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同品种与施肥水平对优质常规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2020-06-28 来源:汇智旅游网


不同品种与施肥水平对优质常规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摘要 以玉丝占、玉美占、玉丝6号3个优质常规稻品种为参试材料,设置施纯N 180、210、240 等3个水平,考查其生物特征、产量等指标,选择出最宜栽品种和最合适的施肥量,为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优质稻;品种;施肥水平;生物特征;相关分析;产量

传统观念中,杂交稻重在产量,优质常规稻重在米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粮食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此种观念发生了变化,杂交稻向优质化发展,优质稻向高产化发展[1]。目前,玉林市种植优质稻面积较大,玉丝占、玉美占和玉丝6号是比较受农民欢迎的品种。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水稻种植效益相对低下,传统的精耕细作受到严重挑战,水肥管理不到位,种植品种多而乱,产量不高,效益欠佳。因此,研究设置不同品种和不同施肥水平,选择出最佳组合,对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意义重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收获时每小区勾割3个点,用1/600 勾割器测匡收割,人工点数每个勾割点的全部有效穗数、测定鲜谷产量和含水量,折算出有效穗数和产量。

每小区选取10株有代表性的禾蔸进行考种,用直尺分别测量和计算其株高、剑叶长、剑叶宽、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指标。利用Excel 2003和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与施肥水平对优质常规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3个优质稻品种的不同施肥方式对产量有不同的影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水稻产量相应增产,3个优质稻在N3处理中产量均为最高。玉丝占在3个不同肥料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玉美占和玉丝6号在3个肥料处理中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2.2 不同品种与施肥水平对优质常规稻植株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随着施肥量的增多,3个优质稻的株高有增高的趋势。穗长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也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随施肥量的变化,玉丝占和玉

美占剑叶长的变化没有规律;玉丝6号的剑叶长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短,但3个优质稻的剑叶长在3个肥料处理中的差异均不显著;3个优质稻的剑叶宽都随着施肥量的增多而变宽,玉丝占和玉丝6号剑叶宽在各个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

2.3 不同品种与施肥水平对优质常规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3个优质稻的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都有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玉美占和玉丝6号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在各个肥料处理中的差异不显著。3个优质稻的结实率在不同的肥料处理中没有明显的差异。3个优质稻的千粒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对玉丝占和玉丝6号有效穗数的影响一致,均为在处理N2有效穗数最高,与处理N1的差异极显著;玉美占在处理N3时有效穗数最高,与另外2个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的施肥量对不同优质稻有效穗数的影响较大。

2.4 施肥和产量与其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

由表3可知,剑叶长、剑叶宽、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剑叶宽>千粒重>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穗长>剑叶长。株高和结实率与产量呈负相关。施肥与剑叶长、剑叶宽、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施肥与千粒重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剑叶长、剑叶宽、穗长存在显著正相关;施肥与株高、结实率呈负相关。说明施肥和产量与各因素间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在生产上要通过相应的栽培措施,协调好各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矛盾,发挥其对产量的最大效应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优质稻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过大的施肥量会降低肥料的利用率。生产中考虑到成本与经济效益,纯N的合理施用量为180~240 kg/hm2;3个水稻品种中,玉美占更容易获得高产量和高效益。

邹长明等[2]认为,适量的氮肥能提高产量因素构成中的有效穗数和穗实粒数。本研究表明,时的产量,至于继续增施氮肥是否能明显提高此2个品种的产量有待进一步探讨。有效穗数对最终籽粒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重要性则位居其次[3]。本研究中,有效穗数在同一品种的不同施肥水平中,差异明显;千粒重在同一品种的不同施肥水平下,变化不大,但在不同品种中对产量影响较大,千粒重大的品种更容易获得高产。本研究的相关分析中,与产量呈正相关的前3个性状为剑叶宽、千粒重和有效穗数,而株高和结实率与产量呈负相关;说明剑叶宽、千粒重和有效穗数对产量的影响较大。施肥与剑叶长、剑叶宽、穗长存在显著正相关;施肥与株高、结实率呈负相关;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4],这是否与本试验设置的施肥幅度较小、取样较少等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陈恺林,刘功朋,张玉烛,等.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产量及其植株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4(4):1-5.

[2] 邹长明,秦道珠,陈福兴.水稻氮肥施用技术[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6(6):467-470.

[3] 张耀鸿,张亚丽,黄启为.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比较[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5):616-621.

[4] 张上都,伍祥,石邦志,等.五丰优569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与高产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9):83-86.

[5] 陈盈,隋国民,张满利,等.不同氮肥水平对辽星1号和辽优5238产量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10(1):10-13.

[6] 杨和川.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

[7] 朱艳萍.脲胺氮肥在水稻上应用试验总结[J].北方水稻,2014(2):41-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