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5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B卷)(全解全析)

2023-03-18 来源:汇智旅游网


2015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B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3分)(2015•重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啜泣(chuò)角色(jiǎo)踱来踱去(duó) B.祈祷(dǎo) 眼翳(yì) 前仆后继(pú) C.贮蓄(chú)羁绊(jī) 人声鼎沸(dǐng) D.虐杀(nüè)翩然(piān) 不省人事(xǐng)

【分析】该题要结合平时课文所学词语来掌握字音,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形近字、形声字、易读错的字能准确辨认. 【解答】A.角色jué; B.前仆后继pū; C.贮蓄zhù;

D.虐杀要注意[nǜe]中ü上的两点不能省略;不省人事的省有两个读音[shěng]、[xǐng]在这儿读xǐng.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对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2.(3分)(2015•重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惦记 栖息 转瞬既逝 B.闲游 镶嵌 一代天娇 C.执拗 黄晕 大彻大悟 D.甜密 洗濯 斩钉截铁

【分析】本题要结合字形知识来分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根据同音字的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的特点进行总结.

【解答】A.“转瞬既逝”应为“转瞬即逝”,属于形似字误用; B.“一代天娇”应为“一代天骄”,属于形似字误用; C.书写正确;

D.“甜密”应为“甜蜜”,属于形似字误用.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 3.(3分)(2015•重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月明风清的夜晚,静悄悄的,一只小船从芦苇丛中撑出来,在湖里,像一片苇叶,向着东南方向驶去

B.每遇烦恼,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躺在草地上,任清风拂面,希望自己也能化作一阵风,在天空中自由地俯仰生姿

C.平凡生活中,常有一些情感不能自已,令我们微笑着俯下身去,细细清点飞珠溅玉般的回忆,诉说对生命的感激

第1页(共14页)

D.如果我们失去了至尊至贵的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会保持距离,保持谨慎的交往,小心翼翼地躲避伤害

【分析】本题要结合成语的含义来分析.一般情况下,常见的成语错误有:褒贬误用、搭配不当、断词取义、前后矛盾、形近混淆、表意重复、误解成语意义等.考试时,结合常见的错误,仔细认真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就一定会得出答案的. 【解答】A.“月明风清”形容夜景美好;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俯仰生姿”指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前面是说“在天空中怎么样”,“俯仰生姿”与语意不符,使用不恰当.

C.“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

(1)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2)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

(3)要注意成语使用的范围、前后成分的搭配、语意重复、对象范围(尤其是发生变化的词语);

(4)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4.(3分)(2015•重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当他们再次相见的时候,曾经的心有灵犀已成过往,多年不通消息使他们彼此起来。 (2)不法商人总是以次充好,牟取暴利,我们的责任是擦亮眼睛,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3)苏州园林亭台轩榭布局美,假山池沼配合美,花草树木映衬美,当然这些,你可以亲自去游览一番。

A.隔膜 企图 不止 B.隔膜 企望 不只 C.隔绝 企图 不只 D.隔绝 企望 不止

【分析】本题考查了词语的运用与辨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要通过积累常用的词语,能够掌握常用词语的含义(包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并能正确运用.要了解词语 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并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辨析与使用.词语运用时应注意语意轻重、范围大小、使用对象、语体色彩、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 【解答】(1)“隔膜”和“隔绝”

隔膜:人身方面,尤其是感情或道德方面的分隔或缺少.隔绝;阻隔,分隔断绝.心只能用“隔膜”.

(2)“企图”和“企望”

企图:指图谋;谋划;打算(多含贬义).企望:希望.谋求暴利只能用“企图”. (3)“不止”和“不只”

不止:不停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不但,不仅.据语境只能用“不止”.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8分) 5.(4分)(2015•重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大自然的语言会在我们心中唤起不同的感受。请从声音、形态、气味三个角度中选择一个,参照示例写句子,要求具体形象,句式不限。

第2页(共14页)

示例:

大自然的色彩语言:金黄色的阳光下,一片美妙的新绿从草地向四面八方蔓延,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蓬勃与活力。 大自然的 气味 语言: 碧绿的西瓜地里,一缕清新的瓜香从土地向前来采瓜的农人袭来,让人感受到夏天的丰盈与收获 。

【分析】本题要结合仿写的步骤来解答.解题的一般步骤是:

(1)整体感知文段,分析例句内容,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和语境,看清要求,确定仿写内容; (2)体会所给例句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力求形似,兼具神韵; (3)初步仿写,反复揣摩,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

(4)注意锤炼语句,尽量与例句达到和谐、照应.在考试时,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就一定会得出答案.

【解答】大自然有很多语言,结合所给出三个方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角度,按照所给出例句的格式,仿写即可;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

答案示例:大自然的气味语言,碧绿的西瓜地里,一缕清新的瓜香从土地向前来采瓜的农人袭来,让人感受到夏天的丰盈与收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语句的能力.仿写句的类型有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仿写语句时要注意:一是仿写的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要与例句一致;二是所仿写的句子的内容与提示的内容要构成一个整体,语意连贯,合理顺畅.平时作文中也要多运用一些排比的句式,有助于提高仿写的能力. 6.(4分)(2015•重庆)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5字以内)

重庆日报讯 5月18日,记者从重庆出版集团获悉,今年,该集团计划推出《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抗战记忆﹣﹣台湾征集图片集》《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东线》等100多种抗战读物,以此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其中,《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以档案文献为主,由档案文献、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组成,用100卷的篇幅第一次全面反映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面貌。

【分析】本道题考查提取新闻的主要信息,要注意根据新闻的结构来找出主要信息. 【解答】根据新闻的结构,导语一般是与题目紧密相关,也是最重要最主要信息的提示点.故先找到导语“今年,该集团(重庆出版集团)计划推出《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抗战记忆﹣﹣台湾征集图片集》《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东线》等100多种抗战读物,以此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当然需要提取句子的主干,重庆出版集团计划推出多种抗战读物,向70周年胜利献礼.这就是主要内容. 答案实例:

重庆出版集团计划推出多种抗战读物向胜利70周年献礼.

【点评】怎样才能做到句子简明:首先,要删除多余的语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其次,用代词或指代性的短语替换冗长的语句;第三,避免因表述歧义而造成的误解.词义一定要确定,语序一定要恰当,指代一定要清楚. 语言应用的第二个要求就是连贯.连贯是指前后句子意思贯通,没有阻碍.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0分) 7.(10分)(2015•重庆)综合性学习

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近年来,全国国地寻找“最美家庭”的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全国妇联评选出全国“最美家庭”,重庆也评选出“最美十大家庭”。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3页(共14页)

材料一:广西南宁的王芳20多年精心照顾脑瘫的女儿,用至诚的母爱给予女儿最贴心的陪护,使女儿得以康复。多年来她和丈夫李绿江一起坚持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他们创办的民间慈善机构﹣﹣“安琪之家”,至今已为5000多位脑瘫儿童提供了康复教育服务。由此王芳家庭获得2015年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材料二:“传家忠和孝,兴家文和德,持家勤和俭,安家让和忍,守家遵法度,败家酒和赌……”这是2014年“重庆最美十大家庭”称号获得者杨兴明家传承了百年的家训。这一家训,让五世同堂的大家庭拥有了长久的和谐与幸福。杨兴明家住武隆羊角镇石床村,他当年已90岁高龄,共有120余名子孙后人,他家凡是年满12周岁的后生必须熟背家训,其“齐家立德”的家规在当地成为美谈。

材料三:涪陵区的陈朝晖出生于书香文化世家,他甘于清贫,追求精神文化,读书、藏书、品书,建立起了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十多年,藏书6万余册,藏书的种类、数量和价值,在私人藏书界都享有盛誉。他还修复整理古籍3万余本,在古籍文化的收藏方面,已经超过了中国西南各省市的大多数官方图书馆。陈朝晖用自己对读书和传统文化的爱好,影响着家庭,影响着周边的人。他的家庭因此获得2014年“重庆最美十大家庭”称号。 (1)【发现“最美”】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探究以下两个最美家庭的特色。 王芳家庭,美在 坚持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 。 杨兴明家庭,美在 让百年家训传承子孙后人 。 (2)【分享“最美”】

你所在学校准备在本周五下午三点举行“大手牵小手,共建书香家庭”主题活动,你作为学校代表将电话邀请陈朝晖来校作一次报告,请你用得体的语言邀请他。 陈叔叔,您好!我是xx学校学生代表xxx,本周五下午三点学校决定在大操场举行“大手牵小手,共建书香家庭”主题活动,特让我邀请你前来作一次报告.好吗? (3)【弘扬“最美”】

重庆市妇联将杨兴明家的老宅确立为“家风教育基地”,请你为这一基地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有感召力,20字以内)

【分析】多个材料比较提取信息的方法:首先看这多个材料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或是围绕什么共同话题,从不同侧面阐述举例,然后围绕话题分析题目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赞同、赞扬还是否定批判,最后根据以上两个方面组织语言.

口语交际应注意:①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②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③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④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写标语应注意:①内容具体,指问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表述必须具体明确.②语言简洁,朗朗上口.标语是面向大众的,太长不容易记住,一定要做到语言简洁,还应该适当运用修辞,力求语句生动活泼,易记易诵.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标语是用创意来说话的,要用艺术的手法把话说到人的心上.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好的标语都尽可能用“美”和“善”进行人格诱导,激起人们的崇高情感. 【解答】(1)理解题意,重点抓住“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对人产生的好的影响”,称之为“美”.本题需要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样的行动产生了“美”.

从材料一可知,“王芳和丈夫坚持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的一开始的原因是“精心照顾家中脑瘫的女儿”,“坚持各种公益活动”的结果是“为5000多位脑瘫儿童提供了康复教育服务”,整个材料都是围绕“王芳和丈夫坚持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而写,因此可以概括本材料表达的中心思想﹣﹣王芳家庭,“最美”美在“坚持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

第4页(共14页)

从材料二可知,材料二主要讲述了“让百年家训传承子孙后人”的重大影响﹣﹣让五世同堂的大家庭拥有了长久的和谐与幸福,因而“最美”美在“让百年家训传承子孙后人”. (2)做此题要注意表明自己的身份、目的,并告知活动时间. (3)写标语要做的主题鲜明,语言简洁,有号召力. 答案:

(1)坚持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 让百年家训传承子孙后人.

(2)示例:陈叔叔,您好!我是xx学校学生代表xxx,本周五下午三点学校决定在大操场举行“大手牵小手,共建书香家庭”主题活动,特让我邀请你前来作一次报告.好吗? (3)示例:齐家立德家规传,教育基地家风扬!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材料的分析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创意文字的能力.应多练习,从实践中获得经验并巩固.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8.(10分)(2015•重庆)古诗文默写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论语》)

(2)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5)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7)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诗人因朋友远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极致的两句诗是: 山回路转不见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1)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注意“愠”的写法; (2)醉翁之意不在酒; (3)沉舟侧畔千帆过; (4)忽复乘舟梦日边;

(5)会当凌绝顶;注意“凌”的写法;

(6)留取丹心照汗青;注意“汗青”的写法; (7)断肠人在天涯;注意“涯”不要写成“崖”; (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积累,注意识记正确,不漏字,不要出现错别字.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5分) 9.(15分)(2015•重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第5页(共14页)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长,这里指身高 ②朝服衣冠 穿戴 ③私我也 偏爱

④王之蔽甚矣 因受蒙蔽而不明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各级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头等奖赏.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A.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关键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B.听了邹忌的谏言,齐威王仅仅说了一个“善”字,凝练传神,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跃然纸上。

C.妻、妾、客的回答,虽然同为赞扬,但态度语气明显不同。妻是热情的,妾是逢迎的,客是畏怯的。

D.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4)文中齐威王的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示例:为政者只有广纳谏言,才能使政治清明,国家强盛.在学习、生活中接受老师、同学的建议,可以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道理2分,联系实际2分) 。 【分析】参考译文:

邹忌身长八尺多高,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照了一下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朋友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朋友:“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镜子自己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傍晚,他躺着休息的时候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赞美我漂亮,是害怕我;朋友赞美我漂亮,是有事情想要求助于我.”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朋友有事想要求助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土地,上百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要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很严重!”齐威王说:“说的好!”于是就下令:“群臣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

第6页(共14页)

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这件事,都来朝拜齐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解答】(1)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要注意“服”“蔽”是词类活用.

(2)此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重视句式的选择、特殊用法和句中关键词的意思.第一句要注意关键词“及”的意思;第二句要注意关键词“刺”“上”的意思.

(3)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要在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C选项中应该是“妾是畏怯的,客是逢迎的”.

(4)本题考查概括作者观点态度.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得出的道理,然后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来谈认识即可. 答案:

(1)①长,这里指身高;②穿戴;③偏爱;④因受蒙蔽而不明. (2)①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

②各级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头等奖赏. (3)C

(4)示例:为政者只有广纳谏言,才能使政治清明,国家强盛.在学习、生活中接受老师、同学的建议,可以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道理2分,联系实际2分)

【点评】在平时学习中,需要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用法;还要用现代汉语准确的翻译语句和课文;还能对内容准确理解.长期这样做的话,就能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10.(20分)(2015•重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了问题。 炸豆[1] 阿慧

①天上是金黄的太阳,地上是金黄的豆田。数千亩黄豆在豫东平原成熟,没有遮拦的那种黄,每一片豆叶都似纯金的。

②露水一夜间打落金片似的豆叶,豆叶就在豆棵[2]下打了卷、褪了色。那叶面的金色被太阳光收了,凝固在豆荚里,黄豆就黄得耀眼了。

③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掉光了叶子的豆棵、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爆裂。镰刀反射太阳的光芒,豆棵在农人的脚边齐齐倒下。

④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秃秃一片平坦。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⑤姐妹俩一进豆地就低头寻找,找到一粒黄豆就放进搪瓷茶缸,叮当响了一声,叮当又响一声,小姐俩在豆的音乐里喜悦。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小姐妹爱惜地把它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的牵挂。奶奶患了严重的眼疾,眼睛红肿成一条细缝。夜夜枕边有炸豆的声响,奶奶似闻到黄豆的醇香。奶奶说:“有碗豆芽汤喝,该多好啊!”可是,豆还没有脱粒归仓。小姐俩就端起茶缸来到豆地,眼见各自茶缸里的豆粒,像太阳一样越升越高。

⑥突然,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上,豆粒惊恐地蹦跳,纷纷逃入草叶。一条蛇盘成腐败豆叶的颜色,小妹懵懂地扒醒它幽暗的梦。那蛇迅速伸展阴冷的身子,曲曲弯弯去追红衣小妹。小妹惊梦般逃向地头,那里有棵高大的苦楝树。小姐姐扭头发现小妹的危

第7页(共14页)

险,她大叫着追蛇。蛇昂起尖脑袋,麻花着软身子,追逐妹妹,小妹惊叫得不成样子,田野的空气忍不住战栗。小姐姐举起茶缸砸向蛇头,蛇疼得一抽,辨不清方向,冲向路边水沟。 ⑦小姐妹背靠苦楝树,小脸儿如苦楝果般白白黄黄。镰刀割去粗硬的豆棵,留下钉子似的斜尖儿。斜尖穿透小姐妹单薄的布鞋底,扎破她们白嫩的脚板。麻麻扎扎的细小伤口渗着丝丝鲜红的血。小姐姐把树下的尘土,拢起一个温软的小丘,姐妹俩的伤脚埋进面粉似的细土。带着太阳温度的细土暖洋洋地抚慰了伤痛,小妹的泪水,在柔嫩的小脸上,渐渐干成两道白印。

⑧小姐姐蹒跚地找到搪瓷茶缸,沿着蛇追赶的布满豆茬的路,她把散落的黄豆重新拾进茶缸。姐妹俩回家的脚步歪歪扭扭。

⑨拾来的豆粒,被小姐俩放进黑瓦盆,倒上清水,蒙上毛巾,她们像大人一样端坐,等待豆的长大。夜晚,姐俩坐在眼疾奶奶的床边,更像两个大人了,她们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

⑩瓦盆里的豆发了牙,一根根白嫩嫩的豆芽,顶着黄澄澄的大脑袋,咧嘴朝小姐俩憨笑。那天,奶奶喝了三碗乳白、滚烫的豆芽汤,舒坦坦地睡了一天又一夜。醒来时,奶奶红肿的双眼消了不少肿,模糊的血丝消退了。眼清目明的奶奶,掀开盖着白毛巾的瓦盆,豆芽又长胖长高了。只是有些奇怪,有些豆芽,头上顶着透明的小白帽,有些呢,却戴着油亮亮的小绿帽。

⑪小妹在黄豆芽瓦盆里,悄悄撒了一小把绿豆,那豆芽就黄黄绿绿的了。

注:[1]炸豆:指豆类作物成熟时,豆荚自行爆裂。[2]豆棵:指豆类作物的秸秆。 (1)阅读全文,填写下面表格。 小姐妹在拾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解决困难的方法

小姐妹被蛇追赶 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砸蛇头 小姐妹被斜尖扎破脚板 用细土抚慰伤痛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 ①“黏稠的梦”在句中指农人们渴望黄豆有一个好收成的愿望

②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②“慵懒”的本义是困倦、懒惰.句中指已收割后灰秃秃的平坦田地带给人心理上的感受. (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

(4)小姐妹“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联系全文,说说她们的“长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5)本文为什么以“炸豆”为标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读全文,结合题目中所给的信息,重点阅读没有给出的信息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2)此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的含义,可从情感、心情等角度来把握. (3)此题考查学生的品析语言的能力,回答此类问题的格式一般为: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地写出了…,表达了(表现了)….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提取与加工能力,解答此题问题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文章内容,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子,然后回答.

(5)此题考查学生对题目的把握,一般从内容、结构、语言等角度来考虑.

第8页(共14页)

【解答】(1)先找到文中的相关内容,是第六段,第六段中明确给出了解决办法是小姐姐举起茶缸砸向蛇头,用细土抚慰伤痛是发生了什么事件呢?阅读第七段内容, “斜尖穿透小姐妹单薄的布鞋底,扎破她们白嫩的脚板”一句中得出答案.

(2)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三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修辞义.

方法:1.联系上下文;2.借助固有含义;3.紧扣关键词句;4.结合修辞特点;5.明确指代内容.

(3)“胖胖地躺在那里”一句是拟人的修辞,“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运用比喻的修辞,比喻拟人的效果都是形象生动,所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黄豆饱满的形状和惹人喜爱的情态,表现了小姐妹的喜悦之情.

(4)长大不是身体的长大,正重要的是心灵的长大,独立是长大、自强是长大、不怕困难是长大.结合文章内容,我们发现:①小姐妹到田地里拾黄豆来发豆芽,给患有眼疾的奶奶熬豆芽汤.浓浓的孝心体现了二人长大.②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砸蛇头,救危险中的小妹妹.临危不惧的品格表明她长大.③姐妹俩用细土抚慰被斜尖扎破脚板带来的伤痛.丰富的生活经验表明她们长大.

(5)文章题目的作用: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5、语带双关.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兴趣.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贯穿全文线索;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作用:寓意含蓄,引人深思;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全文,从上面几个方面中找出相关的内容就是答案. 答案:

(1)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砸蛇头;小姐妹被斜尖扎破脚板(每空2分) (2)(每小题2分)①“黏稠的梦”在句中指农人们渴望黄豆有一个好收成的愿望.②“慵懒”的本义是困倦、懒惰.句中指已收割后灰秃秃的平坦田地带给人心理上的感受.

(3)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遗失在地里的黄豆”比作“小娃娃”,并赋予黄豆“躺”这一人的行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豆饱满的形状和惹人喜爱的情态,表现了小姐妹的喜悦之情.(修辞2分,形状和情态1分,喜悦之情1分)

(4)①小姐妹到田地里拾黄豆来发豆芽,给患有眼疾的奶奶熬豆芽汤.浓浓的孝心体现了二人长大.②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砸蛇头,救危险中的小妹妹.临危不惧的品格表明她长大.③姐妹俩用细土抚慰被斜尖扎破脚板带来的伤痛.丰富的生活经验表明她们长大.(答到其中二点即可得4分) (5)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②暗示了文章的主题.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阐述:略.(答出其中二点得2分,结合内容阐述2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时要仔细,边阅读边思考,留心关键句子和词语.关键要有三种意识:

①文本意识:也就是以文解文,用文章中的句子或词语解题;

②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确、深入地理解文章; ③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面,简洁回答.

七、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20分) 11.(20分)(2015•重庆)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晓 辉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

第9页(共14页)

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数字时代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我们的大脑结构 。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能体现“深阅读”特点的两个词语是 持久 、 思考 。

(3)文章第段画线部分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示例一:举例子,举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实验的例子具体说明了经常使用智能手机可以改变人类大脑.

示例二:列数据(字),准确说明参与此项实验的人数、组别和持续时间,使结论更具科学性. 示例三:作比较,将智能触屏手机用户和按键手机用户使用手机后大脑相关区域的不同反应作比较,突出了使用智能手机能改变人的大脑. 。 (4)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①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勘称“耐心杀手”。 运用比喻,生动地说明了数字阅读对耐心的危害程度之深 。

②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不断”表示连续、不间断,准确说明在智能手机上频繁地敲打会持续改变人的大脑 。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第10页(共14页)

A.卡尔说,他在翻阅网页时,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注意力就开始漂移,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把大脑拽回去。

B.人们阅读微博时,不断扫视、浏览、搜寻,导致阅读内容缺乏内在的逻辑框架,跳跃性阅读就不可避免。

C.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日益下降。

D.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是由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引发的。

【分析】本题结合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来完成即可.阅读说明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熟知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常用的说明方法的定义及其作用;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把握说明文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方式的同时,仔细认真地阅读文章,结合掌握的说明文知识,就一定会得出答案. 【解答】(1)该题考查了对文章的概括能力.要在在通读问文章的基础上来完成.文章共五个段落,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首段总领下文,尾段总结全文,中间三个段落可分为两层,第②③段为一层,第④段为另一层.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所需信息应在第②~④段中提取.第②段首句“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引出下文内容,第②③段内容由此展开;第④段首句“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引出下文内容,第④段内容由此展开,因此我们从这两句话中提取信息即可.

(2)首先理解“深阅读”的含义:“深阅读”的“深”有持久阅读、深入思考的意思,“深阅读”即“持久地、能深入思考的一种阅读方式”.再联系文章第②段中“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第③段中“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来看,深阅读不同于对网络页面的浏览,而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的阅读方式.综合以上分析,再品读第②段画线句,从中找出与“深阅读”的“深”字意思相吻合的词语,即“持久”“思考”.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判断及作用分析.

第④段画线部分中,“在一项实验中”表明此处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对其作用的分析可采用“列举…的例子,具体说明了…”的句式来表达,此处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经常使用智能手机可以改变人类的大脑结构;“37位”“26人”“11人”“10天”等数字,表明此处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对其作用的分析可采用“列举了…数字,准确地说明了…”的句式来表达,此处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有力地证明了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能改变人们的大脑;“大脑皮层…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没有明显变化”表明此处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对其作用的分析可采用“将…和…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的句式来表述,此处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智能触屏手机用户和按键手机用户使用手机后大脑皮层的不同反映进行比较,说明了使用智能手机能改变人的大脑.

(4)该题主要考察说明语言的特点:生动性、准确性和周密性.

①“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堪称”是一个比喻词,连接其本体“数字阅读”和喻体“耐心杀手”,将数字阅读对耐心的严重影响表现得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②“不断”有“连续、不间断”的意思.联系前文,“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指的是在智能手机上反复敲打,“不断”一词说明了这种看似简单的反复敲打会塑造、改变人们的大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

A.文中第②段,原文是“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文中并没有指定是“翻阅网页”,故A项前半句表述错误,

第11页(共14页)

后半句原文为“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文中并没有把大脑拽回去的意思,故A项错误.

B.文中第③段,联系文章看,应该是: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这种跳跃性阅读导致阅读内容缺乏内在的逻辑框架,甚至谈不上逻辑.B项误用因果,错误.

C.文中第⑤段,原文是“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与C项表达的意思一致,正确.

D.文中第⑤段,原文是“多动症…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文中只是说多动症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有密切关系,并没有说是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导致了多动症等现代疾病,错误.故选C. 答案: (1)(4分)数字时代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我们的大脑结构.(每点2分) (2)(4分)持久 思考(每空2分) (3)(3分)示例一:举例子,举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实验的例子具体说明了经常使用智能手机可以改变人类大脑. 示例二:列数据(字),准确说明参与此项实验的人数、组别和持续时间,使结论更具科学性. 示例三:作比较,将智能触屏手机用户和按键手机用户使用手机后大脑相关区域的不同反应作比较,突出了使用智能手机能改变人的大脑.(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 (4)①运用比喻,生动地说明了数字阅读对耐心的危害程度之深.(比喻1分,语言特点1分,说明对象的特点1分)

②“不断”表示连续、不间断,准确说明在智能手机上频繁地敲打会持续改变人的大脑.(释词1分,分析1分) (5)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准确掌握说明文知识是备考的基本策略.在平时学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长期坚持下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一定会提高.

四、作文(55分) 12.(55分)(2015•重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字数在600字左右;

④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⑤不得抄袭。

(1)有了亲人朋友的参与,操场、考场、校园……更具魅力,晨曦、晚霞、春天……别具韵味。因为携手,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题目:我们携手走进

(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木匠背着重病的妻子,走在山路上。路边有个山里的小怪物,正在埋一个坏掉的木偶,哭得很伤心。木匠过去叮叮当当几下,就把木偶修好了。见小怪物不哭了,他收起工具,背起妻子,又要继续赶路。忽然衣角被拉住了,小怪物踮脚摸了摸他妻子的脉,高兴地说:“这个我知道怎么修!” 【分析】(一)本作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在近几年的考试中比较多见,题目难度不大.

第12页(共14页)

【审题立意】作文题目是“我们携手走进”,需要填充的词语前面已有提示,“操场、考场、校园、晨曦、晚霞、春天”等词语都可以,应该以名词或者名词短语为主,内容以抒情散文为主.

【创新指导】本文可以采用层进式,主体部分的段落是并列关系,最好采用中心句引领的方式,使文章的层次清晰,能够增加成为高分作文的砝码.

【细节描写】如果题目中填充的是一个地点,环境描写一定不能少,也可以辅以其他细节描写,如语言、心理外、貌等细节描写.

【表达方式】记叙抒情为主,可加入少量议论.

【误区指点】在开头和结尾要写到“我们携手走进什么”这个句子,来照应题目,以免跑题. (二)本作文是一篇材料作文,这种题型在近几年的考试中比较少见,同学们写这篇作文时,要注意提炼出材料中的“写作点”,也就是根据这则材料确定与之相关的写作思路,这是写好本文的关键.

【审题立意】透过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几个观点: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好人总有好报等.所以我们写的作文要于这个主题相关联.

【文体选择】本文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中小说、童话等都可以.选择文体自由度较大. 【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都可以. 【解答】【优秀习作一】我们携手走进校园校园是一个圣神的地方,校园里孕育着新一代的种子.让我们明天更美好!

走进校园,早上听见朗朗的读书声,听见老师走向教室急促的脚步声,看见学生们对着老师敬礼,说“老师好.”的情景,看见同学下课在一起讨论题目时的神情.上课时的校园,是多么安静、多么和谐.校园里树林,青松翠柏,四级常青的松树.没有喧哗,没有汽笛声,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平淡…

下课了,校园里,到处都是人.同学的嬉笑声,讲话声,融合在一起.同学之间相互追逐,每个人得脸上都洋溢着甜美的笑容.操场上,同学们飞快的跑着,如脱了弦的箭.

站在操场的中央,抬头仰望,天空是那么的蓝,白云是那么白,一切都很清新.走出校园时回头看一眼,多么让人流恋的地方啊!

休息的时候,有的同学去图书馆,然后找一张凳子静静的坐下来,神情专注的看着书. 中午,放学了,同学们飞快的奔出教室,跑向食堂,看着那可口的饭菜,肚子直叫,之后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了.

老师对待我们,是那么的和蔼可亲.老师有母亲一般的目光,有着父亲一般的胸膛.上课时的严肃,批改作业时的一丝不苟,同学与老师之间的相处的快乐.

打扫卫生的叔叔阿姨们,把我们的校园打扫的干干净净,让我们在好的环境里学习.我们也要爱护我们的校园,因为这里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这里有我们的“兄弟”、“姐妹”,还有深爱我们的“爸爸”、“妈妈”.

校园的每一处都是读书声,每一处都是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让我们走进校园,爱上校园吧!

【优秀习作二】

帮助,是一种美德我们的生命,因帮助而流光溢彩. ﹣﹣题记

帮助,是一种美德,是心灵的装饰,它时刻燃烧我们的生命.

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从前,在一个密密莾莽的丛林里,黑暗无边,几乎看不见前面何处,一群人迈着艰难的步子跋涉着.他们已经走了很多天,脸面黄瘦,衣服破了,肚子饿了,眼看没有希望走出这漆黑的森林,许多人绝望的倒在地上,

第13页(共14页)

眼睛流露出一种希望.就在这时,走在最前面的丹柯把自己的心掏出来,通红的,热火般照亮整个森林,人们看到这希望之光,顿时欢腾起来,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饿,紧紧地跟在这位高举着自己的红心英雄后面,一个紧挨着一个,借助这希望之光走出了森林. 帮助,是一种美德,是传播的爱心,它提醒我们播种希望.

记得又一次,在网上看到一篇作文的材料是这样的: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于是他艰难迈着脚步,直到精疲力尽,脚已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该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帮助这个陌生人?内心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做出了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冻僵人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自己的身体.最后,两个人相互挽扶着走出了困境.猜想一下,如果登山者对陌生人置之不理,不积极营救陌生人,不仅使冻僵人丢失性命,自己也会被暴风雪埋没.俗话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帮助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一种美德. 【点评】【习作一点评】本文选择了大家最常见的场所:校园作为写作素材,而且写的内容也很贴近我们的生活,按照时间为顺序,写了一天中校园紧张而快乐生活,是原汁原味的中学生生活,真实而又清新,能把大家容易忽略的生活写的非常精彩,也是难能可贵的. 【习作二点评】作者紧扣写作材料中的“帮助”二字,确定了中心论点:帮助,是一种美德,开篇就点出中心论点,开门见山.然后对观点进行进一步的阐释:是心灵的装饰,它时刻燃烧我们的生命,并用高尔基写的故事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第三段又提出新的分论点:帮助是传播的爱心,它提醒我们播种希望,用网上的故事来佐证,条理清晰,论证合理,是一篇不错的议论文习作.

第14页(共1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