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腔内微创治疗58例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代华 郑慕华 武洪友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7期
摘要:目的:分析激光腔内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8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全部患者均应用激光腔内微创治疗,观察近期疗效,及远期复发率。结果:以上患者术后疗效显著,患者的静脉曲张全部消失,下肢酸胀沉重感显著改善。在对以上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色素沉着均有一定程度的减轻,皮肤瘙痒的感觉逐步消失。其中术前伴下肢活动性溃疡患者有10例,经过治疗之后的10~15d内愈合;下肢小腿术中出现浅Ⅱ度烫伤的有8例,在对其外涂烧伤膏之后的7d之内,全部痊愈;患肢出现显著疼痛的患者有3例,服用芬必得可止痛。结论: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取激光腔内微创治疗,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治疗,可以极大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高效,创伤小,让治疗之后的下肢静脉曲张更加美观。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激光腔内微创;住院时间;并发症;
下肢静脉曲张为外科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对于该病的传统治疗方式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并一直沿用至今,但是该手术治疗之后,其切口多、创伤也大,术后疼痛持续时间长,术后留疤等。为此,本文选取我院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激光腔内微创治疗58例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8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患者年龄集中处在25~73岁,平均年龄为(51.5±5.6)岁;男30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15:14。 1.2 方法
本组患者全部采取激光腔内微创治疗。仪器为德国940 nm红外激光治疗仪,先对患者进行腹股沟小切口手术治疗,再用红外激光治疗仪对曲张血管进行激光光凝治疗。术后常规穿用弹力袜。 2 结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上患者术后疗效显著,患者的静脉曲张全部消失,先前的下肢酸胀沉重感有着较为显著地改善。在对以上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色素沉着与一定程度的减轻,皮肤瘙痒的感觉也有所消失。其中术前伴下肢活动性溃疡患者有10例,经过治疗之后的10~15d内愈合;下肢小腿术中出现浅Ⅱ度烫伤的有8例,在对其外涂烧伤膏之后的7d之内,全部痊愈;患肢出现显著疼痛3例,服用芬必得效果好;患肢手术区呈现一定程度皮下条状淤斑的有7例,在30天之内均消失。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腹股沟处有多处小切口、穿刺点等,之后愈合较好,并没有出现感染、延期愈合的现象。 3.讨论
在对以上患者治疗过程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1)激光腔内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效果显著。从平均住院时间分析,激光腔内微创治疗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6±0.7)d,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治疗的住院时间(5.8±1.9)d,明显缩短了3d左右。在随访过程中还发现有2例患者的小腿原静脉曲张处出现了漏烧小段分支曲张静脉,在对其精心治疗之后,全部痊愈。在随访过程中,没有出现复发或者严重的并发症,远期治疗效果显著。[3](2)术中一定要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消毒,保持一个无菌的手术环境,并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消炎治疗。(3)进行术后康复治疗。术后6小时之后,患者就可以自由下床活动,并进食;术后2天患者就可以出院,并对患者进行出院护理指导:嘱咐患者每日用医用酒精对创面进行消毒;穿弹力袜1周时间,对患肢要保持一个抬高的姿势,在穿戴一周之后,晚上睡觉之后可以将穿弹力袜脱掉,连续进行30天。在术后30天内,要求患者多运动,多抬肢,但要适量,这样就有助于促进患肢的恢复。[4]
综上所述,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取激光腔内微创治疗,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治疗,可以极大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高效,创伤小,让治疗之后的下肢静脉曲张更加美观,符合现今人的审美需求;同时术后复发率低,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枫林,刘嘉林,鲍世韵等;腔内激光联合点式潜行剥脱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五年随访报告[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0,13(06):157--158
[2] 党永康,赵海涛,郭建全等;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68例中长期随访报告[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9,12(12):112--113
[3] Parkhisenko I,Glukhov AA.Use of ozone therapy and hydro-pres- sure technologies in complex intensive therapy of surgical sepsis. Khirurgiia(Mesk) . 2001,21(17):147--148 [4] 冉峰,刘长建,黄佃等;大隐静脉剥脱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18(10):263—2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