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大班混龄游戏中的教师观察指导策略探微

2023-08-20 来源:汇智旅游网
中大班混龄游戏中的教师观察指导策略

探微

摘要: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一起参与混龄游戏,在游戏中进行互动,既有利于提升中班幼儿的合作能力与交流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大班幼儿的同理心。但是幼儿在心智上仍旧不够成熟,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仍旧需要全面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以提升中大班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本文通过开展中大班混龄游戏,探索教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全面科学的观察,并在适当的时机为幼儿提供指导,通过有效路径提升中大班幼儿的能力。

关键词:中大班混龄游戏;教师观察指导;策略

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利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引导幼儿开展混龄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与不同年龄,不同个性差异的同伴互动时产生更多的“火花”,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游戏的灵感与启发,使幼儿在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幼儿园其中一个园区是以中大班的设置,所以在混龄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对于推动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把握指导的力度,抓住适当地介入时机,使中大班的幼儿在混龄游戏中的发展恰到好处[1]。

一、科学观察,随时了解混龄游戏动态

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具体表现情况的重要的形式,针对混龄幼儿的游戏,教师需要借助科学的观察方法,融入丰富的观察内容,开展个性化的观察,以此全面地了解幼儿的情况,为分析与指导提供全面的依据。

(一)借助科学方法,全面了解幼儿

中班与大班幼儿在游戏兴趣、游戏方式上都会有所不同,教师在观察的时候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观察方法,要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观察,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把握幼儿的实际情况。

在观察中班与大班幼儿的游戏兴趣差异时,教师会针对同一个游戏主题采取分别观察记录的方式,利用手机录像、观察表的方式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进行记录。其中手机录像可以更全面地实时记录幼儿的表现,方便和帮助教师对中大班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对比,而活动记录表的方式可以将幼儿在活动中的“哇”时刻记录下来,这样可以抓住下一步开展指导的时机,让游戏更顺利地开展下去。

借助科学的观察方式,教师可以在观察的过程中,累积丰富的经验,也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以非参与式的客观观察,真正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

(二)融入丰富内容,合理推进游戏

对幼儿进行观察时,“观察什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师只有知道观察什么,才能在观察中有明确的目标,确定观察的方向,才能更好地实施观察策略。开展混龄游戏的主要目的是让中大班幼儿都能在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中得到发展,因此在设定观察内容的时候,可以从中大班幼儿的社会性、游戏水平、游戏自主性等方面进行观察[2]。

为了让中大班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分工与合作,教师结合幼儿的兴趣提供了合作游戏“穿越火线”,由中大班幼儿共同组队,相互配合互助完成任务。在游戏中,教师主要的观察内容设定为: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发展情况,中大班幼儿的运动能力发展情况等。在观察的时候,教师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全面观察,并根据观察的结合持续推进游戏的深入进行,作为指挥官的教师灵活增强游戏中某些元素,从而放大对幼儿的正向影响。

不断丰富观察的内容可以帮助教师对活动的走向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在活动中针对某个侧重点进行观察,并以此作为基点促成幼儿更多兴趣,使中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吸收彼此的有益经验。

(三)个性融合共性,促成高效观察

在针对中大班混龄游戏进行观察的时候,教师除了有整体性的观察外,还要融入个性化的观察,这样既能把握游戏活动的全局,又能从中发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特点的幼儿生成个别化“档案”。

在户外自主运动时间里,教师注意到大班幼儿与中班幼儿在互动时,会比较喜欢处于主导地位,而有些中班幼儿的游戏水平较高,且自主性也很强,有的时候中班与大班幼儿就会产生一些小冲突,教师针对幼儿的表现,针对一些比较有“个性”的孩子开展长期而持续的观察,在观察中对幼儿的性格、能力、经验、兴趣进行比较全面的记录。通过对比式观察和记录,教师可以掌握幼儿的差异性,针对这些观察记录就可以在后续的游戏活动中,为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更具针对性地指导,让幼儿都能获得能力上的提升。

二、有效分析,分析解读混龄幼儿表现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儿童对游戏是爱好的,应满足这个爱好,不但要有游戏时间,而且要让游戏渗透幼儿生活,儿童的整个生活是游戏。”在开展全面的观察之后,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解读,从中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深层次的规律,这样才能更精准地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引导,满足幼儿自我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混龄活动中,教师对幼儿准确的分析与解读,可以及时把握幼儿的生长点,引导幼儿不断获得发展。

(一)分析幼儿行为表现

开展混龄游戏时,教师在进行观察后,应当及时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对于幼儿的偶然行为和必然行为要进行区分对待,针对不同的行为表现给予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与分析,将理论与实际联系真情为,进一步正确把握混龄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雨天在走廊开展“地垫接龙”游戏活动时,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大小不一的地垫,引导幼儿通过合作将地垫的形状合在一起搭建在适宜的小路,然后从小路上经过完成货物的搬运任务。在活动中,教师发现大班幼儿总是会抢着将地垫拼接好,然后再让中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们运送货物。教师在进行观察后分析大班幼

儿的行为表现可能是出于对中班弟弟妹妹的爱护,但是由此就剥夺了中班幼儿的锻炼机会。在分析了大班幼儿的动机后,教师就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大班幼儿为中班的弟弟妹妹们提供一些机会。如果教师没有经过分析强行打断大班幼儿的行为,会让大班幼儿觉得很“委屈”,不明原因,也会打消幼儿与中班幼儿合作的积极性。

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从幼儿的实际想法出发,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思考问题,从而能够在保证幼儿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前提下,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引导。

(二)解读幼儿实际需求

中大班混龄游戏中,幼儿的想法会随着游戏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而产生变化,幼儿也会由此产生新的需求,教师在观察幼儿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解读幼儿的实际需求,了解幼儿真正的发展意愿,才能给中大班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干预,助力混龄活动促成全体幼儿的发展。

在操场上开展“忙碌的街道”自主游戏时,中大班幼儿在活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车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中班幼儿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则意识,就会出现骑车乱穿马路的情况。大班幼儿就停下来与中班幼儿讲规矩,但是中班幼儿玩在兴头上,根本不会停下来听大班的哥哥姐姐们的规则。这时大班幼儿就决定将游戏暂停,大家要制定一个规则,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游戏的秩序。教师在发现大班幼儿的需求后,解读大班幼儿与中班幼儿在游戏中的实际需求,大班幼儿需要中班幼儿与他们一样遵守秩序,而中班幼儿则缺乏秩序感,他们希望自己能一直玩小车游戏,或者扮演喜欢的警察角色。

教师在解读幼儿的不同游戏需求后,可以根据幼儿的需求重新与幼儿共同商量新的秩序,既能满足中大班幼儿的游戏需求,又能推动幼儿规则意识的不断发展。

(三)关注幼儿兴趣生成

兴趣是推动幼儿游戏水平和游戏能力发展的重要的动力。在开展中大班混龄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关注幼儿新的兴趣生成,以此作为中大班幼儿能力与水平发展的新起点,为幼儿提供后续的支架。

还有在开展户外集体建构游戏活动时,教师在观察幼儿对低结构搭建材料的操作行为时,发现幼儿对于材料的混搭特别感兴趣。在混搭的过程中,中大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形成合作与分工。如大班幼儿想要搭建一个“炮塔”,中班幼儿立即就会非常兴奋地搬运来各种材料供大班幼儿挑选,如果哪些材料被选中, 班幼儿又会继续合作将其搬运过来。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户外建构游戏中,中班幼儿也会自发地加入建构游戏活动中,提供更多有趣的创意搭建主题。

幼儿的兴趣会引发他们不断地开展合作与互动,在交流与操作的过程中,幼儿会对材料以及游戏的玩法开展深入的探索,教师在观察到幼儿的新兴趣后,也会支持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提供开放的材料,让幼儿在自主选择中不断探索材料的特性与创意搭建的方法。

三、给予引导,助力混龄幼儿全面发展

在观察与解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真正把握混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生长点,在此过程中,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引导,在游戏中及时介入推动幼儿的合作与互助,让幼儿能够通过真正的混龄活动学会解决问题,在游戏中收获更多成就感与满足感。

(一)支架材料,操作激活混龄游戏

材料是混龄幼儿游戏的载体,通过操作材料,混龄幼儿可以发现共同兴趣,进一步推动幼儿间的互动与交流,同时教师为幼儿提供有层次性的材料,也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个性幼儿的需求,使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

在户外进行沙水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对泥巴产生兴趣,大班与中班的幼儿在花坛旁一起玩起了捏泥巴,大班幼儿动手能力相对来说要好一些,在看到中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没有捏成自己想要圆形球之后,他们会化身“小教师”,

指导中班幼儿。教师满足幼儿捏泥巴的需求,为幼儿提供了超轻黏土、陶泥等材料以及相应的工具,引导大班与中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操作这些材料,鼓励有经验的幼儿与其他的幼儿形成小组,共同合作、互相帮助,获得更丰富的捏泥巴的经验,学习相关的技巧。

有层次性的材料与工具可以吸引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他们在各自的操作中顺利完成自己基础上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也会为幼儿提供一些技巧性的引导与示范,帮助幼儿解决最基本的能力问题,推动幼儿对材料的探索和创造,充分实现做中学、玩中学。

(二)把握时机,适当干预拓展游戏

在活动中,幼儿会不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好奇心,教师在发现幼儿对某些游戏有强烈印象时,应当把握时机,与中大班幼儿进行混龄游戏,在幼儿无法顺利进行游戏或者游戏陷入重复性的操作时,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支持,把握时机,在教师的指导下丰富混龄幼儿的认知。

又如在开展户外“小车总动员”活动时,教师请幼儿将自己喜欢的小车模型带到教室,与同伴分享,在最初的游戏活动中,有的大班幼儿带着中班的弟弟妹妹开展小车竞赛,但是随着幼儿的玩法变得单一,而且大班幼儿的“竞技赛”里中班幼儿很难跟上速度,所以慢慢中班幼儿就很少参与了。教师发现了情况后,与幼儿一起讨论,生成更加丰富的游戏内容与形式,在其中融入了一些情境游戏,如“运送快递”、“公交车”、“出租车”等,教师鼓励幼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并以平行参与的方法,与幼儿一起制定规则,使游戏的进展更加有序,这样的方式也慢慢吸引了中班幼儿的再度加入。

在发现幼儿的游戏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时,教师及时与幼儿一起讨论,生成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与小车有关联的游戏内容,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让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都能够从游戏中找到共鸣。

(三)灵活调整,优化混龄游戏

混龄幼儿的游戏活动具有多变性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也要随时根据他们想法的变化,围绕游戏对幼儿发展产生的作用进行灵活的调整,在变化的游戏活动中不断获得有针对性地引导,最终使幼儿的天性得到释放,个性得到满足,同时也能使混龄幼儿间因为互相了解而相处得更加融洽和谐。

在开展孩子们喜欢的“小厨房”游戏时,大班幼儿与中班幼儿共同参与角色分配,中班幼儿在谦让方面没有大班幼儿做得好,他们偶尔会争抢自己喜欢的角色、材料、道具等。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观察大班幼儿与中班幼儿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对游戏也进行了灵活的调整。首先就是增加游戏活动的角色,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多安排一些角色,明确每一位参与游戏的小朋友的角色与职责,鼓励大班孩子树立责任和包容心,帮助中班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律,这样就树立了幼儿在角色与材料方面不争抢,轮流用的游戏精神。

在中大班幼儿参与混龄游戏中教师的有效干预成功帮助幼儿解决争抢的问题,培养大班幼儿的谦让精神,激励中班幼儿不断与大班幼儿共同随担游戏任务,学习大班幼儿的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他们自然而然地会相互交流,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帮忙,共同解决发现的问题[4]。

教育者应做到用心观察、用心倾听、及时支持,在孩子需要帮助时陪伴他的身边,确保自主游戏可以顺利开展。教师要树立敏感的观察与指导意识,捕捉幼儿行为背后的发展契机,借助适当的指导,在大中班幼儿游戏活动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轻轻地拉孩子一把,让孩子在混龄游戏中得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涛.谈如何在幼儿园混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J].才智,2019(36):54.

[2]舒丹.简论混龄自主角色游戏后的交流与分享[J].新课程研究,2019(29):129-130.

[3]张庭辉,李采光,张丽.幼儿园混龄教育组织模式的实践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9(19):84-86.

[4]唐美燕.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有效组织及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62+1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