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病虫害防治实习报告

2020-01-01 来源:汇智旅游网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强我们对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综合技能的训练,培养我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椐教学计划和病虫害防治课程的具体要求,对我们进行为期一周的《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实习。本次实习在杨凌周围及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通过实习,使我们了解园艺植物病虫害的主要类别,掌握园艺植物主要病虫害的诊断和鉴定技术,进行园艺植物病虫害调查的发生情况的调查与损失估算,进行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案制定的基本技能训练,使我们学习园艺植物病虫害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为从事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

三、实习内容:

主要果树害虫专题调查 主要果树病害专题调查

主要蔬菜害虫专题调查 主要蔬菜病害专题调查 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 四、害虫的调查 (一)调查的种类

根据调查目的和内容,调查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主要害虫发生情况调查 调查当地农作物、果树、蔬菜、林木上的主要害虫的越冬情况、发生时期、发生数量、为害程度、主要环境因素的变动以及防治效果等,其目的在于为测报和防治提供依据。

2、害虫的普查 调查某一种、某一类植物或某一地区害虫的种类、优势种、为害程度和分布范围等。目的是了解害虫发生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3、专题调查 为解决害虫发生和防治中存在的某一问题,如了解发生规律、简化调查方法、探索测报依据、明确防治标准、提高防治效果等所进行的调查,以方便于研究性调查。 (二)调查方法 1、 田间调查 (1)、地块选择 调查的地块,应具有代表性。例如调查棉铃虫,一般要选择长势好、长势中等、长势差的棉田备一块。原因是棉铃虫在不同长势的棉田中发

1

生程度有很大差别,而就一个地区来说也总有各种不同长势的棉田。 (2)、时间和次数 调查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调查的目的和害虫发生特点来决定。如调查粟灰螟,为了系统测报,应在4、5月分开始进行越冬存活率、化蛹及羽化进度的调查;如为指导田间防治,只需在谷苗期调查几次卵量和枯心苗率;调查麦蚜可以3—5天一次;而调查二代棉铃虫的卵量则需l一3天一次。因为卵的历期为2.5—4.5天,大部分卵3天就要孵化。 (3)、抽样方式 对于某些分布型研究较为充分的害虫,提出了比较合理的抽样方式,调查中可以参考运用。但大多数害虫,未经研究分布型和合理的抽样方式时,一般可采用对角线或棋盘式抽样方式。有些害虫发生密度较小,可以用分行取样,即照几行调查一行的方式;有的害虫往往先从地边发生,后向中间蔓延,则可以采用“z”字形取样方式。

应该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取样方式,一般来说,样点通常要离开田边约5—10m远的距离,以免除边际效应而影响调查的准确性。 (4)、抽样单位 常用的抽样单位有面积、长度、植株、叶片等。有时时间和次数也可以成为抽样单位,例如用捕虫网扫捕昆虫,可以规定扫捕几次算作一个抽样单位;调查蝶类等的密度,可在一定面积上进行观察,并以规定一定的时间长度算作一个抽样单位。

2、虫量的计算 害虫调查资料经过整理,一般要计算有虫株率和百株虫量: 有虫株率(%)=有虫株数×100/调查株数 百株虫量=总虫数×100/调查株数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被害株率、单株虫量、单叶虫量、单位面积虫量。

3、发育进度的计算 发育进度表示害虫种群完成某一阶段发育的虫数占调查虫数的比例。如孵化率、化蛹率、羽化率等。

当日孵化率%=到当天为止孵化的卵块(粒)数×100/当天检查卵块(粒)总数 4、作物损失率的计算 除少数害虫的为害率与造成的损失率比较接近外,一般相距甚远,而且情况十分复杂。个别情况下,作物受害后表现出的不是减产而是增产。因此对于作物损失率的测算必需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才能进行。

害虫造成的损失主要表现在产量的降低和收益的减少,一般用生产水比较一致的受害田和未受害田或防治区的产量或产值对比进行计算:

损失率%=(未受害田产量或产值-受害田产量或产值)×100/未受害田产量或产值

5、防治效果的计算 用各种措施,尤其是用农药防治农作物的害虫,常需要在助前后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调查防治效果。

对于裸露害虫,以虫口减退率表示防治的效果: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100/施药前活虫数 对于潜藏的害虫,常以处理区的被害串与对照区的被害串比较来表示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对照区被害率-处理区被害率)×100/对照区被害率

2

(三)地下害虫调查 调查方法:

在农作物地调查根部害虫,采用棋盘式或对角线式取样。样坑数量因地而异,样坑大小为1╳1米。样坑深度为40cm,按0-10、11-20、21-30、31-40分层取样,统计害虫种类及数量。 调查结果:

地下害虫调查表

调 查 时 间 样方号 调 查地 点 害虫种类 土层深度 蛴螬 0-10cm 样方1 11-20cm 21-30cm 31-40cm 按害虫种类小计 0-10cm 样方2 11-20cm 21-30cm 31-40cm 按害虫种类小计 0-10cm 样方3 11-20cm 21-30cm 31-40cm 按害虫种类小计 0-10cm 样方4 11-20cm 21-30cm 31-40cm 按害虫种类小计 0-10cm 样方5 11-20cm 21-30cm 31-40cm 按害虫种类小计 蝼蛄 金针虫 步甲 作 物 种 类 年 月 日 样方合计 小计 样方平均虫口数 虫口密度 3

调查结果分析:

防治方案:

4

(四)食叶害虫调查 调查方法:

选设标准地,标准地面积不少于一亩,在标准地内,采用选标准树3-5株,按上、中、下、东、西、南、北十二个方位各抽取标准枝一个,统计害虫数量,推算全株害虫数量。

调查结果:

表2 食叶害虫调查表

年 月 日 调样作物害虫样害 虫 数 量 为备注 查地分布名株害地号 概况 称、号 健死被其总每株苗状点 虫 康 亡 寄它 计 上害虫况 态 生 数 调查结果分析:

防治方案:

5

(五).枝干害虫调查 调查方法:

选设标准地,标准地株数不少于100株,在标准地内,逐株统计有虫株率,选3到5棵树,统计虫口数量,计算株虫口密度。 调查结果:

表2 枝干害虫调查表

年 月 日 调样害虫总株有有样标准株害虫数量 平均备注 查地名称 数 虫虫株虫口地号 株株号 成幼蛹 其总害虫 密度 点 数 率 虫 虫 它 计 数量 1 2 3 调查结果分析:

防治方案:

6

五、植物病害的调查 (一)病害调查类型

根据调查目的,分基本情况调查和专题调查两种类型。不论哪种调查都要求做到调查目的明确,计划周密,调查过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材料整理和结果统计准确可靠。

基本情况调查 主要了解当地各种作物或某种作物的病害种类、分布、危害、损失程度的现状和历史。可采用访问、开调查会、查阅记录资料及田间现场调查等方法。一般多为二次(少次)性调查及目测巡视即可。

专题调查 在基本情况调查后,需要对某种病害设专题或对某一病害的1—2个关键问题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专题调查内容及方法因专题目的而异。多采用样田的定点(定期)系统调查法结合大田目测巡视。总之需点面结合、掌握全局,以保证专题材料准确可靠。

(二)病害调查方法

病害的调查方法因调查目的和需要;调查工作量、调查时期和次数分为以下三种方法:

1、目测巡视调查 对一种或多种病害或某种病害特定时期的广泛危害,有大致的、直观了解,多采取目测巡视估计的方法,以估计发生和危害程度,常用发病面积、发病率、发病级别等表达。为了估测客观、比较准确,目测巡视前一般要选发病轻、中、重样田进行具体的调查,计算发病率和发病级别,获得准确印象数据后,才可进行广泛的大田巡视目测调查。调查的时期、次数因目的而异,可于不同时期多次巡视,也可以特定时期一次性巡视。

2、一次(少次)调查 这种调查次数少。调查时期与次数因调查目的、不同病害种类而异。危害情况调查一般调查1次,有时2—3次,均选在病害盛发、危害最重、影响寄主植物最大的时期进行。如麦类赤霉病和黑穗病在小麦穗完熟期进行;穗颈瘟调查应在黄熟初期至中期,因为这时穗颈瘟症状明显,植株生活力尚旺盛,穗颈上腐生菌少,易辨别。

3、定点(定期)系统调查 试验研究和测报工作需要系统了解某种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常采取定点定期系统调查法,一般隔3—5天调查一次。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选取的样点应作上标记,定期或不定期在样点上检查。通过定点系统调查,能了解不同时期温、湿度等气候因素及栽培生态条件对寄主植物和病原生物的影响,从而得出病害发生发展规律;通过定点系统调查,在药剂防治上可取得防治前后的系统数据。但定点系统调查面积小,局限性大,在运用上往往要辅予广泛的大田目测巡视调查,方能掌握全局,更好指导防治。

(三)病害调查的取样方法

调查结果能否反映区间病害实际情况,关键在于取样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代表性。

1、样点的选择 以有代表性为原则,取样方式和样点数目多少因病害种类、环境而异。样点在田间分布很重要,其合理与否关系到样点的调查结果是否有代表性。气流传播的病害田间分布比较均匀,调查点数可少些,可用双对角线、单对角线或棋盘式取样,如麦类锈病;因土壤、地形等原因使田间分布不均匀的病害,如水稻纹枯病,调查点数应多些,可采用单对角线式(面积或长度) 、对角线

式(面积或长度)行跳跃式或“z”字形取样。

2、取样单位和取样大小 因作物种类和病害特点而不同。常以面积、长度、

7

植株 (丛、株)或某一器官为取样单位;每样点一般不大,两者常结合考虑。作物每点调查1平方米或1—2米行长或取样200—300株。果实病害每点调查100—

200个。 (四)调查表格的设计及记载要求(见专题调查)

(五)调查基本数据及整理 调查数据一般必须经过整理、简化,才能得到准确客观表达受害情况的数据,尤其样田样点多更要统计整理。

1、发病率 发病率是指一个群体中发病数量多少。有些病害的发病率等于损失率,如禾谷类黑穗病、小麦粒线虫病、猝倒病等,其计算公式: 发病率(%)=发病样本数×100/调查样本数

2、病情指数 又称感病指数或发病指数,用以反映田间作物发病的严重程度。许多病害仅仅从发病率不能看出其危害的严重性,如稻瘟病在水稻叶片上仅仅发生1—2个很小的病斑和有许多个大斑的危害程度显然差异很大,所以必须调查病情指数。其计算方法分以下两类。 A、通过严重率计算病情指数

严重率(%)为孢子堆占叶面积的百分率,共分十三级,即0.1%、5%、10%、20%、30%、40%、50%、60%、70%、80%、90%、100%。 平均严重率(%)=各级严重率的总和(不计%)/总病叶数 病情指数=发病率×平均严重率×100 (发病率、严重率均计%)

B、按分组法计算病情指数

在调查过程中,将所取样本按病情轻重分组(一般分为 3—5级记载,0级代表无病,最高一级数值代表最严重的发病程度),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各级样本数×各级代表数值)的总和×100/调查总样本数×病情最高级别数值

病情指数的数值愈大,说明田间发病愈严重,反之就愈轻。因此,病情指数用途很广,如总结经验、比较不同品种的抗病性、考察不同栽培管理或不同药剂

的防治效果、分析环境条件和发病的关系等等。

3、损失率 其目的在于表达发病后产量损失的多少。 损失率(%)=(健株产量-病株产量)×100/健株产量

损失率(%)=(无病区产量-病区产量)×100/无病区产量

损失率(%)=(防治区产量-不防治区产量)×100/防治区产量

4、防治效果 进行药效试验或评定防治措施,都需要考察防治效果。防治效果的计算可直接按经过防治以后的防治区与不防治区(对照区)的病情进行比较,但一般在施药前都要进行一次基数调查,施药后7—10天再调查一次,先求得病情增长率,然后计算纺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增长率(%)=(施药后病情指数-施药前病情指数)×100/施药前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增长率-施药区病情增长率)×100/对照区病情增长率

8

(六)叶部病害调查: 调查方法:

选设标准地,标准地面积不少于一亩,在标准地内,采用选标准树3-5株,按上、中、下、东、西、南、北十二个方位各抽取树叶100个,统计发病率及感病指数。

苹果早期落叶病分级标准: 0级:健康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3以下

2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3—1/2之间 3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2—3/4之间 4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 大于3/4

调查结果:

表3 叶部病害调查表

年 月 日 地样病害总发病率病 害 分 级 病 情 指 数 点 地名称 株(%) 0 1 2 3 4 号 数

结果分析:

防治方案:

9

(七)枝干病害调查

调查方法:

选设标准地,标准地的株数不少于100株。在标准地内逐株统计发病情况、统计发病率及感病指数。 苹果腐烂病分级标准: 0级:健康无病

1级:病斑直径占树干周长的1/3以下

2级:病斑直径占树干周长的1/3—1/2之间 3级:病斑直径占树干周长的1/2—3/4之间 4级:病斑直径占树干周长的3/4以上 调查结果:

表4 枝干病害调查表

年 月 日 病树总病发严 重 度 分 级 病备害名株株病0 1 2 3 4 情注 名 称 树 数 率 指称 数

调查结果分析:

防治方案:

10

(八)果实病害调查: 调查方法:

选设标准地,标准地面积不少于一亩,在标准地内,采用选标准树3-5株,按上、中、下、东、西、南、北十二个方位共抽取果实250个,统计发病率及感病指数。

苹果轮纹病分级标准: 0级:健康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1/3以下

2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1/3—1/2之间 3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1/2—3/4之间 4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 3/4以上 调查结果:

表3 果实病害调查表

年 月 日 地样病害病发病率病 害 分 级 病 情 指 数 点 地名称 果(%) 0 1 2 3 4 号 数 结果分析:

防治方案:

11

六、实习收获体会

七、意见及建议: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