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2021-02-18 来源:汇智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作者:张颖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1年第11期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的选择可以遵循三个原则:选择可以拓展迁移的知识内容,选取独具语文价值的内容,选取那些学生似懂其实不懂的内容。

关键词:教学内容 拓展迁移 语文价值

影响语文课堂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通常表现为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取舍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其相反”。(巴班斯基: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归根结底,语文教学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三是“教得怎么样”。从某种程度说,“教什么”决定了应该“怎么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针对一篇课文设计好“教什么”,这是开展有效教学前提之一。

现在的课堂,往往会遭遇这样的尴尬,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语文教师也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来越不知道怎样教语文了。语文课到底该教什么,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有没有更具体的办法?本人以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依据以下原则:

一.选择可以拓展迁移的知识内容

语文教学之所以有这样一种尴尬的现象,就是因为我们在语文内容的选择上没有抓住可以拓展迁移的知识内容来教,仅仅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没有把教材当作一个例子来教,不是借助教材解决一类问题。

一篇课文,只要能在听说读写任何一个方面给予学生以借鉴发展的内容都是我们教学所首选的内容。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景物描写应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什么是景物描写,这几段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通过研讨,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

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多种感官综合应用、多种视角进行描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联想想象的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这样很好地解决了从个别知识到一般知识的问题。这样符合从具体能力到抽象能力,通过举三反一到举一反三。

再如《孤独之旅》一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作为学者的曹文轩一直关注孩子们的读书、生活、成长。他的小说以其精美深厚、充满诗意的人文关怀表达了他对生命与自然的思索,表达了对少年成长的关注。在《孤独之旅》里,作者以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的世界。文章调用了一系列语言表达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式,如短句、排比、比喻、叠词的运用等,这些手段极具民族语言的特色。抓住这一点来设计教学,以文章的词句理解文意,教师说得通,学生悟得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落到了实处。这样的语文课就抓住了语文核心的价值知识,“有效性教学”也得到了落实。

这些知识可以迁移、能够用于理解同一类文章、同一种语言现象。这样的一篇课文的学习,就可以归纳为阅读同类体裁的基本图式,并迁移到对其他文章的阅读理解当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所以说,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准确的深度认知,对教材进行阅读、思考、融汇而建立起自我的认知,上课时不能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地搬弄知识与文字。语文教师要认清整个教材或单一教学内容在整体语文知识体系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恰当处理、物尽其用,而非盲目糊涂地完成所谓的课时任务。

二.选取独具语文价值的内容

在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一封信》时,许多教师要么当作一篇议论文来教,要么复述一遍课文了事,还有的教师选取几个词和层层递进的写法当作教学内容。其实这些都没有抓住这篇课文的核心价值。一个教师在处理这篇课文时,抓住了“外婆的故事”、“童话”和“信”这三个主要的内容。认为苏霍姆林斯基不直接给女儿讲一番关于爱情的大道理,而要用书信这种形式,这才是语文的核心价值。

通过抓这些核心的语文价值,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了提高。一篇选文有许多教学价值,但在一个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该选取哪一点,教师应综合考虑,一篇选文放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同的位置就有不同的价值定位。

相反的,有些教师上课为了求新求异,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选取了与课文相似的一篇或几篇材料与课文一起让学生学习。对于文本,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走走形式,接着便走马观灯地过渡到教师所印的材料上。整堂课热热闹闹,煞是好看,可学生的收获却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竹篮打水一场空,课上得十分低效。

三.选取那些学生似懂其实不懂的内容

孙绍振先生说,“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意,有朝一日,我当语文教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许多时候,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我们都不知道要将讲些什么。经常发生的情况是,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没有难度,大讲特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忽略了语言的人文性。没有把语言和人物、作者的精神生命结合在一起来解读”,“找到关键词语,抓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差异和矛盾,看特殊的心灵奇观”(孙绍振《名作细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P254)。

整合课程资源的第一要义就是讲透文本,引导学生学习典范的文章。在弄明白“例子”后再举一反三。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都给“教师留下灵活处理的空间,让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换、补充”。既是“根据需要补充”,就不是漫无目的的“乱弹”。

但是,有些教师为了求新求异,对课文进行过度的个性化解读。语文课程中有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这是完全正确的,正如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新课标也“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人们对于语文材料应该有理解一致的地方,否则对话就无从开展。决不能把林黛玉理解成城府较深的宝姐姐。还有,对于我们传统的伦理观念、共同的价值取向是决不能任由学生随意解读的。那种不基于一定的语言环境,凭空瞎议论,绝不是好的教学内容,又怎能“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认为要选择正确的语文教学内容,在平时备课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用好教材。现阶段教师群体素质还不是太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把教材用好,充分挖掘教材这个课程资源。让学生沉浸在优美典范的语言环境中,注重语文基础和语言材料的积累,加强语文功底,丰富文化底蕴。有了厚实的语文积淀才能激活思维,触类旁通,形成较强的语言感受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读书、品味吃透教材,实现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

2.创造性使用教材。忠于教材而又不囿于教材,在课堂中让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进行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而“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才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创新。源于课本,而落脚点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围绕目标的拓展。拓展化训练这一环节的取舍要以文本的需求来确定,材料的选择要紧扣文本,或知识方面的拓展,或主题方面的深化。例如另一位语文教师在教《济南的冬天》时,随着学生对语言品味的加深,教师让学生反复吟咏课文中这一段话“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让学生反复品味作者是怎样写“绿”的,并及时拓展,出示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中的一段“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鲜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在漫流。”同样是写“绿”,两位作家用词的高妙让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一分高下。这样的拓展,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无形中让学生学会了品词炼句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怎能不提高呢?

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怎么教”服务于“教什么”,“怎么教”很大程度上还可以归纳为“教什么”,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百利而无一害。立足文本,依托文本,加强语文积累,加强语言训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语感能力和语文素养。这样的语文课也一定是有效的。

张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初中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