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规划专项课题之子课题
《WBL模式与IT新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究》
结 题 报 告
阜阳市第三中学信息技术课题组
二0一0年五月
WBL模式与IT新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究
结 题 报 告
阜阳市第三中学信息技术课题组
由阜阳市第三中学申报的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新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已经被中央电教馆批准立项为“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专项课题(教电馆062921401号)。作为其子课题,将从WBL模式与IT新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究中进行实践,进行整合的策略研究。到目前为止,经过三年的研究探索,我们对课题有了一些成果,在此对本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作一个总结性的汇报。
在本题课题研究中,基于WBL模式与IT新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究中进行实践研究中,我们教师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在研究中,也涌现中大量的研究成果,例如张晓丽老师的论文《自主、探究合作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荣省一等奖,该文从新课程的视角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新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研究中的一例。陈秀芝老师的《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荣获省二等奖,让学生从WBL教学模式中得到促进,也有力的促进了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张晓丽老师的整合课例《循环的嵌套》,发表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上。来伟老师的整合课例《信息安全》获优质课省二等奖。经过WBL模式的研究,应用于信息学奥赛辅导,在最近两年的奥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2010年4月的安联杯信息技术竞赛中取得阜阳市十几年来高中组最好成绩。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子课题组作了以下研究工作,现总结如下: 1、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7年3月
搜集、整理资料,学习、选题、策划阶段。策划实施方案,进行课题研究的组织申报工作。
2、课题实施研究和小样试验阶段:2007年3月-2007年12月
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类型进行系统分类,确定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需要采集的数据类别,开展局部范围的小样试验。 3、实施阶段:2008年1月-2009年7月
按实施方案进行研究,调整各步研究的进度,及时归纳阶段性的成果,通过中期评估,
深化研究。
4、总结阶段:2009年7月-2010年5月
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组织进行子课题的结题,并进行研究成果的发布。
在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子课题组分任务,共同协作完成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既完成了既定任务,又面临了许多挑战。在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研究,体会了课题研究中的乐趣。在本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学过程也是教师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完成自己认知结构的再造和学生学习信息的量身定制。具体的研究有:
1、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搜集了大量资料。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教材、学生情况、网络信息、社会环境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分析,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有用的教学信息分类存入教学数据库中。
第一、分析教材和相关的各种媒体,从中获取知识信息。首先,对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知识体系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用思维导图把整体结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其次,对知识进行分类,具体分出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的类型,为问题情景设计和教学资源的提供作好准备。
第二、分析学生,从中获取学生认知结构信息。主要从信息素养、认知结构、人格特征、学习工作条件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小组讨论、虚拟聊天、水平测试等办法。
第三、通过网络搜索,获取有关教学的知识和情景信息。从上级平台中直接读取有关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多媒体素材等信息。还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找出有关教学信息,根据它们的位置、信息量、类型、与教学的关系、利用的方法等相关信息做成索引,或者直接将其改造后放入教学数据库中。
第四、教学目标分析。目标是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学习目标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有长期和短期目标之分。在制定目标时也要注意目标的科学性、开放性。
2、教学信息的数字化处理。把所搜集的教学信息结合学生学习的要求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变成学生容易接受的多媒体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为了更好在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就应该对其作进一步加工处理,可以用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dreamwaver、DV、DC等认知工具它们转变成
文本、图表、幻灯片、网页、视频等一个个独立的知识体,以引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源。
3、将多媒体信息与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也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把教学信息搭建成学生知识意义构建的孵化器。具体完成的任务有: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开放性教学任务的设计、学习情景的创设、学习资源的设计等。这些任务都是动态的任务,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推进而不断变化的发展的。
第一、拟定教学实施方案。教师可以参考有关信息,根据分校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拟定一个教学实施方案,上传到相应教学内容的教学计划子栏目内,供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时参考。在教学实施方案中要求准确告知学生教学过程中所能提供的教学信息的类型、数量、位置、获取方式、有无时间性等。
第二、制定开放性的教学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在开放式教育的学生中,绝大部分都是经过传统的基础教育而来的,基本上都是通过刺激—反应的方式来获取知识的,并且已有的知识结构也很不科学和完整,自主构建知识的意识还很淡薄。所以通过开放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其能愉快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去。当然有些认知结构较完整,自主构建知识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不以开放性学习任务作为自已学习的开端,可以根据自已的情况,在学科知识链条上一任一个节点进入学习。
第三、创建学习情景。是为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是设计或推荐的真实的情景,它是为学生学习搭建的学习平台,其中分校教学平台就是较大的学习平台,在其上还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建立一些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如:根据设计WebQuest帮助学生进行网络探究;分类论坛,使学生能在思想上、方法上和知识上进行分类讨论,使学生随时保持清晰有序的思路;学习作品和成果展示区,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通过这些学习情景的搭建,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能尽快地进入知识的殿堂。
第四、资源信息库的创建。是教师自主设计或提供推荐的相关学习资源。 4、深入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交互学习,对学生形成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和监控,由此来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信息。
第一、推式服务。通过信息交流工具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学习信息、对学生学习的分析、学习建议推荐给学生,这种主动引导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节学习进程,修正学习方向。
第二、拉式服务。学生在开放性学习任务和学习情景和触动下,通过自主探究,产生的问题、体会、成果等将通过平台或者是信息交流工具呈现出来,教师就要即时获取这些信息,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明确而有针对性的答服。对于学生发表的学习体会和学习成果要做到准确的评价和鼓励。
第三,通过WBL平台和学生进行交互式学习。
第四,情感交流,修练心智。除了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信息交流而外,还要注意安排在现实环境中的学习交流,如设计一些专题讲坐、专题讨论、专题考查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缩小大家的距离,建立更加民主、平等的学习份围。
5、即时作出阶段性总结。教学活动进行一月后做一次总结,对师生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痕迹作出统计、分析和评价。作出统计图表,以指导师生后一阶段的学习进程。
通过以上教师所作的大量工作,为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平台注入了鲜活的教学信息,为学生不断创造新鲜的学习环境。学生就可以融入其中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学习信息,这些信息的产生就会打破学习信息环境的平衡性,造成正反两方面的信息差异,促进信息的流动。这样,在学习信息由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又到新的不平衡的循环过程中,学生逐渐在形成了知识的自主建构。
(三)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但要由学生完全彻底地自主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教师制定的教学信息对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有较大的影响,使其不至于偏离学习的航道。所以,一经学生受到开放性教学任务的触发后就很快进入学习情景。
在此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取得了大量成果:(列举仅是部分成绩)
《自主、探究合作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 论 文 张晓丽 陈秀芝 来 伟 陈秀芝 陈秀芝 省一等奖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应对策略》省二等奖,市一等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及其整合方法的应用研究》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实践初探》 《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市二等奖 市二等奖 市一等奖 省二等奖,市一等奖 教学设计 课件 专题网站 校本教研 专 著 荣誉称号 学生获奖 唐 丽 胡 凯 胡 凯 来 伟 陈秀芝 陈秀芝 王振强 王振强 来 伟 陈秀芝 张晓丽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思考》 《基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初探》 《网页制作教学设计与思考》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业评价之探索》 多功能台灯笔 徽州文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及其整合方法究 信息技术学科价值及教学实施 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九年级编写 市二等奖 市三等奖 市三等奖 市二等奖 市一等奖,省二等奖 省三等奖,市一等奖 市一等奖 市一等奖,省三等奖 校级二等奖 省 级 教 材 全国三等奖 荣誉称号 一等奖 省三等奖 张晓丽 张晓丽 王振强 来 伟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优质课评比 2008年安徽省教坛新星 2007年通用技术优质课评选 2009年市奥赛联赛,市级一等奖3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4人,省级三等奖2人 陈秀芝 陈秀芝 陈秀芝 来 伟 2006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6人 2006年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 2007年竞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7人 2010年市奥赛竞赛中,市级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省级三等奖2人 二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省三等奖
二0一0年五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