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经济地理整合

2022-04-08 来源:汇智旅游网
中国经济地理整合

论述题:

1、我国产业结构在地域分布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东、中、西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异明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1)在东部沿海地带,继续发挥其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的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并开拓国内市场,推进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

2)中部地带应发挥其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以水陆交通干线地区为重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带。

3)西部开发则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水利、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建设重大项目。同时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西部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优势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深加工。

2、运用所学知识,深入分析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目标、重点、发展布局、效果、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西部大开发的背景:第四,民族问题和边境安全问题隐患高于其他地区。

第一,西部地区疆土辽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居住人口稀少,资源开发利用相对落后,形成了被闲置或粗放经营的局面。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对于解决全国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西部地区干旱少雨,森林、水利资源自然流失严重,国土沙化问题越来越突出,一系列的自然环境问题不仅制约着当地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全国生态建设。

1 / 11

中国经济地理整合

第三,科技文卫事业发展滞后。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标: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显著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努力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的西部地区。

2)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第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第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第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第五,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3)西部大开发战略布局:第一,推进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第二,鼓励城市圈集聚发展。第三,引导资源富集地区集约发展。第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第五,推动重点边境口岸城镇跨越发展。

4)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效果(意义):

第一,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西部地区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开始得到解决。

第三,完善了相应的政策、法规。

5)西部大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第一,急于求成,一些地方西部大开发理解为“西部大开挖”;

第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2 / 11

中国经济地理整合

第三,资金回流,与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发展差距还在扩大,扶贫开发工作十分艰巨。

第四,基础设施依然滞后。

第五,生态环境建设任务十分繁重,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占国土面积比重高,生态补偿机制还不健全。

第六,自我发展能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不长,影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第七,幅员辽阔,人口分散,承担着守土戍边的重任,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行政成本很高。

第八,改革攻坚难度大,国有企业改革滞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低。

3、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

改革开放前平衡发展战略实施效果

1)有力的推进了内地工业化进程,加快了内地经济发展;

2)沿海老工业基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国家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低下

4)我国东西之间差距有所扩大。

3 / 11

中国经济地理整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

1)改善了沿海地区的投资环境,有力的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的繁荣。

2)改善了沿海地区的投资环境,有力的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的繁荣。

3)地区差距,特别是东西差距不断扩大。

4)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不景气。

5)地区间矛盾和摩擦不断加剧。

4、试论述中国各阶段产业结构变化特点,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进行分析:

中国各阶段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1)传统体制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稳步下降。第二产业增长强劲,比重迅猛上升。工业内部结构表现出重工业化。第三产业萎缩,总体比重下降。

2)第二阶段:第一产业比重先有上升然后缓慢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第二产业比重总体下降,其内部结构日趋合理化。轻工业比重迅速上升。轻重工业比例大体相当。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比重上升。

3)第三阶段:农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重工业和深加工业化趋势明显;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停滞、徘徊;产业结构变化的地区差异明显;结构雷同有所弱化。

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分析:

4 / 11

中国经济地理整合

1)有利因素:国泰民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后发效应”;区位优势;大国优势;文化优势

2)限制性因素:资源;生态环境;区域不平衡;消费不足;体制改革

二、填空题

1.经济地理学体系主要是由区域经济地理学和 普通经济地理学两大部分组成。

2.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5个方面 条件 、

结构 、 区域 、 潜力 、 方向 。

3.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 不足。

4.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夏季多,冬春少,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有效途径是兴建水库。

5.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就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6.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

7.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8.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9.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5 / 11

中国经济地理整合

10.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表现各有不同: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以环境污染为主;发展中国家具有人口和发展的双重问题,环境问题严重。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11.人类本身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性。作为生产者通过个体的和社会化的劳动向自然环境索取,将自然界物质转化成其生存必需的产品;做为消费者,人类消耗自己生产的产品,而将许多废弃物返还给自然环境。

12.人地关系属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其中人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 社会人 ,他们有意识地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组成了社会,所以,他们既有自然属性,也有 社会属性 。

13.我国的发展历史,实际上是一部 破坏 、恶化 人地关系和 优化 、 协调 人地关系交错存在的生产斗争史。

14.要协调人地关系,应把自然和人平等看待,一方面要使人的活动顺应自然生物环境的发展规律,充分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另一方面要对已遭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调整,根本改变人地关系发展的 自发状态 ,建立人们自觉控制的人地关系,在我国广袤国土上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协调。

15、优化协调我国人地关系的目标包括:生态过程的 破坏最小,资源的 最大保护 , 稳定 人口,实现协调发展中的 最优效益 。

16.我国建国后,出现了两次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大破坏,分别是 文化大革命 和 大跃进 。

6 / 11

中国经济地理整合

17.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经历的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18.孙中山先生撰写的《建国方略》中的物质建设部分,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较为全面的开发和治理我国自然资源的规划。

19.我国六大自然资源主要是指: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20.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21.在热量资源方面,中国有3条明显的自然地理界线,实际上都是3条东西走向的地形线。这就是南岭、秦岭和长城。这3条地形线是中国气候带的重要分界线。

22.中国今后的人口政策应逐步转变为:以调整人口结构为主、控制人口数量为辅,逐步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城乡结构。

23.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均收入的增加,产业结构由农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工业、服务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24.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提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时期,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25.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26.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总体分布特点为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

7 / 11

中国经济地理整合

27.小麦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玉米是我国发展最快的粮食作物,被称为“东方一宝”、“中国珍珠”的粮食作物是大豆。

28.中国主要经济作物以油料作物为主,花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油料作物,甘蔗是我国最主要的糖料作物,云南地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为烟草。

29.我国可供发电的能源资源蕴藏量丰富,其中主要是煤炭和水力,此外还包括风能、地热、核能等。

30.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体系中,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 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一、选择题

1.我国人地关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 C.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越来越少

2.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 B )

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3.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C )

C.南方多,北方少

4.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A )

A.兴修水库

8 / 11

中国经济地理整合

5.有关我国石油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BD )

A.我国石油资源总量丰富,每年都大量出口

B.我国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

C.目前,石油已成为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商品之一

D.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主要的石油产地

6.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C )

A.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很难发生干旱

B.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合理,有利于农业生产

C.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不可能发生水资源危机

D.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难以满足当地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7.下列用水较紧张的城市是 ( A C )

A.天津 C.昆明

8.我国光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C )。 C.青藏高原区

9.下列土地资源中,我国人均最少的是( C ) C、耕地

9 / 11

中国经济地理整合

10、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方法是( C ) C跨流域调水

11.( B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 B第三位

12.关于我国人均资源的说法,对的有( B )

B.耕地和土地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l/3

13.下列属于难利用的土地是( A )A.新疆的干旱荒漠地区

14.我国可利用土地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A ) A.草地

15.世界水日为( B )B.3月22日

16.“中国水周”为每年的( A )A.3月22日~28日

17.我国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是( CD )

C.跨流域调水和兴修水库 D.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18.下面关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BD )

B.水资源外流区多,内流区少 D.水资源分布,北方少,南方多

19.我国华北地区严重缺水,除自然原因外,其主要人为原因有(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B.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污染严重

10 / 11

) AB 中国经济地理整合

20.有专家预言,21世纪面临的最严重的资源问题是( C )

C水资源短缺

11 /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