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控管理的探究
摘要: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和《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等规范要求,为加强水电站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提高电站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缺陷管理、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级管控形成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管理机制,结合水电站运行生产实际,使运行值班人员能通过流程化管理准确、全面发现和排查生产过程中的隐患、设备缺陷,更好地建立企业“双重”预防机制。
关键词:缺陷;隐患;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 一、缺陷、隐患、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级管控、问题的定义、区别与联系 1、设备缺陷
设备缺陷,顾名思义就是针对设备,设备本身应该具备该功能但却无法正常实现功能、发挥作用的现象,属于欠缺或有不完善的地方。一般分为一般缺陷(三类)、重大缺陷(二类)、紧急缺陷(一类)。缺陷仅限于设备某些不完善之处,根据缺陷管理制度规定,要求时限范围内的缺陷一律按缺陷流程管理,超出时限不按时处理将演变为隐患。
缺陷的特点是已经将现象浮于表面,便于发现、直观、明显。
水电站实例:机组下导轴承测温电阻均损坏,无法监视下导轴承瓦温,需48小时之内检查处理,属于设备缺陷。
生活实例:动物园关老虎的笼子某一护栏有明显裂缝,需在30分钟内之内进行加固,属于设备缺陷。
2、隐患
隐患,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简称,是指安全风险程度较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方面的缺陷,潜藏的祸患,重在“隐”字,需要排查及预防。
设备缺陷未按时处理演变成隐患,管理不到位或习惯性违章形成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可能导致事故,属于事故隐患。
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一般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一般电网和设备事故,能够较短时间内整改消除的事故隐患,特点是后果小、整改容易、时间段。重大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人身死亡事故,重大及以上电网、设备事故,整改难度较大,或许需要很长时间、较大投入方能治理的隐患,特点是造成事故后果大、整改难度大、时间长、投入多。
水电站实例:机组下导轴承测温电阻均损坏,处理该缺陷需停机、进行专项检修,集中更换测温电阻,48小时之内无法处理,导致运行人员不能正常监视下导轴承瓦温,有可能因其他因素导致瓦温超高跳闸而运行人员无法监视瓦温变化趋势无法提前预判,属于安全隐患。
生活实例:动物园关老虎的笼子某一护栏有明显裂缝,30分钟内之内没有进行加固,就属于隐患,有可能老虎从此裂缝护栏处出入,导致咬伤游客的事故隐患;或者动物园管理方没有制定定期巡视检查、维护管理制度,属于管理上的缺陷,亦属隐患。
3、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分两类,一是自身具有能量或有害物质,它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源头,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它是第一类危险源的能量约束或屏障保护,若失效,导致有害物质或能量失控,从而发生事故。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根据生产实际从人、物(机)、环、管方面进行辨识。
水电站实例:站内储气罐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危险源。
生活实例:动物园笼中老虎,老虎对游客来说就是危险源,客观存在。
危险源风险分级、管控
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分级,通过危险源产生危险的频繁程度(E)、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发生事故所产生的后果(C)三者综合定性危险源的等级,分为重大(红)、较大(橙)、一般(黄)和低风险(蓝)。
水电站实例:通过LCE法判断储气罐爆炸伤人事故属于低风险,采取的管控措施就是设置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且定期对其检验,定期巡视。
生活实例:通过LCE法,判断老虎出笼伤游客的风险属于低风险,对老虎这个危险源实行的管控措施是制作坚固笼子,经常有人进行检查维护。
4、问题
作业场所、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安全生产现状存在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相关行业部门规定、国家行业标准、地方性法规等的现象。
二、关于此类问题目前存在的现状分析
运行人员将缺陷管理流程作为对外反映问题的单一渠道,加之对缺陷、隐患、问题等概念不清,导致消缺率未能真实、准确反映水电站设备运行工况,违背了制定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初衷,没有发挥出缺陷作为设备运行“晴雨表”的作用。缺陷管理制度中规定的缺陷处理时限要求未落到实处,尤其是三类缺陷,部分处理时限无限延长。个别缺陷运行部门记录后,长期未消除,但缺陷依然存在,运行部只能以重复记录的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处理,呈现同一问题多次记录-未处理-再记录的死循环模式。部分缺陷需设备厂家、专业技术人员等进行处理,多以在联系、等方案或其他情况未落实消缺。缺陷管理流程具备报公司分管领导、主要领导阅知、督办的功能,但执行过程中各站缺陷流程未报相关领导审阅,导致执行力打折扣。作为设备管理的主人,运行人员没有压实责任,认为记录了、上报了就万事大吉;另外大部分未处理的缺陷检修试验部门写完诸如以下意见后,跟踪落实不到位:请电厂采购备件、该设备属于一次设备请检修进一步检查处理、请电厂联系厂家处理、请运行人员观察等意见,缺少考核和督促落实机制。公司缺陷管理、隐患排查、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制度均已建立,但执行不到位。次
类制度作为综合类管理制度,是指导开展具体工作,但培训宣贯不到位,部分职工对制度内容不清楚,不熟悉,没有起到指导工作的效果。每月定期组织召开一次缺陷分析会,有专题会议、有工作安排,但跟踪落实方面有欠缺。
三、关于此类问题管理、考核方面的意见
管理-利用流程、OA平台管理,更便于追踪、落实,信息共享,形成设备缺陷、隐患治理、问题督办3大管理流程,严格落实流程化闭环管理,更大限度的利用好OA办公平台。终极目标:将以上3大管理流程的执行力和效率与项目请示报告同等对待,做到起草-审核-审批-承办-具体经办-完成各个环节责任到人、闭环管理。
1、缺陷管理流程
设备缺陷管理流程,目前流程相对完整,功能齐全,建议将安监部门、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纳入流程阅办,尤其是当缺陷不能按照管理制度规定期限消除的,应重点督办,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方案,提高消缺率和设备可靠性。
2、隐患治理督办流程
隐患申报应做到定义、评估准确,按照发现、评估、限期整改、挂牌督办、整改完成、验收、销号流程管理,隐患排查、评估后经所在部门主要领导审定,后报安监部汇总,按“一患一号”的方式发起隐患治理督办流程流转至整改责任人、责任人部门领导、限期整改,公司相关领导阅办,安监部督促落实。
3、问题督办流程
对安全生产各类检查提出的问题,立查立改的按照目前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需要一定整改时限方能完成的,检查组审定问题清单后报安监部汇总,后发起问题整改督办流程流至整改责任人、责任人部门领导、限期整改,公司相关领导阅办,安监部督促落实。
流程化管理优点:可视化强,资源共享,便于查阅和督办,不受时间和空间因素影响。
4、考核
(1)目前在月度考核中,生产单位只是对缺陷填报方面进行扣分量化考核;对生计部只是对缺陷统计进行量化考核,且无评分标准;对检修、试验部门的考核,在考核表中对设备消缺率有量化考核体现;目前考核的机制实行扣分制,对各部门均有所涉及,面面俱到,但没有落到实处,且存在“只要流程流转出本部门就视为已处理/已办理”的现象,督促缺陷处理的力度不够。
(2)需要完善部分:进一步细化、完善缺陷管理制度中的考核部分,对需要采购备件的应在一定时限内采购到位,延期需给予采购责任部门考核;未按规定时限进行处理、消除的给予缺陷处理部门考核;缺陷分析会议安排中应明确责任人、时限,超期未处理应给予相关责任人考核;对于需要择机或调整运行方式后处理的缺陷,若失机未处理或未按计划调整运行方式,应给与运行部门、缺陷处理部门给予考核。
(3)生计部只是缺陷管理工作的组织部门,并不是技术部门,要解决缺陷处理不及时、拖拉的问题的根源,还是缺陷发起部门(运行部)督促;具体承办部门需专人专管,条件允许可设置缺陷管理相对专职的岗位,在备件采购、方案确定、联系厂家等方面提高效率;缺陷处理部门需关注、与运行部并行督促具体承办人。压实责任、加强考核。
四、其他
总体意见:从基层或业务部门管理角度出发无论是缺陷、隐患还是检查发现的问题,或是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均需要同时具备一定的水电站专业知识和行业规范专业知识积累,做到规范化管理。
建议公司内部各级各类检查,采用安全生产检查最常用的“检查表”法,检查表中必须有一项:检查依据,依据某规范某款某条,这样一来既是对检查组成员的一个提高和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对整改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一种手段,有利于指导促进问题整改落实。此种方式会促使员工整体素质和能力、管理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举例说明如下:
问题1:某电站空压机室储气罐均未见张贴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
检查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三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内,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登记标志应当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整改意见:将储气罐使用登记证复印件张贴在气罐显著位置。 问题2:厂房某处新敷设的电览未刷防火涂料。
检查依据:《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2015第10.5.4条,在已完成电缆防火措施的电缆孔洞等处新敷设或拆除电缆,必须及时重新做好相应的防火封堵措施。
整改意见:建议排查并及时做好电缆防火封堵和涂刷防火涂料。 问题3:厂房内管路介质标识缺失。
检查依据:《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NB35074-2015)第8.0.14条,水电工程所有的水、气、油管路均应按表8.0.14的规定着色,并标出介质流向。
整改意见:增设介质名称、流向标识。 参考文献:
[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
[2]《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电监安全【2011】23号)
[3]《电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电监安全【2014】23号)
[4]《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
[5]《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
[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