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面积4000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一千五百多件/套,照片三百多张。作为广东省博物馆三大基本陈列之一,该展览通过文物、图片、油画、雕塑、模型、多媒体、复原场景等丰富的展陈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示了广东从马坝人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文化变迁。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共四篇,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分别是南粤源流、扬帆世界、继往开来和粤海烽火。 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
\"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展馆近4000平方米,共有地质地貌、矿产、宝玉石、中草药、陆生野生动物、海洋生物、古生物等7个主题展览,主要包括《我们的家园--地质地貌馆》、《我们的宝藏--矿产资源馆》、《石之精灵--宝石馆》、《岭南本草--中草药馆》、《陆生的动物居民们--陆生野生动物馆》、《海洋动物世界--海洋馆》、《探寻消失的生命--古生物馆》。 潮州木雕艺术展览
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分源流篇、制作篇、艺术篇、器用篇、欣赏篇,展出木雕实物200多件(套),有描金漆画、图大寿屏、圆雕蟹篓,还有造型独特的神龛、神亭、神轿、薰炉罩、馔盒、糖果架、纸煤筒。筹展人员逼真地复原传统潮汕民居的厅堂、卧室、书房等场景,再现了木雕制品在潮汕民间传统社会生活中的陈设应用。 馆藏历代陶瓷展览
馆藏历代陶瓷展览以中国陶瓷发展历程为线索,以馆藏陶瓷文物为依托,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中国陶瓷从产生、发展、到兴盛的历史。该展览从馆藏中精选出近三百件文物,从工艺的进步、器物的演变和对外贸易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面貌。展览共分四个部分:\"初见窑火--陶器的起源与瓷器的滥觞\"、\"瓷国崛起--陶瓷的发展期\"、\"各领风骚--陶瓷的鼎盛期\"、\"南国明珠--广东陶瓷的发展历程\"。 端砚艺术展览
\"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展示厅面积达600余平方米,展出馆藏端砚近200方,展览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砚林回溯,概要介绍砚的源流、端砚的发展历史和时代特色。第二部分:石质粹美,对端石独特的自然属性加以介绍。第三部分:神工鬼斧,从工艺流程、雕刻技法、砚形砚式、装饰题材、因材施艺五个方面对端砚的工艺加以展示介绍。 第四部分:镌诗题铭,以50余件明清时期镌有铭文的端砚,展示更加深沉的砚文化内涵。
信宜铜盉(西周):1974年出土于广东信宜,是广东省首次发现的西周青铜盉;铜盉的出土为研究中国岭南地区秦汉以前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铜盉造型新颖、纹饰精细,并具科学性,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广东出土的古代最精美的青铜器之一。
金漆木雕大神龛(清):神龛是潮汕民间供奉祖先神位的特制神器,形制有大小之分,大者称神龛,小者俗称椟仔;整体造型庄重,制作精巧,是潮州木雕制品中做工最讲究的一种,以金漆木雕装饰最常见,以硬木制作的则多为素雕。此大神龛高达3.28米,是目前所见型制最大的大神龛,人物众多,栩栩如生。 边景昭《雪梅双鹤图》(明):这是明代早期著名宫廷花鸟画家边景昭的代表作;无论从技法、赋色还是布局、意境诸方面,该图尚未完全摆脱宋院画的樊篱,但因作者高超的写生技巧和出神入化的运笔,使其画能于宋院画之外别开生面;边景昭用笔工整细腻,双鹤施以白粉,梅干及花朵也细致精确,笔墨潇洒。 外销画《广州港全景图》(清):外销画是18、19世纪中国画师采用西洋技法绘制的外销艺术品,题材以广东自然风物、市井风情为主;这件煜呱画广州港全景图,布本油彩,成于约1845年,长2米,描绘了从沙面、十三行商馆区直至大沙头附近的东水炮台一带珠江北岸的广阔图景,是目前已知的国内最大外销画,由省博专家从欧洲征集回来,堪称清代广州的手绘照片、珠江版的\"清明上河图\"。
姓名 甘长霖 冯梓燊 彭婉荧 周润佳 谢岳浩哲 应雯 曾俊逸 欧铭浩 吴伟灏 区淑芝
是否参观目标地点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否完成记录工作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