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00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枚举、比较、归纳,理解点与点之间连接线段的内在规律,掌握计算线段总条数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培养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4、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内在魅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数学探索的愿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教具、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两个人见面表示友好,一般怎么办? (生:握手(或拥抱))
师:老师请两位同学来讲台进行握手演示,两位同学握手几次?(2次)如果又有一位同学想加入他们,三位同学两两相互握手,共握手几次?(3次)
(设计意图:形象感知“两两相互握手”是什么意思,为后面点两两相连做铺垫。)
师:我们全班36位同学,每两位同学都相互握手,总共握手多少次呢?你能很快算出来吗?(不能)如果像刚才一样,我们让所有的同学两两互相握手进行统计,你觉得怎么样?(生:太麻烦)
那我们这节课就用数学的方法来思考这个问题。(引入课题:数学思考)
二、探究新知
师:如果用36个点来代表36位同学,相互握手一次用1条线段来表示(数学结合)。同学们首先来看这36个点,你有什么感受?
(生:多或密密麻麻或眼花缭乱) 那就更不用说再两点间连线了。那怎么办呢?数学家华罗庚爷爷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出示课件华罗庚的一段话)。指名学生朗读。
1 / 11
师:“遇到难题,要学会知难而“退”,退到最简单又不失关键的地方,就找到这道题的精髓了”你是怎样理解的?
(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入手,找规律解决问题)(板书:化繁为简)
师:那从几个点开始研究最简单?(生:2个;1个)
师:从1个点开始研究可以吗?(生:不可以,一个点不能连成线段)
师:2个点:(教学:连线)
2个点能连成几条线段? (生:1条)(填表)
3个点:能连成几条线段?第3个点怎样连的?比2个点时增加几条?(生:3个点能连3条线段;第3个点和前面存在的两个点分别相连;增加2条)(师引导学生并连线教学并填表)
师:现在你发现规律了吗?(生:没有)
增加条数(条) 2 画图 点数(个) 2 3 总条数(条) 1 3 4 5 师:现在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并完成表格,看看你画到几个点的时候你发现规律了?有什么规律?
注意:画图要有序、不遗漏、不重复 (生自主画图连线并完成表格)
师:大家都完成了,现在请小组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小组交流)
师:请两个小组各派一位代表展示汇报。
预设1:总条数只填最后结果,发现增加条数等于点数减1。(问总条数会用算式表示吗?)
预设2:总条数有结果并且有列式,发现增加条数等于点数减1,并且总条数等于前面线段总条数加上增加条数或从1加到增加条数。(让学生解释列式)
2 / 11
师:不画图你能快速列式得出6个点、7个点时的线段总条数吗?(指名学生回答)
师引导总结规律:线段总条数就是从1依次连加到比点数少1的那个数的自然数之和。因此,我们只要知道点数是几,就从1开始,依次加到几减1,所得的和就是线段总条数。
师:我们发现了规律,现在你能快速把我们开始遇到的难题进行列式吗?(36个人握手,总共握手多少次?)
(生:1+2+3+……+(36-1)) (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前面3个点、4个点、5个点的时候加数比较少,同学们能够快速算出结果,那1加到35你还能快速的算出来吗?或者1加到更大的数的自然数和呢?(生:不能)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简便的算法呢? 预设1:生知道,生进行阐述。
预设2:生不知道。师进行提示引导:出示图(在不一层层数根数的情况下怎样计算总根数?)
(2+6)×5÷2
=8×5÷2
=20(根)
圆木堆成的横截面近似梯形,可以直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五年级上册课后练习题)
师:如果老师在最上面再加一根,可以看作什么图形?每层根数有什么特点?(上底1下底6高6的梯形,从1根开始逐层增加1根)
(1+6)×6÷2
=7×6÷2
=21(根)
师:对比前面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
3 / 11
生:3个点:1+2可以写成(1+2)×2÷2即3×2÷2(师引导) 4个点:1+2+3可以写成(1+3)×3÷2即4×3÷2 ……
7个点:7×6÷2
线段总条=点数×(点数-1)÷2
n个点呢?:1+2+3+……+(n-1)=n×(n-1)÷2 师:现在你们能快速的算出式子的结果吗? 生: 1+2+3+…+(36-1)
= 36×(36-1)÷2 =36×35÷2
=630(次)
师引导小结思想方法:遇到复杂的题的解决方法:化繁为简→枚举→探究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板书)。这种思想方法在我们数学中经常运用。 三、课堂检测
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
1、足球邀请赛球队如下:每两个国家的球队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踢多少场?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意图:巩固几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
2、观察下图,想一想:第7幅图有多少个棋子?第15幅图呢?第n幅图呢?
日本
英国
4 / 11
师: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
3、一百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边数 图形 算式 (师引导目前学了三边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数学思考》学情分析
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尽管已经接触了比较多的数学广角系列安排的内容知识,但前后的知识联系看起来并不紧密,不过数学的思想方法的熏陶却是一贯的:都强调数形结合,都强调合作探讨与交流,也都强调策略与方法的优化等,尤其是注重数学化思想的渗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枚举、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常用的方法,并能较为灵活地运用所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逻
5 / 11
辑推理是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
《数学思考》效果分析
导入环节我以“握手”进行导入,“握手”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握手活动中蕴含着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可能是学生忽视的,创设的握手环节,激活了学生探究的冲动。循着学生的回答,引入课题“数学思考”。
探究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从两个点、三个点、开始研究,再让学生自主研究四个点、五个点、六个点分别可以连多少条线段。由简到繁,同时又让学生小组交流根据自己的所画用语言描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小组交流环节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有较大的帮助,能够在其他同学的提示下完成探究。此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归纳、合作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课堂检测环节我设计了贴合例题的实际问题和运用数学思想的问题,从学生反应来看,课堂知识掌握不错。此环节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让孩子们充分体验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的快乐与成功感。
6 / 11
《数学思考》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设置在六年级下册的整理和复习阶段,希望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编排注重体现思想发展的过程,并给以恰当的提示、点拨或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形成思想方法。例题中,要求平面上几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让学生通过寻找点数和增加的线段数之间的关系,逐步发现规律,推理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观察、分析归纳线段总条数和点数的关系。
《数学思考》评测练习
1、足球邀请赛球队如下:每两个国家的球队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踢多少场?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7 / 11
日本
英国
2、观察下图,想一想:第7幅图有多少个棋子?第15幅图呢?
第n幅图呢?
3、一百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边数 图形 算式
《数学思考》课后反思
本节课整体来说基本达到了自己的预期,但是也有遗憾、不足之处,我先就以下几点进行总结: 一、教学成功之处:
1、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是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我运用这一模式,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找规律数线段”的探究过程,再回归生活加以应用,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学会思考数学问
8 / 11
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
“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3、注重学生的思维提升。
本节课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在探讨总线段数的算法时,利用从简到繁的思考方法,先探究2个点、3个点时总线段数怎么计算,之后列出4个点和5个点时总线段数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算式的共有特征:都是从1依次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从而让学生明白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依次连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的自然数数列之和。接着让学生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去推算6个点,8个点时一共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最后拓展提升,还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整个过程都在逐步地让学生去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懂得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二、教后遗憾的地方:
新课标下的课堂追求的是课堂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节课,学生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一面。但是也存在着遗憾的地方。
1、课堂教学过程中,时间把控不好。
课堂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前面探究时间长,后面课堂检测时间紧,处理的有点儿仓促,给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有点儿少,没有让学
9 / 11
生很好的阐述自己的做题方法。
2、板书存在缺陷 板书设计不是很好。
《数学思考》课标分析
让学生体会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是《标准(2011版)》中提出的重要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任何看似浅显的数学知识后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除了在数学课程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之外,二年级开始,每册的“数学广角”单元使学生接触到最为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探索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升数学能力。教材在六年级下册的整理和复习阶段,再次设置相关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达到如下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枚举、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常用的方法,并能较为灵活地运用所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推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体会逻辑推理是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内在魅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数学探索的愿望。
10 / 11
11 /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