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害标本是植物病虫害及其分布的实物性记载,有了标本即可在室外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室内各方面的研究工作。一份好的病虫害标本本身就是完整的症状描述和性状特征的记载,从而能更准确的识别各种植物病虫害。标本采集和制作技术是植保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
一、目的意义:通过各类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加深对各类病害的感性认识,了解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采集对象的变态类型、栖息场所、发生时间等。掌握植物病虫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方法。
二、仪器用品与材料:标本夹,采集箱,塑料袋,放大镜,小刀,果枝剪,纸,捕虫网,毒瓶,三角纸袋,镊子,剪子,软毛笔,指形玻璃管,小铁铲,小铁纱笼,木制标本盒,铅笔,记录本及小标签等。 三、内容与方法
(一)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1.标本采集要求:为提高标本的使用价值,对所采标本特提出如下要求。
标本采集是获取植物病害标本的重要途径,也是熟悉植物病害症状,了解植物病害发生情况的最好方式。植物病害的发生时期与植物的生育期及采集地的地理生态环境、生产条件、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等密切相关。采集标本时,应注意症状要典型。对于真菌病害要尽量采集带有子实体的标本;病毒病要采集顶梢与新叶;幼嫩多汁的子实体或果实材料,应先用标本纸分别包装放于标本桶内,避免因挤压而变形。黑粉、黑穗病应及时放入标本袋中,并注意相互隔离;对于较易失水的叶片,应注意随采随压,以免叶片打卷而不易展开;线虫病的病根以及果树根癌病的病根要用铁铲挖取整个根部,装入采集桶中。采集时要有完整的野外采集记录,记载的主要内容有:寄主名称、病害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日期、海拔高度、生态环境、发病情况、采集序号等。一般情况下,各种病害标本最好采集10份以上。 2.标本的制作
(1)干标本的制作:通常所叫的蜡叶标本就是经过压制的干标本。方法是把含水量较少的标本,如植物的茎、叶以及去掉果肉的病果皮等,分层压在标本夹的吸水纸层中,同时将写好的标本采集记录标签放入标本夹中,标本夹压紧后日晒或加温烘烤,使其干燥。标本干燥愈快,保持原色的效果愈好。所以,干制标本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勤换纸,勤翻晒。一般情况下,第一周每天换干燥吸水纸1~2次,以后可隔天换纸,视情况而定,直至标本完全干燥。果实及较粗大茎的标本干燥应置于朝阳通风处,自然干燥,同时定时翻动,以利标本整体均匀干燥。
(2)液浸标本的制作及保色处理:多汁的果实、块茎、块根及多肉子囊菌和担子菌的子实体等标本,不适于干制,必须用浸渍法保存。常用的浸渍液及其用法如下:1)普通防腐浸渍液只适于防腐,没有保持原色的作用,如萝卜、甘薯等不要求保色的标本,洗净后直接浸入下列溶液中。5%的福尔马林浸渍液:福尔马林,50mL;酒精(95%),300mL;水,2000mL。上述浸渍液亦可简化为5%的福尔马林液或70%的酒精溶液,70%的酒精液对于保存多肉子囊菌及鬼笔目的子实体甚为适宜。亚硫酸浸渍液:亚硫酸(饱和溶液), 500mL;酒精(95%),500mL;水,4000mL。 2)保存绿色标本的浸渍液 A.醋酸铜及福尔马林液浸渍法。以50%的醋酸、溶解醋酸铜结晶至饱和程度(约1000mL50%的醋酸加入15g醋酸铜即可达到饱和程度),然后将饱和液稀释3~4倍后使用。标本颜色浅者稀释倍数可大些,颜色深者稀释倍数可小些。醋酸铜液处理标本分热处理和冷处理两种方法。热处理法是将稀释后的醋酸铜液加热至沸腾,投入标本。标本的绿色最初被漂去,经数分钟等绿色恢复至原来程度,立即取出标本用清水洗净,然后保存于5%的福尔马林液中。由于热处理标本易使茎、叶变软,果实破裂,因此,亦可采用冷处理法,其效果
也很好。如小麦叶、玉米叶、棉花叶等标本,以2~3倍的醋酸铜稀释液冷浸,经3h绿色退去,再经72h又可恢复原来的绿色,然后取出用清水冲净,保存于5%的福尔马林液中。溶液经多次处理标本后,铜离子会逐渐减少,如要继续使用,应补充适量的硫酸铜,才能保持其保色的能力。B.硫酸铜及亚硫酸浸渍法。将标本在5%的硫酸铜溶液中冷浸6~20h,当绿色恢复后,取出用清水冲净,然后保存在亚硫酸溶液中(以含5% ~6% SO2 的亚硫酸溶液45mL加水1000ml配成,或以浓硫酸20mL加在1000mL的水中,然后再加入亚硫酸纳16g配成亦可)。 3)保持黄色和橘红色标本的浸渍液亚硫酸是杏、梨、柿、黄苹果、柑橘及红辣椒等果实标本适宜的浸渍液。亚硫酸浸渍液的浓度,一般用市售的亚硫酸(含SO25% ~6% 的水溶液)配成4% ~10% 的稀溶液(4% ~10%的溶液含SO2 为0.2% ~0.5%)即可。 4)保持红色标本的浸渍液标本的大部分红色是由花青素形成的,花青素能溶于水和酒精,因此,保存标本的红色是比较困难的。常用Hesler浸渍液配法如下:氯化锌,50g;福尔马林,25mL;甘油,25mL;水,1000mL。将氯化锌溶于热水中,加入福尔马林,如有沉淀,用其澄清液。此溶液适用于由于花青素而显红色的标本,如苹果、番茄等。
(3)标本瓶的封口保存标本的浸渍液,多用具有挥发性的或易于氧化的化学物质,所以,必须密封瓶口才能长久保持浸渍液的效用。
1)暂时封口法取蜂蜡及松香各1份,分别熔化,然后混合,并加入少量的凡士林调成胶状物即成。或以明胶4份在水中浸数小时,将水滤去,加热熔化,拌入1份石蜡,熔化混合后成为胶状物,趁热使用。
2)永久封口法用明胶28g在水中浸数小时,将水滤去加热熔化,再加入0.324g的重铬酸、并加入适量的熟石膏使成糊状,即可使用。
3.标本的保存:制成的标本,经过整理和登记,然后依一定的系统排列和保藏。菌类标本一般按分类系统排列,要有两套索引卡片,一套是寄主索引,一套是菌类索引,以便于寻找和整理。标本室(柜)要保持干燥1清洁,并要定期施药以防虫蛀与霉变。
(1)标本盒保藏教学和示范用的干制病害标本,采用玻面纸盒保藏比较方便,玻面纸盒的适宜大小为20cm×28cm×2cm。纸盒中先铺一层棉花,并在棉花中加少许樟脑粉以驱虫。最后在棉花上放上标本和标签。
(2)标本瓶保藏浸渍的标本放在标本瓶内保藏,为了防止标本下沉和上浮,可绑在玻璃条上,然后再放入标本瓶。标本瓶的口盖好后滴加石蜡封口,然后贴上标签。 (3)纸套内保藏牛皮纸袋或牛皮纸夹的大小以40cm×30cm为宜。这种方法适用于保存研究标本及教学上的消耗性标本。大量保存的干制标本,大多采用纸套保藏,将标本装入纸套内,并在纸套上贴好标签,放在标本柜中即可。标签上的项目应包括寄主、病害名称、病原学名、采集人、鉴定人、采集日期和采集号等。 (二)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1.采集工具
采集昆虫的工具种类很多,常用的采集工具有采集网、采集伞、吸虫管、诱虫灯等。(1)采集网是采集昆虫最常用的工具,网的形状和构造因用途不同也不完全一样,大致可分为4类:捕网、扫网、水网和刮网。以捕网应用最广。用竹或轻木等作柄,长62.5cm,直径约2~3cm。网袋用纱布制成(以蚊帐纱布为宜),袋的直径约30~40cm,袋底应逐渐阔圆,不可尖出,袋的长度至少能转覆。一般长度大于袋直径的1.5~2.5cm,袋的边缘缝以粗布条。然后将网袋用铁铝丝作成圆形网架套入,用钢铁丝紧紧缚在柄上。 (2)毒瓶用玻璃瓶(大小可选用,但应是大口的)加上橡皮盖为宜。先将氰化钠(NaCN)或氰化钾(KCN)压碎,置于瓶底,上加一层锯末,再加以薄层石膏摊平压实后,用滴管沿瓶壁加适量的水,使石膏变硬固定。然后在瓶内石膏上铺上一张圆形吸水纸,以吸取
多余的水分。瓶内并放一些细长纸条以减少虫体接触摩擦。
(3)纸袋害虫被毒死后,一般将体形较扁的鳞翅目成虫翅摺叠放入三角形的纸袋内(以纸质光滑,略透明为宜),体形粗大的如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害虫可装于纸筒(或旧信封)及盒内。纸袋上应写明采集日期、地点、寄主和害虫所属、目、科等。 2.采集方法
(1)手捕捉大型及动作迟缓的昆虫可用手捉。但鳞翅目成虫不宜手捉(易搞掉鳞粉),有毒剌、毒毛、臭腺的昆虫不宜手捉,体甚小而细弱的昆虫也不宜手捉。
(2)毒瓶扣捕对静止的或正在取食中的鳞翅目成虫可用此法捕捉,得到的标本非常完整。 (3)网捕一般追捕飞翔的昆虫,捕捉后应立即将网摺转,使网口封闭。对静止的昆虫可用手拉住网底,将网慢慢掩盖虫体捕捉。草丛及作物丛中的小型昆虫可用网来回扫捕。
(4)振落对一些有伪死性的害虫(如象甲等),可用网张于其下,设法振摇,使其受惊伪死坠入网中。 3.标本的制作 (1)制作的工具
昆虫标本的制作工具有:虫针,规格1~5号为宜,也可用缝衣针代替;干燥板,为长方形木板,大小随意,但质地需松软,以供标本整姿用;展翅板,木材质地,亦应松软。展翅板下面为一长方形的底,上架两块狭长的板,略向中间倾斜。中间为一沟,底的中间可贴附1条木栓,以插虫针。一般板长36cm,表面至木栓高2cm,至于板和沟的宽度则视昆虫大小而定。也可将两块狭长的板作成一块活动的,以调节沟的宽度。 (2)制作方法
针插标本:一般多用于分类。昆虫毒死后约10~16h,此时虫体及附肢尚柔软,即可制作。制作时根据虫体大小选用虫针,插针时一般昆虫从中胸背面中央插入,从腹面两中足基节间穿出。针需垂直,如虫体细长者(如蝶类),针可稍向前倾斜,使腹部不致下垂。直翅目(如蝗虫、蝼蛄等)的前胸背板甚大,且掩盖中胸背板,故针应从前胸背板后部插入。半翅目(如蝽等)则都由三角形的中胸小盾片处插针。鞘翅目(如金龟甲、天牛等)则从右翅鞘前部插入,中后足之间穿出。需展翅的标本,在展翅板上操作。将虫体以插入之针固定于展翅板的沟中,使虫体背面与沟平齐,以便将前后翅展平于展翅板的两块狭板上,用镊子或虫针沿翅的前缘轻轻将翅展平(当心不要弄破翅或弄掉鳞片),同时以狭纸条压住翅,以虫针(或缝衣针、大头针)固定。展翅各类昆虫要求不一,原则是能充分显露出翅面上的特点,并使外形美观。直翅目、半翅目、鳞翅目、脉翅目(如草蛉)要求两侧的前翅后缘成一直线,后翅紧接于前翅,但鳞翅目的后翅过大,其前缘可有一部分被前翅所掩盖,但不要掩于前翅之上。半翅目、膜翅目前后翅间有连接器(翅钩),可以利用。双翅目展翅要求两侧前翅的前端成一直线。鞘翅目(很少展翅者)需要展翅则要求两侧后翅前缘成一直线。各目昆虫触角除很长者需拉向后方外,都向前外方整成生前的自然形状。不需展翅的标本需整姿。整姿也是要求使各部分特征尽量显露,以便检查。整姿时可用镊子或虫针将附肢拉至一定位置,用针或纸条压住。一般要求触角整成向前外方伸直(触角长者如天牛,则拉向后方),前足向前,中、后足向后(但双翅目昆虫则要求前中足向前,后足向后,以与其生前状态相同)。足应弯曲,勿整成一直线。后足甚长者,也勿使其越过腹部末端过远。整姿标本一般在平板上操作,等标本干燥后取下,将插针调节至一定高度,并加标签,记载害虫种名,所属目科以及采集日期、地点、寄主等。很微小的昆虫不便展翅整姿和针插,可用台纸复制法制作,即将台纸(白色硬纸或废的照相底片)剪成宽8mm、长3mm 的长方形或三角形,把虫贴于一端(如为三角形纸则贴于尖角一端),以虫针插于另一端,但贴于纸上的虫体仅可见其上面,故每一种害虫背、侧、腹面向上各贴置一头。贴虫剂的配制:阿拉伯胶粉60份,石炭酸2份,95%酒精8份,糖30份,蒸馏水45份。先将液体混合,再投入糖溶
化,最后投入阿拉伯胶粉使其逐渐溶化,切勿加热。平板标本:主要用于盒装标本,在缺展翅板条件下,也可用来制作针插分类标本。在平板上操作,展翅、整姿方法同前。展翅整姿完后,应立即轻轻将插入虫体的针拔出。如采集标本过多,一时无法制作或置久干硬,应将标本放于软化器内软化2~7d。过久的标本,软化器内的水可加温至30~40℃。鞘翅目等大型标本也可置于温水内软化。软化后的标本应充分干燥,以免生霉。软化器为长方形扁盆,以铝质或玻璃为宜,盖须紧密,中间放铁纱网一层,上放标本,下放湿棉团或水,水中加少许石炭酸以防腐。浸渍标本:主要保存幼虫,也可保存部分成虫、蛹、卵或被害状。幼虫体内多汁液,一般也不需整姿,可浸渍保存。采集的幼虫最好使其粪便排净,以热水烫5min(特别是白色幼虫),再浸于保存液中。常用的保存液为:70%酒精;酒精甲醛保存液:96%的酒精18mL,30%醋酸2mL、40%甲醛2mL、蒸馏水60mL;白糖水保存液:甲醛4mL、冰醋酸5mL、白糖5g、蒸馏水100mL__上述保存液以白糖保存液为好,保存的标本不易皱缩变形、变黑,也比较不易褪色。但幼虫多系化学色,一般浸渍过久色易褪去,尤其是绿色、红色标本,目前尚无很理想的浸渍保存液,故应注意标本的更新和浸渍液的更换(浸渍液一般1~2年应更换1次)。
4.标本的整理和保存: 标本的整理应按分类程序整理,分别按目、科插入标本盒内。标本盒底面铺一软木板,以供插针,可用木质或玻璃做盖面。盒的四角内盛放防虫剂的小型玻管,以别针支住。平板制作的标本多用作生活史和展览用标本,用吸水纸盒或木盒,内铺棉花,上面平放标本(幼虫可装入内有浸渍液的小玻璃管内,以棉胶或石蜡封紧后,装入),并加放标签,盖用玻璃制作,以便观察。标本应存放于干燥处,以免受潮生霉。标本存放时,如发现皮蠹等为害,可放于40℃的烤箱中烘烤一昼夜或以熏蒸剂及敌敌畏熏杀灭虫。 四、思考题与作业
1.在采集植物真菌病害标本时,为什么要尽量采集带有子实体的标本? 2.病害标本是否一定要压制或浸泡保存?仁果、浆果病害如何保存?
3.根据实践体会谈谈具体植物病虫害标本采集、制作的主要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4.昆虫生活史标本如何制作?
5.每人提交已制作并经初步鉴定的病害、昆虫标本各20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