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化工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对策

2024-04-29 来源:汇智旅游网
化工教研化工教研5 “双结构型”教师队伍的组建

面临着对信息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双重不适应,尤其是“新工科”概念提出后,专业建设更需要进行整体、综合的审视与改革。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要求专业建设与学生培养要与国际工程教育发展趋势的先进理念接轨,并用这些理念指导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改革[4]。目前高校教师大多缺乏工厂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缺乏,制约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联合企事业单位,组建“双结构型”师资队伍十分必要。协同创新中心定期邀请各大企业工程师进行行业讲座和指导,例如:中信大锰大新分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杨勇围绕锰相关产业最新行情及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讲解;湘西州环境保护局办公室主任曹建兵解读当前湘西州矿产企业现状、环保政策及环境影响评价;湘西州丰达合金科技有限公司王国宁、杨家冬介绍锰系材料的科技创新与价值创造、生产工艺等。同时,利用我校博士点建设重要契机,大力引进具有工程经验的高技术博士来校工作;此外,协同中心定期组织教师进入企业,增强老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工程积累,培养“双师型”教师。“双结构型”教师队伍的组建为真正培养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新工科人才提供了保障。

化工科研实验室

安全管理及对策

韩丽娟(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大连分院,

辽宁 大连 116031)

摘要:化工科研实验室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文章针对化工科研实验室的特点,详细阐述了在科研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通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四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关于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化工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1 引言

化工科研实验室在注重产品研发、为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的同时,因其安全环境的特殊性存在着安全风险。近年来化学实验室亡人事故屡有发生,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化学系一实验室发生爆炸火灾事故,造成1人死亡;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鉴于科研实验室本身风险的特殊性,必须加强安全防范,切实提高人员风险意识,以避免造成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

6 结语

基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中的地方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动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我校结合武陵山片区的资源优势—锰锌钒等矿产资源丰富,联合政府、企业和其他高校,创立锰锌钒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编写凸显区域资源特色的教材,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实验班和“双结构型”教师队伍,开展信息化教学,以科学研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化工科研实验室存在的风险

化工科研实验室人员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在科学研发和技

术创新,而容易忽略在研发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工作人员所接触的药品试剂普遍为危险化学品,其腐蚀、爆炸、燃烧、助燃、毒害的危险特性,使得存储、使用、废弃过程中稍有疏忽即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2.1 触电风险

根据电流对人体造成损伤程度不同,分为电击、电伤和电磁场生理伤害三种情况,触电事故一旦发生,在极短暂的时间内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某些实验室,存在电线老化或者接头裸露、仪器设备没有接地、电器漏电等情况,如不及时组织隐患排查或者排查不彻底,则为触电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另外,若实验人员没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用湿手碰触电器、电线、开关等部位,极易诱发触电事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 2018.6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M].2017. 2.

[3] http://mzv.jsu.edu.cn/info/1073/1110.htm.

[4] 陈平. 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工科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J]. 中国大学教学,2014, 1: 42-47.

作者简介:伍建华(1987-),男,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机化学、高分子合成与改性。

基金项目:湖南省锰锌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2019年度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协同创新的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改研究项目(服务地区需求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以功能材料物理方向为例),吉首大学人才引进项目。

6 | 2019年9月2.2 中毒风险

化工科研实验室中经常会接触到盐酸、硝酸、甲醛、甲醇等

有毒试剂,这些药剂一般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氧化性。当药剂蒸气通过呼吸道或者发生误食时,便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继而发生中毒现象。根据化学药品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如印度曾经多次发生饮用含有甲醇的假酒引起急性中毒,造成多起人员死亡事故;而长期接触苯或苯系化学溶剂则可能使人慢性中毒,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2.3 火灾爆炸风险

发生火灾和爆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环境中存在足够数量和浓度的可燃、易爆物质,另外是要有引燃或引爆的点火能,化工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科研实验室具有火灾爆炸的可能性:一

是所使用的药剂多数具有高度挥发、易燃易爆的性质,如酒精、石油醚等;二是需要使用复杂的精密仪器设备,且在高温高压的条件进行,鉴于精密仪器使用普及率较低且操作复杂,只能在自我摸索的过程中完善风险辨识,即带来操作风险[1];三是在进行研发探究的过程中,实验自身的化学反应难以预料也容易失控,最终结果如何、实验过程是否会发生爆炸,不经过实践检验无法确定,从而带来许多不确定性风险。

防设施缺失严重,如没有设置洗眼器、喷淋设施、安全温度传感

器、烟感探测器[2]及火灾报警设施,视频监控系统更是少之又少。另外作为火灾初期救援最重要的灭火器,配备数量不足或者过期未检定的状况更是普遍存在。

4 加强化工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工作建议

4.1 确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保证安全高效运转的前提和保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晰安全职责,提高执行力度,制定符合实验室实际运行情况的安全操作规程、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人员安全培训、隐患排查与风险管控等管理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全员的应急演练,方能做到“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

2.4 腐蚀风险

曾有人做过将一个鸡爪放在浓硫酸中浸泡、半分钟后即被

完全腐蚀并碳化的实验,网络上也不乏因氢氟酸喷溅造成人员截肢继而死亡的报道,腐蚀的严重性可见一斑。若在使用氢氧化钾或浓硝酸等强酸强碱的过程中,不小心溅到皮肤上一定要及时处理,一般情况下最好用大量的清水进行冲洗,严重时应马上就医。

4.2 严格实验室设计及布局,实现本质安全

在实验室设计之初应结合其功能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对配电、配气、用水及消防设施进行整体布局,确保设计规范、安全、合理。例如仪器设备摆放是否合理,是否能够长期安全运行,人员操作是否安全便利,都是在建设初期需要考虑的问题。一些使用年限久的实验室可以在后期的实验室改造时一并整改。

2.5 其它风险

在化工科研实验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割伤、灼伤、烫伤等其它风险。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风险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交织叠加,要有防范意识。如,在接触或使用量杯、量筒、烧瓶等玻璃器皿时,一旦发生皮肤割伤,应进行伤口消毒并敷上创可贴或用绷带包扎,此时特别要避免与化学药剂接触,否则极有可能通过伤口诱发更严重的中毒事故等。

4.3 加强人员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人员素质是关系安全管理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化工科研实验室要求人员既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背景,还需较强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在专业知识方面,要求实验人员应以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为主要切入点,熟悉和了解各化学药剂的危险特性,包括理化特性、储存和使用注意事项、毒理学信息等,并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在安全防护方面,强化安全

[4]

意识,穿着佩戴 防护服、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同时,掌握灭火器的使用,积极参与应急演练。

3 风险产生的原因

3.1 安全管理制度缺失。

“重科研轻安全”是实验室普遍存在的误区,在思想上追求

科研成果,认为相较于化工生产企业而言实验室基本不存在安全风险或风险很小。认识不到位造成行动不到位,缺乏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或者管理制度不切合实际情况流于形式,从根本上造成了制度不落地、安全管理工作不规范。

4.4 保证安全投入,完善硬件设施

生命无价,安全投入绝不能省。化工科研实验室应按规定

在各楼层配备烟感探头、灭火器、洗眼器、喷淋设施等应急设施,制定定期检查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性。另外应设有包括消毒碘伏、创可贴等伤口简易处理药品的急救箱,为事故发生初期的自救急救提供保障。

3.2 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

据资料表明,已发生的化工实验室火灾爆炸安全事故78%以上都是由人为因素引发的[2]。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实验室环境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不遵守安全操作,例如在移取液体样品时不戴防护眼镜和防护手套,夏季炎热时不穿实验服、脚穿露趾凉鞋,一旦试剂倾洒滴溅到皮肤上极易造成腐蚀、中毒等人身伤害。2008年上海有机所就曾发生一起因不戴防护眼镜、过氧乙酸飞溅至眼镜致使双目受伤的事故。另外,实验操作人员存在应急技能培训不到位、缺乏自救急救知识、不会使用灭火器、不能正确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情况,应急防护能力不足。

5 结语

化工科研实验室是进行化工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安

全管理必须常抓不懈,强化红线意识,坚持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人员安全培训、重视实验室布局、完善消防设施,才能切实提高实验室安全保障水平。

3.3 实验环境设计和布局不合理

各实验室条件不尽相同,部分实验室因为资金、资源限制,导致其公用设施和设备布局如水电气走线不合理,后期由于操作的实际需要不得不增设临时线。最初设计的不规范,给后续的使用及管理埋下安全隐患。另外部分实验室因为空间有限,在使用某些具有火灾爆炸风险的实验设备(如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试装置)时,预留空间不足,无法满足本质安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平,孙晓庆,田百平,等.高校实验室药品及仪器管理

策略[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 (22): 11-13.

[2]刘耿珊,谢焯州,郭柔芬,等。基于回溯推理理论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分析与防治[J].江西化工,2018 (3): 198-200.

[3]王文华.改进危化品生产企业研发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J].神华科技,2018,16 (11): 16-18.

[4]周同同.化学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及自我防护[J].化工管理,2018 (34): 126-127.

2019年9月 | 73.4 应急设施不完善

另外,一些使用年限长的实验室低老化问题突出,应急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