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吴凤清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4年第08期
【关键词】《鸟的天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A- 0073-02 一、学情分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四年级学生有了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力、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和书写能力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正确读写“规律”“缝隙”“灿烂”“照耀”“静寂”“应接不暇”等词语。
2.朗读课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部分,感受大榕树的美,积累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4.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榕树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描写大榕树的段落,体会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作者描写事物静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体会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榕树吗?(课件出示大榕树。让学生用一句话夸一夸大榕树。)广东新会南部天马河上有一棵大榕树,这棵大榕树长得很茂盛,很有生命力,它多像一座绿色的家园,又像一座绿色的天堂。今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来到广东新会市,走进这天堂般的大榕树。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课堂开始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目睹美丽的大榕树,并让学生用一句话夸一夸大榕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课堂在生动的情境中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指导预习,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接着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指导学生读好字音,如“树干”“枝干”的“干”读gàn,“不禁”的“禁”读jìn,“兴奋”读xīng。重点指导学生会写生字“耀”“隙”。 2.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中时间性的语句“我们吃过晚饭”“第二天”,然后抓住“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两部分来理解文章内容,再把这两部分内容合起来得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小学中年级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表示时间性的词语,以及在每个时间段里作者看到的景物,让学生理清理解文章的思路,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的内容,这样学生学会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提出问题
1.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充分读书,一边读一边想,把自已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天堂”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棵大榕树的?
(3)小鸟是怎样在这个“鸟的天堂”里生活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5)为什么作者的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
2.引导学生梳理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1)课文是怎样描写大榕树的?(2)小鸟是怎样在这个“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其余问题则相机处理)
【设计意图】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读书时要学会提出问题。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实施有效的激励评价,使学生保持愉悦心理,感受到思维劳动的乐趣,学生就会在提问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理解、感悟、探究、解决问题 1.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课文是怎样描写大榕树的”,让学生用批注阅读法带着问题去思考,边读边在重点词句的旁边写上自己的阅读感受。
2.学生交流汇报学习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在理解中体会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出示句子:“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大榕树) ①师:理解“一株”在这里指什么。
②师:第一个“真”指什么(本来的),第二个“真”又指什么(确确实实)“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不可计数”可以换成什么词?(数不胜数、成千上万)
(2)出示句子:“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教师先让学生找出描写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句子,再让学生体会“卧”字仿佛让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最后出示这棵榕树的有关资料,让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榕树的大。 (3)教师出示第八自然段句子“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课件展示图片)
①理解“簇”字,感受大榕树的树叶很茂盛;理解词语“颤动”的意思是抖动。 ②比较句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a.“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b.“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第二个句子去掉“似乎”后意思还和第一个句子一样吗?(不一样,去掉了就变成真的一样,就不是作者要的那种带有神秘的,使人捉摸不透又让人浮想联翩的感觉。)
(4)学生讨论交流:巴金爷爷说是“颤动”,如果动了,可能是什么在动?(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到榕树的勃勃生机)
(5)让学生用一个词语给大榕树命名。(绿色的海洋、生命的赞歌、绿之树、绿色的生命树)
【设计意图】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阅读,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品读、理解、感悟,体会到榕树的茂盛,为鸟儿提供自由自在的生活空间和环境。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积累好句好段。
学生一步步感悟大榕树的大、美、茂盛时,再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感悟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并积累好句好段。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师结合板书让学生学习作者描写大榕树的写作方法。(课文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写大榕树,抓住了大榕树的树干、树根的数量、颜色,写出了榕树茂盛的静态美)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感悟,强化字词句教学,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切实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一教学设计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达到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 (五)设计练习,迁移方法,读写结合
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处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 (六)总结、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学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学生背诵、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师: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他的想法是对的吗?小鸟又是怎样在这个“天堂”里生活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教学总结】本教学设计体现了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认真读书、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从学情出发,顺学而教,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课文是怎样描写大榕树的”。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让学生潜心会文,有感情地朗读,加上相机点拨,使学生在课堂中拓展思维,实现了课堂中师生、生生、文本的对话。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榕树的美丽、枝叶茂盛,还感受到南国风光的美好,使情感得到升华。 (责编 杨 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