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实施探索

2021-04-02 来源:汇智旅游网


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实施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进入了 21 世纪,这是一个以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为特征的时代。从大的方面看,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多极化、冲突化和迅速变化的世界中,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技术、环境等各个方面越来越关系密切。世界各国、各地区已渐渐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小的方面看,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需要紧密合作,个人或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将很难实现。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已成为人们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成为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毫无疑问,在全球化,多元化的趋势下,自主合作将成为未来人类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支点。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把“学会学习,学会劳作,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列为 21 世纪四大教育支柱,在世界各国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也意味着在未来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应只是关注教给学习者多少固定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掌握生存的本领,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和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新型人才。在我国的中小学,由于过多地强调竞争,致使在个体学习、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中,后者没有受到重视。学生们往往视别人的成功为自己的失败,自己的成功为别人的失败。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他们大都缺乏合作意识,更少有利他行为,缺少与别人相处与交往的基本技能。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的信息时代很不合拍。 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学生占有相当比例的今天,这种状况就更令人担忧。长期以来,教师几乎千篇一律的讲授式教学,养成了学生只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实施

本学期在高二化学教学中,选取了两个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验教学,其中对照班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实验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现就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作一下介绍。

(一)、课前准备

1.教师讲清异质分组原则:小组的组建是小组合作学习赖以展开的前提。合作学习的研究者认为,“小组的组建是将 4 至 6 名学生按性别、能力、个性特点、家庭—社会背景等混合编组,形成一个异质学习团体。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公平的机会赢得成功,合作学习策略不仅强调小组内的异质性,同时也强调各个小组之间的同质性,即各小组在众多的特征方面是可资比较的,学习‘快生’和‘慢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并取得成功。”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

2.由学生自组小组。“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组织小组

学习,教师在学生需要时再参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允许小组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教师讲清原则和要求后,先让学生们自组小组,他们显得异常兴奋,显然对这种形式很感兴趣。老师刚一讲完,他们就迫不及待的互相商量起来。这时,有些学生在班级中显然是交往的“中心”,成为各组争抢的目标;而有些学生则是“孤立者”。学生的合作倾向虽然受到教师所提要求的制约,但基本上取决于他们日常交往中形成的群体。而班中的几个“孤立者”这时也由于一些相同的遭遇和感受走到了一起。这样的小组虽然不太符合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但此时,教师先不干预,给学生创设出比较民主、和谐、开放的氛围。因为,合作学习小组刚刚组建,学生的兴趣正浓,如果老师硬性规定几个平时就有矛盾的学生别别扭扭地在一起,效果可能不太好,也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难得的,自组小组的过程,调动了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3.最后教师协调。学生小组名单交上来后,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在学生自组小组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协调。这时则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考虑到男女性别因素,还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的分组进一步调整。

(二)课堂操作

1.课堂教学空间形态。“课堂教学空间形态是指课堂教学参与者人际组合的空间表现形态,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及其效果。”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空间形态基本上呈现为同一格局,即学生与学生前额对后脑,左肩邻右肩,全班学生横成行,竖成列,统统面向老师,用形象化语言来表达,这是一种“秧田型”空间形态。其优点是便于教师进行系统讲授及观察与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但却极不利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往。我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马蹄组合型”的空间形态(见下)。全班学生上课时按学习小组集中就坐,每个小组的座位排成马蹄形,每个马蹄形便成为相应的课堂学习小组的活动空间。这种空间形态有利于学生小组集体意识的形成,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

2.操作过程。当教师经过认真考虑,认为某一节课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他将面临如何在化学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下面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提供几种不同情况的合作学习组织序列。

(1)各小组有相同化学学习任务时合作学习的组织序列。化学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大部分教师一般会给每个小组分配相同的任务,这样一方面便于自己调控,另一方面也可让组间展开竞争。这时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可能不是很复杂,主要通过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合作技能。在这种合作学习,教师的讲授仍占很大的比重,讲的内容除对所学化学知识提出期望达到的标准外,还要对如何合作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在开始,教师的指导语至关重要,需要简明扼要的交代清楚学习任务及要求,中间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最后教师要做好展示与总结工作,给学生的成果一个反馈和评价。采用集体探究方式中的小组共学式,小组共学讨论期间,小组长可根据任务角色具体分工到每

个人,成员之间明确个体责任又相互合作,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不一样,在自学过程中产生许多问题和想法,就为交流创造了条件。成员之间彼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听取他人的意见,互相取长补短,完善对新知识的理解,形成共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进一步强化小组合作的意识,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认识到个人贡献对小组的影响,每个人的成就与小组荣誉的关系,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各小组有不同化学学习任务时合作学习的组织序列。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之后,教师可以考虑加大合作学习的容量和难度,给不同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对问题有充分的准备,给小组留出足够的时间,采用集体探究的方式课前共同搜集信息。教师尤其要重视成果的分享,认真听取各组的汇报,达到不仅本组组员都弄清楚该问题,其他组也能从他们的做法及结论中受到启示。

三、结论

在一个学期的实验中,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很好地激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持续学习、创新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会学、乐学,而且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较大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素养,学习能力。这说明在当前课改实验的高中化学大班教学的情况下,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可行的。由于笔者实验时间较短,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课中的实施仍需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传统的教学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以适应未来社会持续学习、多渠道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