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苦难辉煌-读书报告

2023-05-02 来源:汇智旅游网
《苦难辉煌》读书报告

一直到一个月前,我,作为一个学习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印象,无非就是停留在两个词上:一个是“红军长征”,另一个就是“遵义会议”。说实话,这一段纷繁复杂的历史,若是认真研究,的确令人头疼。况且市面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出版物,也大多是一如既往的陈述,读起来如同嚼石灰,又干又涩。直到政论课老师推荐了《苦难辉煌》之后,我对这段历史的热情,被第一次点燃了。

《苦难辉煌》这本书是由金一南将军所著,本书主要讲述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被迫转入农村,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艰苦斗争,并不断壮大、成长的故事。书中不再是先前直白的说教与单调的论述,而是多方面、多维度展开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向读者们娓娓道来。比如写红军抵达川、黔、云三省交界要展开战略行动之时,作者从地方实力派(三省军阀)、蒋系中央军以及共产党三个方面展开故事。不仅使得各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而且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作者在其中贯穿一些个人的观点,这些观点大多以简短的语句呈现,显得简洁而又有深意。有利于读者意会。如此说来,确实是“一箭多雕”。

从更加细一点的地方看,这本书优于先前其他书目,的确是必然的。先从题目来说,《苦难辉煌》比起我原先见过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总述》、《中共成长史》这类题目,显得更加明了,而且还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苦难,一下子就概括了中共在这一短时期内的一个总体状态——艰难;辉煌,又是不言而喻——达到辉煌,必然需要长期不懈的斗争与努力。于是整合一下,便是这样: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与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无数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共终于浴火重生,战胜敌人,迈向辉煌。所以,这样的题目,无疑在众多书目中,显得更具有吸引力。再谈一下目录的设置,目录中的“第×章”不必说,哪本书都会有,所以说亮点就在于章节的题目,从“地火——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东方之梦”到“烈火真金”“瞩目大西南”再到最后的“历史与个人”“狂飙歌”,一个个生动的标题有力地总结了每一章的内容,把各个标题相互串联,就是这本书的总体脉络,试想有多少书籍,当读者面对它们的时候,无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迷茫中理清前方的道路。而《苦难辉煌》借助这些标题,巧妙而又文学化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读者们在读书之时,不会思绪紊乱,相反是井井有条,思路清晰。当然这本书可不止这两个亮点,它的众多迷人之处,还需要读者们自己发现、挖掘。

接下来谈一谈我个人读书过后的一些感想吧。古人说过,“读后有所感,方可进步”。在大体阅览了这本书之后,我主要精读了第十一章的二、三两节,我的感悟也主要是来自这两节。

感悟一:任何时候,都要立足于实际,着眼于现实来分析问题。 其实说白了,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实事求是。毛主席的一生都在贯彻这四个字,在这两节中,这一思想精髓也是比比皆是:比如每次的战前会议,讨论战争方略;比如扎西会议、扎西整编;再比方说鲁班场战役之前的《党中央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赤化全贵州告全党同志书》(虽然赤化贵州的鲁班场战役失利,但我认为是当时红军的最佳选择)等等。无不体现了毛主席对“实际”“客观”的重视。作为一个学生来讲,在以后的生活中,讲求实际,立足实践,是我们应该养成的一种思维方式,甚至可以把它作为一种习惯。

感悟二:运用博弈的方法思考。 俗语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讲红军与吴奇伟部进行战斗时,书中有如下几段话:

1、 吴奇伟躲避与红军主力交锋,但红军主力已经认准了他。

2、 原来林彪的一军团已经从水师坝地区向敌人侧后出击,尖刀一般直插忠庄铺敌军指挥部。

3、 林彪若无其事地说:“当敌军正在向你们进攻的时候,红一军团的部队已向敌军侧后包抄过去,我军已化险为夷;陈赓到了你那里时,敌军的败局已定。”

可以看得出,中共战争的指挥家们在打仗时都是有目的地朝向某一个敌人,某一块阵地,甚至在还未开战前就可以预知对手的动向、结局,正是这些军事家们在每一次战斗前都能站在敌军的立场思考策略,然后与自己的策略相互博弈,从而选出了正确的作战方案,创造了长征途中一个又一个令人拍手叫绝的大捷。当然,这种博弈,不仅仅是懂得换位思考就可以,高深的军事理论与长期的作战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

感悟三:敢于运用险招。 书中有这样一段:比较起来,面对严重的敌情,彭德怀勇克咽喉要地娄山关,直取黔北重镇遵义,其敢打必胜之精神,的确有力能拔山之概。

娄山关之战,红军获胜,转危为安。离不开彭德怀的“敢打”,敢于用险招打仗,暂且不论成败,这也是需要气魄与胆量才能干的。可以讲娄山关一战,既是彭德怀高超作战能力的体现,又是他伟人气魄的表露。

感悟四: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这一点与这两节的内容有关联,但不是中心意思。不过我还是觉得有必要提一下。吴奇伟在这两节中出镜率很高,这位国民党军官的“战斗精神”也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其实不论国共恩怨,这个军官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好军官了。但是谁成想,解放战争之时,这位被蒋介石看重的大将,只用一张纸,发表一段话,就转投解放军了。不过我党历史上的叛徒——身为中共元老的张国焘的叛变,却是是值得我们警醒的。我写这一段的意思并不是想大家整天对身边的人报以时时的警戒与谨慎,而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讲,最好是不要对他人过度依赖,要更多培养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独立能力。

感悟五:切不可操之过急,稳扎稳打。

在二渡赤水、遵义大捷之后,红军图黔的目的越来越明显。于是毛主席发出了“赤化贵州”的鲁班场战斗,对于当时的红军,这个目标未免有点太大了,但是由于决策层的坚持,红军不得不打了这场急于求成的战斗。战斗结果,从我个人来说,两败俱伤,没有成功者可言,不过毛主席把它列为败仗,足以表明他对这一战斗的教训有了很深的感悟与理解,这也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先辈们的流血警示我们:不可操之过急,稳扎稳打!学习、工作也是这样,急躁不能从实质上解决任何问题,只有平心静气,认真思考,才能使工作与学习的各项任务既保量又保质。

感悟六:伟人是伟人,更是普通人。

这一感悟算是一个总括吧,我的这一感悟主要是针对毛主席的。我们讲毛主席是伟人,大的方面——建立新中国、提出毛泽东思想、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展“一五计划”;小的方面——在战斗中敢于运用各种策略、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等等。所以说他是伟人,怎么讲也不过分。不过毛主席也是人民中的一员,他也

会犯错,就像鲁班场之战,以及建国后的大跃进、文革。普通人不会不犯错,所以说毛主席也是普通人。作为大学生,我们的身边有各种人,试想毛主席都会犯错误,我们怎么能苛求别人完美无缺呢?

《苦难辉煌》是一本好书,它有前辈们的牺牲、有伟人的纵横、有一个政党的跌宕起伏……希望每一个中国青年都能读一读这本书,在现代的社会,我们太需要一段历史、一段精神,来感悟,来体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