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由国外传媒入华透视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的局限性

2022-06-05 来源:汇智旅游网
2014年第1期 刨新 INNoVATIoN No.1 2014 (第8卷总第49期) (Vo1.8,Cumulatively No.49) 由国外传媒入华 透视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的局限性 张[摘斌 要]在中国,文化管理除具有规范本国文化活动的职能外,同时还作为一种行政性的文化贸易保护,以抑制发达 国家文化产品的过度涌入。但是,囿于文化管理体制自身的僵化,以及传媒新技术对传统文化管理措施的冲击,文化管理的 实际效果未必尽如人意。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外国传媒机构进入中国市场,证明我国文化管理体制具有局限性,2010年,世 界贸易组织对中关出版物市场准入纠纷的裁决,再次提醒我国关注文化管理体制的效果问题。 [关键词]文化管理体制;壁垒;新媒体;市场准入;国外传媒 [中图分类号] 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14)01—0l19—07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均有文 体巨头挑战的作用。综合到来看,国家对报刊图 化保护措施。随着全球化大潮的日益高涨,全球经 书、电影电视采取了全方位监管:设立出版单位时 济、文化的相互影响日益深化,传统的文化管理体 的层层审批许可;编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内 制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新隋况、新问题,中国亦不例外。 容播(刊)出之后的事后监督。监督的执行者包括 2001年,中国刚加入WTO时,在文化服务贸易 传媒体机构自身、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社会力 中最敏感的“视听服务”和“娱乐文化体育服务”方 量等,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 面便尽可能地少作承诺。就图书报刊、电影方面而 上述的重重监管和壁垒在阻止国外传媒机构的 言,仅在次要的“出版物印刷、书报刊分销及电影放 进入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表现出了明显的 映”环节开了口子,而且按时间序列逐步扩大所适 局限性。从我国文化核心产品的出口来看,尽管保 用的地区。至于图书报刊的编辑,电影的摄制等内 留了详尽严密的文化保护措施,但依然没有改变我 容制造方面,基本没有承担义务,这样就从信息传 国核心文化产品的连年贸易逆差,也没有阻挡外国 播的源头上把握了文化管理的主动权。除此之外, 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进入的步伐。按照联合国贸易与 我国对传媒运作的行政性审批制度无疑为国外媒 发展会议的统计,2008年,中国创意产品出口值达 但在庞大的总出口额中,核心文化产品 体巨头构筑了另一道壁垒。我国的行政性文化贸 848亿美元,易保护主要针对出版单位和影视摄制单位,由于上 例如图书、报刊、影视节目、音像出版物、电子出版物 述单位强烈的意识形态功能,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 等所占的比重却很少。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的统计, 音像出版物、电子 列规章制度,①禁止或限制非公有制资本进入以大 2006~2011年,我国在图书报刊、众传媒为主的文化产业,对国有传播机构的运作进 出版物的出口方面几乎没有增长,个别年份甚至还略 行了严格的管制。这些管制措施主要针对国内的 有下降,而进口额却加速增长,贸易逆差也随之扩大 非公有资本,包括国内的外国资本,但客观上也起 (见图1)。,从中可以发现:在核心文化产品的进出  了辅助国有传媒机构发展壮大,更好地应对外国媒 口方面,我国存在着极为明显的结构性失衡。[收稿日期]2013-09-13 [作者简介]张斌,山东艺术学院艺文系副教授、博士(山东济南,250014)。 ①我国关于传媒规制的法律法规、管理条例众多,主要的有《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出版物市场管理规 定》、《电影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 ②图1根据历年的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综合计算得出,详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http://wwW.gapp.gov.cn/ govpublic/. ・ 1l9・ 创新2014年第1期总第49期 蜘枷善}姗瑚枷 ∞∞∞∞∞∞∞m∞ ∞∞0 销售新贵“亚马逊”等的进入,新华书店运作机制的 僵化弊端暴露无遗,在经营规模、经营理念、资金、 技术等方面均表现出了不小的差距。2009年12月, _-一进口额 _— 出口穰 甓累’堙羞 世界贸易组织对“中美出版物市场准人争端”的最 终裁决,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值得我们认真地反 思我国文化管制的局限性。 一20O6卓2007年2OO8年2OO9荦2olo举∞l1年 、国外传媒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 路径 图1 2006 201 1年中国的出版物对外贸易 (单位:万美元) 文化贸易保护并没有成为我们坚固的长城,恰 恰相反,外国传媒集团以直接或间接的各种途径进 另一方面,即便我国仅开放了图书报刊、电影 入了中国的市场,进入核心“阵地”——广播影视、 的分销渠道,所带来的冲击仍然不容小觑。很长一 图书报刊、互联网、音像等(见表1)。 段时间以来,新华书店一直是我国图书销售的龙头 不同的国外传媒机构囿于各自不同的经营理 老大,但是随着传统书业巨头贝塔斯曼、网上图书 念和产业优劣,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切人中国文化市 表1 世界各大传媒集团在中国媒介市场的占有情况 名称 报纸杂志 广播电视 音像 互联网 其他业务 新闻集团 维亚康姆 凤凰卫视、星空卫视、汉语 收费电视、CHANNEL[V] MTV音乐频道、尼克知识 尼克知识乐园系列 乐园 DVD/VCD 《人民日报》网络 无线服务市场 版、网通 CCTV—MTV音乐盛典、 MTv一莱卡风尚大奖 迪斯尼 时代华纳 《财富》中文版 维旺迪 ESPN、《小神龙俱乐部》 华娱卫视(已撤股) 华纳音乐 v,、Ⅳw. ̄sney.com 米奇无线迪斯尼乐园 手机短信业务 、联想FM365 上海永乐影院 环球影城 阿歇特 世界时装苑ELLE 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前期铺垫着眼长远利益 到美国进行现场直播。目前,从中央台到省市台, 中国已有十几家电视台购买了NBA的电视转播权, 海外传媒大鳄对中国市场的觊觎由来已久,在 国内造就了一大批“NBA迷”,2002~2003年,我国 不能直接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采取一些“欲擒 有2亿多电视观众收看了NBA的比赛,NBA的付出 故纵”的技巧:先免费提供一些质量上乘的文化产 开始有了回报。维亚康姆集团(Viaeom)则采取了 品进行试探,同时也为培育未来的潜在市场打基 另一种前期准备措施。集团旗下的MTV全球音乐 础。而对中国传媒机构来说,不用花钱即能得到 频道曾经将中国歌手朱哲琴和美籍华裔歌手李玟 “人气”很高的文化产品,既能增加受众的选择余 包装后推向世界,使之人气大增;资助中国广播民 地,丰富其精神生活,又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增加 族乐团到华盛顿、洛杉矶、纽约等城市演出,以扩大 经济效益。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新闻集团总裁默多 中国文化的影响,增进双方的了解;与国家广电总 克就主动挑选一些当时中国人能接受的电视节目, 局合办传媒发展研讨会,借以让中国了解最新的传 免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998 媒走势,了解国外传媒集团。这些举措实际上是一 年以前,NBA也免费向中央电视台提供比赛节目内 种高明的公关宣传,其目的是前期铺垫后未来的长  容,甚至在篮球总决赛时自掏腰包,请中央电视台 远利益。①参见姜飞《海外传媒在中国》,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第281页。 ・120・ 由国外传媒入华透视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张(二)外围渗透谋取核心利益 斌 体育电视网与湖南电视台共同制作足球节目,甚至 在中国政府的壁垒面前,海外传媒机构通过渗 试图与地方有线电视台合作转播甲A联赛。1996 透,先建立外围的落脚点,继而包围核心,谋取核心 年,中央电视台与美国映佳国际传播公司达成了节 利益。在中国加入WTO前,新闻集团就在北京成立 目互换协议,中央电视台为映佳国际提供国内的专 了NDS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为中国的有线电 题报道、体育节目、少儿节目等,映佳国际为中央电 视用户提供机顶盒、前端设备、接收装置,虽然这些 视台提供美国的综艺节目、获奖影片、电视剧。 举措丝毫没有介入电视节目制作与传播等“禁区”, 2003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美国全国广播公 但帮助新闻集团了解、熟悉了中国的有线电视市 司亚太财经新闻频道(CNBC亚太)结成战略合作伙 场,为日后的进入奠定了基础。默多克还帮助《人 伴关系,由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每天为CNBC亚太 民日报》开发了网络版,在当时,创办网络版报纸还 制作两档中国财经节目,CNBC亚太也对等地向上 是新生事物,网络报的读者也寥寥无几,因此,此举 海电视台财经频道提供反映全球商业金融的节目。 不会引起政府太大的警惕。到今天,众多报章杂志 由于卫星电视有效地突破了地理空间上的阻 纷纷“触网”,报纸网络版的影响力早已不可同日而 隔,我国政府严格控制国外卫星电视节目的进入, 语,回首当初的《人民日报》网络版,方体会到默多 对地面卫星接收设备的买卖和使用也严加控制,但 克的高瞻远瞩。 境外电视台通过与境内电视台互相交换频道的办 外资对图书出版的外围渗透也早就开始了。 法突破了障碍。2001年,中国政府批准新闻集团的 为实现图书出版的意识形态功能,长期以来我国禁 娱乐影视节目在广东省落地,作为交换,新闻集团  止私企、外企染指图书出版业,书报刊的出版机构 促成了中央电视台9频道在英国天空电视台开播, 在设立、编辑、印刷、发行诸环节上都受到严格的控 这种频道互换的交换力度要远大于“节目互换”。制。加入WTO以后,我国在外围的印刷、发行等环 2010年,广电总局已经批准31个境外电视频道在大  节上有所松动,开始有条件地允许外资的进入,但 陆三星级以上的宾馆及涉外小区播放。编辑、出版等核心业务丝毫没有松动,国外图书的 进口也限定在政府批准的机构手中。由于国外的 大型出版集团历史悠久、实力强劲,面对弱小的中 国书报刊产业和庞大的市场,纷纷在我国设立驻华 办事处或代表处,如培生教育集团(Pearson)、汤普 二、典型案例剖析:中美出版物市场准入 纠纷 (一)美国的主张 2007年4月10日,美国要求与中国就限制外国 森学习出版社、企鹅出版社、麦格劳・希尔出版社 电影、家庭娱乐音像制品、录音制品和出版物的进 在出版物经销和家庭娱乐音像制品的经销方面 等。这些办事处、代表处并不直接进口外国图书, 口、但他们积极了解中国的图书市场,强化与中国出版 的市场准入问题与中国进行磋商。美国声称中国在 社的互动,设法将外文书的版权销售给国内的出版 外国文化产品的贸易权和市场准入方面所采取的措 社,从而绕开我国对出版物进口的管制。而且由于 施有违《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关税与贸易总协 出版物的版权贸易不涉及运费、关税、保险等成本, 定(1994)))和《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在贸易权 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可以更好地促进外国出版物 方面,美方认为中国政府并没有一视同仁地给予本 对中国的进口。另一方面,国内出版社囿于种种条 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及个人进口国外文化产品的权 这违背了《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一部分第5 件的限制,缺乏对国外出版市场的了解和涉外版权 力,经验,也需要以国外出版社的办事处做中介。 条的第1款和第2款的规定,也违背了《议定书》第一 (三)独辟蹊径逐渐深入 部分第1条第2款的承诺。除了WTO允许的关税、 尽管中国对外国传媒巨头的进入设置了很高 国内税收和其它收费外,中国对文化产品进口的禁 994)) 的壁垒,但还是留下了某些缺口,允许一定的条件 止或限制措施违背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下的中外合资与合作。国外传媒巨头们正是意识 第11条第1款。在出版物和家庭娱乐音像制品经 到了这一点,积极与中国开展政策所允许的合作, 销方面,中国政府给予外国服务提供商的待遇低于 这在电视产业尤为突出。例如,迪斯尼属下的ESS 国内经销商,这违背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第 ・ 121 ・ 创新2014年第1期 总第49期 l6条“市场准入”和第17条“国民待遇”的规定。 品管理条例》第5条③和《音像制品进口管理办法》 美国还声称,中国没有为进口出版物、音像制 第7条④违背了中国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 一品和电影的电子销售提供“国民待遇”,中国规定的 “进口出版物的发行只能采取订阅的方式,而且只 部分第1条第2款的承诺。 上诉机构肯定了专家组的结论:就《关税与贸 能在国有发行机构办理”与 ̄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 易总协定(1994)/第20条a款的含义而言,中国无法 协定》第3条第4款的规定不符。另外,美方还指控 证明: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的“国有企业要求”是保 中国强迫外国音像制品接受比本国同类产品更为 护公共道德所“必须”的,从而无法证明“国有企业 繁琐的“内容检查”,外国电影只能在两家政府指定 要求”符合第20条a款的要求。上诉机构也支持专 的国营机构发行,而国产电影却能通过任何合格的 家组的另一结论:中国禁止外资实体从事音像制品 发行机构发行,包括民营发行机构,这违背了(1994 电子销售的措施违背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3条第4款的要求。 (二)专家组的意见 第17条“国民待遇”的规定。 上诉机构一方面支持美方的指控,另一方面也 由WTO争端裁决机构成立的专家组的报告中 保护中国政府对进口片的审查权,允许中国要求美 既有支持美国的部分也有否定美国的部分。根据 国电影通过指定发行商发行,对审批手续等指控也  《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专家组裁定中国的某些举 未做裁决。措有违《议定书》中关于“贸易权”的许诺,因为这些 举措限制了中国企业进口出版物、电影、家庭娱乐 (四)最终的结论 上诉机构建议WTO争端解决机构督促中国修改 音像制品、录音制品的权力,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限 违反(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 制延及没在中国注册的外国企业和个人身上。 (GATS)}、《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和《wTO中国工作 专家组认为,中国禁止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下列 组报告》的文化贸易措施。2010年1月19日,WTO 业务:进口出版物的批发;进口书报刊的征订包销; 争端解决机构采纳了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报告。 进口电子出版物的批发,这与中国在《服务贸易总 美方此举以正常的经贸磋商为由,直接挑战了 协定(GATS)》第17条“国民待遇”中做出的承诺不 我国的新闻出版管理制度。此例一开,难以避免其 符。专家组还主张,中国政府对从事出版物和音像 他国家出于各种或明或暗的目的仿效,给我国带来 制品分销的外企规定的经营年限与最低注册资本 的影响将是长久而深远的。长期以来,我们在文化 限制违背了“国民待遇”的承诺。专家组指出,中方 产业和文化贸易上习惯于通过“筑高墙”而高枕无 要求合资音像分销企业的中方必须控股、合资企业 忧,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始终滞后,文化市场的 的经营时间也有一定的年限,此类规定违反了中国 封闭状态没有完全改观,以至于竞争力低下,难以 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第16条“市场准人”和 做大做强,在外贸谈判中处于被动。因此,从某种 第17条“国民待遇”中的承诺。 (三)上诉机构的意见 程度上看,WTO的判决有其好的一面,督促我国更 快地更早地投入实质性文化体制改革中。  ,上诉机构支持专家组的观点:中国的《电影管 2012年2月,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宣布:将与上 理条例》第3O条①和《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人暂行 海东方传媒集团公司、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组建 规定》第16条②违反了中国在《中国加入WTO议定 中美合资的“东方梦工厂”电影制片公司,切人动画 书》和{WTO中国工作组报告》中的承诺;《音像制 制作、动画技术研发、主题乐园、衍生产品、在线娱 @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电影管理条例》第30条规定:电影进口业务由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指定电影进口经营 单位经营;未经指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经营电影进口业务。  ̄)2004年广电总局和商务部联合颁布的《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第16条规定:电影进口经营业务由广电总局 批准的电影进口经营企业专营.进口影片全国发行业务由广电总局批准的具有进口影片全国发行权的发行公司发行。 ( ̄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5条规定:国家对出版、制作、复制、进口、批发、零售、出租音像制品,实行 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音像制品的出版、制作、复制、进口、批发、零售、出租等活动。 @2002年文化部、海关总署发布的《音像制品进口管理办法》第7条规定:国家对音像制品进口实行许可制度。 ・ 122. 由国外传媒入华透视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张斌 乐、交互游戏等多个业务领域,成为国内首屈一指 所造就的极高的传媒业准人壁垒阻止了外资和国 的影视内容提供商,在为国内观众奉上精彩节目的 内非公有资本的进入,传媒市场缺乏竞争,没有活 同时,也将在中国影视市场上攫取巨额利润。 力,难以取得较好的效益,更好地做大做强;多头管 无独有偶,作为对中美出版物市场准人纠纷的 理造就的极高的退出壁垒,运营过程中事无巨细的 回应,2012年*在出访美国时,与美方签订了 规定牢牢地束缚了传媒机构的手脚。竞争的缺乏 关于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其内容包括:中 使我国的传媒市场集中度太低,传媒业的垄断导致 国每年将增加14部美国进口大片,以IMAX和3D电 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不高,这些都不利于优化文化资 影为主;美方票房分账比例从原来的13%升至25%; 源的配置。 增加中国民营企业发布进口片的机会,打破过去国 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文化管理法律法规多数 营公司独大的局面。①对中国电影制片公司来说, 是一些位阶较低的规章、条例、通知、规定等,不成 “狼”真的来了,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和市场份额可 体系,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和稳定性,其实际效果也 能因此而降低,竞争压力将加大。这说明,在全球 打了折扣。例如,在2000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化浪潮的冲击下,一国国内的政策将越来越受到外 出台的《电视剧管理规定》中规定:“电视台每天所 部环境的制约,越来越难以独善其身。 播出的每套节目中,进口电视剧不得超过电视剧总 播出时间的25%,其中黄金时间(18时至22时)不得 三、我国文化管理体制的效果欠佳的 超过15%。”但2004年广电总局颁布《境外电视节 主要原因 (一)政出多门。缺乏协调性 目引进、播出管理规定》时,对引进境外电视剧的 规定变成了“各电视频道每天播出的境外影视剧, 文化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多头管理现象严重。 不得超过该频道当天影视剧总播出时间的25%;每 上到国务院及其下属文化部、宣传部、国家新闻出 天播出的其他境外电视节目,不得超过该频道当 版广电总局,下到各省的对应主管部门,职能交叉, 天总播出时间的15%。未经广电总局批准,不得在 责权不明。比如,音像制品的出版、复制工作归国 黄金时段(19:O0—22:oo)播出境外影视剧。’ ¨显然, 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管理,音像制品的批发、零售、 两个《规定》在关于“黄金时段播放境外影视剧”的  出租、放映和进口由文化部管理,但用于广播电视 问题上相互冲突,缺乏协调。(二)新媒体的冲击 播放的音像制品进口却又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 局管辖;各出版机构的专业工作由相应的国家和省 自2O世纪60年代以来,信息传输技术获得了 级主管部门指导,而中宣部则统管所有出版单位的 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从2O世纪末开始,网络技术 意识形态控制,各出版机构夹在中间,受到的掣肘 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催生了各种新的媒体形态,这些 较多,自主经营权受到很大限制,不利于文化市场 新媒体具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 的发育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繁琐的行政管制 是它们越来越“非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和“去 表2 2008 2012年中国大陆的国民阅读率 (单位:%) \\ 2008皋 49.3 63.9 2009生 5O.1 583 2010.晕 52.3 66.8 2011.燕 53.9 63.1 2012丘 54.9 58.2 图书阅读率 报纸阅读率 期刊阅读率 网络阅读率 手机阅读率 50.1 15.7 12.7 45.6 16.7 14.9 46.9 18.1 23 41.3 29.9 27.6 45.2 32.6 31.2 ①参见Mtime时光网,http://news.mtime.com/2012/02/18/1482249.html,2012—2—18。 ②本表数据系综合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6—10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而成。 ・ 123 ・ 创新2014年第1期 总第49期 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①。在各种新媒体形式中, 无疑更加剧了对传统媒体发行机制的冲击。 最常见的是博客(blog)、维客(wiki)、RSS订阅、微型 博客出现以后,其有效的信息交流功能迅速得 博客(microblog)等。我国的文化管理主要针对传统 到了人们的关注。2001年,纽约世贸大楼遭恐怖分 的广播影视、图书报刊等,但目前传统媒体的受众 子袭击的新闻最先就是通过博客,而不是传统的报 呈逐渐萎缩的态势,导致文化管制的“盲区”越来越 刊电台批露的。基于此,许多出版单位机构开始利 大。中国出版研究所的几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 用博客搜集最新消息,改进自己的经营,各出版机 示,我国民众的纸质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而网络 构纷纷把博客作为获取即时信息、加强与受众互动 阅读率逐渐上升(见表2)。文化管制的目的之一是 的重要平台,甚至通过与网民的交流,吸引网民参 防止不良文化产品(包括外国不良文化产品)对民 予出版物的选题策划。如果说博客的出现动摇了 众,尤其是思想不定型的青少年的影响,但恰恰是 传统媒体“把关人”角色的话,微型博客的出现则彻 青少年群体、年轻的白领及其它社会精英阶层是新 底颠覆了传统媒体机构的运作模式。与博客相比, 媒体的主要使用者,这就难免造成管理上的错位。 微型博客更易于普及。微型博客克服了博客的诸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为求生存越来越 多不便利的因素,使普通人通过常用的通讯工具实 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从而也加大了传媒监管的难 现了快速的信息传输,在微博时代,人人都可以做 度。各大报社除发行印刷版报纸外,还纷纷推出网 媒体人,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受众,同时又是信息 络版,目前网络版报纸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2005 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是记者,同时每个人也都是编 年,美国的《华尔街日报》正式确立了网络版报纸在 辑,试图控制讨论的话题或屏蔽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集团内部的重要地位,2007年对印刷版和网络版做 将越来越不可能。传统媒体所具有的议程设定功 了进一步分工,将日常的事件性新闻和一般的金融 能、传统的编辑人员所行使的传播“把关人”功能被 数据完全转移到网络版上发行。2009年,在金融危 严重弱化了,传统的媒体监管机制的效果也显现出 机的影响下,欧美的大报掀起了一股逃离纸质印 了局限性。在全民皆可以做媒体人的时代,越来越 刷,转向网络出版的风潮。2009年1月中旬,英国 多的媒体开始将“微型博客”作为获得信息的便捷 《卫报》宣布将不再发行任何印刷品;2月7日,有着 渠道。在英国,134家一线杂志开辟了Twitter账号, 150年历史的《洛杉矶新闻报》宣布关门,引起了人 其中《新科学家》、NME等杂志的关注者都在2万以 们对传统报业命运的担忧;3月,美国赫斯特报业集 上;在国内,《南都周刊》在Twitter和“饭否网”上分 团下属的《西雅图邮报》停止印刷版,完全转向网络 别开设了官方账号。¨3 版;4月,百年大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正式停止出 版纸质日报,改为通过互联网发送网络版报纸;5 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管理的 月,又有两家美国老报《塔克森市民报》和《安阿伯 效果 新闻报》加入从纸质传媒转向网络传媒的行列。I2 在 在内部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的管理政策的情 我国,越来越多的报刊也推出了自己的网络版,从 况下,外部信息技术带来的新媒体的冲击是导致我 《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杭州日报》等到市场化 国文化管理效果局限性的主要原因。尽管我国有 程度较高的《都市快报》、《京华时报》、《新京报》、 严密的市场准人限制,国外文化产品还是以各种方 《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越来越多的报纸卷入 式进入了,我国所树立的各种保护措施的作用是有 了“报网合一”的运作模式。当前,网络版的报刊不 限的。面对西方社会由于经济、技术和市场的强势 经过传统报刊的印刷和发行环节,从而避开了传媒 所带来的文化强势入侵,必须把我国的文化管理提 法律法规中对出版物印刷和发行环节的管制。“RSS 高到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上来。在文化产业 订阅”出现以后,客户无须逐个浏览传媒网站,就能 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文化管理就必然和文化产业联 很方便地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来自各报刊的内容,这 系在一起。我们需要正视文化产业的全球化趋势: ①“非物质化”是指出版物载体与所要表达的内容的分离;“去中心化”在这里指出版物加工制作的主体呈多元化态势, 人人皆媒体。 ・124・ 由国外传媒入华透视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张斌 文化生产、制作和销售方式的全球化;文化产业组 的方式之一,而扩大本国文化产品出口,增强本国 织的全球化;文化市场的全球化。 从过去贸易自由 的文化影响力则从另外的角度打造了坚实的外部 化的谈判历程来看,进一步放宽对国际贸易的限 “防御圈”。文化管理固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为本 制、推进包括服务贸易在内的进一步自由化,已经 国产文化企业提供庇护,但从长远看,文化管理必 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涉外文化壁垒的选择余 将随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而微调,直至我国的文化实 地将越来越小,外国传媒巨头进人中国的障碍也将 力足够强大。 越来越小。从“中美出版物市场准入案”我们应当 意识到:破解中西方文化贸易争端的最好办法就是 [参考文献] [1]郭娅妮,孙江华,龚灏.媒体政策与法规[M].北京:中 尽快发展壮大自身的文化产业实力,切实提高产业 25. 竞争能力,扩大我国的文化产品出口能力,让文化 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产品成为在全世界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华价值体 系的载体,变文化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击。只有这 样,才能有效抵御西方强势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 安全。 [2]刘华.国外报业的数字化自救及其隐忧[J].传媒, 2009,(9). [3]刘晖.Twitter:微博客时代的到来[J].传媒,2009, (10). [4]潘嘉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文化产业政策与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Identity)”问题是世 立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18—220. 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维系国家的凝聚力是各国孜孜 以求的目标之一,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 如此。保护、传承本国的文化遗产是维系国家认同 [责任编辑:杨或] (上接第1 1 1页)定。l4 如果公司其他股东知晓并且 [参考文献] [1]赵曾海.隐名股东资格如何确认[N].人民日报, 2012—7—18. 不反对隐名出资人和显名股东之间的代理关系,且 显名股东和公司其他股东签署的出资协议、公司章 程等文件直接约束隐名出资人和公司其他股东,则 此时应当确认该隐名出资人为隐名股东。如果公 [2]胡晓静,崔志伟.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法律问题研 究——对《公司法解释(三)》的解读[J].当代法学,2012,(4). [3]柬景明.浅谈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人的股东资格 司其他股东对隐名出资人和显名股东间的代理关 [J].学理论,2012,(7). 系毫不知情,或者知情后基于某种理由绝对会反对 [4]吴高臣.论隐名股东身份的认定[JJ.理论前沿,2008, 隐名出资人投资人股时,应当否定隐名出资人的股 (23). 东身份而以显名股东为公司股东。而隐名股东和 [5]胡磊.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法律纠纷解决机制探 长沙:湖南大学,2011. 显名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则由他们自行通过 析[D].隐名出资协议解决,不应牵扯上公司及其他股东。 [责任编辑:杨或] ・ 12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