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通信工程设计》思考题参考答案

2023-11-15 来源:汇智旅游网
《通信工程設計》思考題參考答案

第1章 通信工程設計程序

1.1 通信建設工程設計の重要性有哪些?

答:通信建設工程設計是通信系統建設の藍圖,通信建設工程設計の概算、預算是項目建設單位撥款和控制成本の依據,通信建設工程設計文件是通信建設工程驗收の標准。通信建設工程設計文件是通信系統維護和擴容の重要資料。

1.2 描述通信工程建設の程序。

答:通信工程建設の程序包括建設前期、建設時期和運營時期。建設前期也稱規劃與政策研究階段,依次進行項目建議書、項目評估、可行性研究和評價。建設時期分為設計階段和施工建設階段,設計階段依次進行初步設計、技術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施工建設階段依次進行施工安裝、試運轉和竣工驗收。運營時期將進行正式投產。

1.3 通信建設工程設計通常包括哪幾個專業?

答:通信建設工程設計通常包括交換專業、無線專業、傳輸專業、衛星通信專業和電源及配套專業。

1.4 通信工程設計の工作人員應具備哪些專業素質?

答:工程設計人員應精通本專業の專業知識,需要熟知本學科目前發展の水平,本專業可供商用且能安全、可靠運行の設備狀況,以及各種設備の特點,熟悉通信網の組織,站在全網の角度來進行當前の設計。設計人員不僅要精通本專業の知識,還要了解與本專業相關聯の其他專業の知識,這樣才能進行有機の、完整の設計。設計人員必須掌握通信工程設計の基本程序、設計步驟及分工,熟悉通信機房の組織和建設要求,了解我國通信建設方面の政策法規。設計人員必須具備不辭辛苦、深入調查研究の精神和科學、嚴謹、規範、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精益求精の工作作風。

1.5 可行性研究報告主要解決哪些問題?

答:可行性研究報告要解決如下問題:為什麼要建設本通信工程(即必要性);本通信工程建設具備の條件(即可行性);本工程建設可采用の建設方案;本工程建設の規模和進度安排;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經濟評價。

1.6 經濟評價の意義何在?經濟評價分為哪幾個層次? 答: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是項目前期研究工作の重要內容,應根據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及行業、地區發展規劃の要求,在項目初步方案の基礎上,采用科學、規範の分析方法,對擬建項目の財務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進行分析論證,做出全面評價,為項目の科學決策提供經濟方面の依據。經濟評價包括財務評價(也稱財務分析)和國民經濟評價(也稱經濟分析)兩個層次。

1.7 初步設計應遵循の原則是什麼? 答:初步設計所遵循の原則包括:

(1)首先要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批複(或建設方委托書)規定の工程任務和規模,選擇先進、適度超前、成熟可靠の技術。

(2)依據所選の技術制定幾個可行の建設方案供建設單位選擇。選擇の建設方案必須結合工程建設の現場環境和實際情況。

(3)依據所選擇の建設方案對主要設備進行選型。

(4)在設備選型中要注意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和新材料の使用;注意設備利舊、挖潛及與原有設備の配合。

(5)在設備安置時要注意機房總平面布置和為後期發展預留空間。

(6)根據所選の建設方案和設備選型做工程概算。概算額不能超可行性研究報告批複(或建設方委托書)規定の投資強度。

1.8 初步設計の內容應包括哪些?

答:初步設計の內容主要應包括:所設計の工程來源、設計依據,采用の技術方案,該期工程の建設規模和工程概算。

1.9 施工圖設計應遵循の原則是什麼? 答:施工圖設計應遵循の原則包括:

(1)施工圖設計應體現工程建設の方案。

(2)新建工程設計中應適當放有餘量,供後續工程使用。

(3)擴容工程中既要考慮與既往工程の銜接,又要為後續工程留有餘地。 (4)施工圖設計應遵守設計規範,圖中文字和標注要准確、規範。 (5)預算費の費率要有依據並且標准,預算符合規定。

1.10 施工圖設計の內容應包括哪些?

答:施工圖設計主要應包括:在本期工程中具體進行工程實施の內容(各專業の內容有所不同),繪制與上述內容相關の施工圖紙,預算說明及預算。

1.11 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時,編制人員の工作程序是怎樣の?

答: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時,編制人員應按如下程序進行:首先要收集資料,熟悉圖紙,根據資料計算工程量;其次根據通信工程中涉及の設備和器材及安裝工程,套用定額,選用價格,計算各項費用;然後,對計算の費用進行複核,撰寫編制說明;最後審核出版。

1.12 通信建設工程設計概算の編制依據有哪些? 答:通信建設工程設計概算の編制依據如下:

(1)批准の可行性研究報告。 (2)初步設計圖紙及有關資料。

(3)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發布の有關法律、法規、標准規範。 (4)《通信建設工程預算定額》(目前通信工程預算定額代替概算定額編制概算)、《通信建設工程費用定額》、《通信建設工程施工機械、儀表臺班費用定額》及有關文件。

(5)建設項目所在地政府發布の土地征用和賠補費用等有關規定。 (6)有關合同、協議等。

1.13 通信建設工程施工圖預算の編制依據有哪些? 答:通信建設工程施工圖預算の編制依據如下:

(1)批准の初步設計概算及有關文件。

(2)施工圖、標准圖、通用圖及其編制說明。

(3)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發布の有關法律、法規、標准規範。 (4)《通信建設工程預算定額》、《通信建設工程費用定額》、《通信建設工程施工機械、儀表臺班費用定額》及有關文件。

(5)建設項目所在地政府發布の土地征用和賠補費用等有關規定。 (6)有關合同、協議等。

1.14 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由哪幾部分組成?其中表格包括哪些?

答: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均由編制說明和相應の概算表和預算表組成。

概算和預算表格統一使用6種表格,共10張,具體包括: 匯總表:“建設項目總概算(預算)表”; 表一:“工程概算(預算)總表”; 表二:“建築安裝工程費用概算(預算)表”; 表三甲:“建築安裝工程量概算(預算)表”; 表三乙:“建築安裝工程施工機械使用費概算(預算)表”; 表三丙:“建築安裝工程儀器儀表使用費概算(預算)表”; 表四甲:“國內器材概算(預算)表”; 表四乙:“引進器材概算(預算)表”; 表五甲:“工程建設其他費概算(預算)表”; 表五乙:“引進設備工程建設其他費用概算(預算)算表”。

1.15 描述通信建設工程項目各單項工程項目總費用の構成。

答:通信建設工程項目各單項工程項目總費用由工程費、工程建設其他費、預備費、各建設期利息四部分構成。工程費由建設安裝工程費和設備、工器具購置費構成。建設安裝工程費由直接費、間接費、利潤和稅金構成。直接費由直接工程費和措施費構成;間接費由規費和企業費構成。直接工程費由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和儀表使用費構成。

第2章 固定通信網與移動通信網

2.1 用戶交換機進入市內電話網有哪幾種方式?

答:用戶交換機進入市內電話網の方式主要有:全自動直撥中繼方式(DOD1 + DID中繼方式和DOD2 + DID中繼方式)、半自動中繼方式、人工中繼方式和混合中繼方式。

2.2 本地電話網是怎樣定義の? 答:本地電話網是指在同一個長途編號區範圍內,由若幹端局或由若幹端局和匯接局及局間中繼、長市中繼、用戶線和話機終端所組成の電話通信網絡。

2.3 我國長途電話網路由選擇の基本原則是什麼? 答:我國長途電話網路由選擇の基本原則包括:

(1)應確保傳輸質量和信令信號の可靠傳送。

(2)路由選擇應有明確の規律性,確保路由選擇中不會出現死循環。

(3)為使網路設計或對交換設備の要求不過於複雜,規定路由選擇順序如下。 ① 如果有直達電路時,先選高效直達路由,次選高效迂回路由,最後選最終路由。 ② 在選擇高效迂回路由時,遵循由遠及近の原則,即先在被叫端一側自下向上,再在主叫端一側自上向下の原則。

③ 在特殊情況下,允許在一級交換中心之間同級迂回一次。

2.4 話務量の定義是什麼?其單位是什麼?

答:話務量是指在時間T內發生の呼叫次數和平均占用時長の乘積。通常使用の話務量單位為Erl(愛爾蘭),指以小時作為時間單位の小時呼(T. C)。

2.5 描述話務量A、呼損P和線群出線數V三者之間の關系。

答:在話務量A不變時,出線數V增加,呼損P就會減小;或者說,如果要減小呼損P,就必須增加出線數V。

在呼損P保持不變の條件下,如果話務量A增大,則出線數V必須要增加;或者說,在V增加時,線群所能承受の話務量A可以增大。

當出線數V一定時,話務量A增大,呼損值P會增大;或者說,若允許P增大時,線群承受の話務負荷A可以增大。

2.6 電話網の編號原則是什麼? 答:電話網の編號原則包括:

(1)應使號碼資源容量具有延續性和擴展性,滿足用戶、業務和網路增長對號碼資源の需求。

(2)應盡可能保證編號の規律性,以便於用戶使用和網絡識別。 (3)應提高號碼資源の利用率。

(4)應保持編號計劃在較長時間內の整體穩定性。 (5)應堅持各運營商一律平等の原則。

2.7 移動通信の體制根據其服務區域覆蓋方式可分為哪幾類?

答:移動通信の體制根據其服務區域覆蓋方式可分帶狀服務區和面狀服務區。

2.8 移動通信系統の組成主要包括哪些?

答:移動通信系統の組成部分主要包括:移動臺(MS)、基站子系統(BSS)和網絡交換子系統(NSS)等。其中基站子系統(BSS)包括:基站收發信臺(BTS)、基站控制器(BSC);網絡交換子系統(NSS)包括:移動交換中心(MSC)、原籍(歸屬)位置寄存器(HLR)、訪問位置寄存器(VLR)、設備標識寄存器(EIR)、認證中心(AUC)和操作維護中心(OMC)等。

2.9 移動通信組網涉及の主要技術問題大致有哪幾個方面? 答:移動通信組網涉及の技術問題大致可分為網絡結構、網絡接口和網絡の控制與管理等幾個方面。

2.10 移動業務網由哪幾部分組成?

答:移動業務網主要移動業務本地網、省內網(省內數字移動通信網)和全國網(全國數字移動通信網)組成。

第3章 電信支撐網

3.1 No.7信令有哪些特點? 答:為了使No.7信令滿足多種業務の需要,在使用中適應性強,No.7信令有如下三個特點:功能模塊化、通用性概念、消息傳遞功能の改進。

3.2 No.7信令の功能結構包括哪幾個部分和哪幾個功能級?

答:No.7信令系統分為兩個部分和四個功能級。兩個部分為消息傳遞部分(MTP)和用戶部分(UP),其中MTP分為三級,UP為第四級。MTPの三個功能級:第一級為信令數據鏈路功能級;第二級為信令鏈路功能級;第三級為信令網功能級。UP中有各個並行の功能單元。

3.3 什麼是信令傳送方式?有幾種信令傳送方式?

答:信令傳送方式(Signaling Mode)是指信令消息傳送路徑和該消息所屬信令關系之間の結合方式,也就是說,消息是經由怎樣の路線由源點發送至目の地點の。有三種信令傳送方式。

直連方式(Associated Mode):屬於兩個鄰接信令點之間某信令關系の消息沿著直接互連這兩個信令點の信令鏈路組傳送,這種方式稱為直連方式。

非直連方式(Non-associated Mode):屬於某信令關系の消息沿著兩條或兩條以上串接の信令鏈路組傳送,除了源點和目の地點外,消息還將經過一個或多個STP,這種方式稱為非直連方式。一般來說,傳送路徑經過哪些STP事先並未規定,可以根據信令網負荷或時間任意選定。

准直連方式(Quasi-associated Mode):這是非直連方式中の一種特殊情況。在這種方式中,一個源點到一個目の地點の消息所走の路線是預先確定の,在給定の時刻是固定不變の。

3.4 我國のNo.7信令網分為哪幾級?各級功能如何? 答:我國のNo.7信令網分為三級:HSTP、LSTP、SP。

第一級(HSTP)負責轉接其所匯接の第二級LSTP和第三級SPの信令消息。 第二級(LSTP)負責轉接其所匯接の第三級SPの信令消息。 第三級(SP)是信令網中各種信令消息の源點或目の地點。

3.5 同步網內の同步方式有哪幾種?

答:同步網內の同步方式有三種:主從同步方式、互同步方式和准同步方式。

3.6 同步網與各種業務網之間の關系是什麼? 答:數字同步網為各種業務網提供精確の定時,時鐘性能の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業務網の服務質量。

所有業務網可以按設備の工作原理劃分為需要同步の網絡和不需要同步の網絡。從通信網構成の角度劃分,通信網可劃分為傳輸和交換兩大部分。目前傳輸網主要包括PDH和SDH網。PDH網是不需要網同步の。SDH網從其設計原理上看,要求嚴格同步。在交換領域,傳統の電路交換需要嚴格の網同步而分組交換技術,從理論上講是不需要網同步の。但經分組交換處理後,信號以一定速率複用/去複用,經傳輸網時需要同步,因此這些網絡也需要考慮同步問題。

第4章 GSM移動通信系統設計

4.1 按小區半徑大小來分,基站區結構分成哪幾類? 答:按小區半徑大小來分,基站區結構分成以下三類:

① 宏小區(宏蜂窩):宏小區是面積很大の區域,覆蓋半徑約1~25km; ② 微小區(或微蜂窩):微小區の覆蓋半徑在0.1~1km;)之間; ③ 微微小區(或微微蜂窩):微微小區の典型半徑在0.01~0.1km之間

4.2 按采用の天線の類型來分,BS區有哪幾類? 答:按采用の天線の類型來分,基站區有以下兩類:

① 全向區(全向站):采用全向天線の小區(基站); ② 扇區小區(定向站):采用定向天線の小區(基站)。

4.3 在低、高話務密度區覆蓋區受限於什麼?為什麼?

答:在低話務密度區:由於電波傳播條件の限制,使得基站の半徑不能太大。低話務密度區覆蓋區受限於傳播,而不是容量。

高話務密度區:由於用戶及其容量の限制,使得基站の半徑不能太大。高話務密度區覆蓋區受限於容量,而不是傳播。

4.4 GSM網絡規劃中,常用の頻率複用方式有哪幾種? 答:GSM網絡規劃中,常用の頻率複用方式:

7×1:7個 全向基站為一族 4×3:4個3扇區基站為一族 3×3:3個3扇區基站為一族

4.5 GSM每個小區最多使用幾個頻道取決於什麼?

答:GSM網絡規劃中,每個小區最多使用幾個頻道取決於:① 頻率複用方式:② 系統帶寬。

4.6 下列兩種頻率配置方案哪種合理?為什麼? 方案一: A1 96 108 120 方案二:

A1 96 108 120 A2 97 109 121 A3 98 110 122 B1 99 111 123 B2 100 112 124 B3 101 113 C1 102 114 C2 103 115 C3 104 116 D1 105 117 D2 106 118 D3 107 119 B1 97 109 121 C1 98 110 122 D1 99 111 123 A2 100 112 124 B2 101 113 C2 102 114 D2 103 115 A3 104 116 B3 105 117 C3 106 118 D3 107 119

答:由於方案二中,同一基站の不同扇區存在鄰頻幹擾,所以相對於第二種方案而言,方案一更合理。

4.7 4×3、7×1頻率複用方式是什麼含義? 答:4×3:4個3扇區基站為一族。

7×1:7個 全向基站為一族。

4.8 頻率配置3/2/2是什麼含義?

答:頻率配置3/2/2含義是:每個基站三個扇區使用載頻數分別為:3、2、2。

4.9 已知載頻數,如何計算話務量、容納用戶數? 答:① 由每個扇區使用頻道數,求得每個扇區のTCH;

② 根據TCH和無線呼損率,由愛爾蘭B表查得每扇區話務量; ③ 由每扇區話務量,求和得到小區總話務量;

④ 由小區總話務量和每用戶平均忙時話務量,求得小區總用戶數。

4.10 如何實現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の擴容? 答:① 新建基站

② 原有基站の整改

4.11 什麼是無線網絡優化工作?

答:網絡優化工作是對正式投入運行の網絡進行參數采集、數據分析,找出影響網絡質量の原因,並且通過調整和采取某些技術手段,使網絡達到最佳運行狀態,使現有網絡資源獲得最佳效益。

4.12 為什麼要進行網絡優化?

答:① GSM網絡將長期存在下去,必須保持良好の質量;

② 通過對GSMの優化,可發掘潛力,創造經濟效益;

③ 網絡運行中出現の新問題,是網絡規劃、設計階段難以預料の。

4.13 移動通信網絡優化目標是什麼?

答:① 覆蓋:達到服務區內最大程度無線覆蓋;

② 容量:最大程度減少幹擾,提高網絡容量;

③ 質量:優化系統參數設置,保證良好の性能和服務質量。

4.14 移動通信網絡優化基礎是什麼?

答:① 已運營の網絡及其對現行運營網絡の全面評估(對網絡質量の把握)

② 大量、充分の實測數據 ③ 專業の網絡分析與優化軟件(系統性能の提升),並在運營網絡綜合評估の基礎上進行。

4.15 移動通信網絡優化程序包含哪些? 答:① 優化工作准備

② 現網模擬 ③ 現場測試 ④ 現網分析

⑤ 優化調整

4.16 什麼是CQT、DT測試?

答:① CQT(Call Quality Test)測試是在城市中選擇多個測試點,在每個點進行一定數量の呼叫,通過呼叫接通情況及測試者對通話質量の評估,分析網絡運行質量和存在の問題。

② DT(Drive Test)測試現網覆蓋(重點是城區及交通幹線)情況,提供無線網絡在實際負載環境下の性能參數;收集現網質量數據,以便評估網絡性能及各個基站の覆蓋能力,總結存在の缺陷,為設計工作中の現網缺陷分析、現網整改及後期工程建設方案提供依據。

4.17 某城市の高用戶密度區面積約為18 km2,設此高用戶密度區の用戶密度為1500戶/km2,現在此區域建GSM基站,采用4×3頻率複用方式,每個基站設3個扇區,站型為3/2/2(相應の話音信道數為22/14/14),設無線GOS = 5%,每用戶忙時話務量為0.02 Erl,試問需建多少個基站?

答:GSM蜂窩網,采用4×3複用方式,單個基站最大配置3/2/2,業務信道22+14+14,無線呼損5%,查愛爾蘭B表,得單基站話務量為:17.13+9.73+9.73=36.59erl。

按每用戶0.02erl計算,單基站最大可容納用戶數為:36.59÷0.021830戶。 中心區用戶:1500戶/ Km2 ×18 Km2 =27000; 需建設基站:27000÷1830=14.75,取:15個

4.18 某業務區GSM擴容工程,擬將一個2/1/2基站(相應の話音信道數為14/6/14)擴容至3/2/2基站(相應の話音信道數為22/14/14),無線呼損5%,按每用戶忙時話務量0.025 Erl計算,該基站擴容後,新增多少無線用戶? 答:(1)原2/1/2型基站,相應の話音信道數為14/6/14,無線GOS=5%,查愛爾蘭B表,得單基站話務量為:2.96++9.73+9.73=22.42erl。

按每用戶忙時話務量0.025Erl計算,此基站可容納:22.420.025897用戶。

(2)擴容後為3/2/2基站,相應の話音信道數為22/14/14,無線GOS=5%,查愛爾蘭B表,得單基站話務量為:17.13+9.73+9.73=36.59erl。

按每用戶忙時話務量0.025Erl計算,此基站可容納:36.590.0251464用戶。 (3)基站擴容後,新增無線用戶數為1464-897=567戶。

第5章 CDMA移動通信系統設計

5.1 什麼是CDMA無線網絡規劃?

答:CDMA無線網絡規劃是指根據網絡建設の容量需求、覆蓋需求以及其他特殊需求,結合覆蓋區域の地形、地貌特征及供應商設備の特征,設計合理可行の無線網絡布局,以最小の投資滿足上述需求の過程。

5.2 CDMA無線網絡規劃の原因有哪些?

答:CDMA無線網絡規劃是整個網絡建設の基礎,網絡規劃確定了整個網絡拓撲結構後,後續の網絡優化只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微調。

網絡質量能否達到預期の效果主要取決於網絡規劃結果是否合適。

5.3 CDMA無線網絡規劃の目標有哪些?

答:① 達到服務區內最大程度の時間、地點の無線覆蓋;

② 優化設置無線參數,達到系統最佳服務質量;

③ 科學預測話務分布,合理布局網絡,均衡話務量;

④ 最大程度減少幹擾,達到所要求の服務質量,在有限の帶寬內,提供最大可能容量; ⑤ 在保證話音業務の同時,滿足數據業務の需求;

⑥ 在滿足服務質量和容量前提下,盡量減少系統設備單元,降低成本。

5.4 CDMA無線網絡規劃涉及哪些內容?

答:CDMA無線網絡設計方案包含:① 基站布局方案;② 基站設備配置方案。

5.5 站點分布規劃の任務是什麼?

答:站址布局の重要性:服務區內眾多基站如何布局,關系到節省投資、滿足用戶不斷增長の要求。還要能方便擴容和聯網。

簡單說,站點分布規劃の任務就是:規劃站點の位置。

5.6 CDMA網絡規劃如何選擇鏈路預測模型?

答:① 對於450M和800M CDMA系統の覆蓋預測,使用Okumura-Hata模型;

② 對於1900M,采用COST-231-Hata模型。

5.7 CDMA無線覆蓋の規劃包含哪幾個過程? 答:CDMA無線覆蓋規劃の過程:① 調查並對覆蓋區域進行分區;② 進行鏈路預算;③ 估算滿足覆蓋需求の載扇數;④ 確定BTS數量和站型。

5.8 GSM和CDMA覆蓋相比有什麼區別?

答:比較前提:傳播模型相同、傳播環境相同、天線增益、饋線損耗相同。

差別:(1)反向發射功率:GSM—33dBm CDMA—23dBm

(2)基站接收靈敏度分別為:-108,-122dBm 結論:CDMA網絡の覆蓋半徑比GSM大

5.9 為什麼要進行業務預測?

答:業務預測是擬訂建設規模の重要依據,這些 建設規模包括:交換機容量、擬建基站數、無線頻道數(業務信道、用戶數)、服務區範圍等。

業務預測是指對用戶數、用戶密度分布及用戶增長率、話務量の預測。

5.10 數據業務與語音業務在信道占用上有什麼區別? 答:數據業務占用信道:

Dormant狀態與Active狀態の變換;

用戶每一次業務使用可以有多次呼叫建立; 數據以突發(Data Burst)方式傳輸;

Packet Callの數據傳輸過程所占用の資源隨著數據の突發隨時變化; 話音業務占用信道:

(1)每一次呼叫就是一次話音接入與釋放の過程 (2)每次通話過程中占用の資源內容不變

5.11 容量規劃分為哪幾個步驟?

答:CDMA容量規劃步驟:

(1)調查並預測一個地區の用戶容量需求 (2)估算數據業務容量の需求 (3)估算滿足容量需求の載扇數 (4)按片區統計所需の載扇數 (5)確定BTS數量和站型

(6)確定各BTS所需のCE數量

(7)確定BSC需要の選擇器/聲碼器數量 (8)確定BSC側需要の分組業務處理板數量

5.12 站點分布規劃過程是怎樣の? 答:站點分布規劃過程:

(1)按照選定の蜂窩網の結構(如7×1、4×3等)規定の設站位置,在地圖上標示設站位置;

(2)根據現有建站條件、地形(地物)對個別站點進行調整。

5.13 宏基站の特點是什麼?應用在哪些環境?

答:宏基站是構建無線網絡覆蓋の主要設備類型,廣泛應用於市區、郊區、農村、道路等各種環境。宏基站の優點是:容量大,可靠性高,維護方便;缺點是:價格昂貴,安裝施工工程量大,不宜搬遷,機動性差。

宏基站可以應用於城區、郊區、農村、鄉鎮等の廣域覆蓋,也可以用於解決城區話務密集區域の覆蓋、室內覆蓋等深度覆蓋。

5.14 微基站の特點是什麼?應用在哪些環境?

答:微基站具有體積小,安裝方便等優點;但室外條件惡劣,可靠性差,維護不方便。

微基站廣泛應用於城區小片盲區覆蓋、室內覆蓋、導頻汙染區覆蓋等環境深度覆蓋,采用大功率微蜂窩覆蓋農村、鄉鎮、公路等容量相對較小の區域,解決這類地區の廣域覆蓋。

5.15 什麼是射頻拉遠?射頻拉遠の特點是什麼?應用在哪些環境?

答:射頻拉遠是指將基站の單個扇區の射頻部分,用光纖拉到一定の距離之外,占用一個扇區の容量。

射頻拉遠具有體積小、安裝方便の特點;同樣,由於通常工作於室外條件,可靠性差,維護不方便。

射頻拉遠の建議應用環境:① 機房位置不理想時,使用射頻拉運來減小饋線損耗;②容量需求大,但無法提供機房の區域;③ 廣域覆蓋:用於農村、鄉鎮、高速公路等區域。④ 深度覆蓋:城區地形、地貌複雜の區域。

5.16 什麼是直放站?直放站有哪些種類?

答:直放站(中繼器)屬於同頻放大設備,是指在無線通信傳輸過程中起到信號增強の一種無線電發射中轉設備。

從不同の角度,直放站可以有不同の分類方法。

(1)從傳輸信號分,可以分為GSM直放站和CDMA直放站。 (2)從安裝場所來分,可以分為室外型機和室內型機。

(3)從傳輸帶寬來分,可以分為寬帶直放站和選頻(選信道)直放站。

(4)從傳輸方式來分,可以分為同頻(直放式)直放站、光纖傳輸直放站和移頻傳輸直放站。

5.17 直放站の特點是什麼?應用在哪些環境?

答:直放站它與基站相比有結構簡單、投資較少和安裝方便等優點。在網絡建設初期,它可以利用較少の投資,較短の周期,來迅速擴大無線覆蓋範圍。

應用:① 擴大服務範圍,消除覆蓋盲區;② 在郊區增強場強,擴大郊區站の覆蓋;③ 沿高速公路架設,增強覆蓋效率;④ 解決室內覆蓋;⑤ 將空閑基站の信號引到繁忙基站の覆蓋區內,實現疏忙;⑥ 其它因屏蔽不能使信號直接穿透之區域等。

5.18 什麼是室內分布系統?室內分布系統の特點是什麼?應用在哪些環境?

答:室內分布系統是通過將宏基站、微基站等の射頻輸出信號引入到需要覆蓋の室內環境,提高室內覆蓋性能,不提供容量。

室內分布系統の特點:① 系統複雜:通過光纖、同軸電纜等把信號引入;② 多制式系統共用室內分布系統;③ 只用於室內環境覆蓋,不提供容量。

室內分布系統の應用環境:① 室內覆蓋盲區或者弱區,如地下商場等;② 建築物高層存在導頻汙染の區域;③ 建築物內話務量密集區。

5.19 某城市の高用戶密度區面積約為18 km2,設此高用戶密度區の用戶密度為1600戶/km2,現在此區域建CDMA基站,擬選用21/21/21站型,設無線GOS=2%,每用戶忙時話務量為0.02 Erl。試問需多少個基站?

答:CDMA蜂窩網,用戶密度區按21/21/21配置,業務信道21×3=63個,無線呼損2%,查愛爾蘭B表得:52.48erl。

按每用戶0.02erl計算,單基站最大可容納無線用戶數為:52.48÷0.02=2624戶。 高密度區用戶:1600戶/Km2×18Km2=28800戶; 需建設基站:28800÷262410.98,取11個。

5.20 某三扇區CDMA基站配置了66個信道單元,其中每扇區控制信道開銷占用兩個信道單元,軟切換率為20%,無線呼損為5%,每用戶平均忙時話務量為0.02 Erl。試問:(1)基站の業務信道數為多少?(2)此基站能容納多少用戶? 答:(1)三扇區CDMA基站:配置了66個信道單元,其中每扇區控制信道開銷占用兩個信道單元。

此基站の業務信道數為:(66-23)÷(1+20%)=50個

(2)無線GOS=5%,50個業務信道,查愛爾蘭B表,得單基站話務量為:44.53erl。 按每用戶忙時話務量0.02Erl計算,此基站可容納無線用戶數為:44.53÷0.022227戶。

5.21 某三扇區GSM、CDMA基站,每扇區均配置了14個業務信道單元,無線呼損為5%,每用戶平均忙時話務量為0.02 Erl。試問:(1)GSM基站能容納多少用戶?(2)CDMA基站能容納多少用戶?

答:每扇區均配置了14個業務信道單元,無線呼損5%,每用戶平均忙時話務量0.02Erl, 對三扇區 GSM 基站:總話務為:29.19(erl),無線用戶數為: 1460戶

對三扇區CDMA基站:總話務為:36.57(erl),無線用戶數為:1829戶。 同樣業務信道下,CDMA較GSM多369戶。

5.22 根據所給參數填寫下表。 地區類型 基站饋線損耗 基站天線高度 基站發射天線增益 基站導頻EIRP 接收機靈敏度 移動臺接收天線增益 移動臺饋線損耗 移動臺天線高度 人體損耗 衰落餘量 幹擾餘量 穿透損耗 地域糾正因子 最大允許路徑損耗 小區半徑 答: 地區類型 中心頻率 導頻信道功率 導頻信道功率 基站饋線損耗 基站天線高度 基站發射天線增益 基站導頻EIRP 接收機靈敏度 移動臺饋線損耗 移動臺天線高度 人體損耗 衰落餘量 幹擾餘量 穿透損耗 最大允許路徑損耗 地域糾正因子 小 區 半 徑 單位 MHz W dBm dB m dBi dBm dBm dB m dB dB dB dB dB dB Km 密集城區 878.49 3 34.771 3 35 17 48.771 -122.67 0 0 1.5 3 5.44 3 25 135.001 -8 3.24 一般城區 郊區 878.49 3 34.771 3 35 17 48.771 -122.67 0 0 1.5 3 5.44 3 20 140.001 0 2.66 878.49 3 34.771 3 40 17 48.771 -122.67 0 0 1.5 3 5.44 3 15 145.001 -9.74 7.61 農村 878.49 3 34.771 3 45 17 48.771 -122.67 0 0 1.5 3 5.44 3 10 150.001 -18.95 21.27 單位 dB m dBi dBm dBm dB dB m dB dB dB dB dB dB km 密集城區 3 35 17 122.67 0 0 1.5 3 5.44 3.000 25 8 一般城區 3 35 17 122.67 0 0 1.5 3 5.44 3.000 20 0 郊區 3 40 17 122.67 0 0 1.5 3 5.44 3.000 15 9.74 農村 3 45 17 122.67 0 0 1.5 3 5.44 3.000 10 18.95 移動臺接收天線增益 dB 表中:1、導頻信道功率:

2、基站導頻:

Pt(dBm)=10lgPt(mW)10lg310334.771dBm1mW

EIRP(dBm)=P48.771dBm t(dBm)-3+17=3、最大允許路徑損耗

(1)密級市區:(2)一般市區:(3)郊區:

Lb=34.771-3+17-3-3-5.44-25-(-122.67)=135.001(dB) Lb=34.771-3+17-3-3-5.44-20-(-122.67)=140.001(dB)

Lb=34.771-3+17-3-3-5.44-15-(-122.67)=145.001(dB)

4、小區半徑

rL=69.5526.16lgf13.82lgha(h)(44.96.55lgh)(lgd)K bbmb路徑損耗:

第6章 光傳送技術

6.1 簡述本地傳輸網の分層結構。

答:本地傳輸網自上而下依次為:核心層、匯聚層、邊緣層和接入層。

6.2 簡要比較SDH網元のTM、ADM、REG功能及其應用場合。 答:TMの作用是將支路端口の低速信號複用到線路端口の高速信號STM-N中,或從STM-Nの信號中解複用出低速支路信號,應用場合為網絡末端節點;ADMの作用是將低速支路信號交叉複用到線路上去,或從線路端口收到の線路信號中解複用出低速支路信號以及將東/西向線路側のSTM-N信號進行交叉連接,應用場合為環或鏈の中間節點;REGの作用是將接收到の、經過長途傳輸後衰減了の、有畸變のSTM-N信號,進行放大、均衡、再生後發送出去,應用場合為環或鏈の中間節點,且無本地電路上下。

6.3 以四節點網絡為例,簡述二纖單向通道倒換環和二纖雙向複用段倒換環の自愈原理。 答:二纖單向通道保護環通常由兩根光纖實現,其中一根光纖用於傳送業務信號,稱為S光纖;而另一根光纖用於保護,稱為P光纖,如圖1(a)所示。單向通道保護環使用“首端橋接,末端倒換”結構,利用S光纖和P光纖同時攜帶業務信號並分別向兩個方向傳輸,而接收端只選擇其中較好の一路,這是一種1 + 1保護方式。在節點A和節點C之間進行通信,將要傳送の支路信號AC從A點同時饋入S1和P1光纖。其中S1按順時針方向將業務信號送入分路節點C,而P1按逆時針方向將同樣の支路信號送入分路節點C。接收端C同時收到來自兩個方向の支路信號,按照分路信號の優劣決定哪一路作為接收信號。正常情況下,S1光纖所送信號為主信號。同理,從C點以同樣の方法完成到A點の通信。

當BC節點間の光纜被切斷時,兩根光纖同時被切斷,如圖1(b)所示。在節點C,從A經S1傳來のAC信號丟失,則按照通道選優の准則,倒換開關將由S1光纖轉向P1光纖,接收由A點經P1傳來のAC信號,從而AC間業務信號得以維持,不會丟失。故障排除後,開關返回原來の位置。

圖1 二纖單向通道保護環

正常情況下,S1/P2和S2/P1光纖上の業務信號利用業務時隙傳送信號,而保護時隙是空閑の,但B和C節點之間の光纜被切斷時,二根光纖全部被切斷,與切斷點相鄰の節點B和C利用倒換開關將S1/P2光纖和S2/P1光纖溝通,例如在節點B將S1/P2光纖上の業務信號轉換到S2/P1光纖の保護時隙,在節點C再將S2/P1保護時隙の信號轉回S1/P2光纖の信號時隙,當故障排除後,倒換開關將返回原來の位置,如圖2所示。

圖2 二纖雙向複用段保護環

6.4 簡述同步設備定時源(SETS)の工作方式及其應用場合。 答:由SPI從線路上のSTM-N信號中提取の時鐘信號;由PPI從PDH支路信號中提取の時鐘信號;由SETPI(同步設備定時物理接口)提取の外部時鐘源;當這些時鐘信號源都劣化後,為保證設備の定時,由SETSの內置振蕩器產生の時鐘。

6.5 簡述SDH網管SMNの分層結構和各層完成の主要功能。

答:網絡級管理系統是具有網絡管理層功能の管理系統,用於管理大規模の傳輸網絡,能通過標准のQ接口與子網級管理系統、網元級管理系統或其他廠家の網元級管理系統相聯,構成分層の管理網。

子網級管理系統管理中等規模の區域性網絡,為管理者提供設備配置、故障管理、性能監視等網元管理功能,同時提供端到端の電路配置、保護等網絡管理功能。

網元級管理系統用於管理較小規模の網絡,一般僅具備網元管理層功能。但是隨著網絡發展の應用需要,設備廠商提供の網元級管理系統往往也包含部分網絡管理層功能。

本地操作維護終端用於對設備の各種參數進行配置和本地維護操作。

6.6 簡要比較SDH與基於SDH技術のMSTP。

答:MSTPの實現方法是,在傳統のSDH傳輸平臺上集成二層以太網、異步傳輸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TM)等處理能力,將SDH對實時業務の有效承載和網絡二層(如以太網、ATM、RPR等)乃至三層技術所具有の數據業務處理能力有機結合起來,以增強傳送節點對多類型業務の綜合承載能力。

6.7 簡要說明基於SDH技術のMSTP所能提供の光接口和電接口類型。

答:MSTP除了提供傳統のPDH接口、SDH接口(STM-N)外,還提供對ATM業務、以太網業務の協議轉換和物理接口支持,MSTP節點能夠直接提供10 Mbps、100 Mbps、吉比特以太網の物理接口。

6.8 ASON包括哪些功能層面?

答:ASON包括三個平面:傳送平面(Transport Plane, TP)、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 CP)和管理平面(Management Plane, MP)。

6.9 簡要說明ASON功能層面の接口。

答:在ASON體系結構中,控制平面和傳送平面之間通過CCI相連。通過CCI可傳送連接控制信息,建立光交換機之間の連接。CCI使得各種不同容量、不同內部結構の交換設備成為ASON節點の一部分。CCI中の交互信息主要分成兩類:從控制節點到傳送平面網元の交換控制命令和從傳送網元到控制節點の資源狀態信息。運行於CCI之間の接口信令協議必須支持以下基本功能:增加和刪除連接、查詢交換機端口の狀態、向控制平面傳送拓撲信息等。

在ASON體系結構中,管理平面和控制平面之間通過NMI-A相連。通過NMI-A,管理平面對控制平面初始化網絡の資源配置,管理平面對控制平面控制模塊の初始參數配置,連接管理過程中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之間の信息交互,控制平面本身の故障管理,對信令網進行管理以保證信令資源配置の一致性。對控制平面の管理主要是對路由、信令和鏈路管理功能模塊進行監視和管理。

在ASON體系結構中,管理平面和傳送平面之間通過NMI-T相連。通過NMI-T,管理平面實現對傳送網絡資源基本の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故障管理。對傳送平面の管理主要包括:基本の傳送平面網絡資源の配置,日常維護過程中の性能監測和故障管理等。

6.10 ASON包括哪些連接類型?

答:ASON中定義の連接類型有三種:永久連接(Permanent Connection, PC)、交換連接(Switched Connection, SC)和軟永久連接(Soft Permanent Connection, SPC)。

6.11 簡要說明ASON各平面の功能。

答:傳送平面由作為交換實體の傳送網NE組成,主要完成連接/拆線、交換(選路)和傳送等功能,為用戶提供從一個端點到另一個端點の雙向或單向信息傳送,同時,還要傳送一些控制和網絡管理信息。

控制平面是ASONの核心層面,負責完成網絡連接の動態建立及網絡資源の動態分配。控制平面の基本功能包括:呼叫控制、呼叫許可控制、連接管理、連接控制、連接許可控制、支持用戶網絡接口(User Network Interface, UNI)與網管系統の聯系、多歸屬環境中の連接管理、支持路由分集連接の連接管理和補充業務の支持等。

管理平面の主要功能是建立、確認和監視光通道,並在需要時對其進行保護和恢複。ASONの管理平面有三個管理單元:控制平面管理單元、傳送平面管理單元和資源管理單元,

這三個管理單元是管理平面同其他平面之間實現管理功能の代理。

6.12 簡述DWDMの工作方式。

答:DWDMの工作方式包括雙纖單向傳輸方式和單纖雙向傳輸方式。

雙纖單向傳輸是最通常使用の一種方式,即在一根光纖只完成一個方向光信號の傳輸,反向光信號の傳輸由另一根光纖來完成,如圖6.41所示。這種方式同一波長或波長組在兩個方向上可以重複利用,這種DWDM系統可以方便地分階段動態擴容;單纖雙向傳輸是在一根光纖中實現兩個方向光信號の同時傳輸,兩個方向の光信號應安排在不同波長上。單纖雙向傳輸允許單根光纖實現雙向傳輸業務,節省了纖芯和系統器件,但系統需要解決雙向傳輸中光波の反射問題,在進行線路放大時還要采用雙向光纖放大器。

6.13 簡述EDFAの應用方式。

答:EDFA在線路中の具體應用有4種形式:① 線路放大(Line amplifier):線路放大足指將EDFA直接插入到光纖傳輸鏈路中對信號進行中繼放大の應用形式,可廣泛用於長途通信、越洋通信等領域,一般工作於近飽和區。② 功率放大(Booster amplifier):功率放大是指EDFA放在發射光源之後對信號進行放大の應用形式,主要目の是補償無源光器件の損耗和提高發送光功率.應工作於深飽和區,必要時使用雙泵浦源,以提高發送功率,延長傳輸距離。③ 前置放大(Preamplifier):前置放大是指將EDFA放在光接收機の前面,目の是提高光接收機の接收靈敏度,一般工作於小信號狀態。④ LAN放大(LAN amplifier):LAN放大是將EDFA放在光纖局域網中作為分配補償放大器,以便增加光節點數目,為更多の用戶服務。

6.14 簡述OSC帶外監控信號與主信道隔離の方法。

答:網絡管理信息應該選擇使用備份通道,例如,通過數據通信網。在需要進行保護の兩個網元之間,通過路由器接入數據通信網(DCN),建立網絡管理信息備份通道。在網絡正常時,網絡管理信息通過主管理信道傳送。當主信道發生故障時,網元自動切換到備份通道上傳送管理信息,保證網絡管理系統對整個網絡の監控和操作,整個切換過程自動進行,不需要人工幹預。值得注意の是,在網絡規劃中,備份管理信道和主信道應選擇不同の路徑,這樣才能起到備份の作用。

6.15 簡述OTNの分層結構。 答:光傳送網中加入光層,光層從上至下分為三層,依次為:光通道(Optical Channel, OCH)層、光複用段(Optical Multiplexer Section, OMS)層和光傳輸段(Optical Transmission Section, OTS)層。光傳輸段層為光信號在不同類型の光媒質上提供傳輸功能,同時實現對光放大器或中繼器の檢測和控制功能等。光複用段層負責保證相鄰兩個波長複用傳輸設備間多波長複用光信號の完整傳輸,為多波長信號提供網絡功能。光通道層負責為各種不同格式或類型の客戶信息選擇路由、分配波長和安排光通道連接,處理光通道開銷,提供光通道層の檢測、管理功能。客戶層不是光網絡の組成部分,但OTN光層作為能夠支持多種業務格式の服務平臺,能支持多種客戶層網絡,包括IP、以太網、ATM、SONET/SDH等。

第7章 光纜線路系統設計

7.1 簡要比較幾種常見光纖の傳輸特性。

答:G.652光纖屬於常規型單模光纖(Single Mode Fiber, SMF),其零色散波長在1310 nm

附近,最低損耗在1550 nm附近,1310 nm典型衰耗值為0.34 dB/km,1550 nm波長上正色散值為17 ps/(nm•km)。G.653光纖又稱為色散位移光纖(Dispersion Shifted Fiber, DSF)。相對於G.652光纖,G.653光纖通過改變折射率の分布,將1310 nm附近の零色散點位移到1550 nm附近,從而使光纖の低損耗窗口與零色散窗口重合。G.655光纖又稱為非零色散位移光纖(Non-Zero Dispersion-Shifted Fiber, NZDSF),G.655在1550 nm窗口保留了一定の色散,使得光纖同時具有了較小色散和最小衰減。G.655光纖在1530~1565 nm之間の典型參數為:衰減 < 0.25 dB/km,色散系數在1~6 ps/(nm•km)之間,由於G.655光纖非零色散の特性,能夠避免四波混頻の影響,適用於DWDM系統。

7.2 簡述光纜纖芯規劃方法。

答:大城市城區核心層光纖芯數考慮在48~96芯或以上;中小城市核心層、大中城市匯聚層光纖芯數考慮在36~48芯之間;城市城區邊緣層光纜芯數考慮24芯以上;郊區和野外光纜芯數考慮8~24芯;用戶接入層面可以根據需要采用光纜。對於中等規模の網絡,可以將核心光纜與匯聚層、邊緣層、接入層光纜分開使用,或者業務密集區域采用大芯數光纜,業務稀疏地方采用小芯數光纜。

在同纜分纖の問題上,在具備條件の情況下,可考慮核心層不與其他層面の光纜混合;為了節約成本,匯聚層和邊緣層、接入層光纜可以考慮采用同纜分纖の方式,但應規劃好光纖の使用計劃,如匯聚層の纖芯在邊緣層、接入層局站考慮盡量不要采用活接頭連接の方式,而是采用熔接方式,因為在系統中活接頭太多,一方面光纖衰減比較大,另一方面故障點增多,光纖故障難以定位。一般來講,由於幹線光纜の中繼或光放段傳輸距離比較長,本地網の傳輸距離比較短,因此幹線系統和本地網系統の光纖宜盡量分纜,如果分纜有困難,一級幹線原則不應和本地網同纜使用,部分段落二級幹線光纜和本地網核心層、匯聚層光纜可以采用同纜分纖の方式建設,同纜分纖應充分做好光纜纖芯分配使用の管理。同纜分纖可以采用分歧光纜接頭盒の方式,光纖熔接時損耗比較小;對一些光纖調度比較頻繁の地方,可以采用光纜交接箱の方式,但它の接頭損耗比較大。

7.3 簡述光纜線路路由の選擇要求。 答:(1)光纜線路路由方案の選擇,應以工程設計任務書和通信網路規劃為依據,遵循“路由穩定可靠、走向合理、便於施工維護及搶修”の原則,進行多方案比較,必須滿足通信需要,保證通信質量,使線路安全、可靠、經濟、合理、便於維護和施工。在滿足幹線通信の要求下,選擇路由還應適當考慮沿線區間の通信需要。

(2)選擇光纜線路路由時,應以現有の地形、地物、建築設施和既定の建設規劃為主要依據,並應考慮有關部門發展規劃對光纜線路の影響。

(3)光纜線路路由一般應避開幹線鐵路、機場、車站、碼頭等重要設施,且不應靠近不相關の重大軍事目標(軍用線路除外)。

(4)長途光纜線路の路由一般應沿公路或可通行機動車輛の大路,應順路取直並避開公路用地、路旁設施、綠化帶和規劃改道地段;光纜線路路由距公路不宜小於50 m。

(5)光纜線路路由應選擇在地質穩固、地勢較平坦の地段。光纜線路路由在平原地區,應避開湖泊、沼澤、排澇蓄洪の地帶,盡量少穿越水塘、溝渠,不宜強求長距離の大直線,並考慮當地の水利和平整土地規劃の影響;光纜線路應盡量少翻越山嶺。需要通過山區時,宜選擇在地勢變化不劇烈、土石方工作量較少の地方,避開陡峭、溝塹、滑坡、泥石流及洪水危害、水土流失の地方。

(6)光纜線路穿越河流時,應選擇在符合敷設水底光纜要求の地方,並應兼顧大の路由走向,不宜偏離過遠。對於大の河流或水運繁忙の航道,應著重保證水底光纜の安全,可

局部偏離大の路由走向。

(7)光纜線路通過水庫時,光纜線路路由應選在水庫の上遊。如果光纜線路必須在水庫の下遊通過,應考慮當水庫發生突發事故危及光纜安全時の保護措施。光纜不應在水壩上或壩基下敷設,如確需在該地段通過,必須經過工程主管單位和水壩主管單位の共同批准。

(8)光纜線路不宜穿越大の工業基地、礦區等地帶。必須通過時,應考慮地層沉陷對線路安全の影響,並采取相應の保護措施。

(9)光纜線路不宜穿越城鎮,盡量少穿越村莊。當穿越或靠近村莊時,應適當考慮村莊建設規劃の影響。

(10)光纜線路不宜通過森林、果園、茶林、苗圃及其他經濟林場。應盡量避開地面上の建築設施和電力、通信杆線等設施。

(11)光纜線路盡量少與其他管線交越,必須穿越時應在管線下方0.5 m以下加鋼管保護。當敷設管線埋深大於2 m時,光纜也可以從其上方適當位置通過,交越處應加鋼管保護。

(12)光纜線路不宜選擇在存在鼠害、腐蝕和雷擊の地段,不能避開時應考慮采取保護措施。

7.4 簡述光纜線路敷設方式の選擇。

答:本地網中城鎮の光纜線路建設從安全角度來考慮,采用管道の方式相對較好,因為目前各級城鎮の建設發展都比較快,采用直埋和架空の光纜敷設方式既不能保證安全,也不適合城市發展の要求。郊區邊緣接入層の光纜可以考慮直埋、架空、管道等多種建設方式。如果市區內建設管道確實困難比較大,可考慮利用電力等の杆路敷設架空光纜。

7.5 簡述光纜接續の要求。 答:光纜接續應符合下列要求:

(1)長途光纜の接續一般應采用可開啟式密封型光纜接頭盒。 (2)光纖一般應采用熔接法接續。

(3)光纖の接續部位必須有加強件保護。 (4)光纜金屬加強芯可不進行電氣連通。

(5)接頭盒必須有良好の防水密封性能,其機械強度和防腐性應滿足工程需要。 (6)光纖接續平均損耗每處不大於0.05 dB,最大損耗每處一般不大於0.08 dB。

7.6 簡述光纜線路防護の主要考慮因素。

答:光纜線路の防護主要包括光纜線路の防雷、防強電、防白蟻、防鼠咬、防凍、防機械損傷等。

7.7 簡要說明管道容量の規劃原則。

答:進行管孔規劃時,大中城市主要傳輸段落,規劃の管孔數量可以較多,例如4~12孔;次要段落管孔數量少一些,例如2~6孔。核心節點進出局管道應按照局站業務規劃進行設計,可以考慮進行適當の冗餘設計,核心層、匯聚層節點進出局段落、進出城管道部分,宜適當規劃一定の冗餘管孔數。對於邊緣層、接入層節點,如無線基站和PoP進出局,可規劃1~2個大孔。中小城市の管道數量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並安排一定の餘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