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言学概论第六章自测题及分析

2020-10-17 来源:汇智旅游网


第六章自测题及分析

一、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

一、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书面上代表语言的符号。

二、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是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文字体系比较简明,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的一个符号的读音。

3、字母:拼音文字的书写单位,一个字母大体上就代表语言中的一个音素;一种文字体系一般只要数十个字母符号。

4、形声字:形声字是运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式创造出来的汉字,一部份字符表示字的意义类属,一部份表示字的读音。

五、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比口语规范严谨,是同一种语言不同的风格变体。

二、填空(40分,每空2分)

一、文字突出的作用是打破了有声语言的(时间) 、(空间)的局限性,扩大了有声语言的利用范围。

二、文字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在文字中缺一不可。

3、据考古材料,一般以为文字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六千年以上。

4、文字的特点要受(所记录的语言)特点的制约。

五、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利用(事物记事)和(图画记事)帮忙记忆。

六、从造字方式角度看,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兼表音)和(表音)三个阶段。

7、各类不同体系的意音文字都包括(表意字)、(表音字)和(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式的字)三种不同类型的字形。

八、人类造字的方式主要有(表意)和(表音)两种。

九、汉字的简化和整理异体字,属于文字的(改良)。

10、(书面语)是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

三、辨别正误(20分,每小题2分)

说明: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一、现代社会,文字利用十分频繁,比有声语言还重要。(×)

分析说明:在任何社会,文字的作用都不可能超过语言。

二、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记录了人类的文化。(×)

分析说明: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记录人类的语言。

3、拼音文字同语音联系紧密,只记录语音。(×)

分析说明:无论是拼音文字仍是非拼音文字,记录语言都是既要记录语音,同时又要记录意义。

4、非拼音文字记录意义,不记录语音。(×)

分析说明:非拼音文字一样要记录语音和意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而语言的音义在文字中是统一为一体的。

五、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

分析说明:若是汉字不能适应汉语的需要,可能早就被淘汰了。

六、汉字具有超方言、超时间的特性。(√)

分析说明:汉字是语素文字,与读音联系不紧密,字音可以随方音而异,也不受古今读音转变的影响,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

7、汉字与汉语的音节是对应的,一个字记录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只用一个汉字记录。(×)

分析说明:汉字虽然是代表音节的,一个汉字一般就是一个音节,但不能反过来讲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汉字与音节之间没有对应关系。

八、日文是音节文字,汉字也是音节文字。(×)

分析说明:日文是音节文字,化名和音节之间有对应关系,汉字不是音节文字。

九、意音文字中的表音字,其实就是拼音文字。(×)

分析说明:意音文字中的表示字音的符号,不能看做拼音文字,因为这些符号不是专门的表音符号,而且往往都不是表示音素的符号。

10、书面语的发展,老是要先于口语发展。(×)

分析说明: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由口语决定,所以书面语的发展老是掉队于口语的。

四、问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一、“文字是成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如何理解这句话?

第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第二,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的产生;第三,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而文字是辅助语言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

二、汉字与汉语相适应,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汉字和汉语相适应,主如果汉字的单音节形式和汉语的语素的单音节形式比较一致,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往往有一种对应的关系。汉字和汉语大体上相适应,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熟悉领会:

第一,一个汉字代表音节,一个语素大体上也是一个音节,因此汉字和语素是相对应的,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超级适合。

第二,汉语是没有形态转变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而不像印欧语那样要用音素表示形态转变,所以汉语的特点决定了它用汉字记录是适合的。

第三,汉字记录汉语可以超级有效地域别同音词。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声韵母配合只有400来个音节,声韵调配合只有1200多个音节,加上词形简短,以双音节词为主,单音节词仍然十分活跃,可以说是汉语语汇的基础,这样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就超级多,很容易混淆,而形态各异的汉字就起到了分化同音词的作用。

第四,现代汉语方言众多,语音上的不同很大,可是由于各个方言的语法系统和辞汇系统一致性比较突出,用汉字记录汉语,书面上起到了沟通方言的作用,一样的词语,虽然各地发音不同,但多数用同一个汉字记录,所以大家都看得明白清楚,所以汉字具有很好的沟通方言的作用,而拼音文字就难以适应汉语方言不合的特点。

3、汉字可否改革为拼音文字?谈谈你的观点。

解题说明:本题可以从赞同汉字改革为拼音文字角度谈自己的观点,也可以从否定汉字改革为拼音文字谈自己的观点。正反方面的观点从以有如下方面的考虑:

①汉字是语素文字,其结构复杂,主要表此刻:第一,汉字字数多,现代汉语用字有1万左右,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通用字有7千,常常利用字也有3千5百个,这些字要个个都记住是很困难的;第二,汉字笔画繁多,部件多,结构方式多,结构复杂,组合排列不像拼音文字那样是单向行进的,而是多向展开的,因此知道笔画和部件不知道组合方式也不能写出这个汉字来,同拼音文字相较结构规律性差,而且一个字笔画无论多少都只能书写在一个一样大小的方块空间中,超级难写;第三,汉字结构上不表音,没有专门的表音符号,现有的形声字占现代汉字的总数数量比例比较少,形声字的音符在汉字中没有固定的位置,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内或外,或偏于一角,难以捉摸,而且还有许多多音字,占现代汉字总数的10%,有些多音字有好几个读音,读音多,十分难读,总之,汉字难学难用。②拼音文字结构简单,字母数量少,例如拉丁字母只有26个字母,阿拉伯文字28个字母,俄罗斯文33个字母,日文化名也才50个字母符号,而且字形结构排列有很强的规律性,大体单位同语音联系紧密,或表示音素,或表示音节,易学易用,便于国际交流。因此汉字应该改革为拼音文字。

反对汉字改革为拼音文字的理由思路要点:①汉语音节结构简单,词形简短,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很多,汉字在书面上可以有效地域别同音词,而用拼音文字无法区别,没有字形上的不同,混淆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例如“公式-公事-工事-攻势”四个词读音一模一样,用汉字记录,字形上很容易区别开,用拼音就都是一样,无法区别,将给阅读带来很多的麻烦;汉字适应汉语方言不合的实际情况,汉语方言不合,不同很大,而由于汉字同语音联系不是很紧密,记录汉语,不同方言区的人的人都能看懂,具有特殊的沟通方言的作用,假设不用汉字而用拼音文字,那么各个方言按方音拼写,词形上区别超级大,别的方言区的人根本就看不懂,文字无法起到沟通交际的作用,拼音文字无法适应汉语方言不合的特点。 ②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用汉字记录汉语正好,比如汉语语素大体上都是单音节的,一个语素一个音节,而汉字也是表示音节的,一个汉字一个音节,这正好同语素的特点相适应;汉语是孤立语,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没有词形转

变,而写法上固定的汉字也是适应汉语的这个特点的。③汉民族文化是汉字的根,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份,除记录汉语,还有许多独特的功能,比如书法、篆刻、对联、回文诗等,都同汉字的特点密切相关,保留汉字,就是保留汉文化,就是继承汉民族文化,而将汉字改革为拼音文字,就将割断汉民族文化的历史传统,咱们先人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不能取得很好的继承,其结果是毁灭了汉民族文化。

4、简要说明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口语和书面语彼此依存,彼此对立,又彼此影响,彼此转化,一路发展。第一,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口语是活的语言,是书面语产生的源泉、存在的前提、发展的动力。没有口语的存在,就没有书面语的产生和发展,书面语是不能离开口语而独立存在的。第二,书面语又不是被动地记录语言,它对口语的发展转变也有着踊跃的影响:一方面,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提炼形式,选词用句十分规范,对人们的语言实践很有指导意义,使得口语也向规范化方面发展;另一方面,统一的书面语具有相对稳定性,具有一种特殊的凝聚力,对语言的分化具有必然的约束作用,比如汉语,方言众多,不同很大,统一的汉语书面语对限制方言分化、沟通各地人民之间的交际无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七章自测题及分析

一、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

一、方言: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因为地域或社会的语言而发生的语言分化。

二、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因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级的人们在利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3、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语言的地方变体。

4、一路语:一路语是在某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民族的通用语言。

五、亲属语言:亲属语言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二、填空(30分,每空1分)

一、(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大体条件。

二、(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3、语言的发展中,(辞汇)的转变速度最快,(语音)次之,而(语法)的演变最为缓慢。

4、语言发展的两个大体进程是语言的(分化)和语言的(统一)。

五、社会方言是因社会的分工而出现的语言分化,(行业用语)、(阶级方言)、(科学技术术语)。

六、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7、地域方言的不同,主要表此刻(语音)上,划分地域方言的主要依据也是(语音)。

八、地域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这些源自一个一路语分化的语

言归属于(亲属语言),这个成为不同语言发展源头的一路语称为(母语)。

九、(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世界上利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10、按谱系分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

1一、语言的统一,主要指(民族一路语)的形成。

1二、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一个一路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国语),我国的(普通话)就是这样的一种一路语。

13、语言规范化的对象主如果(书面语)。

14、(约定俗成)的原则在规范化的工作中有重要作用,它本身就是规范化的一个原则和标准。

1五、一种方言能成为一路语的基础方言,主要取决于客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

1六、汉语的普通话,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肯定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高作)为语法规范。

三、辨别正误(20分,每小题2分)

说明: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一、语言的发展都具有渐变性。(√)

分析说明: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可能发生突变,只能是渐变,所有的语言都不会有例外。

二、语言里语音、辞汇、语法的发展是齐头并进的。(×)

分析说明:语言三要素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辞汇发展转变最迅速。

3、同一言语社团的人老是固定地利用一种语言形式。(×)

分析说明:生活在某一言语社团中的人还要因交际环境的不同、交际对象的不同而在语言的利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可能固定地利用一种语言形式。

4、听得懂、听不懂是划分地域方言的标准。(×)

分析说明:划分地域方言不能光凭语言本身的不同,还要看利用方言的人是不是属于同一个民族,各方言之上是不是还有一个一路语作为各地域人们的交际工具。总之,在肯定方言身分时要同时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即统一的社会和语言本身的不同。

五、何种方言能够成为某种一路语的大体方言的条件都是由文化的原因决定的。(×)

分析说明:何种方言能够成为一路语的基础方言,取决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条件。比如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语的基础方言主如果文化的原因,但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则主如果政治的原因,伦敦方言成为英语的基础方言则是经济的原因。

六、世界上利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分析说明:世界上利用汉语的人最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7、语言发展也有先于社会发展的情况。(×)

分析说明:语言的发展是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产生的,不可能先于社会发展走到前面。语言必需适应社会需要,只能与社会同步发展,不可能先于社会发展,那种离开社会实际需要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八、散布最广的语系是汉藏语系。(×)

分析说明:散布最广的是印欧语系,活着界上六大洲均有。印欧语系诸多语言之所以能散布这样广,主如果在殖民主义时期凭借政治、军事、经济的力量推行的缘故。 九、推行民族一路语的目的是消灭方言。(×)

分析说明:推行民族一路语的目的是消除方言隔阂,便于各个方言区的人彼此交际沟通情感需要。

10、普通话语音不等于北京话语音。(√)

分析说明:普通话以北京话语音作为标准音,但不是通盘吸收北京话语音的特点,有些土音、不符合规范的读音就不吸收。

四、问答题(30分,每小题5分)

一、为何说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大体条件?

这是由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征决定的。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第一,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掉队到先进的发展,自然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也愈来愈细致缜密,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丰硕辞汇,改良语法,以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第二,社会的分化、统一、彼此接触也会相应地引发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这也必然要推动语言的进一步发展。

二、为何语言发展会有渐变性特点?请结合教材有关内容谈谈你的观点。

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变而转变,但语言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转变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特点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彼此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人们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利用语言,语言同社会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因此不可能老是处于急剧的转变当中,更不可能发生剧变、突变,只能逐渐转变,即便社会发生了猛烈转变,语言也不马上剧变,大有我自纹丝不动之势。这样才能有人们的需要相适应,不至于影响人们的利用。

3、简述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

相同点: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属于一种语言变体,都是语言发展转变的结果,都以一路语作为基础。

不同点:首先,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

的社会变体。而地域方言则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所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虽然都叫方言,但划分的角度是不同的。其次,地域方言之间的主要不同表此刻语音上,同时也反映在辞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方面,而社会方言的主要不同则在一般辞汇方面,语音、语法方面没有不同。最后,地域方言在必然条件下能发展为独立的语言,而社会方言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4、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体此刻哪些方面?

第一,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份的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其中辞汇转变最快,语音发展转变较慢,语法发展转变最慢;第二,语言在不同的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域转变,在有的地域不发生转变,有的地域是这样转变,有的地域是那样转变,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第三,社会成员的分工不同,使语言的发展转变出现不平衡性,有的阶级或社团利用这样的词语,有的阶级或社团利用那样的词语,结果形成社会方言。

五、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结构分类各自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同系属的语言在结构类型上是不是必然相同?为何?

语言的谱系分类是按照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间的亲属关系所作出的分类,并依照语言间的亲疏关系程度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群等。

语言的结构分类是按照句子和词的构造和句子中词语间的关系进行分类的,通常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类。

语言的谱系分类和结构分类角度不同,划分结果是不一样的,因此彼此之间没有对应

关系,同一系属的语言,不必然结构类别也相同,结构类别相同的语言,不必然就是属于同一个谱系。

六、什么是基础方言?什么样的方言可以作为基础方言?

基础方言就是用作民族一路语的组成基础的方言。民族一路语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必然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样的方言就是基础方言。能用作民族一路语的组成基础的方言,往往是全民族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影响比较大的,例如我国北方方言成为现代汉民族一路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就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条件,同时,它的利用人口最多,通行地域最广,也是比较重要的条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