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试卷及答案(下载)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眺望tiào 矗立chù 龟裂jūn 戛然而止jiá ....B.妩媚wǔ 翌日yì 虔诚qián 草长莺飞zhǎnɡ ....C.绚丽xuàn 缄默jiān 褶皱zhě 强词夺理qiánɡ ....D.斡旋wò 砂砾 lì 撺掇cuān 挑拨离间....jiàn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老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进行分类辅导,真可谓是处心积虑。 ....
B.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C.在生活工作很多方面,我们如果找对了方法,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小明同学的基础不太好,课堂上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么能提高....学习成绩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6年湘江马拉松赛在市体育中心举行,约2000余名选手冒雨参赛。 B.杨绛创作的《我们仨》,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 C.“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
D.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恢复了中国古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的功能。
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B.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从土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C.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1 / 9
D.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铜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6、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 ①前后《赤壁赋》很好地解决这对矛盾。 ②“熟”与“俗”是书法艺术里的一对矛盾。 ③只有多看多写,胸有成竹,下笔时才能挥运自如。
③但是,正因为熟练了,容易顺着套路、惯性书写,作品就显得俗气。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②③① 7、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3)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枝一何劲!(刘祯《赠从弟》) (4)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6)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7)《黄鹤楼》中直接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使至塞上》中描写大漠边关绮丽风光,被称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辛毗①引裾
帝②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时天旱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侍中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朝臣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卒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③之谋议之官,安能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故臣不敢不力争。”帝
2 / 9
乃徙其半。
(注)①辛毗:字佐治,三国时魏国侍中。②帝:魏文帝曹丕。③厕:安置。 1.下列句中的“以”与“作色以待之”中的“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为师矣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以钱覆其口 D.自以为大有所益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魏文帝计划迁移冀州的十万户士卒家前往河南,但因遇到天旱蝗灾遭到大臣们的反对。
B.面对魏文帝的坚持,许多大臣都不敢劝谏,表明他们都是一味媚上,趋炎附势,立场不坚定的奸邪之人。
C.对于魏文帝的决定,辛毗坚持劝谏,甚至不顾臣子的礼节,拉住了魏文帝的衣服,表明他是一位以国事为重的大臣。
D.辛毗的力争,虽然令魏文帝恼怒,但他能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更改了原来的决定。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 实:______ .②卿谓我徙之非 谓:______ .③诚以为非也 诚:______ .④陛下不以臣不肖 不肖: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最后一次拥抱
徐树建
(1)林海在大城市工作,去年春节终于抽出空回到老家跟爸妈欢聚一堂。一眨眼的工夫假期结束了,要返程的时候,林海心里不免难过起来,工作太忙了,路途太遥远了,或许下一次团聚又得是春节时。
3 / 9
(2)时候不早了,林海用力拥抱了一下妈,又向苍老的爸挥挥手,掉头大踏步就走了,再耽搁下去,他的眼泪会流出来。
(3)当到家的时候,妈打来一个电话,说:“海子,你走后你爸一直不开心,酒不肯喝不说,连饭也不想吃。”
(4)林海忙说:“妈,您告诉爸,一有空我就会回去的,那时候我一定多陪爸几天……” (5)妈打断林海说:“不仅仅是这个,我偷偷告诉你原因,主要是你离开家时跟我拥抱了,没有跟他拥抱,他就有点伤心了。说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说他以前那么喜欢你,你小时候他天天把你搂在怀里,现在连个拥抱都不肯……嗨,这老头越过越像小孩儿了。”
(6)林海听了心里诧异,不就是一个拥抱吗?爸竟然需要这个!
(7)不过爸说得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子之间开始变得生分了。平日里总是本能地给妈打电话,打给爸总觉得无话可说。而一旦父子面对面,更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话,跟妈倒有无穷无尽的话要说。有时吧,跟爸不像是父子,倒像是陌生人,甭说拥抱了,连拉下手都觉得别扭。或许天底下所有的父子全是这样吧?
(8)无论怎么说,下次回去时,一定要狠狠拥抱爸一下。
(9)城里日月飞快,一晃半年过去了,林海一直忙;再一晃又过年了,林海还是忙。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美丽万分,却又遥不可及。好在来日方长,等忙过这阵子一定回去,还欠爸一个拥抱哩。
(10)时间跑啊跑,又不知跑了多远。这天忽然接到电话:爸突发疾病,不行了!
(11)林海一听之下就像身后的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塌了,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倒了,心脏像给一只巨手一下子摘了去,空荡荡的,除了疼,还是疼。
(12)这一路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原来回趟老家并不算太难,也不会耽搁太长时间,只要愿意挤,总会挤出时间的,可自个儿以前怎么就那么望而生畏呢?
(13)当一脚踏进家门的时候,看到爸正静静地躺着,妈和亲戚全围着。 (14)妈说:“你爸老早就感觉不舒服了,可不让跟你说,说你太忙,他还说,海子说要拥抱我呢,我得好好活着……”
(15)林海好容易才脱下鞋爬上床,坐在爸的脚底下,然后虔诚地伸出双手托住
4 / 9
爸的后背, 轻轻一用力,爸便坐了起来,啊,什么时候爸变得这么轻? (16)爸身上暖乎乎的,有一种熟悉的味道。那是自个儿小时候爬在爸背上时闻到的味道, 是寒夜里躺在爸怀中闻到的味道。太熟悉了,又太陌生了。 (17)然后,林海把爸的头轻轻靠在自个儿的肩膀上,就像他小时候靠在爸的肩膀上。(18)林海再用力搂住爸的腰,说:“爸,我拥抱你了……” (19)爸没有回答,在几分钟之前爸已走了。
(有改动)
1.请从林海的角度,围绕“拥抱”梳理本文的情节脉络,在下列两处横线上填写有关的情节内容。
①去年春节回老家,没有给爸拥抱。 ②___ ③ ____④爸去世时, 给了爸拥抱。 2.林海的爸为什么如此在意儿子的一个拥抱? 3.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11)自然段。 4.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分析林海这一人物形象。 5.简要分析本文第(19)自然段的写法之妙。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在她眼里,我们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
我和姐姐先后去插队,终于离开了家。可我们却像风筝,飞得再高,线还牢牢地牵在妈妈手里,她时刻注意我们的动向。后来,我到了一个地区级文工团拉大提琴,妈妈凡是路过那里,总要下车住几天。有一次,我告诉她,我们去了一个水利工地演出,那里有一座大理山,有许多大理石等等。妈妈便说:“这是个散文的意念,你可以写一个散文。”想来母亲在我们身上寄托的理工之梦早已破灭,又见我一人在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反倒生出许多无事烦恼,便这么劝我了。这回倒真让我心下一动,之后不久,闲来无事,我写成了一篇散文,不料想这竟成了我第一篇印成铅字的作品,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
然后,我便开始舞文弄墨,每一篇东西必须妈妈过目,然后根据她的意见修正,才能寄往各编辑部,再次聆听编辑的意见,再次修正。她比编辑严格得多,意见提得极其具体、细微。我常有不同意之处,可是总不如她合乎逻辑,讲不清楚,于是又只好跳脚了。 ..
5 / 9
再后来,我去了北京讲习所,风筝的线仍然牵在她手里,每一篇东西总是先寄给她看。不过,与先前不同的是,妈妈同意让我听了编辑部的意见以后,再考虑她的意见。这时,我如同闸门打开,写得飞快,一篇连一篇,她实在有些应接不暇了。终于有一天,她紧接一封谈意见的信后又来了一封信,表示撤销前封信,随我去了。接到这封信,我忽然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风筝断了线,没头没脑地飞了起来,抑或能飞上天,抑或会一头栽下来,不论怎样,对风筝线,它无须再有什么怨言了。
母亲的角度似乎是固定的,但那一次去芝加哥逛百货商场,女装部的衣服争奇斗艳。李欧梵教授说:王安忆,你看中哪一件,就停下脚步不走,妈妈就会给你买了。母亲说了一句很有意味的话,她说:“中国的女性不会在任何一件衣服跟前走不动的。”
如今,我每周两次,心甘情愿地挤半小时汽车,前往文化宫学习英语,苦不堪言地与衰退的记忆力搏斗着。不由想,假如当年,父母对我拳棒相加,也许这会儿早能看懂原版著作了。再一想,假如当年,大人听顺我的志趣,或许现在也能画几笔了。英语没管好,画画的天赋也给管没了。倒是那样似管非管,似不管非不管,弄出了个做小说的梦——想来想去,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他们管也罢,不管也罢,都是他们的作品。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
记得在美国旅行时候,在一所大学讲演,有一位来自台湾的学生说:“你母亲和你,前者从大我到小我,后者从小我到大我,是极有价值的经验。”
——王安忆散文及新京报采访(组合改编)
1.对母亲茹志鹃而言,“我们像风筝”,作者回忆了哪几件母亲对自己“牵”与“不牵”的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分析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我常有不同意之处,可是总不如她合乎逻辑,讲不清楚,于是又只好跳脚了。(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分析)
3.说说第4节划线句“对风筝线,它无须再有什么怨言了”的含义。 4.“从大我到小我,是极有价值的经验”,“小我”和“大我”在母亲身上表现鲜明,请具体分析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5.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6 / 9
A.本文回忆了生活中平常的往事,情节跌宕起伏。揭示了她们最爱操心、最疼爱子女的共性。
B.作者走上创作之路的主要原因在于母亲看“我”无事烦恼,无所事事,有意促成我,我开始有了当作家的梦想。
C.“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一句中的“永远”,强调孩子在哪儿都想自由,但父母牵挂,这种亲情是没有时间界限的。
D.本文题目可拟为“风筝”,因为“风筝”是文章的线索,更是母爱的象征。 6.文章最后一小节是否应该删除?谈谈你的看法。
四、写作题(40分)
按要求作文。
女作家桐华说过,青春的可贵在于那颗盈满勇敢和热情的心。勇敢与热情,是她致胜的魔杖!其实,人人都有一柄致胜的魔杖:执着、好奇、自信,抑或是师长的激励、榜样的引领、挫折的磨炼……同学们,什么是你致胜的魔杖呢?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与体验,以“ 是我致胜的魔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7 / 9
参考答案:
一 C B B A A
(1)老骥伏枥 (2)绿叶发华滋 (3)风声一何盛 (4)浅草才能没马蹄 (5)鸢飞戾天者 (6)猿鸣三声泪沾裳 (7)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8)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二
1. B 2. B
3. ①充实 ②认为 ③实在,的确 ④不贤,没才干
4. (1)我所说的不是为了我个人,是为了国家考虑的,怎么能对我恼怒呢! (2)每逢秋雨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冷寂静。 三
1. 接到母亲电话,决定给爸一个拥抱 很久未回老家,欠爸一个拥抱 2.“拥抱”这个动作表达的是爱,传递的是亲情(或因为拥抱代表着儿子对他的爱,林海离家时拥抱了妈妈,却只向从小天天把他搂在怀中的挥挥手,爸爸觉得父子之间生分了,爸爸期待林海对他爱的回应。
3.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父亲比作大山、大树,形象生动地写出爸在林海心中的分量和重要性,表现了林海知道爸病重时内心的震惊和痛苦。
4.①通过林海盼望回老家与父母团聚,看出他是一个重亲情或孝顺、懂事的人;②接到母亲电话,意识到父亲期待一个拥抱,决定下次回去补上拥抱,由此看出他是一个懂得反思(或知错就改、孝顺)的人;③久未回家,仍记得欠父亲拥抱,说明他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④通过写他得知父亲病重的所思所感,看出他是一个深爱父亲的人。
5.①故事戛然而止,语言简明,引人深思;②点睛之笔,含蓄点明中心,要珍
8 / 9
惜当下,珍惜亲情。
1.牵:(1)劝我写散文,(2)给我提意见据此修正,(3)芝加哥商场意味深长教导。
不牵:给我写信表示随我去。
2.“跳脚”原指脚用力踏地,这里用动词形象表现了“我”不愿接受母亲的看法又无法反驳只能接受的无奈和焦急。
3.我一直由母亲管着,常觉得有不合意之处。母亲撤销前封信,随我自己做主,使我像风筝一样突然失去重心。我的这种怅然若失和极不适应无须抱怨。 4.关心孩子,细心、无微不至;有才华;懂教育,会教育,肯放手;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5.D
6.示例:不可以删除。它借用台湾学生的话对母亲作总体评价,总结全文;突出主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借以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之情感恩之心;把“我”与“母亲”比较,突出母亲对自己成长的影响之大。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