积的例子?

如:装油的油箱,油箱里装满油,油的体积就是油箱的( )积,长方体鱼缸里盛满水,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 )积。

归纳:空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它们的( )。 比较物体体积和容积的相异点。

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异点:体积要从容器处理长、宽、高,容积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2、探究容积的单位。

(1)自学P50页内容,出示自学要求。

1.计算物体的容积,需要用到( )的单位,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

( )也可以写成L和ml,即:1L=( )ml

2.其实1升就是体积单位的1立方分米,1毫升就是1立方厘米,只是两个不同的名字,即:1L=( )dm3 1ml=( )cm3

3.合作完成P50页实验,完成P50页实验问题。 2、尝试完成例5.

一种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dm,宽40dm,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根据:=

3、引导完成例6。 三、当堂训练。

1、必做题。 P52页做一做第1题。 2、选做题。 P52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小结

空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它们的容积。 物体体积和容积的异同点。

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异点:体积要从容器处理长、宽、高,容积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修改意见

五、课后反思 课 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

修改意见

整理和复习 课 型 新授课 执 教

上课时间 审 核

课 时 1课时

主 备 人

年 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1、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含义,体积

单位和容积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行整理和复习。

2、体验归纳整理的学习方法,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 学 重 难 点 学法指导

理解本单元所学的主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合作交流、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填空。

(1)长方体(不包含正方体)中最多有( )条棱长度相等。 (2)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它们的( )。

(3)物体所占空间的( )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

(4)一个长方体,如果它的长、宽、高分别用来表示,则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表=( ),体=( )

(5)常用的容积单位有( )、(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 2、判断

(1)长方体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的容积。( ) 修改意见

(2)把高级单位的名数转化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 (3)把一个长方体平均分成两个相等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没有变。( ) (4)一个正方体的橡皮捏成一个长方体后,虽然它的形状变了,但它所占的空间大小没有变。

(5)长方体或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

二.导入新课。 一、填一填。

1、480d㎡=( )㎡ 2、0.6㎡=( )d㎡=( )cm2 3、4.5dm3=( )cm3 4、3.6L=( )ml

5、0.6L=( )dm3=( )ml 6、5400ml=( )cm3=( ) 7、980厘米3=( )分米3 8、1.2立方米=( )立方米 9、4m3=( )dm3

二、填写下表,相信你最棒。 长 3cm 宽 2cm

4m 6dm 3m 4dm

7dm 高 1cm 表面积

3m 2dm

棱长 3dm 5cm 表面积 体积

体积

轻松展示(拓展应用)

修改意见

三、一块长方体石料,体积是100立分米,它的长是20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多少分米?

四、将一个8分米,宽5分米,高3分米的长立方体木料锯成一个体积最大的正方体,去掉的体积应该是多少立方分米?

三、课堂小结 全班互评

修改意见

四、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 题 执 教

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P60-61 课 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主 备 人 审 核

课 时 4课时

年 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使学生知道分数是人们的日常生

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在正确认识单位“1”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 学 重 难 点

1、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2、单位“1”的含义。

3、理解“整体”的含义,明确“1”在这里的作用。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有2只小猴,它们摘了8个桃子,需要平均分着吃,你觉得怎样分?每只小猴分到多少个?

2、后来,它们又得到一个大西瓜,也需要平均分着吃,应该怎么分?每只小猴分到多少个?

3、导入新课,呈现目标,分配任务。 二.导入新课。(小组探究,师巡视) 1、认识单位“1”(学课本61页的内容)

修改意见

单位“1”的含义,我们可以把一条线段,一个圆或一些物体把一个( )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就是( )。

看成单位“1”,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

2、分数的意义。 (1)说一说的含义。

把一个( )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就是( )。 (2)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填分。

(一) (一) (一) ? ●●●●○○○ 想一想。

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分成的份数用来做分数的( ) 2、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的份数用来做分数的( )

分数的意义: 、 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 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 或 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小组展示、交流,师点评。

修改意见

三、当堂训练。 必做题。 1、填空。

(1)在进行( )、( )或( )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 )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2)2000多年前,中国用( )表示分数。

(3)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下面的数是( ),横线上面的数是( )。 2、根据分数涂色。

选做题,课本63页1,2,3题。

四.课堂小结:单位“1”的含义:我们可以把一条线段,一个圆或一些物体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分数单位)。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 分数的意义:一条线段一些物体 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 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修改意见

五、课后反思 课 题 执 教

认识分数单位P62 课 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审 核

课 时 4课时

主 备 人

年 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并正确应用。

2、能用自己的话正确表述一个具体含义。 教 学 重 难 点 学法指导

认识分数单位,理解分数的具体含义。 自主合作、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一) (一) ( ) ( ) 2、导入新课,呈现目标,分配任务。 二.导入新课。(小组探究,师巡视)

1、认识分数单位,看图根据题意把棋子平均分后,再填空。 (1)把18个棋子平均分成2份 (2)把18个棋子平均分成3份

○○○○○○○○○ ○○○○○○○○○ ○○○○○○○○○ ○○○○○○○○○ 每份是这堆棋子的(一) 每份是这堆棋子的(一)

在这堆棋子中有( )个这样的 两份是这堆棋子的(一) 修改意见

(3) 把18个棋子平均分成6份 (4)把18个棋子平均分成9份 ○○○○○○○○○ ○○○○○○○○○ ○○○○○○○○○ ○○○○○○○○○ 每份是这堆棋子的(一) 每份是这堆棋子的( ) 在这堆棋子中有( )个这样的 在这堆棋子中有( )个这样的 2、完成课本62项的“做一做”。

3、什么是分数单位:( )

4、读出下列分数,并指出它们的分数单位,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5、小组展示交流,师点评。 三、当堂训练。 必做题。 1、填空。

(1)七分之二写作( ),表示有( )个分数单位。 (2)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表示的意义是( ) 修改意见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分数,再把这些分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

选做题,完成课本63页的4题,四.课堂小结 小组互评

5题。 修改意见

五、课后反思 课 题 执 教

分数与除法P56、66 课 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审 核

课 时 4课时

主 备 人

年 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的相除的商。

1、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

2、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 学 重 难 点 学法指导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自主合作、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口答。

4个是(一)。3个是(一)。里面有5个(一)。里面有( )个(一)。 3、导入新课,呈现目标,分配任务。 二.导入新课。(小组探究,师巡视)

1、计算。 4÷7=

2、上面4÷7的商如果不能用近似 或小数表示,还可以( )表示。 3、学生自学65、66页内容,完成自学提示。 (1)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 修改意见

列式: ,在下图中涂出1个人得到的蛋糕。 (2)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分多少块。 列式: 。

4、我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 )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 )除法中的除号相当于( )。

即:被除数÷除数=

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表示被除数,表示队数, 则: 想一想:为什么

5、小新家养鹅10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三、当堂训练。必做题。 1、填空。

(1)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 ),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 ),分数线相当于( )。

(2)=3÷( )==

(3)3角=( )元(用分数表示)。

(4)把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是米,每段有( )分米。 2、对号入座。

(1)一个班的人数增加后,又减少,这个班的人数。

A.比原来多 B.比原来少 C.与原来相等 (2)○ ○ 3、判断。

(1)2÷5的商3÷54的商小。 ( ) (2)分数的分母不能是0。 ( ) (3)1吨的与2吨的一样多。 ( ) (4)因为4大于3,所以大于。 ( ) (5)某班有男生30人,女生20人,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 ) 4、在里填上“>”“<”或“=”。 ○ ○ ○ ○ ○ ○ ○ ○ ○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46分钟=( )小时 321dm3=( )m3 17小 时=( )日 49千克=( )吨 97mL=( )L 52cm=( )m 213=( )km 19dm2=( )m2

6、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计划要环绕地球飞行14圈,在2003年10月15日19时57分,完成第7圈的飞行,这时完成了计划的几分之几。

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

四、课后反思 课 题 执 教

真分数和假分数P69页例1、例2 课 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审 核 课 时 4课时

主 备 人 年 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分数。

1、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区分真分数和假

2、能将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教 学 重 难 点 学法指导

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区分 自主、合作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分数单位,各包含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填空。

二.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 (2)明确学习目标。 (3)分配任务。

1.出示学习方法(学生独立自学后小组交流学习) 2.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1)观察1的图并完成填空,再比较每个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2)我们可以看出:、、的分子都比分母( ),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3)例1中、、这几个分数, 修改意见

分别都把1个( )看作单位“1”。(4)什么叫真分数,真分数有什么特点?(5)观察例2中的图,、、这几个分数分别都把( )个圆看作单位“1”。(6)比较例2中、、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可以看出:( )的分子和分母相等,( )和( )的分子比分线( )。(8)什么叫假分数,假分数有什么特点?

3.交流展示 4.学习小结 三、当堂训练。 必做题。

1、下面的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真分数 假分数

2、把上题中的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3、试一试,自由写出三个真分数和三个假分数,组内交流。(1)(一)(一)都是分母7的真分数。 (2)(一)(一)都是分母7的假分数。 (3)都是等于1的假分数。 思考题。

在中,是除0以外的其他自然数。 (1)当( )时,是分数单位。 (2)当( )时,是真分数。 (3)当( )时,是假分数。 (4)当( )时,可以化成整数。 修改意见

四、课后反思 课 题

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

(教材P70-71页) 执 教

课 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审 核

课 时 4课时

主 备 人

年 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书写形式。

1、认识带分数,理解带分数是大于1的假分数的另一种

2、掌握把假分数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教 学 重 难 点

1、带分数意义。

2、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什么叫真分数?真分数的特征是什么? 2、什么叫假分数?假分数的特征是什么?

3、读出下面的分数,再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

真分数 假分数

4、说出两个值等于1的假分数。 二.导入新课。

1、出示自学提示。

2、出示P70页例3的插图,并完成下面各题。 (1)

( ) ( ) ( ) “一个半”用分数表示

(2)像,,„„,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

(3)带分数由两部分组成,左边是( )部分,右是( )部分。 3、写出4个带分数读一读,再与同桌交流。 读作: 读作: 读作: 读作: 4、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 )=( ) ( )=( ) (1)用分数表示上面图中的阴影部分。

(2)图1中是“1”个整圆,即4个是1,所以=4÷4=1 (3)图2中是( )个圆,所以=8÷4=( ) (4)练一练,=4÷2=( ) =( )÷( )=( ) 5、把化成带分数。

修改意见

(1)用分数表示右图中的阴影部分。 修改意见

(2)=7÷3=→分号不变。 余数作分数

商作( )部分 部分的( ) (一)=( ) 6、试一试:=( )÷( )=( ) =( )÷( )=( ) 6、想一想:假分数怎样化成整数和带分数的。组内交流。 三、当堂训练。 必做题。

1、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选做题。课本P72页4题,P74页10题。 四.课堂小结:像,,„„,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 带分数由两部分组成,左边是(整数)部分,右是(小数)部分。 修改意见

五、课后反思

课 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P75页 课 型 新授课 执 教

上课时间 审 核

课 时 4课时

主 备 人

年 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数,一个分数或不同的分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

教 学 重 难 点 学法指导

分数的基本性质 自主合作、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说一说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它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商不变规律。 (1)口算。

120÷30= 15÷3= 12÷3= 1500÷300

(2)你有什么发现:( )数和( )数都( )或( )相同的倍数( )不变。

(3)填空。

3÷4= 6÷12= 被除数÷除数= 修改意见

二.导入新课。 1、分数的基本性质。

(1)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照下图把它们平均分,并涂上颜色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 ) ( ) ( ) (2)拿出学具,按照上面的图来操作。

图1是把整张纸平均分成( )份,涂色部分占了( )份,所以应该填( )。 图2是把整张纸平均分成( )份,涂色部分占了( )份,所以应该填( )。 图3是把整张纸平均分成( )份,涂色部分占了( )份,所以应该填( )。 (3)通过观察,看上面3个图的涂色部分是否一样大?( )

(4)一个是整张纸的,一个是整张张的,一个是整张纸的,为什么?会一样大呢?是因为涂色部分都等于整张纸的( )。

所以:==

(5)填空。看看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2 ×□ ÷2 ÷□

= = = =

×2 ×□ ÷□ ÷□ 修改意见

(6)你能像上面一样举例子吗?

(7)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分数( )和( )同时( )或( )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 ),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8)想一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填空。

即:分子相当于( )数,分母相当于( )数,(0除外)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或( )相同的数就相当于分子和( )同时( )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商不变相当于分数( )不变。 三、当堂训练。 必做题。

1、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

2、选做题。课本P76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分数(分母)和(分子)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修改意见

五、课后反思 课 题 执 教

最大的公因数P79 课 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审 核

课 时 4课时

主 备 人

年 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能了解求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 学 重 难 点 学法指导

公因数的求法 自主合作、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写出下面各数的因数。 12的因数有: 16的因数有:

2、一个数最小的因素是( )最大的因数是(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的。

二.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2、明确学习目标。 3、提出问题,见课本P79。

自学提示:(1)现在有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若干种,你 修改意见

想法选择哪一种地砖,为什么?(注意:一定要使用整块地砖)

边长1dm 2dm

3dm

4dm 5dm

(2)先独立在草稿本上画一画,拼一拼,分析能选哪几种瓷砖,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3)通过画、拼,发现只能选边长是( )和( )、( )的正方形瓷砖。

(4)观察1、2、4这三个数字与16和12有什么联系? (5)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6)试一试,找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及它们的公因数。 18的因数有: 1

27的因数有: 1

所以18和27的公因数有 、 、 、其中 是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7)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8)利用分解使因数的方法,可以比较简便地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自学81页你知道吗?求出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

(9)课堂小结。

修改意见

三、当堂训练。 必做题。 1、填空。

(1)10与15的公因数有 。 (2)14和49的公因数有 。 2、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做完后你发现什么? 4和8 16和32 1和7 8和9 选做题。课本练习十五第2题。 思考题。小黑板。

四.课堂小结 小组长自评、互评。

修改意见

五、课后反思 课 题

约分

P84、85的内容 课 型 新授课 执 教

上课时间 审 核

课 时 4课时

主 备 人

年 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

2、掌握约分的方法,正确地进行约分。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难点:能够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互质数。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理由。 二.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2、明确学习目标。

3、学习例题3。观察情境图:同学们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4我会填: 修改意见

5、现:的分子、分母含有公因数 、 、 。 而的分子、分母含有公因数 。

6、小结: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 的公数,叫做 分数。 7、自学例4,把化成最简分数。

提示: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 方法一:

方法二: 提示我最大公因数 124 30 方法三: 4

12 4 24= 或者 24=

30 30 15 5 5 8、什么叫约分。

9、课堂小结:约分时用分子、分母去除以它们两个的( )数。 三、当堂训练。 必做题。

1、必做题:化简分数。 2、连线。

修改意见

选做题:完成课本P86页第3题。 思考题:略。 四.课堂小结 小组长自评、互评。

五、课后反思

修改意见 课 题

通分—最小公倍数

教材P88、89、90的内容 课 型 新授课 执 教

上课时间 主 备 人

审 核

年 级 五年级 课 时 4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

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 学 重 难 点 求两个数的最小倍数的方法。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各写5个)。 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2、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 )一个数( )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的。

二.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 2、明确学习目标。

3、分配任务,学习最小公倍数。 修改意见

自学提示:

(1)观察88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墙面(用的墙砖必须是整块) 正方形墙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3)在草稿本上画一画、铺一铺,墙面的边长与墙砖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4)正方形的边长即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3的倍数 2的倍数 3的倍数 2的倍数

↓ 3和2的公倍数

6、12、18„„是3和2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 数,其中6是最小的一位。叫做它们的( )数。

5、自学课件P90例2.

怎样求6和8的最小的公倍数。 试一式:

求9和12的最小公倍数。 6、全课小结。

7、我发现: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修改意见

三、当堂训练。 必做题。

1、找出4和6、3和6、2和8、5和6、4和9的最小公倍数。 选做题:同学们去植树:按15人或18人一组都能正好分完,参加植树的至少有多少人?

思考题:小羊、小鹿和小熊在同一个小水池中饮水。小羊每2天到水池边喝一次水,小鹿每3天到池边喝一次水,小熊每4天到池边喝一次水。从七月长一天开始算起,它们在七月份里有几次是同一天到池边喝水?

四.课堂小结

小组长自评、互评。 修改意见

五、课后反思 课 题 执 教

通分 课 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审 核

主 备 人

年 级 五年级 课 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

熟练地、快速地比较。

2、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概念,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两个分数进行通分。

教 学 重 难 点

1、能快速地比较两个同分母,同分子分数。

2、掌握通分的方法。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里面有( )个 里面有( )个 4个是 二.导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分配任务

自学提示:(1)自学课本93页例3,比较○ (2)我会比较 ○ ○ ○ ○ ○ ○ 修改意见

(3)我会填。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比较分子,分子大的分数。( ) 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比较分母,分母大的分数。( ) (4)自学课本94页,例4,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 (5)要比较谁的蛋白质含量高,就应该比较( )和( )。 (6)把和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 因为 所以○

想:这里为什么以20为公分母?是因为20是5和4的( )的公倍

数,如选其它的公分母如40,数字太大,所以就用两个分母的( )。

(7)把和化成同分子分数进行比较。 因为

(8)人们在比较异分母、分子分数的大小时,一般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这样比较方便。

课堂小结:什么叫做通分。 三、当堂训练。

必做题1:○ 因为:○ 所以○ 修改意见

2、先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再比较大小。 和 和 和

选做题:在每组分数后面的括号里写出它们的公分母。 和( ) 和( ) 和( ) 和( )

思考题:在○里填上“>”“<”或“=”。 ○ ○ ○ ○ ○

四、板书设计: 修改意见

五、课后反思 课 题 执 教

小数化成分数

上课时间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人 审 核

年 级 五年级 课 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化成分数的过程,掌握小数化成分数的

方法,并能正确地将小数化成分数。

2、形成约分的习惯,懂得将小数化成最简分数。 教 学 重 难 点

1、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2、掌握小数的意义。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填空。

0.7表示( )分之( ),0.09表示( )分之( ),0.125表示( )分之( )。

0.5表示( )分之( ),写作 0.24表示( )分之( ),写作 二.导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分配任务

1、学习课本97页的例1,把一条长3m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

修改意见

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多少米?(结果用小数,分数来表示)

2、自学提示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用小数表示 用分数表示 答:平均分成10段,每段是 米或 米,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 米,或 米。

(2)因为0.3表示( )分之( ),所以0.3可以写成,0.6表示( )分之( ),即0.6=,但最后的结果一般用( )分数来表示,所还要把约分,即。

3、试一试,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4、课堂小结:把小数化成分数,可以先把小数写成分母是( )、( )„„的分数,再把分数化简成( )分数。

三、当堂训练。

必做题: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0.05=

0.37= 0.45= 0.013=

修改意见

选做题,连线。

0.6 0.7 2.25 0.35 0.24

思考题:把2.65化成分数。 四、板书设计:

修改意见

五、课后反思 课 题 分数化小数 课 型 新授课 执 教

上课时间 主 备 人

审 核

年 级 五年级 课 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

方法,并能正确地将分数化成小数。

2、能正确利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教 学 重 难 点 学法指导

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自主、合作、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填空:被除数÷除数=

=( )÷( ) =( )÷( ) ( )÷( )= ( )÷( )= 13÷( )= ( )÷18= 二.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分配任务 (四)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学例2、把0.7、、0.25、、、这6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列起来。 想:通过观察发现,要比较这些数的大小,有两种方法,第一种

修改意见

是先把其中的小数化成分数,现把这些分数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第二种是把分数化成小数,就能进行比较。(你认为哪一种更简单)

②把分数化成小数,利用分数与除数的关系。

=( )÷( )=( ) =( )÷( )=( ) =( )÷( )=( ) =( )÷( )=( )

注意: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③给6个数排列大小。

( )<( )<( )<( )<( )<( ) ( )>( )>( )>( )>( )>( ) 课堂小结:

把分数化成小数,只要用( )除以( )就可以了,如果除不尽时,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三、当堂训练。

必做题,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修改意见

选做题,把下面各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3.24 3.39 3.36

(2)0.65 1.09 1.86

思考题:

王老师每秒打1.2个字,刘老师每分钟打45个字,他们谁打的速度快些?

四、板书设计: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修改意见

五、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课 题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执 教

上课时间 主 备 人

审 核

年 级 五年级 课 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理和计算法则。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关法的算

2、能正确地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 教 学 重 难 点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什么是分数单位?

(2)的分数单位是( ) 的分数单位是( ) (3)是( )个 是5个( ) 4个是( ) 二.导入新课。

1、自学分数和加法的意义。

(1)观察例1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思考:这道理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

即:要求一共吃了多少张饼,要把爸爸和妈妈吃的饼数( )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2)看例1示意图,我能知道:是( )个,它们的分数单位都相同都是,所以它们( )直接相加。 修改意见

(3)列式

分析:因为3个就是( )所以+=( ),化简分数为( ) 答:

(4)小组交流,汇报。

(5)小结: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 )分数,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 )同,都是把两个加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要把分子相加。

2、自学例2。

(1)有瓶矿泉水,我倒出了瓶,还剩多少瓶矿泉水? 尝试列式:○== 答:

(2)思考: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有什么关系?

因为这道题中已知两个数的和是,其中一个数是( ),求另一个数是多少,所以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 ),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合作交流、展示。

(4)归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三、当堂训练。 (一)必做题。 修改意见

1、完成P105做一做第1小题

2、+= (二)选做题

做课本P108页第1题 四、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例1: 例2: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要把分子相加减。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修改意见

五、课后反思 课 题

同分母分数的

连加、连减 课 型 新授课 执 教

上课时间 审 核

主 备 人

年 级 五年级 课 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同分母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的连加、连减。 3、能口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 学 重 难 点

1、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把整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计算。 1=

1千米-千米=

(2)思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分母( ),只要把分子( )。

二.导入新课。 1、出示自学目标:

2、自学:电视台少儿频道各类节目播出时间分配情况如下: 节目类型 时间分配 修改意见

思考: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列式为:

3、组内讨论交流、算法、展示。 4、自学:同分母分数的连减。

提问: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想:把全天播出时间看作( ),减去前( )类节目所占的份数,再减去科普类所占的( ),就得到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列式为: 答:

动画类

游戏类

教育类

科普类

其他

问:“1”应化成分母是几的分数?为什么? 5、练一练:做P107做一做。 三、当堂训练。 (一)必做题:计算

(二)选做题 P109第6题

四、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

例3:(1)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修改意见

(2)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连加、连减。 修改意见

五、课后反思

课 题 执 教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上课时间 审 核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人

年 级 五年级 课 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 学 重 难 点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如何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 学法指导

探究、合作、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通分方法是什么?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 (4)出示一组数:

自己任选两个数组成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二.导入新课。 1、出示自学提示。 2、自学异分母分数加法

(1)从上面列出的算式中任选一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算式,然后试着利用我们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法运算法则和通分的方法来计算这个算式。

列式为: 修改意见

(2)小组讨论探究算法 (3)指名汇报、交流。

(4)归纳:以为例,它们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用( )分的方法使它们分母相同,找分母2和3的( ),用最小公倍6作公( )加( ),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计算,我还能发现计算最关键的地方是运用了( )分的方法把不同分母的分数转化为同分母的分数。

2、自学异分母分数减法(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减法算式) 列式计算。

提示:依照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母减法的计算指名、汇报。

填空:并说明理由

完成P111倒1(2)填空。

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 )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三、当堂训练。 (一)必做题。

修改意见

(二)选做题

( ) ( )

( ) ( 四、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例1: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五、课后反思

) 修改意见

课 题 执 教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课 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审 核

主 备 人

年 级 五年级 课 时 教学目标 运算相同。

2、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教 学 重 难 点

1、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1、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

2、带小括号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口算:

2、思考: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从( )往( )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先算( )里面的。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例1:“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对比”统计表 提问:从统计表中,你能了解哪此信息 出示自学要求:

(1)乔木林和灌木林都属于森林,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2)尝试列式,并解答

方法一 方法二 修改意见

答: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 ) (3)组内合作讨论算法,指名交流。

(4)思考: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算法。即:第一种方法是分步( )分,而第二种方法是( )次通分,原则上当每项都是异分母分数时用( )次通分比较简便。

(2)出示例(2)统计图。

①思考:怎样解答:“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汇报(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 第二种 答:

②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第一种方法按从( )往( )的运算顺序计算,第二种方法运算中有小括号时,要先算( )里的。

③归纳:我能发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 )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样,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从( )往( )计算,遇到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 )外边的。

三、当堂训练。 (一)必做题:

计算: 修改意见

(二)选做题 做P120第2题。

四、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例1:(1)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2)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修改意见

五、课后反思 课 题 执 教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上课时间 审 核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人

年 级 五年级 课 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

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难点:观察分析、灵活运用。 学法指导

讨论、合作、探究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用字母表示下面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 加法结合律:( )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53+36+64+97 1.5+3.8+6.2 = = = = = = 二.导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分配任务 修改意见

1、独立自学例2

2、小组讨论交流后完成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 ),第一组中加数( 第二组算式中改变了加法的( )。

)3位置, (2)整数加法中的( )律,( )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检查学习情况,并归纳小结。 三、当堂训练。

必做题: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运算符号 (1) (2)

2、数学门诊部 (1) (2) = = = ( ) =

=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 (2) (3)

修改意见

选做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 )

思考题(用小黑板展示) 四、板书设计: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修改意见

五、课后反思

第六单元:统计 课 题 执 教

众数 课 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审 核

主 备 人

年 级 五年级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众数,了解众数的作用。

2、能找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 教 学 重 难 点

1、理解众数的意义及特点。

2、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在统计中,我们已学过哪些统计量?

2、( )数主要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而中位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或( )水平。

二.导入新课。

1、观察P122的主题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2、自学提示

(1)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2)找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修改意见

(3)找出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把它圈起来。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4)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 )左右的比较合适。因为( )m的人数最多,一起比赛身高差不多的人站在一起更整齐漂亮,所以参赛队员的身高应选( )m左右的比较合适。

三、当堂训练。

1、必做题,做P123“做一做”。 2、选做题

找出下列各数中的众数

(1)0 7 10 6 5 4 9 6 众数是( )

(2)五年级(1)班同学参加春季运动会12名男生的跳高成绩如下(单位cm)

158 157 161 158 158 165 160 164 158 166 165 164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3)通过对旗山小区2幢1单元10户居民订报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没订任何报利的有2户,订1份的有3忘掉,订2份的有4户,订3份的有1户。

计算出这10户居民订报刊份数的平均数、中位位、众数。

四、板书设计: 修改意见

五、课后反思 课 题 执 教

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 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审 核

主 备 人

年 级 五年级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

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预测。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 学 重 难 点

1、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判断、分析。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同学们,你们已经学过哪些有关统计的知识? 2、学过哪些统计图?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例2统计表,这是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根据数据,制作复式统计图。

想一想,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据的变化情况呢?观察P127的统计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

韩国代表团所获金牌的数据用什么来表示,你能把这幅图画完整 修改意见

吗?动手活动把P127页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3、组内交流、展示。

4、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二者有什么不同? 归纳小结:

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强调在制作复式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5、回答P127例2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 )趋势,韩国则趋于( )。

三、当堂训练。 1、必做题。

(1)做P128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汇报展示。 (2)做P129页第1题。 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汇报展示 (3)做P129页第2题

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汇报展示。

修改意见

2、选做题。

某超市两种品牌饮料第一季度销售情况统计表 一月 二月 三月 甲 乙

90 120 120

150 80

100

根据以上信息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对照所作的图说说了解到哪些信息,能够解决哪些数学问题,有哪些建议。

修改意见

四、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课 题 数学广角——找次品执 教

上课时间

主 备 人 审 核

年 级 五年级 课 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

的多样性及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 学 重 难 点 学法指导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自主、探究、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出示钙片,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说一说。

(2)找出少了3片钙片的一瓶方法有( ) (3)想一想哪种方法更好? (4)讨论:怎样找出少了的哪一瓶? (5)汇报所讨的方法。

2、小结: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有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 )。

二.导入新课。 1、出示教材P134例1 修改意见

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3片,设法把它找出来,至少称几次,

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2、自学提示

(1)读题,讨论如何称,讨论后再完成下面的自学提示。 (2)方法一:把5瓶分成5组,每组是( )瓶,用图表示。 5(1,1,1,1)

答:至少称 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方法二:把5瓶分成3组,一组2瓶,第二组2瓶;第三组是( )瓶,用图表示:

5(2,2,1)

答:至少称 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3、自学例2

小组讨论,完成P135的表格 4、集体订正

5、完成表格,观察分析,看看我们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找出次品?

6、通过观察,我发现,把9个零件分成( )组,并且( )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7、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疹数一定最少呢?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

修改意见

验证:

(1)12个零件中有一个是次品,请找出出来,至少要称 次能保证找出来。

(2)20个零件中有一个是次品,请找出来,至少要称 次能保证找出来。

8、小结:这样看来在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份,并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三、当堂训练。

1、做P135页做一做;2、做P136页第1题。

四、课后反思

修改意见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